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K)矫正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49例98眼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患者行二次矫正手术。所有患者分成A、B组,A组24例48眼行LASIK手术,B组25例50眼行LASEK手术,术后1wk;1mo;1a,随访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二次手术后1 wk A、B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mo 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a A、B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角膜曲率、总高阶像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出现1例角膜上皮增生,LASEK组出现1例2级haze。结论:采用LASIK或LASEK矫正LASIK术后屈光回退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LASEK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探讨LASEK术后造成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138例(27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术前术后屈光度、术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术中消融深度、光学区直径及术后反应和眼压情况.结果 屈光回退>-1D者14例(23眼),回退发生率为8.51%,回退等效球镜度数-1.25~-3.75D,平均(-2.35±1.12)D;回退发生多在术后6个月内,回退发生与术前屈光度、术中消融深度及术后haze反应有密切关系,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中消融深度越深者,术后回退发生率越高,在超高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达19.4%,而与年龄、性别、术前角膜厚度及术前角膜曲率无明显关系.结论 LASEK术后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超高度近视组,因此,对于角膜厚度足够的高度近视患者目前仍建议LASEK不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LASE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阳  何阳 《眼科学报》2006,22(4):214-217
目的:对比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削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估2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行LASEK治疗的39例75只眼和同期行LASIK治疗的41例79只眼高度近视分别进行6个月以上的临床观察。结果:LASEK组术后1周至1个月达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部分出现视力回退,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5.83%,主要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及Haze形成;LASI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4.35%,主要并发症为屈光回退,角膜上皮内生或角膜瓣皱折等。结论:LASIK与LASEK均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早期角膜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及视力转归。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准分子激光术后早期角膜感染患者7例(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史、共焦显微镜或角膜病灶组织刮片等检查明确其感染类型,对症采用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对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采取手术治疗,并观察视力转归情况。结果患者8只眼全部诊断为细菌性角膜溃疡,其中8只眼病灶组织刮片检查为阳性,5只眼细菌培养阳性。4只眼(50.0%)经抗菌药物治疗达到溃疡愈合,4只眼(50.0%)行板层性角膜移植术治愈。治愈病例至溃疡愈合时,8只眼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结论感染性角膜炎是准分子激光术后早期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控制感染、保存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LASIK矫治PR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回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用于矫治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欠矫及屈光度回退的效果。方法 2 6例(4 9眼)因PR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回退再行LASIK矫治。49眼PRK术前的屈光度为-5 . 5 0D~-10 . 0 0D ,平均(-6 2 5±1 .5 0 )D ,PRK术后欠矫及回退的度数为-2. 2 5D~-5 . 75D ,平均(-3 0±1. 12 )D。观察LASIK矫治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以上。结果 裸眼视力≥0 .5者42眼(85. 71% ) ,其中≥1 .0者2 3眼(4 6 .94% )。实际屈光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的±0. 75以内者为43眼(87 .76% ) ,1眼发生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结论 PRK术后屈光欠矫及回退而残留的近视度数可以用LASIK手术矫治,且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刘畅  张一川  乔诗凝  贺美  丁清  屈淑娥 《眼科》2011,20(6):391-396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两种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兔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差异及手术后兔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情况。设计 动物实验。研究对象 新西兰白兔60只。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依术后取角膜时间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实验组白兔一眼行LASIK手术,另一眼行LASEK手术。术后第1、7天、1、3、6个月取兔角膜,通过氯化金染色的方法观察兔角膜神经损伤及再生修复,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兔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主要指标 光镜下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的变化,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量。结果 光镜下观察,LASEK手术后1天深层基质神经保留,术后7天切削区内的神经断端开始再生,术后6个月切削区前基质神经丛重构基本完成,形态与正常接近;而LASIK术后1天可见基质层神经纤维断端,术后7天深层基质神经无明显再生的神经纤维,术后1个月角膜瓣边缘神经断端再生神经增多,术后6个月角膜瓣内的前基质神经丛开始恢复,部分神经断端无神经再生,形成盲端。LASEK组在术后早期(1、7天)角膜中NGF mRNA表达增高(0.650±0.101、0.580±0.109),而LASIK组术后1个月才开始增高(0.661±0.032),随着手术后角膜神经再生修复时间的延长,两组角膜中NGF mRNA表达的差异越来越小(t=0.687,0.277,0.107;P=0.530,0.796,0.920)。结论 与LASIK相比,LASEK术后兔角膜神经损伤轻,修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屈光回退和欠矫的疗效。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12月~2 0 0 2年 8月因屈光回退和欠矫在我院行再次LASIK者 3 8例 ( 70眼 ) ,随访 1年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眼的屈光度。探讨再次LASIK的安全性、疗效及手术时机。结果  3 8例 ( 70眼 )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发生 ,术后 1年裸眼视力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68眼 ( 97 14 %) ,残余屈光度在± 1 0 0D以内者 69眼 ( 98 5 7%) ,术后 3月和 6月屈光度分别为 ( -0 3 5± 1 12 )D和( -0 5 2± 1 0 1)D ,术后 1年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结论 在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 2 5 0 μm的前提下行再次LASIK ,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张建华 《眼科新进展》2008,28(9):704-707
屈光回退一般来说是指角膜屈光手术一段时间后,屈光力逐渐向术前同种屈光力转变,而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往往正常。屈光回退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高眼压、干眼等都可以导致屈光回退。本文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欠矫的再矫正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后屈光欠矫的疗效。方法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39例行LASIK后屈光欠矫的患眼,再行屈光切削术。其中4只眼在LAKIS后1个月施行,44只眼在术后3个月施行。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LASIK无期补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LASIK远期补矫的原因、角膜瓣异常类型、补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LASIK补矫病例,首次术后≥6mo补矫者为远期组,<6mo者为近期组。远期组6例8眼,近期组9例15眼。分析远期补矫原因、补矫术中及术后角膜瓣异常类型、最佳矫正视力及残余屈光度。随访9-36mo,平均13.5mo。结论 LASIK远期补矫原因包括眩光及夜间视物模糊(6/8)、双眼视力不对称。近期组主要原因是远视力不满意(13/15)。远期组8眼均出现上皮小片状缺失,7眼补矫术中发生瓣异常。补矫后所有眼眩光减轻或消失,2眼较首次术前提高1行远视力。近期组15眼均有角膜上皮水肿或脱失,14眼出现瓣异常,随访期内1眼最佳矫正视力减1行。结论 LASIK补矫近视是一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再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眼)LASIK后再近视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瓣下剩余基质厚度为(256±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6个月时裸眼视力为1.0以上者22眼(占61.1%),0.8以上者31眼(占86.1%),0.5以上者36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瓣haze 0级者29眼(占80.6%),0.5级者5眼(占13.9%),1级者2眼(占5.6%)。结论LASEK治疗LASIK后再近视安全有效,但更长期的效果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2.
罗栋强  王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348-1350
目的:比较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疗效。方法:近视性散光行LASEK治疗的患者84例(168眼),LASIK治疗的患者92例(184眼),根据散光分为Ⅰ组(散光-0.25~-1.75D)、Ⅱ组(散光-2.0~-3.75D)和Ⅲ组(散光-4.0~-5.75D),随访6mo观察两术式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裸眼视力(UCVA)、散光度、裂隙灯检查、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6moⅢ组中裸眼视力(UCVA)≥1.0者LASEK占78.6%,LASIK占50.0%,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61,P<0.05);残余散光度LASEK为-0.43±0.35D,LASIK为-0.72±0.46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24,P<0.02);Δsimk值LASEK为0.60±0.39D,LASIK为0.86±0.47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49,P<0.05)。结论:LASEK治疗高度散光具有良好的效果,与LASIK相比其安全性、预测性更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LASEK、PRK和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碰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LASEK组58例(112眼)随访3-9月,PRK、LASIK组各120眼随访1a以上,观察分析术后疼痛症状,裸眼视力及角膜混浊情况。结果术后1d出现疼痛症状:LASEK组:81眼(72.3%),PRK组120 眼(100.0%),LASIK组13眼(10.8%);术后3d裸眼视力≥0.8:LASEK组24眼(21.4%),PRK组27眼(22.5%),LASIK组113 眼(94.2%);术后3月存在角膜Haze:LASEK组31眼(27.6%)、PRK组94眼(78.3%),LASIK组0眼。结论LASEK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疗效优于PRK;LASEK与LASIK相比没有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早期视力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4.
RK后屈光欠矫的LASIK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LASIK治疗RK术后欠矫的效果.方法对RK术后屈光欠矫的33眼(19人)施行LASIK.年龄在21~30岁,屈光欠矫范围为-2.00~-11.5D(-5.21±2.79D).结果术后视力和屈光度通常在3个月时稳定;6个月时,所有眼获得0.8以上的裸跟视力,屈光度均在±1.00D以内,3眼的最好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无角膜瓣移位、脱失,角膜混浊和层间上皮植入等并发症.结论LASIK治疗RK术后屈光欠矫效果好、预测性好,应该在RK后两年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角膜上皮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德国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对近视110例(218眼)施行LASEK术。对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不同类型角膜上皮瓣并发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LASEK术中上皮瓣的主要并发症有:上皮瓣剥离困难,瓣撕裂或破碎,瓣游离、瓣皱褶、瓣偏离中心及瓣蒂位置变更等;术后瓣并发症主要有:迟发性(术后48~72h)上皮瓣局限性缺损、瓣下异物、上皮瓣丢失等。结论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与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通过提高LASEK的手术技巧,充分保持上皮细胞的活性,正确处理上皮瓣的各种并发症是LASEK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步趋向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LASIK术后角膜扩张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现就当前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齐虹  陈跃国  朱秀安 《眼科研究》2000,18(5):405-40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角膜组织的修复。方法 24只兔分为8组,每组3只。左眼按近视-10.00D行LA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4h,1,2周,1,3,6月及12月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取角膜组织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角膜中央区透明,没有雾状混浊(haze)发生。角膜中央区上皮及其基底膜完整;角膜瓣与切削区基质浅层早期存在空隙,晚期贴附紧密;术后基质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直径大小一致,间隔相同,成纤维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中央区保持透明,未出现haze,与LASIK术保持角膜上皮层及其基底膜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18.
Wu Y  Chu RY  Zhou XT  Dai JH  Qu XM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72-976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情况。方法 本研究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LASEK近视矫正的患者59例(59只眼),包括低、中度近视行LASEK者20只眼,高度近视行LASEK者30只眼,以及低、中度近视行LASIK者9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1、3、6个月时测量角膜中央知觉,并和切削深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知觉均下降,但LASIK术后下降更明显。在各观察时间点,LASEK术后的角膜知觉均好于LASIK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P=0.031。低、中度近视LASI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仍未恢复(P=0.023);而LASEK术后3个月时角膜知觉已恢复(P〉0.05)。高度近视LASE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基本恢复(P〉0.05)。LASEK术后1、3及6个月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有相关性(r=0.419,0.433,0.413;P〈0.05),其余观察时间点两者无相关性。LASIK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较LASIK术后快,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和切削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磨镶术(LASEK)对中高度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连续病例27例(41眼),其中LASIK14例(23眼)、LASEK13例(18眼)。使用Zeiss-WASCA客观像差仪在术前和术后6月测量患眼暗室自然瞳孔下的波前像差。结果 术后6月两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以及3~5阶高阶像差均方根(RMS3~5)均明显高于术前,以RMS4最明显。LASIK组术后RMSh的增幅高于LASEIK组(P=0.042)。LASIK组术后Y轴彗差(Z8)与球差(Z12)明显增高(均P〈0.01)。LASEK组术后Z12明显增高(P〈0.01)。LASIK组术后Z8大于LASEK组(P=0.021)。结论 对于中高度近视矫正,LASEK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比LASIK小。  相似文献   

20.
减少LASIK术后干眼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减少LASIK术后干眼症的措施。方法:对310例(620眼)行LASIK的近视患者,采取术前筛选、围手术期干预治疗和减少危险因素综合措施,观察术后1wk;1,3mo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88眼(14.2%),1mo72眼(11.6%),3mo32眼(5.2%)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且均为轻度。结论:加强术前对干眼症的筛选,掌握激光手术时机,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治疗及减少危险因素,是减少LASIK术后干眼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