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蛋白(N)与mGM—CSF的融合真核表达质粒,借助mGM—CSF的免疫佐剂作用,提高SARS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N和mGM—CSF基因片段,用分子克隆和基因融合的方法将目的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VAX 1/N—mGM—CSF,并以融合质粒转染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融合质粒在体外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融合质粒构建正确,细胞转染实验表明,融合质粒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SARS—COV核蛋白与m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一个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并能够用于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基因修饰性肿瘤疫苗研究的质粒载体。方法:利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设计并构建含有一个mGM-CSF基因和一个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GM质粒,经EcoR I及BamH I双酶切鉴定并测序。通过脂质体法转染LA795肺癌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中EGFP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mGM-CSF的表达。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GM,用脂质体法转染LA795肺癌细胞后,经荧光显微镜和ELISA法检测,可见细胞内有EGFP及mGM-CSF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GM,并在LA795肺癌细胞中表达,为研究GM-CSF对肿瘤的生物学作用以及GM-CSF在基因修饰性肿瘤疫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 CSF)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TNF α)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重型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同期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献血员各 2 0例。结果 :GM CSF和TNF 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重型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血清GM CSF水平分别升高至 9.8± 1.2 3(P <0 .0 5 )和 8.36± 1.89(P <0 .0 5 )。在重型肝炎组中 ,血清GM CSF水平与TNF α水平 (r=0 .4 2 6 8,P <0 .0 5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GM CSF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关系密切 ,其机制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GM CSF在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中能起到免疫激活作用 ,通过激活免疫反应 ,间接造成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单顺反子表达人 GM- CSF和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应用巨引物 PCR技术对 h GM- CSF基因 c DNA进行定点突变 ;应用 PCR重叠延伸法 ,将 h GM- CSF和 h B7.1基因的 c DNA编码序列通过一 linker序列拼接 ,构建 h GM- CSF与 h B7.1融合基因 h GM- B7.1,将其插入 pc DNA3真核表达载体 ,测定核苷酸序列。 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 :(1) h GM- CSF突变体基因 c DNA编码序列的 178位核苷酸由 C变为 A,其余核苷酸序列均未发生变化 ;(2 ) h GM- CSF、linker、h B7.1的连接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 结论 构建 pc DNA3- h GM-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成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构建人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其在树突状细胞(DC)中的表达。方法设计一对GM-CSF基因上下游引物,以质粒pBlu-hGM-CSF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GM-CSF基因全部序列。片段回收后经酶切,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获得重组质粒pshuttle-CMV-GM-CSF。经双酶切、PCR及插入片段测序鉴定后,将正确重组体转化包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菌。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将2种重组腺病毒质粒分别进行酶切、线性化、纯化,用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制备病毒上清并测定其滴度,并感染人树突状细胞。结果完成构建含有人GM-CS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Ad-GM-CSF 5.2×109pfu/mL。RT-PCR及ELISA检测证实GM-CSF在DC中表达。结论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DC表达GM-CSF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建立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mulocyte/macrophas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造血生长因子的高效表达细胞系,以降低生产成本。方法GM—CSF cDNA基因的扩增采用RT—PCR方法;基因转移采用电转移方法;细胞系采用小鼠B淋巴细胞系(L1/2);表达产物鉴定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及其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结果将扩增出的GM-CSF cDNA克隆到pcDNA3.1A载体上,构建成GM—CSF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GMCSF);经电转移将GM—CSF cDNA转移L1/2细胞中,通过G418的筛选,得到稳定表达重组人GM—CSF的细胞系。经过分析证明表达的重组人GM-CSF具有生物学活性,平均表达水平可达850ng/10^6细胞。结论本文建吐的细胞系能够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GM—CSF。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个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表达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DNA的重组质粒。方法:利用化学合成引物,进行PCR,对人G-CSFcDNA5'AUG侧翼序列进行翻译优化突变。测序确证后,重组入表达载体pED,构建成质粒pED-GCSF,用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ELISA法定量测定rhG-CSF表达水平。结果:转染COS7细胞后48h收集的上清rhG-CSF表达量为52ng/ml,72h为230ng/ml,显示rhG-CSF获得了暂时性高表达。结论:pED-GCSF是一个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rhG-CSF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穿梭质粒能否对BALB/c小鼠结肠癌有疗效。方法 构建表达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的穿梭质粒。实验分为pT7 mGM-CSF组(质粒组)、空载体对照组(pT7 GFP组)和溶剂对照组(PBS组)。Elisa检测pT7 mGM-CSF体外转染真核细胞后的表达量;选取雌性BALB/c小鼠,用表达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的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IRFP)皮下植瘤;采用瘤内注射方式给药,游标卡尺测量实验组BALB/c小鼠肿瘤生长的情况;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BALB/c小鼠体内肿瘤IRFP荧光强度表达情况并记录存活率;IHC法检测瘤组织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与pT7 GFP组和PBS组比较,质粒组的表达在转染pT7 mGM-CSF质粒的293T细胞上清中的含量达到600pg/mL;和溶剂PBS组相比,质粒组与pT7 GFP组动物肿瘤生长趋势更为平缓,给药第21d,与PBS组比较,质粒组治疗效果明显;在治疗28d后质粒组小鼠存活率为40%,与pT7 GFP和PB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携带mGM-CS...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包膜糖蛋白gp120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进一步为制备自行设计的以λ噬菌体作为载体的HIV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克隆好的HIV-1B亚型U26942全基因质粒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gp12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Ⅰ及XhoⅠ酶切位点,特异性地扩增gp120基因。TA克隆后经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再经双酶切、连接构建含gp120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鉴定分析pcDNA3.1( )/gp120。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pG2细胞,经G418压力筛选建立稳定转染gp120基因的细胞系,用RT-PCR及Westernboltting检测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双酶切成5.4kb与1.44kb的片断,表明表达载体pcDNA3.1( )中插入了gp120基因片断,测序结果表明编码框正确。RT-PCR及Westernblotting证实稳定转染gp120基因的HepG2细胞系中有该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V-1B亚型包膜糖蛋白gp12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gp120,并在HepG2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Gadd45a表达质粒,并诱导该质粒在人类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法从人胚胎干细胞中扩增Gadd45a的蛋白质编码框,将之克隆至pcDNA3.1载体后,利用电穿孔方法将构建好的表达质粒pcDNA3.1-Gadd45a和空白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至Jurkat细胞或正常人CD4+T细胞,分别...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包膜糖蛋白gp41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我体,进一步为制备自行设计的以λ噬茵体作为栽体的HIV核酸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 克隆好的HIV-1B亚型U26942全基因质粒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gp4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并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Kpn Ⅰ及Xho.Ⅰ酶切位点,特异性的扩增gp41基因。TA克隆后经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再经双酶切、连接构建含gp41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分析peDNA3、1(+)/gp41。结果 重组质粒经Kpn Ⅰ,XhoⅠ双酶切成5、4kb与1.0kb的片断,表明表达载体peDNA3、1(+)中插入了gp41基因片断,测序结果表明编码框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HIV-1B亚型包膜糖蛋白gp41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peDNA3.1(+)/gp41。 相似文献
15.
PcDNA3.1/hTSHRa重组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重组体pcDNA3.1/hTSHRa。方法:提取人正常甲状腺组织总RNA,逆转录后进行PCR,将纯化的扩增产物hTSHRa与表达载体pcDNA3.1TOPO连接后转化TOP10E.coli感受态菌。重组质粒经PCR、HindⅢ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得到hTSHR膜外区N端753bp的基因片段hTSHRa。该片段与表达载体pcDNA3.1TOPO连接后转化TOP10E.coli感受态菌。重组质粒经PCR、HindⅢ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鉴定证实hTSHRa片段插入序列和方向正确。结论:hTSHRa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OPO,插入序列和插入方向正确,可用于后续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人载脂蛋白M (APoM)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PGEX-KG-APoM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oM。方法: Trizol法抽提HePG2细胞总RNA,RT-PCR扩增APoM全长基因,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MD18-T质粒中构建PMD18-T-APoM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JM109后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Sited-directedMutagenesis定点诱变试剂盒对APoM基因进行体外定点诱变,DNA测序鉴定定点诱变成功与否。用双酶切方法分别将APoM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定向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PGEX-KGAPoM重组体和PcDNA3.1(+)-APoM重组体,分别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内,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 成功克隆了APoM并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结论: 通过RT-PCR,定点诱变及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表达质粒PGEX-KG-APoM和PcDNA3.1(+)-APoM,为进一步研究APoM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pcD N A3.1(+)/G STP1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稳定转染到肺鳞癌细胞N C I-H 520中,建立稳定转染的N C I-H 520细胞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pD N R-LIB-G STP1为模板,用PC R扩增G STP1 cD N A的编码区,并将扩增的cD N 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 N A3.1(+)中。重组子经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导入到人肺鳞癌细胞系N C I-H 520,经G 418筛选并建立稳定的转染细胞株,应用W 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该细胞株G STP1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pcD N A3.1(+)/G STP1经酶切鉴定及D N A测序证实序列完全正确,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W 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质粒转染株中G STP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G STP1基因已稳定转染到N C I-H 520细胞中并得到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 N A3.1(+)/G STP1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G STP1的N C I-H 520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G STP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乙肝表面抗原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与宿主染色体整合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DNA疫苗,并探讨其在实验动物体内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乙肝病毒的S基因片段后装入pVAX载体,并以此为修选疫苗免疫(BALB/c)小鼠,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取其组织抽提基因组DNA,用PCR检测DNA整合情况。结果:构建了乙肝核酸疫苗pVAX-HBsAg。免疫接种该疫苗第3周时在小鼠肌肉、肝脏、脾脏、胸腺均有不同量的游离质粒存在;第6周除在股四头肌可检测到外,其余组织中均为阴性;第12、18周时检测所有组织中均为阴性。结论:构建的pVAX-HBsAg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无染色体整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