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发生率情况.方法 分析108 610例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分别统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108 6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9例,占0.18%;右束支阻滞3 794例,占3.49%;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707,P=0.191),不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09.874,P<0.05);右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986.046,P<0.05;Х^2=1 483.286,P<0.0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发生率较高,应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6岁。因憋气13小时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喘憋状,双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心率150次/分,律齐,血压68/45mmHg。入院时ECG(图1):各导联P波不清,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20秒;RR规整,心室率150次/分;、aVL、V5、V6导联呈宽钝R波,T波倒置;V4导联ST段明显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ECG诊断:1室上性心动过速;2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急查心肌酶谱并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普罗帕酮静脉推注纠正快速心律失常,以及吸氧等对症处理,1小时后病情无明显作者单位:266011青岛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心内科好转,药物纠正…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6岁,以胸闷、胸痛、头晕7天行静息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16次/min,脉搏45次/min,血压110/70 mmHg,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急查心肌酶学及彩色心脏超声,心肌酶学结果:肌钙蛋白T 0.62 ng/ml、肌酸激酶62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68 U/L.彩色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正常.入院后,每天数次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仍示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无明显动态演变.入院第3天行左右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右冠起源正常,右优势型,RCA(3)100%闭塞.立即对RCA(3)行介入干预,放入支架.介入术后,患者胸痛消失,第2天心电图显示房室阻滞由三度转为一度、二度,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由持续性转为间歇性,Ⅱ导联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图2).10 d后,复查心电图示房室阻滞及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均消失,Ⅱ导联出现异常Q波,下壁导联T波倒置,双支对称(图3).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9):835-839
目的:探讨心电图3种不同标准对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CLBBB患者的心电图,其中59例确诊为AMI者为心梗组,83例无AMI者为对照组。分别用巴塞罗那标准、Sgarbossa标准及Smith修定标准判读心电图,观察各标准诊断AMI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CP)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巴塞罗那标准诊断SEN为94.91%(95%CI 89.94%~98.68%),SPE为87.95%(95%CI 78.51%~93.75%),其诊断SEN、CP 90.8%(95%CI 86.0%~95.6%)、NPV 96.05%(95%CI 88.12%~98.98%)显著高于Sgarbossa标准(P=0.000)和Smith修定标准(P=0.000)。巴塞罗那标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5,高于其他诊断标准(P0.01)。结论:巴塞罗那标准诊断合并CLBBB的AM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简单易记,方便实行,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时可发生一过性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动过缓等变化 ,且极易出现[1] 。我们观察 3 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RBBB)病人气管插管期间的心电图变化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术前诊断有CRBBB的择期手术病人 3 2例 ,男 15例、女 17例 ;年龄3 5~ 67(平均 5 0 3 )岁 ,体重 48~ 70 (平均5 3 2 )kg。Ⅰ组为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共 18例 ;Ⅱ组为术前明确诊断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共 14例 ,其中冠心病 6例 (42 9% )、高心病 2例(14 3 % ) ,肺心病 4例 (2 8 6% )。1 2 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8…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5岁。因意识不清半天,反复发热18d入院。体检:BP 158/90mmHg,P 100次/min,既往有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史。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正常心脏的心室除极和复极正常心脏,窦房结发出冲动后,电激动使心房除极产生P波,与此同时,电激动沿结间束下传至房室交界区并缓慢传导经过该区。此后,电激动便沿着左、右束支迅速下传至心室,使心室除极产生QRS波,之后心室复极产生ST段和T波。这样,每个心动周期,依次在心电图上出现P波、PR间期、QRS波、ST段和T波。左束支粗短、右束支细长,故心室最早开始除极的部位,即电兴奋最早部位是室间隔左侧中下1/3处,由此整个心室开始除极,除极的大致顺序如图1  相似文献   

9.
交替性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因其可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现介绍一例患者,其表现为 P-R 间期不一致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0.
右束支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右束支阻滞的临床和预后意义。 方法 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伴有新出现的持续性右束支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共 12例作为观察组 ,梗死部位均累及前间壁或前壁 ,故将同期收治的无束支阻滞的前间壁或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共 2 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在症状发生后 2 4h内收入院。分析两组的临床经过、住院病死率和随访 1年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血清 CK- MB平均峰值为 (2 48.2± 15 4.9) 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 8.6± 6 4.2 ) u(P<0 .0 2 )。观察组 5 0 %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对照组为 2 5 %。观察组心功能受损也更严重 ,Killip平均级别为 2 .45± 0 .6 8,对照组为 (1.2 0± 0 .42 ,P<0 .0 0 5 )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在观察组为 (5 6 .8± 11.0 ) mm ,对照组为 (4 7.0± 4.4) mm (P<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在观察组为 0 .47± 0 .0 6 ,对照组为 (0 .6 5± 0 .0 9,P<0 .0 0 2 )。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为 2 5 % ,1年内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为 44 %。 结论 伴随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的持续性右束支阻滞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王克平  周荣 《山东医药》1989,29(10):6-7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在临床心电图中较常见。我们在4万例心电图中共检出1184例RBBB者,其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CRBBB)499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IRBBB)685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82岁。主因发热、咳嗽、咯痰1d。呼吸困难10h入院。血压120/60mmHg,心脏超声示:各房室腔大小形态正常。各瓣膜活动正常,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临床诊断:①肺部感染;②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图A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P波规律出现,Ⅱ、Ⅲ、aVF、V_4~V_6直立,aVR倒置,心率115次/min,PR 0.16s,QRs0.14s,QT0.34s,各导联QRS终末部粗钝,V_1呈R  相似文献   

13.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病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的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病因的关系。方法依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将158例CRBBB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A组)及非器质性心脏病组(B组),测量其相关的各项心电指标,并观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①A组86例,B组72例;②CRBBB电轴不偏者以B组多见;左偏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甲心病)及心肌病多见,而风湿性心脏病(RHD)、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CHD)以右偏为主;③R/Sv。≤1、R’v1或Rv。〉1.5mV,QRS≥0.12s,V5、V6导联ST段下移≥0.1mV或T波倒置,并有心律失常这5项改变的发生率A组为17.7%,19%,14.6%,20.3%,25.3%;B组为2.5%,10.8%,3.2%,1.9%,1.23%。结论CRBBB以器质性心脏病多见,V5导联R/S≤1,QRS≥0.12s,V5、V6导联ST段下移或T波倒置,并有心律失常是诊断CRBBB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 ,6 1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头晕 2d就诊检查 ,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心率 75次 /min ,P R间期 0 16s,QRS时间 0 12s ,电轴 +6 3° ,V1呈rsR′型 ,SⅠ、V2 ~V6 宽钝 ,各导联均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 T波 ,联律间期相等 ,代偿完全。早搏长间歇后第 1个窦性下传心搏QRS波形态时限恢复正常。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室性早搏 (PVS)揭示 3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讨论  3相右束支传导阻滞又称快频率依赖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诊断要点为 :心率加快达临界心率时即出现RBBB ,心率减慢低于…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77岁。因腹主动脉瘤于 2 0 0 1年 8月 2 0日入院。有高血压病 2级、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心电图示 :Ⅲ、aVF、V1 ~V3 导联有坏死型Q波 ,P -R间期 0 2 2s。 8月2 4日在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置入术 ,术后自觉无不适 ,心率、血压平稳。 8月 30日 1 2∶35输液过程中突发心前区不适 ,随之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即予心外按压、人工呼吸、肾上腺素、阿托品、呼吸兴奋剂 ,并行气管插管 ,急查心电图 (略 )显示P -QRS -T波消失 ,代之以快速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心室率 2 4 0次 min ,立即电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2岁。因心悸就诊。心电图示:Ⅰ、Ⅱ、Ⅲ、aVF、V_1~V_6的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的P波倒置,P波形态相同,P-P间期匀齐,P-P之间有等电位线,心房率平均200次/min,房室传导比例2:1~4:3下传,P-R间期0.16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受检者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记录和分析86621例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统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及右束支阻滞(RBBB)的发生情况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检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 170例,占0.19%;检出RBBB3243例(男2252例,年龄4~98岁;女991...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2岁.因心前区憋闷,疼痛1天,于2010年2月6日入院.门诊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6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限0.16s,终末部宽钝.Ⅱ、Ⅲ、aVF导联呈rs型,s波宽钝.心电轴-60°,aVL、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7 mV,对应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0.2 mV,QT间期0.4s,V1~V4导联呈qR型,各导联均可见提前出现P'-QRS-T,P'R间期>0.12 s,代偿间歇不完全.  相似文献   

19.
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可发生在正常人群,但较少,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并且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0.25%~1.0%,绝大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RBBB可以发生在多种病理和生理情况下,其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因此既往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但是近年来发现RBBB与室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威胁患者生命。本文主要对右束支阻滞及室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情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40岁。因胸闷、心悸5d入院,15d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T 37.1℃,BP 120/75mmHg,心率63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无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图1A示:QRS波0.14s,P-R间期0.14s,V_1导联呈R型(R升支顿挫),Ⅰ、Ⅱ、aVL、V_6导联有宽钝S波,aVR导联可见宽钝的终末R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入院后给予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