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方法对24例正常人和24例F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和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FD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三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对比,均显示FD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但在日夜变化和精神病理上,差异无显著性;FD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FD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IL14R与SLE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抗IL14R单抗(BA5)分析了30例正常人和43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IL14R的分布与表达。结果发现SLE患者外周血IL14R阳性细胞百分比(2256%)明显高于正常人(784%)。在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中,IL14R表达百分比也具有显著的差异(3202%和1309%)。结论提示BA5单抗能拮抗B细胞激活后IL14R的高表达和IgG的分泌。并可能以BA5单抗阻断和调节IL14R的表达等方面调节B细胞功能的异常,从而为临床提供新的免疫治疗和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模型的建立.方法用♀重130g~160gWistar大鼠分成8组,♀重25g~35gBALB/c小鼠分成2组(每组n=6).Ⅰ组为PBS对照组;Ⅱ组为CFA;Ⅲ组为大鼠S10025mgip;Ⅳ组为大鼠S10025mg加CFAim;Ⅴ组为大鼠S1005mg加CFAip;Ⅵ组为大鼠S10010mg加CFAip;Ⅶ组为大鼠S10025mg加CFAip;Ⅷ组为小鼠S10025mg加CFAip组;Ⅸ组为大鼠S10025mg加CFAip给小鼠组;Ⅹ组为小鼠S10025mg加CFAip给小鼠组.观察生存率、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用同种肝抗原S100辅以福氏完全佐剂腹腔免疫Wistar大鼠可诱导EAH模型,该法形成率高(98%)、死亡率低(2%).病理检查显示典型的EAH病变.wk5血清ALT为200IU/L、IgG为55g/L.结论S100可以诱导典型的EAH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抗SSA/Ro抗体的类型。方法:对流免疫电泳抗SSA/Ro阳性的血清经免疫印渍(IB)测定抗变性(d)SSA/Ro抗体和用重组人(r)SSA/Ro未经变性处理点杂交(DB)检测其抗天然(n)SSA/Ro抗体的阳性率。结果:抗d52kDSSA/Ro和抗d60kDSSA/Ro的阳性率59例pSS分别为73%和25%,45例SLE分别为36%和24%;仅抗d52kDSSA/Ro阳性者pSSA/Ro为51%,SLE为20%;仅抗d60kDSSA/Ro阳性者pSS(37%)和SLE(89%)两者均较低(P=041)。抗n52kDrSSA/Ro和抗n60kDrSSA/Ro抗体的阳性率pSS分别为93%和63%,SLE分别为64%和36%;抗nSSA/Ro双阳性者pSS(61%)明显高于SLE(29%)。结论:①抗d52kDSSA/Ro阳性不伴抗d60kDSSA/Ro者不仅见于pSS也常见于SLE;②抗n52kD和n60kDrSSA/Ro同为阳性者pSS较SLE更多见。  相似文献   

5.
半乳糖氧化酶检测大肠癌和癌前病变T抗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筛检及防治大肠癌.方法用Shamsuddin介绍的半乳糖氧化酶-雪夫法(GoS)对1082例不同对象的直肠粘液样本作T抗原检测.结果发现49例结直肠癌和53例癌前病变患者的标本中,T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35%和151%.GoS检测结直肠癌肛管粘液T抗原的敏感度为740%,特异性为965%,准确性为955%.结论GoS简便易行,价廉,结果易重复,具有筛选普查、预防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抗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PreS2抗原与乙型肝炎患者HBV标记的关系.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及健康献血者20例,血清用RIA法检测PreS2抗原及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100%);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PreS2抗原30例阳性(638%),17例阴性(362%),HBVDNA32例阳性(681%),15例阴性(319%),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28例(596%),均阴性14例(300%).健康献血者20例,PreS2抗原阳性1例(50%),阴性19例(950%),HBVDNA阳性2例(100%),阴性18例(800%),PreS2抗原及HBVDNA均阳性0例(0%),均阴性18例(800%).结论PreS2抗原可作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与传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氨茶碱体外诱导人嗜酸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嗜酸细胞(EOS)是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效应细胞,EOS浸润增加是其显著的病理特征。近年来研究表明,氨茶碱不仅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还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我们观察了氨茶碱对白细胞介素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3介导的体外EOS存活和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氨茶碱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 (1)主要材料:人重组IL3、IL5、GMCSF由美国GeneticsInstitute(GI)MegO′Donell教授惠赠。Percoll分离液购自瑞典Pharmac…  相似文献   

8.
人胃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类基因的过度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cDNAmRNA)技术对41例人胃癌17例癌旁组织中的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MTMMP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2及MTMMP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31%(30/41),658%(27/41)和225%(4/17),411%(7/17).胃癌及癌旁组织MMP2,MMP9及MMPMTmRNA阳性率分别为707%(29/41),512%(21/41),560%(23/41)和235%(4/17),235%(4/17),352%(6/17).一致性检验显示基因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验结果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MMPs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s的免疫组化是检测胃癌组织侵袭、转移倾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组胺H2受体拮抗剂促进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二盐酸组胺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检测采用酸性磷酸酶细胞原位计数法.细胞迁移用细胞损伤检测法.同时,用Fluo3AM为荧光标记物在粘附式细胞仪上进行了细胞内游离钙测定.结果西咪替丁浓度为105,106,107,108和109mol/L时,细胞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582%、600%、737%和745%(P<001),细胞迁移数(106mol/L)为对照组的592%(P<005);而组胺对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无明显影响.西咪替丁刺激可使GES1细胞内(Ca2+)i浓度呈双向改变.结论西咪替丁可促进体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可能是H2受体拮抗剂抗溃疡的机制之一,其途径可能部分是通过钙离子信号系统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基因疫苗诱导小鼠抗HBV皮下移植瘤免疫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 HBV DNA 疫苗(pCR3-1S) 诱导Balb/ c 小鼠( H2d) 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 的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 细胞(P815HBVS) ( H2d) 成瘤性的影响.方法 肌肉注射DNA 疫苗,背部皮下接种P815HBVS 细胞,观察成瘤情况,4 h 51Cr 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 活性.结果 接种 DNA 疫苗后小鼠成瘤率为12-5 % , 对照组为100 % . 小鼠平均存活期大于38-2 d ,对照组为28-4 d ,40 d 后小鼠存活率为87-5 % ,对照组为0 % . CTL 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加,pCR3-1S 组51 % ,对照组为21 % ( P< 0-001) .结论 DNA 疫苗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对体内HBV 感染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向虹 《胃肠病学》2011,16(11):696-698
目前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抑郁药在治疗IBS中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本文就近年抗抑郁药治疗I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结核分支杆菌DNA的单管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单管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NPCR)检测石蜡包埋组织结核分支杆菌DN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应用普通PCR(GPCR)、双管巢式PCR(DNPCR)和SNPCR对结核分支杆菌BCG和30例结核性淋巴结炎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IS6110特异插入序列片段DNA检测。结果DNPCR和SNPCR检测BCGDNA均于15fg以上呈现阳性结果,其敏感性明显优于GPCR(480fg)。GPCR、DNPCR和SNPCR检测30例结核性淋巴结炎阳性率分别为43%、100%和100%,抗酸染色阳性率(10%)与3种PCR法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均P<0.01)。GPCR阳性率与DNPCR和SNPCR相比差异亦具非常显著意义(均P<0.01)。SNPCR阳性率与DNPCR相同。结论巢式PCR检测淋巴结石蜡包埋组织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性显著高于GPCR,其中SNPCR具有与DNPCR相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支气管哮喘基因连锁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短串联重复序列D5S436和D5S658在支气管哮喘家系连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上述2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检测,银染色显色分析结果。结果92例无血缘关系的中国人中,D5S436检测到8个等位片段,22种表现型,杂合率为78%,多态信息量(PIC)为076;D5S658检测到9个等位片段,28种表现型,杂合率为73%,PIC为080。6个哮喘家系研究显示,哮喘相关性状(包括哮喘)与D5S436的最大lod值为2490(θ=01时)。结论D5S436和D5S658是两个较好的遗传连锁标记;连锁分析发现,在中国人中,支气管哮喘的易感基因可能在染色体5q31~33附近。  相似文献   

14.
胃癌中癌基因ras c-myc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癌基因ras和cmycmRNA在胃癌发生中单独和协同作用关系,选择胃癌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Hras,Kras,Cmyc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Kras,Hras,CmycmRNA在肿瘤区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4%,705%和580%,在癌旁区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84%,273%和205%,呈梯度下降趋势,3种癌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型、组织学分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CmycmRNA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Kras,Hras,CmycmRNA的表达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转铁蛋白SA阳离子脂质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转铁蛋白SA 阳离子脂质体,并检测其特性。方法 以N- 羟琥珀酰亚胺3(2吡啶二硫代) 丙酸脂SPDP 为交联剂,连接转铁蛋白与SA 阳离子脂质体,并用受体放射分析法检测转铁蛋白SA 阳离子脂质体上转铁蛋白的活性。结果 HTf(Fe)2 与SA 阳离子脂质体的交联率为76-5 % 。转铁蛋白SA 阳离子脂质体具有较高的携带DNA的能力;转铁蛋白被连接到SA 阳离子脂质体上后其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以N羟琥珀酰亚胺3(2吡啶二硫代) 丙酸脂SPDP 为交联剂制备转铁蛋白SA 阳离子脂质体是一种连接效率高,能较好的保持转铁蛋白活性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鼠主动脉VSMC,用ET1诱导其增殖,用氯血红素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促进CO生成,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和VSMCs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量。结果加入梯度浓度氯血红素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培养上清液中COHb量分别增高8.3%、14.6%和16.7%(P<0.05或P<0.01),对由ET1增高的VSMCs3HTdR参入量抑制率分别为22.9%,43.9%和51.7%(P<0.01),与加入的氯血红素及上清液中COHb含量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VSMCs产生的CO对ET1刺激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提示血红素HOCO系统在血管重塑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炎后肝硬变肝损害与细胞免疫功能(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变(PHC)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51例PHC患者,包括ChildPuphA级20例、B例18例、C级13例和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经用FicolHypaque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后,采用3HTdR掺入技术测定了淋巴细胞转化,IL2和NK细胞活性.结果在PHC患者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IL2活性(SI)和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181±130VS349±217,P<001;81±60VS136±58,P<001;403±217VS613±205,P<001).免疫功能缺陷与ChildPuph分级有关,C级明显低于A、B级(P<001),B级低于A级(P<005).结论PHC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且与肝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提取物组分S4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肝细胞提取物组分S4对8株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S4对8株肿瘤细胞不同时相增殖的影响.结果S4对7402,7721,7703,Hepe肝癌细胞作用72h后IC50(mg/L)分别为39,42,95和65.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回盲部腺癌细胞(HCT8)、肺腺癌细胞(GLC82)作用72h的IC50分别为143,99和54.对鼻咽癌细胞(CNE2)48h未显示抑制作用.结论S4抑制7株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1mg/L~10mg/L浓度范围内及24h~72h时限内,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与青年组比较,老年大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T4(FT4)、游离甲状腺素T3(FT3)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3,3′,5′三碘甲腺原氨酸(rT3)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呈代偿性增高,下丘脑TRH明显下降,血清胸腺因子活性和脾细胞白介素2(IL2)活性降低。固真方可明显提高老年大鼠下丘脑TRH、垂体TSH,血清FT4与FT3,降低老年血清增高的TRH、TSH、rT3,使老年大鼠血清胸腺因子和IL2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P糖蛋白(Pgp)表达及罗丹明123排出活性(R123E)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NLL白血病细胞R123E及Pgp表达。结果R123E+率及Pgp+率分别为395%及342%。M3的R123E+率(0/6)明显低于其他亚型(438%)(P<005)。Pgp表达与活性存在明显相关性(P<0001),789%的患者表达与活性一致(10例Pgp+E+,20例Pgp-E-);211%存在表达与活性分离(3例Pgp+E-,5例Pgp-E+),Pgp-E+提示非Pgp介导的排出活性在ANLL耐药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R123E+完全缓解(CR)率(2/11,182%)及Pgp+者的CR率(2/10,20%),明显低于R123E-的929%(13/14)及Pgp-的867%(13/15)(P分别<001及<0001)。结论Pgp表达及活性检测在成人ANLL中均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