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热(中)     
诊断 由于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性,因此其对于诊断帮助很小。曾经有过牛、绵羊、山羊暴露史对诊断有帮助,但是有些是间接的接触而未被意识到。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人群Q热感染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热是全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病 ,由贝氏柯克斯体 (Caxiellabunerii,俗称Q热立克次体 )引起。目前Q热疫区实际上可能己遍及全球各大洲几乎所有国家。由于Q热临床表现多式多样 ,医生很难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 ,加之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又往往未被重视和采用 ,因而误诊和漏诊严重〔1〕。广东省 80年代在部份地区的人群中发现Q热群立克次体感染 ,并在广州某农场和微小牛蜱中分离出Q热病原体〔2 ,3〕,随着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 ,及时了解和掌握广东省人群中Q热感染现状是必要的 ,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山区…  相似文献   

3.
Q热(上)     
Q热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伴随肺炎和肝炎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虽然急性发病通常具有自限性,但是仍然有人偶尔死于这一疾病。心内膜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表现。Q热分布广泛,医生应该警惕这种疾病随着地区差异表现也不同,研究提示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是长期后遗症。一种有效的全细胞疫苗已在澳大利亚获得批准。活的和无细胞疫苗也在研究中,但目前还未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4.
Q热是由伯氏柯克斯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呈全球性分布。1999年,Q热在美国已成为须申报疾病,而其他国家尚无此规定。由于该病未被完全申报,不能可靠地估计出全球发生Q热的确切病例数,很多人呈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5.
我国Q热及其病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Q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热是一种由贝氏立克次体(又称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传播的人兽共患病。本病于1937年首次被认识,当时称为“屠宰场热”,因发生于屠宰工人中而得名。本文试对Q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一、病原学 贝氏立克次体的生物分类学地位为  相似文献   

7.
Q热立克次体七医株用6种限制性平端内切酶部分酶切,电泳回收0.2—7kb大小DNA片段,EcoRI位点甲基化,加上EcoRI接头,与去磷酸化λgtll DNA-EcoRI臂连接,经体外包装后感染E.coli Y1090,建成含2.6×10~6重组子的表达型基因文库。随机选择的噬菌体DNA经EcoRI酶切鉴定,重组子含大小不等的插入DNA片段。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畜间Q热血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畜间Q热血清学初步调查李忠,陈桐,黄捷通Q热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是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已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本病,有些地方曾发生过Q热暴发流行。山东省迄今无Q热感染情况的报道。为此,我们在山东部分地区采集了几种家畜血清,进行了Q热...  相似文献   

9.
10.
淮北地区人畜间Q热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热是由贝纳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即旧称贝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burnetii)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经调查证实,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安徽省对本病未作系统调查,仅在淮河之南有零星报告。阜阳地区所辖11个县市,位于淮河之北,是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59岁 ,河北省怀来县人。 1 986年 5月 2 0日始鼻出血 ,约每日 1次 ,身热乏力 ,腰、腿酸痛 ,纳差 ,未测体温。 6月 2日在医院查尿常规 :白细胞 5~ 1 0 /HP ,红细胞2~ 8/HP ,尿蛋白 +++,粗颗粒管型 ++。血 :白细胞4 6× 1 0 9/L ,中性 0 70 ,淋巴 0 2 0 ,单核 0 0 2 ,异常淋巴细胞0 0 8,血小板 38× 1 0 9/L。门诊以“肾综合征出血热 ?”收入院。患者为牧羊人 ,1个月前从内蒙古购入一批羊。既往体健 ,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入院体检 :躯干散在针帽大小出血点 ,鼻腔有血迹 ,咽部未见异常 ,双肺未发现异常。心尖部Ⅲ级高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Q热立克次体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空泡酸性环境中大量繁殖的特点,建立了Q热立克次体红斑技术,它出斑早,稳定并易于观察。用该技术研究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对立克次体的体外中和作用表明,Ⅱ相抗体能使Ⅱ相Q热立克次体红斑减数,而Ⅰ相抗体反而使Ⅰ相病原体红斑增数,但用间接法试验则Ⅰ相病原体也出现红斑减数。红斑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分离与鉴定Q热立克次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云南部分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Q热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部分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Q热感染调查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杨发莲,陈明华,窦慧芬Q热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国,我国早在1951年就有报道,我省曾发生Q热暴发流行[3]为了解本病在我省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的感染情况,曾于1986-1988年对昆明,蒙自和下...  相似文献   

14.
15.
慢性Q热一例     
患者,男,35岁,农民,因“持续高热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5d”入院。2个月前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全身肌肉酸痛,畏寒、寒战、发热,予氨基比林针肌内注射后汗出热退。每日发热1~2次,可自行退热。5d前,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乏力、纳差明显,尿色深黄。入院体检:神清,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眼睑无浮肿,巩膜重度黄染,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6次/min,  相似文献   

16.
Q热疫苗研究     
Q热(Q fever)为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人兽共患病,疫苗接种是预防Q热的最有效手段。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贝氏柯克斯体是Q热的病原体,灭活I相贝氏柯克斯体Q热疫苗(WCV)免疫保护效能几乎为100%,但是其免疫副反应强。氯仿-甲醇提取贝氏柯克斯体(CMR)和三氯醋酸提取贝氏柯克斯体可溶性抗原(TCA)Q热疫苗保留灭活Q热疫苗的免疫保护效能,且免疫副反应显著减轻。但CMR和TCA Q热疫苗均需要用鸡胚大量培养贝氏柯克斯体,需要在高等级生物防护实验室采用复杂步骤提取、纯化贝氏柯克斯体,这些使Q热疫苗的生产成本高、批量生产难。近十年来,国内外Q热疫苗研究着力于分子疫苗,并已经由研究贝氏柯克斯体保护性抗原转移到筛选能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CD4+和CD8+T细胞表位上,以期望T细胞表位在机体内高效表达,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抗Q热保护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Q热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为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其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体内,引起急性Q热,严重急性Q热可出现肺炎、肝炎或心肌炎并发症。部分患者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Q热。慢性Q热为贝氏柯克斯体在机体局部持续感染,常需要外科手术及数年抗感染治疗,其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及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追其原因是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延误治疗所致。本文旨在报告1例Q热肺炎的诊治和体会,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  相似文献   

18.
Q热是一种由贝纳柯克斯体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类型。儿童Q热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或无明显症状,因此极易发生误诊、漏诊。目前实验室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标准,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在Q热的早期诊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Q热在中国并不少见,患者多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而基层医生对Q热认知不足,诊断技术单一,造成诊断及治疗不及时,增加了患儿罹患Q热并发症的风险。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Q热患儿,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基层医生对Q热的认识并进行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相应并发症发生,同时加强基层医生对该疾病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Q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用SDS-PAGE对5株Q热立克次体LPS进行分析,发现七医、新桥和Ys8等国内分离的3个Ⅰ相株与国外Ⅰ相参考株Henzerling的LPS图象相似,而国外Ⅱ相参考株Grita的LPS图象与它们有明显的差异。我国分离株之间的SDS-PAGE分析也显示多糖结构的差异,新桥株与Henzerling株的LPS图象最相似,具有最完整的带型,七医株和Ys8株则与新桥株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蛋白酶K消化后的WCP电泳中均有顶部区带下移现象,七医株63和59K带较为细小,而Ys8株则无30K而有40K带等,有类似Grita株之处。免疫印迹发现,用Ⅰ相McAbB_5与LPS作免疫印迹,Ys8株和Grita株显示类似在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中的指纹状印迹(在17.5K下),而七医株仅显一14K带,新桥和Henzerling两株则无印迹。用Ⅰ相McAb与蛋白酶K消化后的WCP作免疫印迹的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