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肾移植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排斥反应。探讨无创伤性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评估肾移植效果及移植肾功能提供客观的辅助性数据。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57例,其中经穿刺活检证实或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者22例,未发生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移植肾功能正常者35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对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排斥反应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前后移植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肾内血管树分布、血流灌注以及各级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与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2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进入结果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组2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组35例。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体积明显大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肾实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模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脏厚径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肾实质回声减低,皮髓质交界变清。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无创性技术,对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追踪观察可为临床上评估肾移植效果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玉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63-3266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血管容积显像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移植肾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血流指数、搏动指数,三维血管容积显像检测其血管指数、血管血流指数、灰阶指数及体积指数。结果与44例移植肾肾功能稳定组比较,41例CAN组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血流分级I~Ⅲ级,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升高;三维血管能量血流分级2—4级,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均降低,灰阶指数、体积均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管指数与血管血流指数诊断CAN的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P〈0.05),其最佳临界点分别为23.18%、11.05%,对CAN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0.5%。结论三维血管容积显像诊断CAN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彩色多普勒高,可能为早期诊断CAN提供新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了解移植肾的大小、形态、结构、血流分布情况.通过血流显像技术,可以及时而准确地了解移植肾血流灌注情况,为移植肾后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目的:观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总结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异性表现,以期得到超声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指标.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3-01/2007-01在暨南大学和深圳大学第一医院完成.对象:纳入实施肾移植的患者299例,根据移植肾功能分成2组,肾功能稳定组236例,急性排斥反应组63例.方法:对23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63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期患者的主肾动脉及弓状动脉的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移植肾动脉内径与血流动力学结果.结果: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相比,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内血流灌注减少,达不到皮质边缘处,肾动脉血流速度舒张期明显下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无创性技术,移植肾锥体回声减低、舒张期肾动脉血流速度下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升高对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有特异性,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背景: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异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早期移植肾功能状态对移植肾长期存活有明显影响。 目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于2003—04/2006—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完成。 对象:收集14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根据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肾功能正常组及早期肾功能异常组,后者包含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组、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组。 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及病因。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观察移植肾功能异常患者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①血管吻合时间、移植中发生低血压、男性受者、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HLA错配是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其病因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外科并发症等。②血管吻合时间超过42min、术中发生低血压易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P〈0.01);HLA错配〉3、群体反应性抗体≥10%、血管吻合时间超过42min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1)。 结论: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是包括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供受体的严格选择、控制移植中血压、完美的技术操作、早期病因诊断及针对性的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27例AR患者(AR组)及13例ATN患者(ATN组)行序列超声检查,常规测量移植肾大小,观察血流显示率,测量肾段动脉及肾门部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术后首次RI≥0.70的时间及AR患者术后血肌酐(Cr)突然升高的时间,计算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结果 AR与ATN组肾段动脉RI分别为0.76±0.11、0.78±0.05(P>0.05),肾门部动脉RI分别为0.81±0.09、0.83±0.06(P>0.05),血流显示率<4级者分别占33.33%、30.77%(P>0.05),移植肾体积增大>30%者分别占77.78%、38.46%(P<0.05),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10天者分别占77.78%、23.08%(P<0.05).结论 移植肾动脉RI、血流显示率对AR与ATN无鉴别诊断意义,移植肾体积增大的百分比、术后首次RI≥0.70发生的时间对AR与ATN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64排螺旋CT在肾脏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相结合对肾脏移植术后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接受肝肾移植联合移植,行64排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并同时对所得图像数据不同期像进行特定的三维重建。结果12例患者中1例患者显示移植肾门水平可见软组织密度包块;1例显示移植肾盂肾盏扩张积液;2例显示移植肾脏功能不良,1例显示移植肾肾盂输尿管管壁增厚;1例显示盆腔积液;1例显示动脉期皮髓质界限分界欠清晰,经临床分析考虑轻度排斥反应;其余6例肾脏强化程度正常,肾血管无狭窄,肾脏排泄功能正常。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及后处理相结合可对移植肾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对血管源性及排斥反应可提高一定程度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移植肾排异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和主肾动脉血流参数在移植肾排异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CDE技术对94例移植肾患者进行了340例次检测,观察肾体积、肾内血流灌注及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政党对照组比较。结果:移植肾功能稳定期,肾体积增大,与对照组有差异(P<0.005),肾内二维图像与正常人相似,CDE示人各级血管丰富,呈一完整的血管树,肾动脉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肾体明显增大,CDE示肾边缘血管减少,肾动脉血流速在收缩期无下降,而舒张期明显降低,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增高,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01);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肾体积明显增大,皮质回声强,CDE显示肾内血流进一步减少,肾动脉血流速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减低,RI、PI增高,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01)。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排异反应,及时做出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肾功能结果改善,CDE检查肾内血流灌注增加,肾动脉RI、PI值降低。结论:移植肾患者的肾脏CDE表现和主肾动脉血流参数对移植肾排异的诊断、分型和治疗监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DFI和PD流速曲线舒张期流速曲线演变在评价肾移植术后无尿的价值。方法 回顾21例术后无尿移植肾的CDFI和PD流速曲线变化.病理结果和出现排尿时间进行对照分析,参照移植肾急性血管排异反应,分为重度(7例)、中度(3例)、轻度(11例)。结果 重度组7/21(33%),CDFI显示肾血管树消失,呈星辰闪烁状,PD流速曲线为单向收缩期血流值术后7天内取出,病理分析主要为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管腔内血栓形成,肾间质广泛出血伴坏死中度组3/21(14%),CDFI显示血供丰富,血流信号呈树叉或线条状.PD流速曲线从单向收缩期血流值逐渐出现舒张期血流.最迟一例28天出现排尿,活检病理分析主要为肾小动脉小灶状纤维样坏死.少许细小血管内血栓形成.肾间质水肿伴少许出血点轻度组11/21例(54%),CDFI肾血管树显示良好,PD流速曲线从单向收缩期血流值在1.0~4.0天内出现舒张期血流,在7天内全部出现排尿.活检病理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变性,单个核细胞浸润、肾间质轻度水肿.结论 肾移植术后无尿病例CDFI肾动脉血管树显示良好,PD频谱从单一收缩峰值出现舒张期曲线,提示移植肾排异反应缓解.并将出现排尿一反之.则无保留移植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访研究表明,肾移植对供肾者的安全影响较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甚至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目的:评价亲属活体肾移植对供者的安全性影响。方法:通过门诊定期随访、配合电话随访以及定期举办肾友会的方式对94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后供者随访1-10年,比较肾移植供者供肾前后血清肌酐、血尿和尿蛋白以及血压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供者供肾后出院时血清肌酐较供肾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且保持在稳定水平,最近一次随访时血清肌酐与出院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供者供肾后镜下血尿3例(3.2%)、蛋白尿2例(2.1%),经休息后可好转;高血压6例(6.4%);高脂血症6例(6.4%);无一例供者死亡。说明对于健康供者而言,供肾是安全可行的,供肾前全面评估和供肾后长期随访对保障供者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The kidney     
M Maxwell 《Nursing mirror》1984,158(1):31-34
  相似文献   

14.
15.
李玉凤  姚家琳  张胜利 《临床荟萃》2005,20(15):846-849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rapamycin,RPM)联合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A,CsA)、激素(steroid,ST)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为随机开放、与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平行对照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观察期24周;172例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术后72小时内随机平均分配进入两组:RPM组,应用RPM、CsA和ST;AZA组,应用AZA、CsA和ST。对术后24周内的肾功能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以及肾功能首次恢复时间]和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与AZA组术后肾功能首次恢复时间(23.63±39.24)天相比,RPM组术后肾功能首次恢复时间(17.05±36.31)天更早。术后24周,RPM组和AZA组的SCr分别为(93.75±26.40)μmol/Lvs(102.39±44.61)μmol/L,P=0.145;BUN分别为(6.16±1.68)mmol/Lvs(7.05±1.56)mmol/L,P=0.001;UA分别为(329.09±76.25)mmol/Lvs(360.06±74.82)mmol/L,P=0.013,各项肾功能试验室指标RPM组均低于AZA组。发生肾功能相关的不良事件,RPM组7例(8.14%),AZA组18例(20.93%),其中高尿酸血症AZA组多于RPM组(17例,19.77%vs3例,3.49%),P=0.001。结论RPM、CsA和Pred联合应用于同种肾移植,更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且无肾毒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再移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例肾再移植患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例再移植成功,术后均获得随访,人/肾存活1年2例,3年l例,4年2例;1例再移植出现加速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采取正确、完善的护理是确保再次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with dialysis or hemofiltration remains suboptimal with high level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urren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substitute for the small solute clearance function of the kidney but do not replace the lost reclamation,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functions of this organ. Cell therap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offer hope of fuller replacement of kidney function in renal failure patients. A renal tubule assist device (RAD) that includes a 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 filter and a bioreactor containing living 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s has been successfully engineered. Differentiated activity of these cells and survival advantag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large-animal models of sepsis and AKI. Data from phase I/II and phase II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ddition of renal tubule cell therapy to conventional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act on survival, and that RAD treatment demonstrated an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 Another substantive adv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KI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learance function of the kidney to replicate glomerular permselectivity while retaining high rates of hydraulic permeability. New developments in this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rea will improve the unmet medical needs of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