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由轻创伤而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 (Colles'骨折 )病人的骨质密度与骨折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我们对 85个 4 0~ 6 5岁桡骨远端轻创伤和重创伤骨折的女性 ,分别用双能量 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 (DEXA) ,测量腰椎 L2 - L4 及股骨颈的面密度 (g/ cm2 ) ,用肢体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p QCT)测定无受伤的非惯用侧桡骨远端及非惯用侧胫骨远端的体密度 (mg/ cm3 )。 185个同年龄但无骨折史的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表明 ,由轻创伤引致的 Colles'骨折病人 ,其骨面密度和体密度均明显地低于同年龄的对照组和重创伤引致的 Colles'骨折病人 ,其骨面密度和体密度均明显地低于同年龄的对照组和重创作引致的 Colles'骨折病人。轻创伤骨折病人的 BMD与同龄同性别者比较 (Z-score) ,BMD<2 .5SD者占 12 .5% (以脊椎 BMD为指标 )和 4 1.2 % (以桡骨为指标 )。结论 检测结果表明 4 0~ 6 5岁女性因轻创伤引致桡骨远端骨折不仅与低骨质面密度有关 ,同时与体密度相关更密切 ,是骨质疏松的先兆 ,要慎防其它骨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患DEXA与QUS测量对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unar,DPX-IQ)和超声骨强度仪(QUS,Sumlight Om-nisense,Research)对4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脊柱、股骨近端和桡骨、戏骨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49例患DEXA腰椎BMD-T值为-2.99±1.43,股骨近端BMD-T值为-1.95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用太原地区健康女性胫骨定量超声骨量(QUS)的健康参考值,探讨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骨折阈值。方法 对太原地区的健康女性1736例(9 ̄83岁)和骨质疏松女性187例(42 ̄80岁);其中骨折患67例,测定胫骨定量超声骨量值。结果 健康女性30岁以前胫骨SOS值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0 ̄40岁达到峰值,40岁以后胫骨SOS值开始下降;绝经后胫骨SOS值明显降低,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r=0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与其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及骨折后不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2004年1月到2006年1月,共收集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117例,平均年龄67.5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B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降钙素,药物治疗疗程1年.106名未骨折的老年妇女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应用DEXA分别对健侧桡骨远端、腰椎和髋部的BMD进行检测;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全身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妇女中83%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BMD低,89%的患者健侧桡骨远端的BMD低,能诊断骨质疏松者为59%,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A、B组之间BMD无显著性差异.在骨折后一年,A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健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B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对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A、B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次骨折2年内 A组患者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6例,再骨折率10.2%;B组患者再骨折2例,再骨折率3.5%.结论 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与腰椎、髋部的BMD 的降低明显相关,特别是健侧桡骨远端的BMD;在进行骨折治疗中,在应用钙剂加阿法迪三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降钙素可能更好地降低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62例患者,随机性分为石膏组38例和手术组24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腕关节功能和骨密度的影响。结果依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评分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功能恢复好,对骨密度影响小。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较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桑阳  邹明  岳建彪 《中国骨伤》2024,37(6):565-570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typeⅠ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xtender peptide,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 β special sequence,β-CTX)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PVFs)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龄≥ 60岁的446例女性OPV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骨折分为无骨折组(186例)和骨折组(26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oldle molecular 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 OC)、t-PINP、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 VitD]、血糖(blood sugar,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itein,LDL)、Ca、P、Mg、尿素(urea,UREA)、肌酐(creatinine,Cr)及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以及OPVFs与上述各指标间和脂质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VFs与HDL/LDL、t-PINP/β-CTX的风险因素及分层关系。结果: 无骨折组和骨折组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无骨折组相比,骨折组HDL、t-PINP/β-CTX、HDL/LDL含量降低,β-CTX含量增加(P<0.05)。OPVFs与β-CTX呈正相关(r=0.110,P<0.05),与HDL、HDL/LDL及t-PINP/β-CTX呈负相关(r=-0.157、-0.175、-0.181,P<0.05)。HDL、HDL/LDL与β-CTX呈负相关(r=-0.22、-0.12,P<0.05),与t-PINP呈负相关(r=-0.13、-0.10,P<0.05);25-(OH) VitD与TC、HDL呈正相关(r=0.11、0.18,P<0.05);HDL/LDL与t-PINP/β-CTX呈正相关(r=0.11,P=0.02)。t-PINP/β-CTX[OR=0.998,95% CI (0.997,1.000),P<0.05]、HDL/LDL[OR=0.228,95% CI (0.104,0.499),P<0.05]为椎体骨折的风险因素,二者三分层显示含量越低,椎体骨折率越高,骨折风险越高,最低层是最高层的2.5、2倍,校正OR分别为2.112[95% CI (1.310,3.404)]、2.331[95% CI (1.453,3.739)]。结论: 血清低HDL/LDL及t-PINP/β-CTX是老年女性OPVF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椎体骨折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的T值评分与发生椎体骨折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共74例,其中发生椎体骨折患者37例,无椎体骨折患者37例,所有受检者均行正侧位胸腰椎X线摄片证实。两组女性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绝经年限等无显著性差异。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分别检测正位腰椎(L1-L4)及一侧股骨近段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及T值,统计腰椎部位的T值评分(T-Score),以腰椎T值评分达≤-2.5可入选,并对两组腰椎的T值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腰椎T值评分明显低于非骨折组腰椎T值评分(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T值评分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绝经后女性躯干肌指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共纳入424名绝经后女性,其中OVF 212例,骨质疏松症(无OVF)212例,评估其临床因素,测量骨密度、四肢及躯干肌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躯干肌指数与OV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OVF相比,OVF女性的躯干肌量及躯干肌指数较低(15.99±2.04 vs. 16.72±2.22;6.76±0.72 vs. 7.09±0.85)。调整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危险因素后,躯干肌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186,P<0.001),躯干肌指数是OVF的保护因素(P=0.037,OR=0.684,95% CI:0.478~0.978),基于躯干肌指数,OVF的患病率在4个四分位中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在昆山地区绝经后妇女中,躯干肌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及OVF密切相关。保持较高的躯干肌指数可能有利于减少OVF的发生。躯干肌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及OVF的相关性暗示了肌肉与骨骼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许多老年人的骨折并未得到按照循证医学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骨质疏松所致骨折发病率相当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是常见致残因素之一。超过半数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经历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到 5 0岁时 ,白种人女性发生髋部骨折总的概率为 16 % ,比乳腺癌的发病率 (11% )还要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 1年后死亡率为2 0 %。许多研究指出推荐的治疗方案与实际临床处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本组研究包括 3812名女性骨折患者 ,在研究期间 ,参与的临床医师都经过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培训。研究结果显示 ,在骨折发生之前 ,只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经后女性,共2 866人。填写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了解受访者骨折发生的类型(暴力性或非暴力性)、部位和发生年龄。分析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龄段骨折发生的特点。结果 受访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39±6.94)岁,受访的2 866人中有635人(19.61 %)在受访时至少已有一次骨折史,其中有73人(2.54 %)发生了两次或两次以上骨折。58.64 %的暴力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前,80 %的脆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后,这两种类型骨折发生的年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所有的典型部位脆性骨折当中,前臂远端骨折占比最大,为50.43 %,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6.0±11.76)岁;髋部骨折发生占比8.33 %,平均发生年龄为(59.8±12.69)岁。结论 女性绝经后发生的骨折主要是脆性骨折,其中前臂远端脆性骨折较髋部脆性骨折至少早3年发生。加强对已发生前臂远端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的管理,对预防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骨转换指标变化对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632名健康中老年女性(年龄40~89岁),测定空腹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骨I型胶原C-末端肽(s CTX)和N-末端肽(s NTX),以及腰椎和近端股骨骨密度(BMD),并分析这些骨转换指标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检测的各种骨转换指标与腰椎、股骨颈和髋部BMD呈显著负相关(r=-0.238~-0.528,P均=0.000)。调整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后,血清BAP、OC和s CTX与腰椎和股骨颈BMD的偏相关系数仍然有显著性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这些骨转换指标对腰椎BMD是一个有意义的负性决定因素,大约可以解释腰椎BMD 7.6%~27.9%的变异性。各种骨转换指标水平最高的四分位组(Q4)与最低的组(Q1)比较,腰椎、股骨颈和髋部的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分别显著增加4.6~15倍(OR=4.6~15,95%CI:2.6~30),3.2~13倍(OR=3.2~13,95%CI:1.5~36)和3.0~13倍(OR=3.0~13,95%CI:1.3~44)。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老年女性骨转换指标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关系,提示骨转换指标水平变化是中老年女性BMD的重要决定因素,骨形成指标和/或骨吸收指标水平增加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清尿酸(uric acid,UA)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患者临床骨折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收集980例接受BMD测量和临床骨折评估的绝经后T2DM患者,测量血清尿酸(uric acid,UA)浓度。结果与骨密度正常和骨质减少的患者相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T2DM患者血清UA浓度较低。绝经后妇女的血清UA浓度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BMD值显著相关。此外,临床骨折患者的血清UA低于无骨折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碱性磷酸酶后,血清UA浓度与临床骨折存在显著正相关。当模型进一步调整每个部位的BMD值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低的血清UA浓度可能与较低的BMD值和较高的临床骨折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南郊地区不同性别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及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计算出的全身骨折风险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EXA)的体检人群2 68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44名,女性1 736名,收集相关临床指标,计算BMI值,检测受检者非优势手臂的桡骨远端骨密度,登录网站计算FRAX骨折风险评分。按年龄及BMI分组,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桡骨远端骨密度及FRAX骨折风险评分与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分别比较BMI各组及各年龄组桡骨远端骨密度和FRAX骨折风险评分的组间差异。结果 (1)北京南郊地区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增高而降低,FRAX骨折风险评分即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年龄组骨密度BMD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MOF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北京南郊地区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BMD随BMI的升高呈而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性别,PMOF在BMI为24~27.9(超重组)达高峰,正常体重组及肥胖组均低于超重组。(3)BMI各组中男性BMD值均高于女性,PMOF各BMI组中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及PMOF与受检者性别、年龄、BMI均相关,其中同等年龄及BMI情况下,女性的骨折风险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随着BMI的增高,骨密度BMD逐渐增高,但此时骨折风险不随BMD的增高而降低,而表现为超重人群骨折风险最高,正常体重人群骨折风险最低,故超重亦是使骨折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通过利用FRAX软件,测量桡骨远端骨密度的高低并充分考虑性别、年龄、BMI等因素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lb及NMID-OC/β-CTX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住院患者。无骨质疏松骨折组(A组)491例和骨折组(B组)362例。测定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钙(Ca)、磷(P)及镁(Mg)。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Hb [118(108,128) VS. 124(114,131)]、NMID-OC [14.7(10.7,20.1) VS. 15.9(11.3,22.6)]、25(OH)Vit-D[18.1(14.3,23.1) VS. 19.5(15.7,25.2)]、NMID-OC/β-CTX[27.1(21.9,37.1) VS. 35.7(26.2,49.9)]、ALB[37.1(34.8,39.8) VS. 39.1(36.9,41.8)]、Ca[2.25(2.17,2.33) VS. 2.29(2.21,2.36)]、Mg[0.86(0.8,0.92) VS. 0.88(0.83,0.92)]降低,P均<0.01;年龄[75.43±7.54 VS. 72.24±7.27,P<0.01]及β-CTX [0.55(0.31,0.78) VS 0.49(0.25,0.75),P<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骨折与Hb、NMID-OC、25(OH)Vit-D、NMID-OC/β-CTX、ALB、Ca、Mg呈负相关(r分别为-0.18、-0.09、-0.10、-0.23、-0.26、-0.16、-0.10,P均<0.05),与年龄、β-CTX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0.07,P均<0.05)。(3)NMID-OC/β-CTX、Alb为老年女性骨折的风险因素,校正OR分别为0.986(95%CI:0.979~0.993)、0.918(95%CI:0.883~0.955),P均<0.05。Alb、NMID-OC/β-CTX比值三分层显示含量越低,骨折风险越高,最低层是最高层的约2倍和5倍,校正OR为1.736、4.695。单独与二者联合检测均可用于骨折的诊断,但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性能,其AUC为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70.17%、58.66%、55.6%、72.7%。结论 血清低Alb和低NMID-OC/β-CTX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明显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诊断及预测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0-60岁绝经后骨折女性25羟维生素D_3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因骨折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0-60岁绝经后女性90例,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骨密度并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检测患者身高、体重及25羟维生素D_3、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等骨代谢指标。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骨密度降低而降低(P0.05);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随着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而升高(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在50-60岁绝经后女性骨折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骨密度存在正性相关关系;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及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存在负性相关关系。50-60岁绝经后女性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可以增加骨量,从而可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方法对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6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术,5例行开放减压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直视下椎体成形术。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术后2~4天,手术后6~7天配带腰背支具下床活动,8例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ob角改善,发生骨水泥漏1例,随访4~11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5下降到术后3.4,Oswestry评分由术前的76下降到26,未见邻近节段发生再骨折,1例X线可见椎弓根螺钉道扩大。结论该类骨折不愈合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BMD)对监测治疗骨质疏松及预测骨折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扼要综述了骨转换指标和BMD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监测频率和最小显著变化(LSC),以及两者与骨折风险的关系,它对于指导临床监测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护骨素(OPG)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骨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调查女性血清OPG和TGF-β1水平与骨丢失率(BLR)的关系,以及这两种细胞因子对BLR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465例健康成年女性,年龄35~80岁。测量血清OPG和TGF-β1水平,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髋部和前臂远端的骨密度(BMD)和BLR。结果各骨骼部位BLR与血清OPG呈负相关(r=-0.122至-0.230,P=0.007-0.000),与血清TGF-β1呈正相关(r=0.245-0.365,P=0.000)。调整年龄和BMI后,TGF-β1与腰椎和前臂超远端BLR的偏相关性仍然有显著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PG对BLR是一个负性决定因素,大约可以解释BLR变异的1.4%~3.7%;TGF-β1对BLR是一个正性决定因素,可以解释BLR变异的5.3%~13.3%。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成年女性循环中OPG和TGF-β1水平与骨丢失率的关系,提示TGF-β1和OPG水平变化与骨丢失率有关,TGF-β1可能是女性骨丢失率的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以医生客观检查为主的评价方法与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的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腕关节的功能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205例,在术后2、4、6周及3、6、12个月,医生分别测量患者腕关节最大伸屈、旋前旋后、桡偏尺偏角度及握力,患者填写肩、前臂、手功能(disabilitiesoftheaim,should:andhand,DASH)调查问卷和疼痛评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两种评价方法间的关系。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腕关节在各个维度的活动范围、握力不断提高,术后1年伸屈角能达到(113.7±6.9)°,旋后能达到(81.2±3.8)°,握力能恢复至对侧的81.6%;DASH评分及疼痛评分不断降低,术后1年DASH和疼痛评分分别为(17.6±2.9)分,(16.1±2.5)分。经回归分析可知,疼痛评分、握力和旋后角度三个变量与DASH评分存在相关性,能解释DASH评分变异的61%,经模型重建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4.03,-0.19,-0.427。而其他因素与DASH评分的关系不明显。旋后功能对腕关节功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疼痛、握力和旋后是影响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与患者的自我体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