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8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果186例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检出率为42.5%。检出流感病毒A12例(6.4%)、流感病毒B5例(2.7%)、副流感病毒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12.4%)、腺病毒4例(2.2%)、肺炎支原体26例(13.9%)、肺炎衣原体6例(3.2%)。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以病毒感染占绝大多数,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我院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0例,并与105例病毒吐组加以对照,治疗效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1治疗对象:两组病例均经PCR检测,符合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均选择发病1~2天的早期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比。1.2一般资料:1.2.l病例分布:治疗组12O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病毒。关于季节性A型H3N2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及抗病毒新药的研究和筛选,笔者曾作过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喘息性疾病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情况,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对124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鼻咽分泌物分别作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测和hMPV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共检测到各种病毒阳性70例,其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阳性53例(42.7%),分别是RSV39例,流感病毒6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3例;RT-nPCR检测hMPV阳性17例(13.7%),hMPV合并RSV感染2例;RSV和hMPV感染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仍是小儿喘息性疾病中最多见病原体,hMPV可能是其发病的又一重要病原体,二者临床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本地区45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对451例下呼吸道感染惠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巨细胞病毒5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该组451例患儿中病原体阳性295例,总阳性率占65.41%(295/451),男性患儿感染率63.64%(189/297),女性患儿感染率68.83%(106/154),结果可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患儿中感染呼吸合胞病毒的病例数占首位,其次为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与副流感病毒2型占末位。该组患儿中呼吸合胞病毒的阳性率居首位,且多数病毒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婴幼儿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人群,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陆敏  陆权 《上海医药》2009,30(6):250-253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地位十分突出,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流感病毒(In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和肠道病毒(EV)。我国的儿童医院尚未建立病毒分离鉴定的常规病原检测手段,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大多为急性感染,而且具有自限性,因此对轻症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而对重症感染才根据临床判断采用抗病毒治疗。然而,21世纪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ILS)、人禽流感以及EV71手足口病的肆虐对人类健康发出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病毒学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概况、临床表现特点,分析比较各个年龄组和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为满足临床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的需要.方法 应用系列单克隆抗体APAAP桥联技术,对145例患者进行了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1.3(PIV1.3)、腺病毒(AdY3.7)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同时取鼻部和咽部分泌物作配对检测.结果 145例患儿有关病毒抗原阳性者82例,阳性率为56.6%.在阳性病例中,合胞病毒占35.2%,流感病毒占27.9%,副流感病毒占11.4%,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占25.5%.结论 结果提示小儿呼吸道感染有一半以上是病毒感染所致.且每年流行的病毒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复方抗病毒制剂体外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方法 用鸡红细胞血凝素滴定法测定不同浓度复方抗病毒制剂在狗肾传代细胞(MDCK)中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用中和实验测定复方抗病毒制剂在Hep 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性. 结果 复方抗病毒制剂浓度<1.5 mg•mL-1时对MDCK细胞及Hep 2细胞无明显毒性. 浓度>0.15 mg•mL-1能抑制流感病毒的血凝活性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对靶细胞的攻击作用. 结论 复方抗病毒制剂体外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征并探讨其与哮喘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2 35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鼻咽深部分泌物,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分泌物进行检测。荧光免疫实验测定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以lgE≥0.35 IU/ mL作为特异性诊断标准;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液嗜酸粒细胞(TEC)的数量。结果: (1)2 35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阳性病毒检出371例(15.75%)。不同性别间阳性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5, 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阳性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随着患儿 年龄增大,病毒阳性检出率越低。(2)2 356例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共检出5种常见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3型(PIV3)以及鼻病毒(RV), 其中RSV阳性检出率最高271例(73.05%),PIV3阳性检出率次之44例(11.86%)。(3)AV感染易导致患儿肺炎的发作, IFV感染易导致患儿支气管炎的发作, RSV感染易导致患儿产生毛细支气管炎, RV和IFV感染则容易引起患儿哮喘发作。结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RV和IFV具有特异敏感性,是引起患儿哮喘发作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盐田区在我市疾控中心的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咽拭子病毒分离,并检测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学。结果:通过对150例患者病原学进行检查,其中阳性的患者有40例,总阳性率为26.67%,在对单项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显示合胞病毒的患者有12例,占比例为30.00%,甲3型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0例,占有的比例为25.00%,乙型流感病毒的患者为7例,占有比例为17.50%,副流感病毒I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腺病毒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混合感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例,占有的比例为2.50%。结论: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患儿,分为病毒唑组117例,热毒宁组123例,观察研究病毒唑组与热毒宁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病毒唑组总有效率85.47%,热毒宁组总有效率94.30%,病毒唑组与热毒宁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造成,但细菌、支原体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其中病毒感染占70%~80%,主要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病毒产生毒素、致热源可使体温升高引起患儿发热同时伴有鼻、咽部、咳嗽、食欲减退、及全身不适感等症状。应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比用病毒唑治疗病程显著缩短,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克拉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70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36例用克拉霉素,34例用乙琥红霉素,连用5~7d.克拉霉素的用法,250mg,po,tid.琥乙红霉素的用法,500mg,po,tid。结果:两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94.4%和44.1%、76.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2%和90.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和3.5%。结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菌素片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酸盐(喜炎平)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病原学检查为病毒感染),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穿心莲内酯磺酸盐注射液0.2~0.4 mL/(k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均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P<0.01)。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气喘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胸部X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磺酸盐注射液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祥 《中国药师》2004,7(9):724-725
目的:评价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第7d,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和63.16%,莫西沙星26例中5例(19.23%)出现不良反应,而左氧氟沙星28例中为7例(25%).结论:莫西沙星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热毒宁组12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5.83 %,热毒宁组总有效率94.4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70%~80%,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热毒宁注射液主要由青蒿、栀子、金银花等组成,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质控体系合成的第5类中药新药,青蒿辛、苦,寒,具有宣郁散邪、解表清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祛毒泄热;栀子具有清三焦火,导热下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热毒宁能够显著缩短病程,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提高疗效,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分别采用炎琥宁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3.7%,且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2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67.6%,有效率为89.4%,治疗组治愈率为90.4%,有效率为96.8%;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具有退热快,有效率高,不反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具有较好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诊断,观察组接受CRP联合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确诊率,感染因子(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诊断阳性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开灵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清开灵治疗本病54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明显优于对照组70.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效果良好,疗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十味板蓝根颗粒剂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1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给予十味板蓝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复方板蓝根颗粒剂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痊愈率74.7%,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52.9%(P<0.01)。十味板蓝根颗粒剂可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治疗后咽喉肿痛症状消退率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十味板蓝根颗粒剂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