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腔冲洗加局部用药,防治放射性鼻咽粘膜反应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1998年3月,将复查的54例放疗后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鼻咽腔冲洗组(简称冲洗组)和对照组组各27例。冲洗组经鼻咽腔冲洗加局部用抗生素,对照组局部用抗生素同冲洗组,另用盐水漱口,观察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鼻咽部情况,结果:冲洗组66.67%无鼻咽腔分泌物,鼻咽粘膜Ⅰ度反应为77.78%;对照组为148.81%无鼻咽腔分泌物;鼻咽粘膜Ⅰ度反应37.04%。结论:鼻咽腔冲洗加局部用抗生素药有利于鼻咽腔清洁和鼻咽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2.
p53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Wwsterm blot结合非放射性免疫沉淀技术,对鼻咽癌细胞株、鼻咽癌活检组织和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组织进行了p53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7株鼻咽癌细胞株均发现p53蛋白表达异常条带。104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有12例出现p53蛋白表达异常,检出率为11.54%。8例鼻咽慢性炎症活检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未见异常。12例p53蛋白表达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腔冲洗加局部用药 ,防治放射性鼻咽粘膜反应的疗效。方法  1997年 1月~ 1998年 3月 ,将复查的 5 4例放疗后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鼻咽腔冲洗组 (简称冲洗组 )和对照组各 2 7例。冲洗组经鼻咽腔冲洗加局部用抗生素 ,对照组局部用抗生素同冲洗组 ,另用盐水漱口。观察放疗结束后 3个月复查鼻咽部情况。结果 冲洗组 6 6 6 7%无鼻咽腔分泌物 ,鼻咽粘膜Ⅰ度反应为 77 78% ;对照组为 14 81%无鼻咽腔分泌物 ;鼻咽粘膜Ⅰ度反应 37 0 4%。结论 鼻咽腔冲洗加局部用抗生素药有利于鼻咽腔清洁和鼻咽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4.
纤维光束内镜下美蓝染色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目前看法尚不一致。自1991年2月~1996年4月,我们随机选择80例鼻咽癌患者行纤维鼻咽镜下美蓝染色,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鼻咽癌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为17~70岁,平均48岁。鼻咽粘膜炎症45例,慢性鼻咽炎42例,鼻咽结核3例。另选鼻咽癌40例行常规镜检,作为对照,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二、方法令患者取仰卧垂头位,常规经鼻腔插入纤维鼻咽镜,观察粘膜病变情况,然后对病变、可疑病变和正常粘膜区进行染色。以5%碳酸氢钠sml~10ml和a一糜蛋白酶5ms冲洗…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仅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症状,鼻咽部检查正常的早期隐性鼻咽癌的诊断,还比较困难。据统计,鼻咽癌大多数属于鳞癌,主要是浸润粘膜下层。早期鼻咽部粘膜表面可能无异常改变。鼻咽部随机取样活检,如果钳夹的组织深度不够,病理学报告也可能是正常。这种病人多以颈部出现不明肿物就诊。本文作者通过对2例仅在颈部发现不明原因的肿物,其它无任何症状,头颈部检查包括鼻咽部活检均为阴性患者的病理学研究,提出使用原位杂交法,在颈部淋巴结切片中,检测EB病毒,可以帮助  相似文献   

6.
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Jiang WH  Zhao SP  Yin ZH  Li F  Chen ZH  Xiao JY 《癌症》2005,24(7):796-800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癌旁及相对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EBV拷贝数;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的EBER-1探针)对鼻咽癌、癌旁、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中的EBV进行定位检测。以10例正常人鼻咽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人鼻咽粘膜EBV检出率为80%(8/10),平均拷贝数为6.7×102/滋gDNA;100%(47/47)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以及72.3%(34/47)的对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检出EBV,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9×105/滋gDNA、1.5×105/滋gDNA、9.8×103/滋gDNA。正常人鼻咽粘膜、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之间感染EBV的几率、潜伏感染EBV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及其癌旁、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三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EBER-1原位分子杂交发现,对侧正常粘膜上皮细胞未检测到EBER-1的表达信号,癌旁靠近癌一侧的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检测到EBER-1弱阳性信号,而在癌组织中的所有癌细胞均有EBER-1强阳性信号。结论无论是鼻咽癌患者还是健康人,EBV在鼻咽组织中的潜伏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从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到癌旁再到癌组织EBV感染的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鼻咽上皮细胞中EBV感染量和表达信号的改变很可能是EBV致鼻咽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曾子华  古建鼐 《癌症》1994,13(2):178-179
大鼠鼻咽粘膜小粘液颗粒细胞在实验性大鼠鼻咽癌组织发生上的探讨曾子华,古建鼐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解教研室(510632)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关于其细胞起源,以人类鼻咽癌研究较多。张新民报道人鼻咽粘膜纤柱上皮存在小粘液颗粒细胞(SmallMuc...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若能在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时期加以阻断,则可以防止其发生。多年来,病理学家发现局部粘膜异型增生和异型化生有演变为癌的可能性,临床上鼻咽粘膜某些病变也需要和癌鉴別。癌前状态系指未发生癌症前的生理状态或概括在正常范围内的状态,癌前病变则指可能演变为鼻咽癌的鼻咽部疾病。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各组分基因在鼻咽癌(nasopharynegal carcinoma,NPC)组织及鼻咽慢性炎症粘膜(chronic inflammation of nasopharyngeal epithelium,CINE)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及鼻咽慢性炎症粘膜组织端粒酶各组分基因(hTR、TP1mRNA和h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及鼻咽慢性炎症粘膜组织端粒酶各组分基因(hTR、TP1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43例NPC组织中,hTR、TP1mRNA和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7%、88.4%和16例CINE组织中,hTR、TP1 RNA和hTERTmRNAmRNA表达阳性率为87.5%、87.5%和0%;仅hTERT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症粘膜组织中的表达,而hTR或TP1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鼻咽慢性炎症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论:hTERTmRNA可能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起重工作用;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鼻咽癌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微小鼻咽癌即癌灶向鼻咽腔隆起小于0.2cm,基底局限于一个壁以内。这时 x 线平片诊断和普通鼻咽腔造影较难发现。本文采用改良法鼻咽腔造影显示出病变所在,现将本院1988年6月—1991年4月间25例经病理证实的微小鼻咽癌 x 线表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3—68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回缩性涕血、耳鸣、听力下降及颈淋巴结肿大等。鼻咽镜检查:见有小结节新生物3例,粘膜局限轻微隆起10例,局限性粗糙不平8例,未见明显异常4例。一次性活检病理报告阳性18例,多次活  相似文献   

11.
 鼻咽部恶性肿瘤以癌最多,肉瘤少见,原发于鼻咽部的脂肪肉瘤,更为罕见,我科遇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6岁,退休干部,于1981年10月健康查体时,发现鼻咽后壁左侧有一隆起肿块,形如直立的花生米,上抵颅底,边界清楚。该处粘膜颜色正常,表面光滑,指诊较韧,不能移动,无血染指。鼻腔检查正常,左耳听力好,无鼓膜内陷征。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有中等敏感,鼻咽组织能耐受较高的放射量,鼻咽癌容易沿粘膜下淋巴管扩散至鼻咽邻近结构,如鼻咽旁间隙,翼腭窝,颅底、颈椎前软组织,且常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故适合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用图像分析仪对正常鼻咽粘膜上皮10例,单纯增生或化生18例,异型增生或化生20例,鼻咽癌24例进行核形态和DNA含量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简称)计数检测,综合各项测量指标进行多元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正常粘膜上皮,单纯增生和鼻咽癌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异型增生为85%,提示细胞学定量分析是诊断鼻咽良恶性病变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异型增生的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和AgNOR计数测量值的个体差异较大,显示异型增生上皮生物学性质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1979年7月至1984年11月五年中,通过定期追踪观察鼻咽粘膜病变及VCA-IgA阳性病例材料来源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公社1978年对25岁以上44,027人的鼻咽临床普查,查出了425例鼻咽粘膜病变患者(其中部份病例已于71年后的几次普查中先后发现),1979年7月,我院鼻咽癌区及中心实验室对其中195例进行临床复查,122例作了VCA-IgA血清学检测。至84年11月对上述病例共复查了三次。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腔内加咽旁间隙插植组织间照射的剂量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咽旁间隙插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近距离放射疗法 ,对于鼻咽咽旁区部分受累的病变可以进行组织间插植照射 ,它是对鼻咽腔内放射治疗技术的补充 ,拓宽了鼻咽癌后装治疗的适应证 ,临床上已取得较好效果。笔者探讨这一技术的剂量优化方法 ,并应用定量指标与规则的插植治疗进行比较、评估。一、材料和方法鼻咽癌咽旁间隙组织间插植照射的靶区主要包括鼻咽粘膜、受侵的粘膜下肌肉组织、部分咽旁间隙。由于鼻咽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周围器官的限制 ,插植治疗不可能依照巴黎系统的布针原则 ,即平行、等距、等长来安排施源管 ,只能采用多…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原发灶复发联合外照射和腔内后装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万团  陈昆田 《癌症》1996,15(5):361-363
从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集我院鼻咽癌首程放疗后鼻咽原发灶复发,再分期T1和T2的80例,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组(综合放疗组)和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各40例。综合放疗组外照射鼻咽剂量30 ̄60Gy/15 ̄30次,3 ̄6周(中位剂量44Gy),腔内后装鼻咽顶粘膜下0.3cm剂量10 ̄36Gy/2 ̄6次,1 ̄3周(中位剂量30Gy);对照组外照射鼻咽剂量60 ̄70Gy/30 ̄36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传统的检查技术如鼻咽镜检查,X线平片及造影检查等,仅能发现鼻咽部的表浅结构及颅底的骨质改变,但对早期原发灶的改变及粘膜下软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6岁。因右眼复视伴头痛1个月入院。查体:左眼球外展轻度受限、复视、双侧面部皮肤感觉无异常,伸舌居中,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左、右侧咽隐窝对称,粘膜光滑无局部糜烂和隆起。左侧鼻咽部先后行鼻咽镜下活检2次,病理检查结果均阴性。鼻咽部CT扫描发现左侧鼻咽腔顶壁较右侧稍增厚,左侧颅底骨骨质有缺损。外周血、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患者11年前(25岁)曾因涕血、左耳鸣等症状,间接鼻咽镜下见鼻咽部左顶后壁局部隆起,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X线片未见颅底骨破坏。用~(60)CO行两耳前野加品字野外照射(鼻咽部肿瘤量达6840 CGY,全上颈切线野空气量达5000CGY)治疗。患者入院后,用6MV直线加速器于颅底部小野5cm×5cm外照射,每次肿瘤量200CGY,总肿瘤量6400 CGY/32Fr/44D,常规分割照射。治疗后半年复查患者头痛消失,左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90年至1991年2月对51例鼻咽部粘膜粗糙及34例鼻咽部可见新生物的首次就诊者,行鼻咽部丝瓜络涂片和部分病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61例有临床症状者中血涕、鼻阻各占50.8%;,耳鸣为55.4%,头痛为23.0%,听力下降占6.6%。24例  相似文献   

20.
一、鼻咽癌癌前病变的提出 1970年对中山县10岁以上10万人进行肿瘤普查,检出鼻咽癌患病率为109.5/10万,发现鼻咽非癌性病变179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增生结节,成年人腺样体增殖和粘膜重度慢性炎症。稍后,包括上述10万人口在内,对中山县242,757人(10岁以上)进行鼻咽检查,也发现555例鼻咽上皮增生性病变。对其中307例作了活检,33例确诊为Ⅰ期鼻咽癌。进一步结合本省廉江、揭阳二县及汕头市的普查资料,包括中山县在内共436,786人进行分析,发现高发区中山县居民鼻咽粘膜上皮增生的比例为228.6/10万人口,高于低发区汕头市,揭阳县及廉江县(155.1/10万)。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