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脂蛋白血症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眼震电图技术检查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前庭功能情况 ,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 7.2 %的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前庭功能表现异常 ,中枢性前庭功能异常者5 6 .2 % ,外周性异常者 37.5 % ,外周和中枢性均异常者 2 8.1%。结论 :高脂蛋白血症对前庭系统中枢部分和外周部分均有损害作用 ,缺血性损害作用可能是其损害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血症前庭损害作用的机理。方法:喂食豚鼠胆固醇、牛油13周,建立高脂蛋白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前庭终器显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动物血LDL-CH、HDL3-CH显著升高,HDL2-CH无明显升高。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前庭终器呈非特异性损伤性改变。透射电镜下,除细胞器变性改变外,毛细胞、支持细胞、神经杯内及基膜下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出现脂滴、毛细胞、技持细胞及神经杯内脂褐素颗粒及溶酶体残体增多。结论:除缺血性损害作用以外,高脂蛋白血症的前庭损害作用可能还与前庭组织细胞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高脂蛋白血症前庭损害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血症前庭损害作用的机理。方法:喂食豚鼠胆固醇、牛油13周,建立高脂蛋白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前庭终器显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动物血LDL-CH、HDL3-CH显著升高,HDL2-CH无明显升高。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前庭终器呈非特异性损伤性改变。透射电镜下,除细胞器变性改变外,毛细胞、支持细胞、神经杯内及基膜下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出现脂滴、毛细胞、支持细胞及神经杯内脂褐素颗粒及溶酶体残体增多。结论;除缺血性损害作用以外,高脂蛋白血症的前庭损害作用可能还与前庭组织细胞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眩晕症的诊治实践中,前庭功能评价和眩晕的病因探究是两大重要内容,面对任何一个眩晕症患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前庭功能如何,什么原因导致了眩晕的发作,其中病因的判断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眩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双侧前庭失衡或者不对称.对于明确的水平旋转感,原因大多是外周前庭的损伤,同时伴随出现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和呕吐等自主神经反应.如果患者感觉为直线动感(前后或左右摆动)或倾斜感,一般提示是耳石系统的损害(包括外周及其中枢神经通路).中枢性的损害在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平衡障碍、其他神经科体征、严重呕吐以及中枢性眼震.外周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分别约占75%和25%.临床病史和体征是鉴别外周与中枢性眩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报告使用我们研究的W-1型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检测系统检测120例眩晕患者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并与同时检测的前庭功能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是:前庭功能正常52例、单侧低下42例、双侧低下26例的重心移动图形异常,分别为18.3%、41.7%和38.5%;重心轨迹长度与外周面积异常分别为30.8%、66.7%和61.5%。前庭功能正常与异常者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本系统测试具  相似文献   

6.
报告使用我们研制的W-1型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检测系统检测120例眩晕患者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并与同时检测的前庭功能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是:前庭功能正常52例、单侧低下42例、双侧低下26例的重心移动图形异常,分别为18.3%、41.7%和38.5%;重心轨迹长度与外周面积异常分别为30.8%、66.7%和61.5%。前庭功能正常与异常者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本系统测试具有可靠性及客观性,对眩晕症的定位诊断及前庭脊髓平衡功能评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前庭学     
20011191实验性高脂蛋白血症前庭损害作用的形态学观察/汪运坤…//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一2000,7(6)一355一359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血症前庭损害作用的机理。方法:喂食豚鼠胆固醇、牛油13周,建立高脂蛋白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前庭终器显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动物血LDL一CH、HDL3一CH显著升高,HDLZ一CH无明显升高。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前庭终器呈非特异性损伤性改变。透射电镜下,除细胞器变性改变外,毛细胞、支持细胞、神经杯内及基膜下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出现脂滴、毛细胞、支持细胞及神经杯内脂褐素颗粒及溶酶体…  相似文献   

8.
高脂蛋白血症对内耳的损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脂蛋白血症对内耳的损害是某些内耳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高脂蛋白血症对防治内耳疾病有一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侧前庭病病因与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双侧前庭病的病因,并对双侧前庭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进行讨论。方法 本组101例患者均为双侧前庭功能低下,对患者现病史、既往史、眼震电图记录、相关的耳科学和听力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氨基甙类前庭耳毒33例,占32.6%;双侧梅尼埃病18例,占17.8%;迷路震荡1例,占1.0%;耳硬化症4例,占4.0%;双侧前庭病4例,占4.0%;中枢性前庭病15例,占14.9%;原因不明26例,占25.7%。结论 双侧前庭病诊断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尽可能找出病因并对因治疗。如果损害已经产生,治疗应该避免应用前庭抑制剂和耳毒性药物,并行前庭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aigo,BPPV)在听和前庭功能检查方面的特点,进一步了解BPPV的可能发病机制,并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对86例BPPV患者行纯音测听、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前庭双温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分析BPPV患者几种耳功能检查的阳性率,以及在BP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86例BPPV患者中,原发性占82%(70/86)。纯音测听异常者占52%(45/86);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在原发性BPPV中60%(30/50)。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为34%(11/32)。前庭双温试验异常者25%(18/72),其中,与BPPV同侧者占67%(12/18)。水平半规管BPPV,双温试验异常者占11%(2/18),后半规管异常者占89%(16/18)。结论原发性BPPV发病率高于继发性BPPV(x^2=67.8140,P〈0.01),纯音测听结果正常与异常的例数几乎相同。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对于原发性BPPV有一定的贡献。水平半规管前庭双温试验异常率低,而后半规管异常率较高。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的异常率明显低于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和前庭双温试验,说明上迷路的病变与BPPV发病密切相关。鉴于内耳供血可能对BPPV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异常的患者应给改善内耳供血的药物,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前庭功能评定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在前庭功能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行VAT和冷热试验(CT)。在VAT水平和垂直眼动增益、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指标以及CT中,出现1项或1项以上异常指标即评定为该试验结果异常。结果:VAT异常者36例(75.0%),异常指标中的相位多于增益,非对称最少,相位和增益病理数据在各频率的分布一致。其中水平测试异常32例(66.7%),包括增益降低21例次,相位延迟24例次,非对称6例次,与前庭损伤侧别相符,且均出现在6.0~11.0Hz;垂直测试异常15例(31.2%),包括增益降低或升高7例次,相位延迟14例次。CT管麻痹和优势偏向单项或双项异常者33例(68.8%)。VAT和CT单独异常分别为11例和8例,均异常25例;完全性前庭损伤者的2项结果均异常,且VAT异常数据呈全频带性。结论:VAT作为高频、宽带的前庭功能检测技术,既能提供前庭高频区的功能信息,又可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弥补了CT的缺陷,减少了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VBI性眩晕组7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48例为对照组,应用VAT测试仪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仪,分别进行水平、垂直VAT测试和VNG各项眼动测试以及双耳交替冷热气试验。在VAT水平及垂直测试的增益和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观测指标,以及VNG各项眼动测试和冷热气试验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即评定为该试验阳性。结果VAT测试:在VBI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VBI组和对照组增益增高分别为47例(64.4%)和5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9,P〈0.01);对照与VBI组增益减低分别为22例(45.8%)和11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而相位、非对称以及VAT综合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BI组VNG眼动系统测试异常结果高于前庭外周疾病患者,呈中枢性异常的表现,综合分析眼动系统系列检测和固视抑制试验各项指标,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者,VBI患者44例(60.3%),前庭外周疾病患者10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P〈0.01);2组受试者冷热试验都存在高比例的单侧或双侧半规管轻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AT在VBI性眩晕中以高增益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低增益为主。VAT增益指标对于前庭系统损伤的定性评估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相位和非对称指标可以判定前庭系统功能正常与否,但缺乏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晕动病平衡功能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晕动病患者的平衡功能状况。方法:运用冷热试验通过视频眼震图检查30例晕动病患者(晕动病组)和20例非晕动病受试者(对照组)的前庭功能,用计算机化姿势图试验(CPT)检查两组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判断前庭、本体、视觉三者功能状态,并采用Graybiel晕动病症状体征评分系统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晕动病组和对照组Graybiel评分分别为12.67±11.78和2.10±6.23,秩和检验P〈0.05;冷热试验迷路值分别为(19.02±8.59)°/s和(13.58±5.25)°/s,t检验P〈0.05,其中晕动病组中有3例冷热试验迷路值大于75°/s。CPT晕动病组以中心型多见,为20例(66.7%),弥散型7例(23.3%),对照组均足中心型(20例,100%)。两组CPT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晕动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PT给予前庭刺激时,晕动病组异常35%~50%,对照组无一例异常。综合评价CPT,晕动病组仅2例本体输入不足,3例视觉输入不足,无前庭输入不足,对照组无一例输入不足。结论:晕动病患者前庭敏感性高且部分伴有前庭功能亢进,姿势图中以中心型多见,无前庭输入不足,但是给予前庭刺激时较难维持平衡,可能存在中枢整合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失的患者使用电动头脉冲试验量化前庭功能的恢复,并把这些结果与其他体征和症状相比较。方法:使用电动头脉冲旋转仪记录30例突发单侧前庭功能障碍的患者平均在发生后3d(前期)的潜在的水平前庭眼反射(VOR),20例患者平均3个月后(后期)继续测量。计算VOR增益和不对称(-x±s)。结果:从前期的患侧增益0.49±0.21到后期的0.79±0.23(P=O.0000)有高度显著改善。各自的不对称从(32±18)%到(12±14)%(P=0.0002)也有高度显著改善。至少80%的患者增益或不对称恢复。后期的高症状评分与低增益(P=0.043)和高不对称(P=0.018)有相关性。结论:用电动头脉冲旋转仪来测量减少的水平VOR增益,突发单侧前庭功能损失后至少部分恢复。除了眼震的传统评价,头脉冲试验的反应为前庭损失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疗对前庭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对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鼻咽癌患者行常规根治放疗,剂量为70Gh,3例放疗量〉70Gy。结果:9例(45%)出现前庭功能异常,其中3例记录到自发性眼震;患者前庭功能减弱4例;双侧前庭功能减弱和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各2例。另11例(55%)前庭功能正常。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可损害前庭,在进行职业鉴定时要考虑此因素,并应对前庭功能,听功能和咽鼓管功能分别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6.
人体姿势描记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人与眩晕患者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方法 用ST-939型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检测系统测定40例正常人及78例眩晕患者的姿势描记图及有关参数。结果 人体重心移动轨迹分为中心型、弥散型、前后型、左右型、多中心型5种图形,正常人中心型为主,外周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患者弥散型多见。正常人与眩晕患者各参数相比较,眩晕患者轨迹长、面积大、速度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本检测系统可对前庭脊髓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可引起同步前庭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前庭症状是行走不稳、偏倒,重者出现眩晕,因此前庭功能检查,特别是冷热试验对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在本组病例中,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92%,ABR表现正常的5例患者均出现半规管功能低下,因此前庭功能检查对于桥小脑角占位病变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庭自旋转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一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a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性眩晕的神经耳科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偏头痛相关的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临床特点,了解听觉与前庭系统受累的情况以及功能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判断偏头痛相关眩晕是中枢性抑或外周性眩晕。方法22例急性(5例)或亚急性(17例)MV检查包括神经一耳科学检查、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记录以及听力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男6例,女16例。15例次有偏头痛,17例次有运动病,15例次有偏头痛或运动病家族史,1例次有视觉先兆,7例次对运动敏感(身体运动或改变头位出现眩晕),4例次畏光,6例次畏声,5例次失眠、情绪影响易引起眩晕发作,2例次与月经期关系密切。眩晕持续数分钟到1天。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双侧异常3例,单侧异常10例。主观垂直视觉检查均正常。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14例(13例为患侧低振幅,1例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前庭双温检查异常3例;中枢性异常眼动11例,其中视动性眼震低增益9例,1例扫视过冲,1例摇头试验出现垂直眼震,同时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10例,1例正常。4例患者有位置性眩晕,但均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作为外周或中枢性眩晕的一种常规鉴别诊断的疾病,可为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视频甩头试验结合冷热试验评估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半规管频率损伤特点。方法应用冷热试验、视频甩头试验检查分析73例常见前庭外周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伴眩晕、耳石症)患者的半规管频率受损情况,统计半规管高低频受损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中,冷热试验(CT)异常者共21例,阳性率为95.5%;视频甩头试验(vHIT)异常者21例,阳性率为95.5%;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100%。18例梅尼埃病患者中,CT异常者共10例,阳性率为55.6%;vHIT异常者2例,阳性率为11.1%。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61.1%。12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CT异常者共3例,阳性率为25.0%;vHIT异常者2例,阳性率为16.7%。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25.0%。21例耳石症患者中,CT异常者共6例,阳性率为28.6%;vHIT异常者1例,阳性率为4.8%。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33.3%。结论视频甩头试验联合冷热试验能提高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半规管频率损伤的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