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72例(58.5±8.0岁)和血清尿酸正常对照组195例(57.3±9.9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血清肌酐水平增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呈正相关。结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的相关因素,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289例,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82例)及正常尿酸组(207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酸与血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等有关(P〈0.05);T2DM并高尿酸者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及肾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T2DM患者尿酸水平与多种因素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T2DM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博  常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115-51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情况、机体的代谢状态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了8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各项指标、肌酐(Cr)水平,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组BMI、TG、LDL-C、Cr明显高于正常组,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有更高的发生率,同时加重了肥胖、血脂异常、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在我院体检的2165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测定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男女均以血尿酸416 μmol/L为界限,大于该值者为高尿酸血症。甘油三酯≥12.3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CH)≥5.69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结果 血尿酸增高和正常者分别为262例和1903例,前者占12.1%;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及收缩压值明显增高(均为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明显相关,重视高尿酸血症及其伴随表现的防治,对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上老年人甘油三酯(TG)的代谢情况,对老年人患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甘油三酯与糖尿病(DM)、高血压(HP)、动脉粥样硬化性(AS)疾病和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运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老年人108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880例甘油三酯正常体检者进行甘油三酯和血糖的检测,结合临床的诊断结果,比较他们在糖尿病(DM)、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性(AS)疾病、高血压(HP)等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患有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老年人在糖尿病(DM)、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性(AS)疾病、高血压(HP)的发病概率显著高于甘油三酯(TG)正常老年人。[结论]老年人甘油三酯(TG)的代谢睛况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健康,高甘油三酯(TG)是导致糖尿病(DM)、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性(AS)疾病、高血压(HP)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甘油三酯(TG)的代谢紊乱是病发的首要因素,所以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甘油三酯(TG)的代谢紊乱,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则形成高尿酸血症,后者是痛风的生化标志和病因。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迅速上升。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40岁的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的老年人患病率更高,约占痛风患者的1/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根据患者尿酸水平的不同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低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水平正常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和低尿酸血症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高于尿酸水平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C、TG、LDL-C、BMI均显著高于低尿酸血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和低尿酸血症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尿酸水平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HDL-C显著低于低尿酸血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压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尿酸血症组患者和尿酸水平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水平正常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患者的肥胖及血脂代谢异常具有显著相关性。高尿酸血症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会,并促进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目前认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由于尿酸水平升高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而这些因素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高尿酸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桂林市某高校男性教师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5日—1月30日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99例桂林市某高校男性教师,检测临床及生化指标。将299例男性体检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析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3.67%。高尿酸组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酸与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1)。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BMI、收缩压和LDL-C。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尿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等关系密切,应重视纠正高尿酸血症及日常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哈萨克族健康体检人群尿酸与糖、脂代谢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哈萨克族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检测其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10.5%,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为13.9%、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39.5%、高血糖的检出率为11.9%。哈萨克族男性和女性甘油三酯、尿酸、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的检出率均表现出性别差别(P <0.05)。与其他民族不同哈萨克族女性甘油三酯水平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差别均高于男性(P <0.05)。高尿酸组和正常人群组相比较,尿酸、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的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人群。结论受检人群尿酸和糖、脂代谢表现出性别差别和民族特点,而且受到尿酸代谢的影响,糖脂代谢指标也向对机体不利的方向发生变化,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也增加。因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膳食习惯及早控制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对于减少哈萨克族人群糖、脂代谢紊乱以及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和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的70例冠心病患者,抽取空腹患者的静脉血5ml,分别测定血清HSCRP、UA和TG水平的变化,与正常体检者比较。结果所选取的7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UA和TG与对照组70例正常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据本研究证明,HSCRP、UA和TG是冠心病发生最重要的因素,对其三者及时的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三者之间是独立致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904例。比较T2DM患者男性与女性的血UA水平及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发生风险;按照血U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比较分析各组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发生风险及其他各指标水平;分别对其进行Framingham风险评分后分为十年冠心病发生风险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分析各组血UA水平及其他各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结果T2DM男性患者的血UA水平[340.00(287.00,393.00)μmol/L]和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发生风险[20(13,31)%]高于女性患者[305.00(255.00,365.50)μmol/L,15(10,20)%],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2,-7.01;均P<0.01)。根据血UA四分位数分为4组,组1至组4 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发生风险分别为15(8, 20)%、16(10, 20)%、20(13, 25)%、20(13, 31)%,血UA水平较高组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风险明显升高(P<0.05);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风险较高组血UA水平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UA是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P=0.022,OR=1.003,95%CI:1.000~1.006)。 结论T2DM患者中,血UA是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并且血UA水平与T2DM患者Framingham十年冠心病风险程度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以杨浦区中心医院及杨浦区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老年人为对象,选取年龄>160岁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2358人,记录入选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血压、心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根据脉压将入选者分为脉压<60 mm Hg组和≥60 mm Hg组.分析2组脉压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清除率、冠心痛、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关系.结果 脉压≥60 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血糖[(6.3±2.6)mmol/L与(5.6±1.7)mmol/L]、总胆固醇[(4.8±1.2)mmol/L与(4.3±1.3)mmol/L]、甘油三酯[(1.9±1.1)mmol/L与(1.5±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1.2)mmoL/L与(2.5±1.1)mmol/L]、尿酸[(291.4±133.6)μmol/L与(246.8±131.2)μmoL/L]均明显升高(P均<0.01).脉压≥60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冠心病(17.8%与10.8%)、缺血性脑卒中(31.7%与26.0%)、慢性肾脏病(16.9%与12.4%)、糖尿病(23.8%与17.6%)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均<0.01).Logostic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脉压与血糖、体重指数、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β分别为0.103、0.093、0.097、0.089、0.076、-0.057,P均<0.05).结论 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老年人,脉压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瘦素、脂联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应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①SA组、UA组、AMI组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AMI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UA组、SA组TG、TC、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降低,瘦素、TG、TC、LDL水平随Gensini评分升高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TG、TC、LDL水平异常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异常降低,两者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A5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患者(114例)和对照者(40例)的代、TG、HDL-C、LDL-C、载脂蛋白A5、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LP(a)]和尿酸(uA)的水平.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患者又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及弥漫病变组,分析比较这些组间ApoA5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ApoA5、HDL-C和载脂蛋白A1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TG、LP(a)和U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TC、LDL-C、载脂蛋白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及弥漫病变组的ApoA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05,P<0.01),随病变加重ApoA5水平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ApoA5水平与TG(r=-0.208,P=0.040)及LP(a)(r=-0.088,P<0.001)水平成显著负相关;与HDL-C(r=0.241,P=0.016)正相关.结论 血清ApoA5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负相关.ApoA5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NAFLD对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712例,其中350例有NAFLD者为观察组,362例无NAFLD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时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情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及非STEMI比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比率,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尿酸(uric acid, 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 PLR);随访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MACCE)发生率及生存时间;Pearson相关分析SYNTAX积分与UA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BMI[(29.00±1.41)kg/m^2]、合并2型糖尿病比率(60.57%)、SYNTAX积分[(24.50±2.37)分]及血清TC[(5.67±0.63)mmol/L]、TG[(2.31±0.27)mmol/L]、LDL-C[(3.13±0.51)mmol/L]、UA[(502.20±31.51)μmol/L]、Hcy[(16.91±1.85)μmol/L]、CRP[(22.30±0.37)mg/L]、WBC[(13.08±2.09)×10^9/L]、D-D[(1.36±0.32)g/L]、PLR(191.34±8.15)均高于对照组[BMI:(27.00±1.69)kg/m^2,合并糖尿病比率:41.99%,SYNTAX积分:(19.60±3.95)分,TC:(5.02±0.35)mmol/L,TG:(1.91±0.40)mmol/L,LDL-C:(2.38±0.55)mmol/L,UA:(446.20±51.08)μmol/L,Hcy:(13.63±1.50)μmol/L,CRP:(13.20±0.33)mg/L,WBC:(11.16±0.98)×10^9/L,D-D:(0.95±0.26)g/L,PLR:158.85±8.35](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合并高血压比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STEMI、非STEMI、PCI比率,阿司匹林等药物应用比率,血清HDL-C、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CE发生率(9.71%)高于对照组(5.52%)(P<0.05),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较对照组(15.4个月)短(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YNTAX积分与UA(r=0.876,P<0.001)、Hcy(r=0.736,P<0.001)、CRP(r=0.278,P=0.038)、TC(r=0.644,P<0.001)、TG(r=0.641,P<0.001)、LDL-C(r=0.633,P<0.001),BMI(r=0.599,P<0.001)、PLR(r=0.45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NFALD可能加剧AMI患者炎性反应,增高血脂,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增加MACCE发生率,影响A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15例UA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及血糖、血脂、尿酸,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与hs-CRP的关系,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与血清hs-CRP浓度差异。结果UA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者血清hs-CRP浓度升高,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及范围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结论UA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hs-CRP水平明显增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hs-CRP水平明显增高是不稳定心绞痛发生近期冠脉事件独立的危险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早、晚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259例,其中绝经≤10年组102例,绝经10年组157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绝经≤10年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较高(P0.05),雌激素含量显著较高(P0.05);2组HLD-C、TC水平无显著差异,IMT均达到动脉硬化程度;绝经10年组中,糖尿病发病率显著较高,LDL-C含量显著较高,雌激素含量显著较低(P0.05)。绝经≤10年组冠脉血管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而绝经10年组冠脉血管病变以双支或多支病变为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雌二醇为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激素降低都是女性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绝经早期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动脉硬化程度相对于绝经晚期患者较好,此时雌激素替代对于女性冠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中老年胸痛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A组),非典型胸痛58例(B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阳性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B组(17、2%)有冠心病明显低于A组(92.3%),P〈0.01。B组中血脂水平、血糖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均低于A组,P〈0、05。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中老年非典型胸痛(B组)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54.5%,特异性97.9%,准确性89.7%。B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显著高于A组(90.0%,38.2%,P〈0.05)。A、B两组累及血管顺序均为左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38.2%、28.1%、33.7%及36.4%、27.3%、36.4%,P〉0.05)。病变分型均以A型多见(66.2%及63.6%.P〉0.05),其次为B型(25.9%及27.3%,P〉0.05),C型少见。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或非典型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冠心病要慎重;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率,为筛选阳性病例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尽早行药物或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尿酸(U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高水平表达与心血管疾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34例UA、hs-CRP均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78例单纯尿酸增高患者为试验组A,94例UA增高合并hs-CRP增高患者为试验组B,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3组别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累计血管支数。结果 3组别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χ2分别为6.39、25.69、39.20,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血管支数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χ2分别为7.48、8.12、22.3,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A与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密切的关系,UA与hs-CRP的血清水平可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