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齿苋红花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中草药马齿苋红花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稳定性,为开发利用天然色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室温下,用酸性乙醇浸泡新鲜马齿苋红花,过滤得色素提取液,然后对该色素的耐酸碱性、耐热性、耐光性、耐氧化还原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该色素为水溶性食用色素,其耐光性较好,酸性介质、氧化荆、还原剂、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结论 该色素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且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色素。  相似文献   

2.
凌霄花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凌霄花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为开发利用天然色素提供依据。方法室温下,用酸性乙醇浸泡新鲜凌霄花,过滤得色素提取液,然后对该色素的耐酸碱性、耐热性、耐光性、耐氧化还原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此色素为水溶性食用色素,其耐热性、耐光性较好,在酸性介质,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结论该色素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且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色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 研究红 艹夭小、菜中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该色素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该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30nm。在弱酸性及中性介质中表现稳定 ;耐光、耐热性较差 ;对氧化剂、还原剂、苯甲酸钠、VC 及蔗糖等添加物有较好的稳定性 ,而对柠檬酸等的稳定性较差。结论 红 艹夭小、菜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 ,可以广泛用于食品、饮料中。  相似文献   

4.
荔枝壳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荔枝壳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浸提荔枝壳红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对光、热、常用食品添加剂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建立了一套检测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II的方法。方法:以甲醇-0.02mo1/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484nm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其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为5.91%,回收率在91.75%~104.20%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合成色素与非食用色素酸性橙II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建立了一套检测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II的方法.方法以甲醇-0.02mo1/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484nm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其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为5.91%,回收率在91.75%~104.20%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合成色素与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建立了一套检测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的方法。方法:以甲醇-0.02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484m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其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为5.9l%,回收率在91.75%~104.20%范围内。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合成色素与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8.
天然色素安全性能好,但多数对光和热的稳定性较差。我国生产花生制品,产生大量的花生在,我们采用浸提法从花生种皮中提取了红褐色花生衣色素,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醇类,耐光、耐热、抗氧化及染着性均优于天然色素。互花生农红褐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花生在原料经水洗除去其中机械杂质后,以醒的水溶液干室温下浸提,重复二次,提取液经过滤,60C真空浓缩,烘干后,粉碎得花生衣红褐色素、本方法提取率达18%。1.l花生农红褐色素的物化性质:红褐色粉末,溶于水、乙醇、甲醇,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按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作用下提取茜草中色素的影响因素,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茜草色素的最佳条件;研究茜草色素稳定性条件。方法以超声波的功率、超声的时间、温度、料液比为4因素,进行3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外部条件更改时的稳定性。结果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生辅助功率70 W,浸提时间40 min,浸提温度40℃,蒸馏水为浸提剂,液固比为50∶1(ml/g)。结论茜草色素对光的稳定性较好;在室温下亦很稳定,温度升高其降解速度加快;对酸稳定性较好,对碱和热稳定性较差;食品添加剂蔗糖和柠檬酸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稍差;Na+、和Ca2+等离子对色素基本无影响,Fe2+、Cu2+和等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方法:对有机溶剂、光、热、还原剂、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等可能对番茄红素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研究。鲒果与姥论:番茄红素在各种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各不相同,在正己烷、石油醚中较为稳定,在氯仿、二氯甲烷中的稳定性较差。其耐光性、耐热性较差,对氧化剂十分不稳定,对Fe^3+等离子的稳定性较差,而对还原剂、食品添加剂、Mg^2+、Na^+等离子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凝胶蛋白电泳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供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一种新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凝胶蛋白电泳技术对合欢皮与山合欢皮进行分析。结果 :合欢皮与山合欢皮具有各自的鉴别谱带 ,而且在谱带的级别、分布区域及数量上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凝胶蛋白电泳可以作为鉴别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山东、湖北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内在质量。方法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山东、湖北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氨基酸及部分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湖北合欢皮与山合欢皮均含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结论 :为评价产地对合欢皮质量的影响以及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质量差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脂胭”萝卜经100%乙醇浸提,施转蒸发挥干,获得赭红色色素结晶。经对其多种性质研究表明,该色素水溶性极佳,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水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耐自然光和紫外线照射,热稳定性良好,颜色可随PH改变而变化,常见食品添加剂不影响着色效果。同时,原料丰富,色素含量高,着色性能好,是十分理想的天然色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探讨中医门诊申报失眠及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年龄层之分布、处方用药排行、单方及复方排行前20名、医疗费用结构、治疗方式及同一病者连续5年追踪占率等为主要目的。方法:本研究数据源以2005—2009年中央健康保险局台北分局特约中医院所申报全数据为数据库,以门诊申报失眠及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疾病资料为撷取条件,依中医院所申报ICD-9-CM主、次诊断为ICD-9-CM(780.5及307.40~307.50)之所有患者。结果:2005—2009年中医门诊主、次诊断申报失眠及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疾病总病人数为637742人;5年间平均就医次数为4.2次。总件数为2689455件。主、次诊断为失眠及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疾病患者各年龄层分布为20~59岁分布最多,男女的比率为0.45比1;单方药材排名前5名为酸枣仁(16.45%)、夜交藤(16.20%)、合欢皮(8.93%)、远志(8.09%)、茯神(8.03%);复方前5名分别为加味逍遥散(23.68%)、酸枣仁汤(22.17%)、天王补心丹(15.66%)、柴胡加龙牡汤(12.18%)及甘麦大枣汤(8.88%);每张处方的用药品项数单方以1~5个品项最多,复方品项数以1~3个品项最多,其中每张处方不分单复方的用药品项数以3~7个品项占最多。治疗的方式以纯内科服药治疗占最多;持续就医5年者追踪占率为26.62%。结论:本研究提供中医师临床治疗失眠及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疾病的用药频率及型态,从研究中我们无法了解失眠及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疾病的中医证型分类,但从用药频率分析得知,中医临床治疗失眠及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疾病的中药方剂是以能疏肝解郁、清热除烦、补心安神、益气和中、行气化痰、调和胆胃、泻肝利湿、行气止痛、滋补肾阴、清虚火为主。对于中医师临床处方用药应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至于相关的方剂及药物的作用机转仍有待日后进一步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5.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infectious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e towards a de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a population. These include active control measures, active immunis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socioeconomic state of the population. There appears, however, to be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resistance of a popul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length of time the population has been exposed to an agent. This increasing resistance is currently thought to be an expression of natural selection but transmission of actively acquired immunity cannot be ruled out and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evidence remains a highly probable contributory factor.  相似文献   

16.
从百合花中提到的桔黄色色素,稳定性较好,急性毒性低,LD50>10.5g/kg。Ames试 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变试验均为阴性,可以开发为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7.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有5%~60%的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等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并且,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矛盾的。因此,认为在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性,也正因如此导致了阿司匹林抵抗的复杂性。期望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是不可行的,应当针对不同群体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心血管疾病多病程较长,且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多反复发作等特点,应将其归属于络病的范畴。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也许可以解决具有不同群体特征性的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