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男性生殖系较常见的肿瘤。我院于1975~1995年间收治睾丸生殖细胞肿瘤25例(共26枚),其中1例为双侧隐睾恶变,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5例,年龄1岁11个月~68岁,其中20~45岁者18例(占72%)。病理类型:恶性肿瘤21例,其中精原细胞瘤16例(64%),胚胎性癌5例(20%);良性肿瘤4例,其中囊性畸服瘤2例(8%),表皮样囊肿2例比%)。21例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Ⅰ期14例(66.7%),Ⅱ期4例(19.0%),Ⅲ期3例(14.3%)。25例均行手术切除患侧睾丸,其中有6例行局部淋巴腺清扫术,10例…  相似文献   

2.
隐睾症的异位睾丸可位于肾脏下极至腹股沟管下端之间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腹股沟管内。我们把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以上的隐睾症称为高位隐睾症。本院自1982年以来共收治高位隐睾症31例34侧,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年龄2.5~28岁,平均5.3岁。其中单侧28例(右侧9例,左侧19例),双侧3例。所有患者的患例阴囊内、腹股沟管区域均不能触及睾丸或包块。31例术前均行B超探查,20例患者于盆腔或腹膜后探及异常椭圆形,低回声包块,检出率为58.8%。睾丸位于内环附近28侧,骼血管上方5侧,左肾下极1侧。2治疗与…  相似文献   

3.
隐睾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隐睾症的首选方法 ,本院 1 990~ 1 997年共收治各型隐睾症患者 78例 ,共97个隐睾丸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8例 ,左侧 2 5例 ,右侧 34例 ,双侧 1 9例 ,共 97个睾丸 ,年龄 <3岁 4例 ,3~ 1 0岁 32例 ,1 1~ 1 8岁 2 5例 ,>1 8岁 1 7例。皮下环型 2 4  相似文献   

4.
隐睾症恶变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睾症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我科自 1978年以来共收治隐睾症 386例 ,其中14例睾丸恶变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4例均系成人隐睾患者 ,年龄 2 1~ 53岁 ,平均 36 .5岁 ;单侧 12例 ,双侧 2例 ;发现肿块或睾丸进行性增大的病程为 4个月~ 5年 ;肿瘤发生于腹内型睾丸 10例 ,腹股沟区 4例。主要临床表现是下腹部或腹股沟区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患侧阴囊空虚 ,部分病人伴有低热、乏力或局部胀痛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局部肿块。本组 14例全部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切除睾丸肿瘤的直径为 5.5~ 19.5cm ;术后病理诊断 :…  相似文献   

5.
隐睾症睾丸引带异常的临床意义;双侧睾丸肿瘤的选择性手术切除(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蒙古族睾丸肿瘤35例临床分析;睾丸扭转和精索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68例报告);序贯疗法治疗晚期腹腔隐睾恶变(附12例报告)  相似文献   

6.
成人隐睾恶变一般根据有隐睾症史,检查患侧阴囊无睾丸,隐睾部位肿块质地坚硬等特点可作出诊断。但若忽略病史和缺乏详细的体检,仍易误诊。我院1985年~1990年误诊本病患者6例,其中门诊误诊4例(66.7%),术前误诊2例(33.3%)。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6例,年龄30~43岁,均已婚已育。病史1~12个月。隐睾部位均触及肿块,右侧4例,左侧2例。腹腔4例,腹股沟2例。肿瘤直径为4~16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肿瘤破裂出血1例。病理报告均为精原细胞瘤。4例门诊分别误诊为腹腔肿瘤、肾肿瘤、肠梗阻、肝癌破裂;2例术前分别误诊为腹腔肿瘤、肝癌  相似文献   

7.
隐睾恶变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睾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隐睾恶变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年龄31.8岁;4例发生于腹腔内隐睾,2例发生于腹股沟区隐睾。5例行B超和CT检查,术前确诊为隐睾恶变;1例拟行腹内隐睾复位固定,术中发现睾丸萎缩变硬,切除后病理检查发现恶变。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或免疫治疗;病理类型为精原细胞瘤4例,胚胎性癌1例,未成熟型畸胎瘤伴胚胎性癌及卵黄囊瘤1例。随访5例,随访时间2~5年,2例死亡,3例无瘤生存。结论:隐睾患者盆腔或腹股沟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应高度怀疑隐睾恶变,B超和CT是诊断隐睾恶变的重要手段,手术加放疗或化疗或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隐睾恶变5例     
我院近9年共收治隐睾恶变病人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93年3月~2002年4月共收治隐睾病人192例,其中隐睾恶变5例,占同期隐睾病人的2.6%。本组5例,均为单侧隐睾,年龄20~46岁,平均33岁。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2例分别于12岁、27岁时行睾丸引降固定术,又分别于16年、8年后发生肿瘤。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2例,腹部肿物3例。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3例为精原细胞瘤,2例为胚胎性癌。其中Ⅰ期2例,Ⅱ期2  相似文献   

9.
198 6~ 1 998年我院收治双侧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年龄 2 7~ 62岁 ,平均 44岁。 2例双侧同时发生 ,3例一侧先发病 ,于术后 1~ 5年对侧发病。一侧隐睾 3例 ,其中 1例于 1 3岁时作隐睾固定术。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 :双侧均为精原细胞瘤 3例 ,一侧精原细胞瘤 ,对侧胚胎性癌 1例 ,双侧恶性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 1例。其中 期 4例 , 期1例。均行根治性双侧睾丸切除术 ,1例加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术后均行放疗或化疗。随访 1~ 1 0年 ,1例双侧恶性淋巴瘤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于术后 1 7个月死亡。 4…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2007年11月,本院应用输尿管镜下U100激光碎石治疗252例输尿管结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52例,男性148例,女性104例;年龄19~70岁,平均43岁。患者均为输尿管结石,其中右侧167例,左侧85例;上段46例,中段92例,下段114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结石直径0.8~1.7cm,平均1.0cm。  相似文献   

11.
隐睾继发睾丸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隐睾继发睾丸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隐睾继发睾丸癌患者资料。年龄32~55岁,平均40岁。其中腹股沟隐睾4例,腹腔隐睾6例。左侧2例、右侧5例、双侧3例。临床分期ⅠA3例、ⅠB5例、ⅡD2例。其中3例已行腹股沟隐睾复位固定术(双侧1例),手术年龄8~9岁,复位固定与发现睾丸癌间隔24~35年,平均29年。结果4例腹股沟隐睾睾丸癌行肿瘤根治性切除。6例腹腔隐睾肿瘤中,肿瘤根治性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2例,2例因肿瘤严重粘连行姑息切除。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9例,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1例。10例均行术后放疗,其中合并胚胎癌者及姑息性肿瘤切除术者同时予以化疗。6例随访6个月~14年,平均5.2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结论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高于正常睾丸,隐睾应及时治疗并终生随访。隐睾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为精原细胞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隐睾患者术前治疗、手术时机及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隐睾患者资料。年龄1.5~41岁,20岁6例,5岁34例,5~10岁25例。右侧40例,左侧15例,双侧10例。隐睾位于腹股沟管上段2例,位于腹股沟管中段34例,位于腹股沟管外环口部及耻骨结节部29例。结果 23例术前行非正规内分泌治疗,且治疗时间晚。42例术前未行正规内分泌治疗,1例体检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未发现隐睾位置及大小自动出院,余住院后均行手术治疗。隐睾下降肉膜外固定术62例,71侧;2例I期未下降到阴囊内,3~6月行Ⅱ期手术成功;睾丸切除2例。结论隐睾患者早期行内分泌治疗率低,对隐睾治疗时机无明确认识,致手术时间晚,影响发育,恶变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侧肾癌(B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BRCC)患者的诊治与预后。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诊治BRCC患者6例,平均发病年龄53(35~74)岁。其中双侧同时性肾癌3例,异时性肾癌3例。肿瘤位于肾上极6枚,中极7枚,下极1枚;左肾6枚,右肾8枚;肿瘤平均直径4.6(3~7)cm。3例同时性肾癌患者,2例行双侧同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其中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例一侧先行NSS,2周后再行对侧肾癌根治术。3例异时性肾癌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治疗,均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NSS术。结果:6例随访12~156个月,平均84.5个月。肿瘤转移2例,分别死于肺转移和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2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NSS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双侧肾癌治疗方法。治疗双侧肾癌的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保存。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出生时,大约86%的睾丸已正常地降入阴囊,余者大部分将在一周岁内下降。在500个男性中约有1例发生隐睾。未下降睾发生的恶变率比正常下降睾丸高30~50倍。作者于1934~1976年间收治睾丸肿瘤1,152例,其中患隐睾癌的,有隐睾症病史及临床症状者有137例(占12%)。单侧或双侧隐睾者44例,其中24例表现为腹股沟肿瘤,14例下腹部肿瘤,6例肿瘤为正常下降的睾丸,其对侧为未下降的睾丸。其他已手术纠正的阴囊内睾丸患瘤93例,其中有同侧隐睾病史者86例,对侧有隐睾病史者7例。隐睾均系3~50年前纠正者,有58例系2~42岁时手术纠正的,11例在5~13岁时行激素治疗,24例在2~30岁时睾丸自行降入阴囊。  相似文献   

15.
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6月~1996年10月对3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施行改良的u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亚临床资料本组38例,年龄59~83岁,平均69.3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3年2个月。均有典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其中20例有尿酷留史。残余尿100~58Oml,平均19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0mW。前列腺1度增生5例,刀度20例,三度13例,其中11例伴中叶增生。B超检查前列腺最大径4.9~7.3。m,平均5.5cm。12例术前曾行膀航镇检查。并发膀肥结石9例(其中5例为多发性结石),泌尿系感染15例,冠心病和高血压7例,…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我院收治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 72例 ,其中对 8例阴囊发育较好的阴囊及会阴型下裂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阴囊原位皮管与带蒂岛状皮瓣皮管联合皮管法进行矫治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年龄 5~ 2 2岁 ,平均 9.3± 3.5岁。 8例均有包皮短缺 ,其中阴囊型 4例 ,会阴型 4例 ,尿道缺损长度 5~ 1 3cm ,并发假阴道、阴囊分裂 1例 ,隐睾症 2例 (单侧与双侧各 1例 ) ,阴茎阴囊转位 2例。对并发假阴道及双侧隐睾者作染色体分析和盆腔B超检查 ,均为男性 ,未见子宫或附件。 4例会阴型…  相似文献   

17.
附睾腺瘤样瘤(AdenomatoidTumor)是指原发于附睾间质组织的肿瘤。我院自1975~1996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年龄28~46岁,平均37岁。位于左侧7例,右侧5例;附率头部4例,体部1例,尾部7例。病程6个月~3年。临床以患处有酸胀、隐痛和触及边缘光滑肿块为特征。12例胸片提示无活动性结核灶,否认有外伤史,双侧输精管均未们及结节,其中有2例在6个月内有增长较快趋势。12例均经1.5~3个月的抗感染治疗,其中5例抗结核治疗0.5年,均疗效不佳。本组病例术前分别诊断为结节性阶睾炎、附睾结核、附翠腺瘤。2结果12例…  相似文献   

18.
EST治疗胆道疾病6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5年10月至98年4月,我院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基础上开展EST治疗胆道疾病共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22~82岁(平均52岁),其中60岁以上者22例,占35.5%。有胆道手术史者57例,占91.9%。疾病类型:胆总管结石55例(其中单枚结石36例,二枚结石14例,三枚以上者5例,结石最大直径2.4cm);缩窄性乳头炎7例。1.2临床表现反复上腹痛、发热、黄疽者53例(4例为重症胆管炎),占85.5%,余9例仅为右上腹不适。1.3仪器日本OlympllSIT30型纤维十二指肠镜,FF…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开放鞘状突(PPV)环扎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腹腔镜治疗42例小儿隐睾的病例资料,统计PPV和对侧开放鞘状突(CCPV)发生率并予以关闭。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日数等。结果患儿年龄中位数3岁(1-14岁),术前诊断左侧23例(54.8%),右侧12例(28.6%),双侧7例(16.6%)。术中探查PPV发生率73.8%(31/42),CPPV发生率35.7%(15/42)。术前诊断为单侧隐睾的病例既往有手术史占5.7%(2/35)。腹腔镜下行PPV/CPPV环扎,或缩小患侧内环开口。腹股沟不可触及隐睾超声术前诊断与术中探查结果符合比率64%(29/45),CT诊断符合比率69.2%(9/13)。手术时间(109.9±51.4)min。住院时间(6.3±3.6)d。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4年半,中位数时间3年,超声复查无睾丸萎缩、异时疝,无切口疝、肠粘连等。结论腹腔镜下PPV环扎技术应用于小儿隐睾手术,能最大限度保留腹股沟管壁完整性,手术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4年3月,对15例(3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1例(22髋),女4例(8髋);年龄35~70岁;病程1~5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5例采用Smith—Peterso切口,10例采用后路Morre切口。结果手术时间3h25min~5h,平均4h10min。术中输血400~2400ml,平均1160ml。15例均获随访3~35个月,平均18个月,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在选择病例时应慎重,并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