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90例(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天1次。所有患者次日晨化验血CRP、TC、LDL-C,并且病情稳定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4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结论:CHF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15 d。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2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右室内径、肺动脉压。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入院后6 h、3 d、15 d均略高于对照组[(83.25±10.01)mm Hg比(77.40±12.11)mm Hg,(90.34±4.01)mm Hg比(86.16±4.11)mm Hg,(89.59±3.05)mm Hg比(93.63±3.55)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入院后6 h、15 d低于对照组[(20.53±7.66)μg/L比(25.50±7.91)μg/L,(11.58±5.61)μg/L比(15.36±6.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阿托伐他汀组右室内径[(23.1±5.5)mm比(28.4±6.3)mm]、肺动脉压平均值[(30.4±6.3)mm Hg比(36.6±8.5)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可成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长玲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06-107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在UA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与40mg,一疗程后测定CRP浓度,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UAP患者在治疗前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RP浓度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效抑制UAP患者斑块内炎症反应,并且存在量效关系,使用相对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UAP患者获得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 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反应蛋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业已证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的准确标志物之一,现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预后因子。急性心肌梗死(AMI)时CRP的增高已有较多报告,但AMI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CRP的影响少有报道。2001~2003年通过观察10例AMI患者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其CRP变化情况,旨在了解阿托伐他汀对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英  赵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3):21-2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痛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80倒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病、肝肾疾病、甲状腺病、恶性肿瘤及近期感染性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倒。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脂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20mg,每晚顿服,连用12周。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及治疗后1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CRP、血脂及肝肾功能、心肌酶。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治疗组CRP、TC、LDC-C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能明显降低血清CRP、TC、TG、LDL-C水平,积极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是防治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敬  张良兵 《安徽医学》2012,33(6):741-743
目的测定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防治颈动脉狭窄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有颈内动脉粥样斑块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20例)及非他汀药物干预组(B组,20例)。干预前1d、干预2、8、16周后,采用免疫透射化浊法测定血浆CRP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A组与B组两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16周后A组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颈内动脉粥样斑块中能降低血浆CRP水平,起到抗炎作用和稳定斑块的作用,为防治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根据使用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初始口服剂量为40 mg/d,2周后改为20 mg/d)和低剂量组(10 mg/d)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血清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BI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降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杨守忠 《海南医学》2007,18(4):122-12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UAP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顿服,对照组饮食控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血脂及CRP的变化,分析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R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提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60岁的患者235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共154例作为ICM组,LVDd平均为(64±8)mm;而LV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共81例作为非ICM组,LVDd平均为(46±5)mm.分析ICM组与非ICM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 结果 ICM组血尿酸水平[(433±143)μmol/L]较非ICM组[(361±137)μmol/L]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LVDd显著正相关(r=0.25,P<0.05). 结论 老年冠心病并发ICM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且血尿酸水平与LVDd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心功能关系.方法 对笔者医院212例DCM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SUA及NT-ProBNP的水平.结果 NYHAⅡ、Ⅲ与Ⅳ级患者SUA分别为322.75±95.95、419.75±107.210和559.48±139.34μ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A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244,P<0.01),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324,P<0.01),与LAD呈正相关(r=0.237,P<0.01),与LVDD呈正相关(r=0.402,P<0.01),而与RAD、RVD、IVSD、LVPW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CM患者SUA与其心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5年1~12月入院的AMI患者157例,根据血清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1)和尿酸正常组(n=11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Grace危险评分,并分析UA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BMI)、合并高血压病比例、甘油三酯(T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race评分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或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FS)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组尿酸水平与年龄、LDL-C、NT-ProBNP、Grace评分、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AMI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更明显,院内死亡风险更高,提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15例缺血性心肌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壁局限性变薄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区退行性变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弥漫性减弱,右房室扩大,多瓣膜反流,与前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和曲美他嗪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盐酸曲美他嗪(山东瑞阳制药)20mg,3次/d口服,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P0.05)、心功能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20例,按是否存在心房纤颤分为心房纤颤组(n=56)和非心房纤颤组(n=64)。分别检测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并作心脏超声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LAD和LVD高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而LVEF值低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较之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酸干预对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降尿酸治疗能否成为一种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方法.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3月后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尿酸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规律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干预组给予低嘌呤饮食及苯溴马隆片50 mg/d,定期每3月,6月及1 a随访观察2组患者代谢指标(血尿酸、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动态血压,同时对心功能进行评定,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浆脑利钠肽(BNP)及因充血性心衰再住院例次.结果 (1)3月,6月及1 a后血尿酸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6月及1 a后动态血压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组干预后3月,6月及1 a血尿酸及动态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2组间及干预前后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 a后干预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6MWD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提高,血浆脑利钠肽(BNP)较干预前及对照组降低,充血性心衰再住院例次及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片在有效降低血尿酸的同时能够降低血压,改善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降尿酸治疗有望成为1种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怀勇 《黑龙江医学》2007,31(2):99-10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15)和安慰剂组(n=15)。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need。结果治疗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安慰剂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为(39.11±3.45)%对(34.23±3.14)%,P〈0.0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阿托伐他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袁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示他汀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4周后随机取10只予ATRA20 mg/(Kg.d)灌胃(维甲酸组),另10只予等量纯净水(糖尿病组)。8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室内压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t-dp/dt),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另设对照组。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使糖尿病大鼠LVMI、LVEDP和(t-dp/dt)值降低、LVSP、(+dp/dtmax)和(-dp/dtmax)值升高,其可明显减少心肌间质内胶原堆积和线粒体肿胀,肌原纤维断裂、溶解现象较轻,细胞排列较整齐;微血管腔内皮细胞肿胀较糖尿病组轻。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肌肥厚,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测量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SV、EF、FS),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BNP、Pcm、HA和LN浓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MWT距离、SV、EF、FS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Pcm、HA和LN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ICM患者心功能.缓解善至立逆转心肌纤维化可能是其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