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 探讨肝硬化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我院于 2 0 0 1年 11月至2 0 0 2年 11月对 4 0例肝硬化患者和 4 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 (简称急黄肝 )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中 ,甲襞微循环检测的各项指标差异不大 ,而肝硬化患者75 %管袢细长并交叉畸形。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 4 0例肝硬化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肝功能失代偿期 35例 ,占 88%。男 2 7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 8岁。急性黄疸性肝炎 4 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32岁。二组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肝病会议标准[1] 。1.2 方…  相似文献   

2.
为 了探讨病毒性肝炎与甲襞微循环之间的关系 ,本室对1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 ,并与4 0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住院患者。按 1995年 (北京 )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标准》[1] 分型。有急性病毒性肝炎 86例 ,其中男性 5 7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7~ 5 9岁 ,平均年龄 30 .6 9岁 ;慢性病毒性肝炎 6 9例 ,其中男性 5 5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年龄 33.2 7岁 ;肝炎后肝硬化 2 9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  相似文献   

3.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1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4月收治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 15 4例 ,现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以年龄 60岁以上患者为老年组 ,15 4例患者中男性 10 5例 ,女性49例 ,最高年龄 84岁 ,平均年龄 65 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 33~ 5 0岁 ,平均年龄 42岁 ;12 0例中男性 82例 ,女性 38例。诊断与分型参照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老年组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 3例 ,急性黄疸型 115例 ,淤胆型肝炎 30例 ,重症肝炎 6例 ;对照组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 7例 ,急性黄疸型 10 9例 ,淤胆型肝炎 2例 ,重症肝炎 2例。老年组中HB…  相似文献   

4.
1992年6月~1993年2月,我院对10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甘胆酸(SCG)和常规肝功能同步检查,藉以评估SCG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一、105例均系我院肝炎病房住院患者,其中男67例,年龄19~61岁,平均30岁;女38例,年龄18~68岁,平均36岁。住院天数平均为50天。二、诊断标准按照1990年5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讨论修订的方案。本组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55例(甲型15例,乙型27例,非甲非乙型9例,甲乙重叠型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4例(甲型2例,乙型17例,非甲非乙型12例,甲乙重叠型3例),慢迁肝12例(乙型10例,非甲非乙型2例),慢活肝3例(乙型)以及重症肝炎(乙型)1例。  相似文献   

5.
1994年3月~1997年3月,我们对确诊的各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77例,按不同病期检验观察其SCG含量变化,并以同一标本所测得的ALT水平作比照。现结合本组病例测试数据的分析资料,特就SCG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作如下报告。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77例(男47,女30),男:女=1.57:1。年龄10天~80岁,计≤10岁4例;11~20岁2例;21~30岁15例;31~40岁12例;41~5O岁16例;51~60岁19例;61~70岁7例;≥71岁2例。 二、诊断依据:按出院诊断计,急性病毒性肝炎4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肝炎肝硬化11例。以上均符合1991年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之肝炎诊断标准。 三、方法:CG RIA操作按说明书。试剂盒由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提供。我院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5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不同病期时,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其中甲型和乙型肝炎各半。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8.7±8.8岁,总胆红质(TBil)71.74±41.31μmol/L,谷丙转氨酶(ALT)均在150u以上(正常<40u)。慢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20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8例,ALT均在150u以上,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0.1±6.4岁。同时检测10例健康人T细胞亚群,以资对比。  相似文献   

7.
胸腺肽α1(日达仙)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病情严重,进展迅猛,病死率高,始终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因此人们不断探讨新的疗法。但迄今为止,尚无公认的能有效地阻断重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疗法。我们自1998年2月至今应用化学合成胸腺肽α1(日达仙)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初步认为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24例(乙型肝炎22例,乙 丙型2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40.5±8.2岁;5例为亚急性重型肝炎,19例为慢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者16例(66.7%),自发性腹膜炎(SBP)11例(45.8%),上消化道出血6例(25%),合并细菌感染(胆道感染、肺…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程发展中CD4/CD8、TNF-α及sIL-2R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89例 ,年龄 16~ 6 8岁 ,其中轻度慢性乙肝 (CH) 2 3例 ,中重度慢性乙肝 35例 ,肝炎后肝硬变 (LC) 19例 ,重型肝炎 (FH) 12例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 (HCC) 2 8例 ,年龄39~ 6 7岁 ,所有病例为HBV标志阳性 ,经临床与病理细胞学检查等方法确诊。正常对照组 30例 ,年龄 2 1~ 4 5岁 ,均为健康献血员。1.2 T细胞亚群检测 直标荧光抗体 :小鼠抗人CD4 FITC/CD8 PE双荧光标记抗体 (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 )。流式细胞仪 :…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们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慢性肝炎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2岁~66岁,平均39.1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7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透明质酸(HA)的浓度,并观察了不同类型患者血清SIgA、HA的消长情况,探讨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以及与HA的相互关系。1对象和方法1·1材料正常健康成人46例(男30,女16),年龄(20~53)岁。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男41,女35),年龄(28~60岁)。以上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分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3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20例,肝炎后肝硬化20例。1·2方法全部受试者空腹取肘静脉血3m l,分离血清置-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评价病毒性肝炎血浆置换(PE)疗效的相关指标。方法对武汉市传染病医院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PE治疗的次数、治疗前的生化指标进行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PE治疗1~3次与4~9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治疗效果的有效率为100%,慢性重型肝炎、重叠感染肝炎、失代偿肝硬化有效率依次为56.56%、46.15%、0%。5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TBiL、CHOL、Ph值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与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呈梯度下降,CHOL、ALB、Plt呈梯度上升。结论TBiL是病毒性肝炎选用PE有重要价值的疗效判断指标,CHOL、ALB、Ph可作为PE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血液循环变化。方法 :将 17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 :急性 ( 73例 )、慢性轻度 ( 39例 )、慢性中度 ( 2 7例 )、慢性重度 ( 34例 )病毒性肝炎 4组。对照组 6 0例为本院健康职工。空腹、平卧、平静呼气末屏气检测 ,存盘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①各组肝炎形态异常率为 :急性组 ,4 5 .2 1% ( 33/ 73) ;慢性轻度组 5 3.85 % ( 2 1/39) ;慢性中度组 ,77.78% ( 2 1/ 2 7) ;慢性重度组 ,82 .35 % ( 2 8/ 34) ;②各定量指标由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度到慢性重度 ,差异逐渐明显 (P <0 .0 5~ 0 .0 1)。结论 :由急性病毒性肝炎到慢性重度病毒性肝炎 ,随着病情进展 ,肝阻抗血流图异常渐明显 ,表明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渐加重 ,与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机理的肝内血液循环障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RIA法测定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透明质酸浓度的变化,为探讨肝细胞病变程度与病毒性肝炎的活动性相关积累资料.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70例患者均为1997年4月至1997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按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分型,其中重症肝炎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2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RIA法测定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透明质酸浓度的变化,为探讨肝细胞病变程度与病毒性肝炎的活动性相关积累资料.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70例患者均为1997年4月至1997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按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分型,其中重症肝炎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2例.  相似文献   

15.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尤其是肝硬化病人。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之特点。我们对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并与3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比较。1资料与方法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传染科1997年3月至11月住院病人。30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组)的诊断标准均依据1990年5月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议定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50:1;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86岁。健康组30例(对照组)均来源于本院职工自愿受试者,其中男17…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非甲~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我们对1995年7月~1996年7月住院的肝炎病人在排除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和EBV、CMV感染,并排除药物性、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脂肪肝、肝外梗阻等,将原因不明的肝炎85例进行临床分析。85例中,男61例,女24例,年龄10~19岁13例,20~59岁67例,60岁以上5例。临床分型:急性黄疸型37例,急性无黄疸型37例,慢性活动性2例,慢性迁延性4例,急性瘀胆型3例,慢性重型2例。有输血及手术史者5例。临床各型肝炎病人入院后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反应常规进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E…  相似文献   

17.
<正>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本文对我院70例肝炎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初步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男35例,女35例。年龄为17~20岁3例,21~30岁16例,31~40岁25例,41~50岁14例,51~60岁7例,60~75岁5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慢性活动型肝炎40例,所  相似文献   

18.
目前重症肝炎仍是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院自1980年以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硷治疗重症肝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80~1994年住院病人。治疗组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0~62岁,平均29岁。对照组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1~64岁,平均31岁。两组病例诊断均符合90年5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 治疗方法:两组综合治疗方案类同。在病人出  相似文献   

19.
为 了解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我们对 2 60例患者进行了有关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所采集的病例均是 1998~ 2 0 0 0年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2 60例。其中 172例为病毒性肝炎患者 ,诊断依据 1995年修订的全国统一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男 13 4例、女3 8例 ,平均 3 8.5岁。临床分型为急性肝炎 5 0例、慢性肝炎72例、肝硬化 5 0例。肝癌患者 88例 ,经临床、B超、CT、AFP、AFU、病理检查确诊。男 63例、女 2 5例 ,平均 4 2 .6岁。对照组 10 0例 ,均系我院体检健康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25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及甲襞微循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黄疸型肝炎较无黄疸型肝炎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要严重得多(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高低与甲襞微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甲襞微循环改善的同时,肝功能也相应好转(P<0.01或P<0.05)。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与慢性肝炎反复发作有一定的关系。8例重症肝炎抢救过程中,甲襞微循环改善者4例均存活,无改善者4例均死亡。因此我们认为,在病毒性肝炎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对指导重症肝炎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