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营卫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气和卫气两者密切相关,在人体内如环无端的运行,维持着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正常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各相关篇章联系总结后对营卫的生成、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探讨营卫理论在临床自汗、盗汗、失眠、嗜睡、痹证等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有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灵枢·海论》篇曰 :“脑为髓之海 ,其输上在于盖 ,下在风府。”盖者 ,脑盖也 ,指头顶部百会穴之所在。即脑为髓海 ,其转输之处上在百会 ,下在风府。在针灸临床上治疗与脑髓有关的病症 ,如失眠、眩晕、晕针等 ,笔者或加用百会 ,或加用风府 ,或同时取两穴治疗 ,临床效果较好。现举三则说明如下。1不寐患者 ,女 ,40岁 ,2001年10月27日初诊。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 ,醒后不寐 ,严重时彻夜难眠 ,伴心悸、头晕、健忘、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心电图及T3,T4 检查无异常。曾在内科门诊诊治 ,诊断为“神经衰弱” ,服…  相似文献   

3.
杜狄佳  陈盼碧  杨孝芳 《新中医》2021,53(7):127-130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论中欲病防发和已发防变的学术思想贯穿于哮喘发病的各个阶段。从治未病角度阐述针灸在哮喘不同阶段的防治方法,可为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灸临床效果是检验各种针刺方法的评定标准。目前对于某一种疾病,是多种方法同时并进,而传统手法使用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古代针刺手法纷纭繁杂,临床疗效不明确,现代医家对传统手法的掌握不一,针灸仪器逐渐发达而有效,针灸,临床工作繁忙,医生无暇顾及手法而用现代针灸仪。我们必须继承传统针刺法中的合理内核,在,临床上对于针灸方法应该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5.
扶阳理论以阴阳为总纲,重视阳气,主张阳主阴从。通过针对督脉的诊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身之阳气,促成扶阳之效。在针灸临床上,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联系脏腑,故根据督脉的生理基础和病候表现,提出通督扶阳和补督扶阳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手足浮肿、痉挛性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五更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应准确辨证,通补结合,方能达到最佳扶阳的效果,祛除病邪。  相似文献   

6.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所构成,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被赋予了超越其物质本身的更加广泛的涵义。五行相生关系,从一个侧面阐释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成为针灸临床治病的指导法则之一。霍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五行相生关系在针灸临床的应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跟师学习的粗浅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桥梁,中医经典理论对教学、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针灸基于病案教学(CBL)查房中,通过选取典型案例,结合向导性的问题设置,将中医经典理论教学贯穿于教学查房全过程,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医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根结标本理论有关叙述的探讨以及针灸治疗眼、鼻、口腔和咽喉等疾病有关临床资料的总结,说明根结标本理论在针灸五官科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并从五官科疾病的病理性质、“根”穴的特性和治疗作用、经络气血多少三个方面进行有关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传统的根结标本理论有关论述对针灸临床治疗五官科疾病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值得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回顾胃溃疡针灸治疗相关的文献,发现合募配穴理论是临床指导胃溃疡治疗的重要指导思想。古今针灸医生广泛应用此理论治疗胃溃疡,从而行成了胃溃疡从合募穴论治的重要方法。其机制研究主要是从合穴、募穴各自的穴位属性和主治特点、胃溃疡胃组织损伤情况及蛋白质谱的影响、并采用Nano-2D-LC技术、RT-PCR技术、LC-MS技术等研究胃溃疡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古代和现代文献中胃溃疡机制的研究,以期使合募配穴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李瑞教授调神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燕 《中国针灸》2013,33(5):443-446
介绍李瑞教授在针灸临床中应用“调神”法之经验,阐述其对神之物质基础、“神不使”之看法,进而详释针灸调神理论之内涵:重视调心、脑、脾之神,并强调气机舒畅通达于“神使”之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人类的健康生活。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针灸在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热等症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热病作为中医学的优势病种之一,几乎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而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是治疗热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显著疗效。在《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的基础上,针灸治疗热病的相关应用不断被丰富。三才理论是一种古代人民对于宇宙社会结构的认识,指的是天、地、人三者,是一个指导人体适应自然的动态模型。三才理论是针灸学发展中的重要哲学思想。通过对三才理论的分析,引出了其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影响,指出其在腧穴命名、针灸选穴、针刺手法各方面影响着针灸学的发展。最后,论述了三才理论在针灸学中的运用及在针灸治疗热病中所体现的三才思想。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三才理论是针灸治疗热病的一个思维方向,通过从时间空间、人体自然的角度认识三才理论,认为在针灸治疗热病时以三才理论为基础从多个角度进行辨证论治能够取得更佳疗效。针灸治疗热病时,可以在三才理论的延伸下根据经络流注盛衰时间、人体虚实、穴位功效、药物功效等进行辨证论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探析经络腧穴望诊思想,提炼、分析《黄帝内经》原文中相关论述并与临床实际相对应。从经络腧穴望诊概述、望经脉、望络脉、望腧穴四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中有关望诊内容在针灸临床辨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表明《黄帝内经》中望诊理论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4.
田丽芳 《中医杂志》1989,30(8):12-13
一、三焦理论“三焦”为六腑之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难经>》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中藏经》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具有如此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针灸事业的发展。针灸在急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近五年来国内外将针灸用于急症的状况,作一扼要介绍。心血管系统急症: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确有较好疗效。赵氏选用针刺内关与三阴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选择65例,其中针刺三阴交组30例;针灸内关组35例,以运针2分钟到15分钟,用RM-86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测算射血前期PEP,射血间朔ET,PEP/ET,等容收缩期TCT;ET/ICT,心尖搏动图A波%等、经比较针刺内关组,射血前期PEP和等容收缩期TCT明…  相似文献   

16.
张海杰 《四川中医》2008,26(12):116-117
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急症中若选穴精当,常会取得立竿见影之效。作者采用针刺治疗外感、高热、神昏、卒心痛、暴泻等症,见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急症,症势急暴,变化于瞬息之间,应争分夺秒救治。针灸治疗急症,历史悠久,早在标幽赋中记载:“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针灸大成》说:中风中暑不省人事,针“人中、百会、中冲、合谷”。这都说明针灸在治疗急症方面,颇为推崇,所以,急症针灸已经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表明,运用针灸治疗急症,疗效颇  相似文献   

18.
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实践医学,采用基本的和先进的诊治手段对最常见重症进行救治,使病人转危为安,重获生机。近年来,诸多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证明,针灸治疗一些急、危、重症取得明显进展,引起国內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兹将笔者应用针灸治疗急症的体会略述如下。一、常见急症的配穴与手法 1.休克。休克属祖国医学的厥证、脱证范畴。中医学认为,休克的发生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正不胜邪,邪毒内陷,  相似文献   

19.
针灸是急诊的应急措施之一。对急痛、重危症往往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痛症例一:孙×,女,30岁,1983年3月12日就诊。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已二年,近一周复发。查:右上腹胆区可扪及鸡蛋大小之包块,质中等硬度,压痛明显。血压60/40。诊断:胆囊积液伴痛性休克。取穴:双胆囊穴、腹部阿是穴。针后留针10分钟,疼痛开始缓解,40分钟后完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总结整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脑-肠轴为一个双向通路,有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这四条信息传导通路。许多针灸学者也发现了其特点,将“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理论思维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针灸治疗中,特别是用于治疗脑病及胃肠疾病。文章主要总结了针灸基于脑-肠轴理论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等脑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疾病的研究,归纳了其常用穴位及治疗过程所干预的信息传导通道。其中脑疾病主要通过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如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加而达到治疗作用。胃肠疾病则多是通过调节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脑肠肽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有5-羟色胺、胃动素、促生长素、胃泌素、P物质这五种脑肠肽。脑-肠轴的四条信息通路中,对于内分泌及免疫这两条通路干预机制的研究较少。根据目前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针灸治疗疾病相关研究的报告,发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且疾病的复发率降低了,还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疾病的效果,这大大拓展了针灸治疗脑肠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