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食管后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施行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上干或下干。将健侧C7神经前后股在进入外、后侧束之前切断,向上游离至近椎间孔处,尽量延长其长度。切断患侧锁骨,充分游离下干,必要时切断下干后股。健侧C7神经翻转后可达患侧胸锁乳突肌内侧间隙。在此间隙内7例健侧C7神经断端距患侧臂丛上千或C5,6神经距离为4.0~7.5cm,平均6.0cm,移植一段神经桥接予以修复。11例健侧C7神经与臂丛下干或C8、T1神经直接缝合。结果临床治疗18例,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短未统计在内。10例患者术后随访12~33个月,4例修复上干者,其中3例肩外展肌肌力M3,肩外展45°,屈肘肌力M3,肘关节屈曲30°。6例修复下干者,尚无屈指动作恢复。结论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可行的,其优点是缩短了健侧C7神经到靶器官的距离,减少一个神经缝合口,提高了神经功能恢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目的报道应用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健侧C7于前后股分叉处切断,经颈血管鞘和食管后深层,椎体前面通路移植5~6股腓肠神经与患侧臂丛上干吻合重建臂丛上干功能6例。结果术后6例随访13~18个月,其中1例肩外展肌力、屈肘肌力均恢复至4级;3例肩外展肌力恢复至4级,屈肘肌力恢复至3级;1例肩外展肌力恢复至3级,屈肘肌力恢复至2级;1例肩外展及屈肘肌力均恢复至2级。结论健侧C7经椎体前短通路重建臂丛上干功能,在临床应用上是可行、安全的,具有缩短神经移植长度,缩短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椎体前通路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健侧C7神经根在干股交界处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处,经前斜角肌的深面翻转至椎体前食管后间隙,经4-6股皮神经桥接,修复患侧上干或上干后股。2002年3月-2003年8月,共完成21例手术,其中1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7-41岁,平均31岁。手术时间:伤后2~6个月,平均4个月。全臂丛神经撕脱伤5例,上中干撕脱伴下干不全损伤8例,上中干锐器伤1例。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12~19个月,平均16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患侧上干或C5、C6神经根或上干前后股的10例,9例肩外展及屈肘肌肌力≥3级,1例无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患侧上干后股或C5神经根的3例,肩外展肌肌力均≥3级;健侧C7神经根修复C6神经根1例,肱二头肌肌力为0级。结论: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上干的同时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或修复上干后股重建肩外展功能,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术后患手屈指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将健侧C7神经根的前后股游离至最远端后切断。显露并游离患侧臂丛神经下干及内侧束,切断下干后股及胸前内侧神经。将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自内侧束的起始处游离到上臂中段,以增加下干向近端移位的距离。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C7神经牵至患侧,患肩前屈、内收,上提患侧下干并与健侧C7神经吻合。临床应用30例,26例获得7个月以上的随访,男24例,女2例;年龄≥18岁患者20例,〈18岁患者6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23例,中、下干撕脱伤3例;伤后到手术时间3-13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75%(15/20)的成年患者(≥18岁)在术后11-14个月屈指肌力达到2级;67%(4/6)的未成年患者(〈18岁)在术后7-10个月,屈指肌力达到2级。结论健侧C7神经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较传统手术方法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及减少了一个吻合口,可提高其重建屈指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文伯 《中国骨伤》1998,11(1):57-57
我们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治疗92例(94个肩)冻结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2例共94个肩,其中男43例(44个肩),女49例(50个肩);年龄40~65岁,以51~60岁者居多;右肩55例,左肩35例,双肩2例;手法前均摄X线片检查排除骨关节病变,如结核、肿瘤等,并作常规检查,以排除心脏病及高血压等内科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1.麻醉:本组患者病程较长,均选择臂丛(肌间沟)麻醉。2.手法:(1)平卧位:①肩周按摩:术者立于患侧,以一手握患者腕部,一手食、中、环三指于肩前、肩上、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侧颈,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撕脱伤的最短通路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应用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健侧颈。神经根白干股交界处或锁骨后束部起始部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将前斜角肌切断,经椎体前食管后间隙,通过5~7股皮神经桥接或直接吻合,修复患侧上干或锁骨下外侧束和后束。临床修复8例,5例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3例为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伴下干部分损伤。结果5例患者术后1周内在咳嗽、进食时有轻度健侧手指麻木感,随后逐渐消失;2~3个月后患侧颈部扣击健侧手指出现麻木感,SSEP在术后3个月时均能引出,7个月时能引出支配肌CMAP,12个月时恢复了肩肘功能。结论切断双侧前斜角肌不仅可以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而且颈,神经根翻转通路更通畅、安全,有利于神经再生和患肢功能恢复。锁骨上修复主要重建上干前股、上干后股、肩胛上神经功能;锁骨下修复时,主要重建外侧束加后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最短通路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应用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将颈部双侧前斜角肌切断,经椎体前、食管后间隙构制健侧颈,神经根移位通路,将颈7神经根自锁骨后股束交界处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通过皮神经桥接或直接缝合修复患侧颈5、6神经根或上干前后股。2005年12月-2007年5月,对8例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伴下干部分损伤,或合并副、膈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修复。结果术后1周内,8例患者在咳嗽、进食时健侧手指有轻度麻木感,2~3周后症状逐步消失;体感诱发电位(豁口)在术后3个月时均能引出,7个月时能引出支配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术后12个月肩、肘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切断双侧前斜角肌不仅可以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且健侧颈7神经根翻转通路更通畅、安全。直接修复或短段皮神经移植极大地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利于患肢肩、肘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禁食可以减轻食道的组织创伤反应,利于颈7神经根缝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上干损伤重建肩外展、屈肘功能的中期效果.方法 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上干损伤患者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15~43岁,平均30岁.全臂丛撕脱伤7例,上、中干撕脱伴下干不全损伤6例,上、中干损伤2例.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到患侧臂丛上干的距离平均(7.6±1.7)cm,8例同时行副神经或膈神经移位单独修复肩胛上神经.结果 随访36~63个月,平均50个月.健侧上肢用力内收时,12例患者的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锁骨部、冈上肌肌力(8例来自副神经或膈神经的支配)均达到4级,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发生临床转化;另3例肌力为3级或以下,尚未发生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的临床转化.健侧上肢用力内收时,8例肩胛上神经单独修复者的肩外展角度平均78.0°,另7例平均43.1..结论 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可用于修复臂丛上千损伤,桥接神经的距离短,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的效果良好,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可发生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健侧C7神经根、膈神经、副神经及健侧C7修复患侧下干后形成新的动力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下干后股移位修复患侧下干、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内侧头。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伸腕伸指及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20例中有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72个月(平均38个月)。肩外展平均39°,有效率(肌力M2以上)71%,优良率(肌力在M3以上)59%;屈肘平均77°,有效率83%,优良率53%;屈指、屈拇功能恢复:10例指屈肌力≥M2,有效率为59%(10/17),其中7例肌力≥M3,优良率为42%;伸肘恢复有效率(肌力M2以上)59%,优良率42%;伸指有效率47%,优良率36%。结论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可逆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可逆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功能重建疗效,改善患侧上肢功能。方法1984年1月~2003年6月收治79例不可逆臂挑神经不全损伤,行肌肉(肌腱)或关节功能位融合(腱固定)。参考美国肩、肘及手外科学会制定的功能评定标准,随访重建关节的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基本动作,包括梳头、洗脸(吃饭)、穿衣、解大小便、持(握、捏)物等项目进行打分,综合评定重建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54例获随访1~19年,其中良30例,可19例,差5例。提示:①肩关节若不稳定,以肩融合疗效较好;②肘关节只采用动力重建,胸大肌起、止点双极移位较尺侧腕屈肌移位好;肱三头肌移位最差;③伸腕、伸指动力重建较屈指、拇对掌功能重建好;④前臂旋后动力重建尺侧腕屈肌移位好,旋前圆肌重建前臂旋后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结论功能重建术是治疗不可逆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有效补救手术。应从上肢功能整体发挥出发,选择最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侧颈7移位术后脑功能区变化的现象和可能的机制,为临床促进健侧颈,移位后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损伤组:左侧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成年男性患者6例,在健侧肩内收带动下患侧屈腕、屈指肌力恢复至M3或以上者.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6例,运动模式为健侧(右侧)肩内收.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技术,对头部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PET显示,对照组右侧肩内收时以左侧半球兴奋为主,而损伤组右侧肩内收时除左侧半球兴奋外,右侧半球额、顶叶皮质区有兴奋,包括SMI和SMA,同时皮质下区域也有兴奋.结论 发现成人大脑存在跨两半球功能重组的脑功能显像证据,并定位了参与功能重组的区域,提出了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试图利用原功能区来恢复对患肢控制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水平副神经切断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对斜方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锁骨下副神经内外侧分支入肌处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49例,术后2~4年随访肩外展功能,其中20例来院随访的患者又进行了术后斜方肌肌力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其肩外展角度平均61^0,副神经移位后对斜方肌下部功能影响明显,对中  相似文献   

13.
上臂短缩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损伤三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上臂短缩,神经移位术治疗全臂丛根性损伤的初步疗效。方法 对3例全臂丛根性损伤,采用上臂短缩,相对延长患侧神经后,将其尺神经,正中神经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健侧,分别与健侧颈;神经根前,后股神经作直接缝合,患侧桡神经通过皮下隧道与同侧膈神经作直接缝合。结果 3例瘫痪手的手功能获得部分重建。结论 上臂短缩,上肢神经相对延长后移位于健侧的方法,能使全臂丛根性损伤患者的手功能获得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征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12例因创伤引起肩锁区肿胀、瘀血、压痛、畸形外 ,肩锁区存在搏动感及血管杂音 ;臂丛下干支配区感觉及 /或功能障碍。伴肋骨、锁骨、多处骨折 7例 ;锁骨下血管损伤 (破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 9例 ,血肿 3例。诊断为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征。采用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直接缝合或静脉移植 3例 ,血管吻合、修补术 4例 ,血管结扎 2例 ,血肿去除 3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8例 ,臂丛神经松解术 12例。结果  12例术后平均随访 2 6个月 ,患侧的桡动脉搏动良好 ,肩胛带骨折已骨性愈合。臂丛神经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 :优 11例 ,可 1例。结论 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的病例起病急 ,在伤后 2~ 3h或 1~ 2d内发生。除有臂丛神经损伤症状外 ,还伴有肩胛带骨折及锁骨下血管损伤。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改良术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证实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的改良术式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对10例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患者行健侧C7神经移位于思侧臂丛上干或下干。术中发现两神经断端间距为5.5cm~10cm,平均7.8cm。采用桡浅神经、腓肠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等为移植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和患侧受神经。将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为该术式的改良处。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未统计在内。7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6例修复上干者,其中2例的屈肘肌力为M3、肩外展肌力M2,2例屈肘、肩外展肌力M1-2,2例腋神经、肌皮神经肌电图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1例修复下干者,刺痛觉恢复至腕部,正中、尺神经肌电图示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结论 健侧C7神经移位术中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是可行的。其优点是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和充分利用健侧C7的神经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8年11月~1994年12月,应用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89例。损伤原因为:摩托车撞击伤63例,机器牵拉伤21例,直接损伤5例。损伤类型为:上臂丛型47例,下臂丛型13例,全臂丛型2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周~6个月。神经移位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用相应的移位方式。术后随访时间为1.5~6年。疗效最佳为膈神经移位,有效率达82.9%;其次为副神经,达66.7%;颈丛运动支达55.2%;肋间神经达48.3%;健侧C7神经根移位与患侧尺神经吻合,神经再生率达96.6%。作者认为,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尤其是对上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4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480例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长春130041)张学华,白云深,孙树东冻结肩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肩痛和功能障碍。笔者自1982年至1995年对480例冻结肩患者在臂丛麻醉下(肌间沟法)施行手法松解...  相似文献   

18.
<正>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经常碰到尺侧阻滞不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发生血胸、气胸的机会高,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只适于三角肌以下部位的手术,不能满足上臂、肩锁部位的手术。本人根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定位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方向注药,来满足各种肩锁部及上肢部位手术的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变化与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8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和交感神经功能状况进行临床检查与分析。同时对臂丛神经,膈神经和融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电生理学检查,结果:38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中,19例伴有交感神经损伤,13例面部感觉减退,交感神经功能减退的19例患者中,12例伴有面部感觉减退(63.2%);面部感觉减退的13例患者中,12例伴有交感神经功能减退(92.3%),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短期内,可有患侧头面部交感神经功能和面部感觉减退,一段时期以后,患侧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可随交感神经症状的消失而逐渐恢复,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常伴有颈部交感神经损伤,可能患侧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与颈部交感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恢复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主动拾物功能的疗效。方法 33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一期手术均采用多组神经移位术,即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外展,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重建屈指、屈腕功能,同时将下干发出的前臂内侧皮神经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恢复屈肘功能,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直接吻合同时重建伸肘、伸指功能。术后选择肌力获得有效恢复(肩外展恢复到30°或以上, 伸肘、伸指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屈肘、屈腕、屈指肌力达到4级或以上)的患者进行二期手功能重建恢复患手的主动抓握功能。主要包括腕关节固定术、拇外展功能重建及掌板紧缩术等。结果 一期神经移位术后平均41±7.7(36~73)个月。10例患者的肌力恢复达到二期手功能重建的条件,其中8例已进行二期手功能重建。6例患者恢复了部分主动拾物功能,1例因爪形指纠正失败,另1例因腕融合术后伸指肌腱粘连致伸指功能丧失。结论 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术可同时恢复全臂丛撕脱伤患者的肩外展、屈肘、屈腕、屈指及伸肘、伸指的有效肌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后期手功能重建,可成功重建患侧上肢的部分主动拾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