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手术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97.2%,临床症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89.2%,1例出现神经根激惹。本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有良好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治疗动力性不稳定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腰椎动力位X线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后,本组行髓核摘除术后行后路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进行1~7年的随访,并对其复发率及后期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所有病例脊柱节段均获融合,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2)个月。术后随访1~7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6.9%。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还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髓核摘除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节段不稳单纯椎间盘摘除术后腰痛的新技术、新方法。方法依照腰椎生物力学及稳定性的特点,应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结果87例患者中42例行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遗留腰痛21例,腰痛加重19例,缓解2例;45例行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术后腰痛消失34例,腰痛减轻11例,两组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法术后腿痛均完全缓解。结论我们认为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椎问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节段不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间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12~62月),植骨全部愈合,优良率94.4%(34/36).结论对术前明确存在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施行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复发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随诊0.5~3年,4~6个月后均达骨性融合,优良率90%,治愈率96%。结论该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潜在椎体不稳和预防腰椎手术术后失败综合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2年间收治的手术治疗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术前确定诊断,行突出髓核摘除同时行不稳节段融合或融合加内固定治疗。结果5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腰痛,神经症状消失。X线片示55例骨性融合,1例未融合,形成假关节。优33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1.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术前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术中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同时行不稳节段融合为宜,植骨和内固定可有效地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对腰椎髓核摘除术应用脊柱内固定加植骨,预防术后椎体不稳、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有多篇报道。我院于1996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我们搜集了采取开窗及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完整病历及随访记录资料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改善率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8%。3例出现术中硬膜撕裂,术后无根性疼痛复发和腰椎不稳症状,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融合区均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对硬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85%。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医疗费用少等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现会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69-16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不稳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髓核摘除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定期行X线、CT、MRI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装置良好。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3例,良38例,可11例,差1例,优良率92.2%。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椎间盘再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术摘除椎间盘和摘除椎间盘加AF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两种方法治疗椎间盘再突出患者56例,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经24个月随访,单纯髓核摘除21例,优9例,良4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61.9%;髓核摘除、腰椎AF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35例,优25例,良6例,中4例,优良率88.6%。结论谨慎选择手术方式,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充分进行神经减压及内固定植骨融合,充分休息,必要的锻炼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  相似文献   

15.
曾辉 《中外医疗》2014,33(1):36-3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76例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根据腰椎突出的间盘组织压迫的程度和症状的轻重程度及椎管狭窄的程度,分别选择上下半椎板切除开窗髓核摘除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小关节融合术,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阐述本人的体会。结果上下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术后基本治愈的25例,术后仍感疼痛但明显减轻的5例,其中术后1年复发l例,其中术后1年再发疼痛的3例(复查磁共振腰椎间盘突出症没复发,但出现腰部疼痛的患者),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37例,术后基本治愈的37例,1年后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1年内再发疼痛的2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小关节融合术的9例,基本治愈9例,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术后观察2年,无再发疼痛。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但应考虑椎间盘病变前后会出现腰椎不稳情况,是否解决腰椎不稳情况和椎管及神经根减压是否彻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锥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7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55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锥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基本手术指标,治疗前后以VAS和ODI对患者腰腿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64±13.5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0.8±39.4)mL,并发症发生率1.82%(54/55);患者术后VAS评分(1.76±0.43)分,DOI评分(14.15±6.33)分,两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锥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且术后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 1月—2012年12月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开窗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疗效评定依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二维CT片对椎间隙高度、椎间植骨块长度和直径比较,评价手术疗效。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48个月下肢疼痛VAS及ODI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植骨柱长度和直径较术前比较无差异(P?> 0.05)。末次随访,根据Bridwell腰椎间融合评价标准,Ⅱ和Ⅲ级37例(88%)。所有患者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和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 开窗单纯髓核摘除联合椎间支点植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简单、费用低、临床疗效好、而且可保留椎间盘突出节段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王南飞  何毅 《中外医疗》2009,28(23):35-35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椎同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至2008年2月我科老年性椎闻盘突出患者52例的治疗方法,其中2007年5月以前35例患者行传统的髓核摘除术,我们设定为A组。2007年5月以后共17例患者我们采用髓核摘除+植骨内固定,设为B组。将A,B2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A组取得随访31例,B组取得随访17例,随访时间最短3月,最长36个月。按Macnab改良标准进行评定A组优良率71%,B组优良率88%。结论髓核摘除+植骨内固定对老年椎间盘突出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且有利于老年人早期下地活动,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0岁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开窗髓核摘除10例,半椎板切除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2例,半椎板切除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探查减压突出髓核摘除3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突出椎间髓核摘除8例(其中4例伴有腰椎失稳,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疗效评定按Macnab标准,优48例,良8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选择半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后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方法自2003~2006年,我院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行腰椎动力位摄片、CT、MRI检查,证实全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失稳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共13个间隙。本组均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失稳节段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10例、良1例;植骨融合率达100%,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和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