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爱凤 《医学文选》2006,25(4):751-752
因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或下颌骨外伤后,均可造成下颌骨的部分缺损,从而导致严重的颜面畸形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很多,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之一。我科2002年2月到2004年12月应用血管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可造成下颌骨及周围组织的缺损并导致患严重的颜面畸形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完成下颌骨功能重建,提高患生存质量。我院对36例患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爱凤 《微创医学》2006,25(4):751-752
因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或下颌骨外伤后,均可造成下颌骨的部分缺损,从而导致严重的颜面畸形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很多,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之一.我科2002年2月到2004年12月应用血管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缺损是导致语言、吞咽、咀嚼功能障碍常见的颌面部畸形, 多因肿瘤、外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其治疗目的是恢复功能和外形.1989年, Hidalgo[1]首次报告利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以来,这项技术被广泛用于重建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 [2],并成为修复该缺损的最好办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常造成下颌骨大范围缺损,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鉴于医患双方对肿瘤术后生存质量的高要求,应用自体肋骨移植于下颌骨缺损区,以便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其功能。我科自1984年以来手术8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缺损畸形甚常见,目前仍用面骨以外的自体骨移植修复,缺点是额外增加术区。根据正颌外科原理,1983~1987年我们采用自体下颌骨供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予以介绍,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李丽  李健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0-1390
因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或下颌骨外伤后,均可造成下颌骨的部分缺损,从而导致严重的颜面畸形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血管化的腓骨瓣有较好的血供,组织瓣感染率低,能最大限度恢复下颌骨的外形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我科近期完成了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16例,均获得成功。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下颌骨缺损修复目的是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和口腔功能,纠正口腔颌面部畸形。方法 按常规切除病变的下颌骨节段,取适宜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 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52个病例中,50例成功的恢复了颌面外形及口腔功能,但有2例植入髂骨块因口腔内伤口有少许裂开,导致伤口感染,植入的髂骨块有部分坏死。结论 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它完全可以达到恢复面部外形及恢复口腔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重建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纠正口腔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比较67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者56例,占83.6%,其中2例因术后感染失败。4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成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方法,而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外伤等常常造成下颌骨缺损,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下颌骨同期植骨可有效的修复缺损,重建其功能和外形,并具有手术次数少,疗程短,减少患者痛苦的优点.本文作者自1999年以来,对7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了同期植骨,获得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临床上外伤性下颌骨缺损多为车祸及暴力所致,若不积极治疗,可造成颜面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自93年以来,我科收治6例以自体髂骨移植血管吻合治疗外伤性下颌骨缺损,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是构成人体面部下部的骨性支架,与口腔颌面部的外形和功能有直接关系。临床上各种原因造成的下颌骨缺损不仅会造成面部畸形,而且还会影响咀嚼、吞咽和语言等生理功能。因此,对下颌骨缺损进行即刻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下颌骨缺损,临床上常常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对移植骨端的固定多采取传统的骨间不锈钢丝结扎方法,其固定的稳定性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且必然也会影响骨移植的成功率。此外,钢丝结扎  相似文献   

13.
张娉婷  裴彬宏 《海南医学》2012,23(2):143-144
下颌骨因外伤、感染、肿瘤切除后,造成下颌骨的缺损,必须经过整复治疗,重建其完整性、连续性,从而恢复颌骨的功能并矫正颌面部畸形,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所造成骨缺损,应争取在同一次手术整复.由于腓骨系致密的长管状骨,不承重,可利用部分长,并有专一的血供系统,血管解剖位置、行径较恒定,并有分支供应皮肤,可形成骨皮瓣,特别有利于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整复.我院2009年应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颗粒状骨髓 松质骨移植并钛网成形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 9例下颌骨缺损患者应用自体髂骨颗粒状骨髓 松质骨移植并钛网成形技术进行修复。结果 经过 3~ 17个月随访 ,所有患者均恢复了良好的下颌外形 ,植骨区骨密度较手术前明显增加 ,供区无形态畸形和功能障碍。结论 颗粒状骨髓 松质骨移植并钛网成型能很好恢复下颌骨形态和功能 ,供区损伤小 ,无形态缺损和功能障碍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蒂骼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旨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 ,以恢复下颌的功能 ,矫正颌面畸形。我院于 1995年以来 ,利用自体骼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19例 ,效果很好。1 临床资料男 8例 ,女 11例 ;年龄为 2 .5岁~ 52岁。造釉细胞瘤 15例 ,角化囊肿 4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下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骨缺损畸形,往往合併局部大片疤痕组织和软组织缺损酝车闹瘟品椒ㄊ窍茸骶植堪毯矍谐?作皮瓣或皮管修复,以后再作植骨手术。这种植骨手术,往往疗效不够理想。Buncke氏1977年报导应用游离肋骨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缺损合併胫前软组织缺损畸形以及下颌骨和软组织缺损畸形;1978年Taylor氏报导应用游离髂骨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血管化髂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颌骨缺损常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 ,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很多 ,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血供良好、自然曲度相似下颌骨形态等优点。我科自 1 996年以来对下颌骨缺损行血管化髂骨瓣修复 36例 ,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6例 ,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1 4~ 61岁 ,平均年龄 35岁 ,缺损长度 6~ 1 5cm。病理诊断 :成釉细胞瘤 2 5例 ,骨化纤维瘤 6例 ,囊肿 3例 ,外伤 2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病灶切除 :自下颌骨下缘下 1 .5~ 2 cm切口 ,长度与需切除的骨范围相应 ,保护面神经下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和时机,重建下颌骨患病前的外形,恢复患病前的咬合关系,纠正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和咀嚼功能。分析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不同办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颌面外科因各类肿瘤切除手术后实施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76例,比较7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与下颌骨修复方法选择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者63例,占82.8%,其中4例因术后感染失败。5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存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办法,但是适用范围局限。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各类下颌骨缺损应考虑同期修复,应结合患者自身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修复重建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自体髂骨移植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万放  郭广霞 《中原医刊》2003,30(23):14-15
目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旨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和口腔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方法:按常规切除病变的下颌骨节段,取适宜自体髂骨游离移植颌骨缺损,骨接端用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并采用颅颌绷带辅助固位。结果:80例治疗患者中,植骨成功,修复效果满意者78例,占97.5%(78/80),植骨失败2例,占2.5%(2/80),植骨床感染11例,占13.75%(11/80)。结论: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仍不失为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由于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下颌骨缺损及面部畸形乃至不同程度影响咀嚼、呼吸、语言等功能,而在治疗上对重建其缺损以恢复面形和颌功能、至今仍有较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