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会阴侧切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 ,大部份患者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 ,但常常容易复发 ,且有相当一部分年青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而行子宫切除、会阴侧切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切除。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院门诊使用国产GW系列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子宫腺肌病、会阴侧切处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①月经增多 1 5倍以上(以卫生巾增加量对照 ) ;②痛经明显 ;③妇检子宫均匀增大 ,会阴侧切处有结节l~ 3cm ,经期增大伴疼痛 ,甚至表面呈紫兰色 ;④B超子宫…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治疗经验。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122例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性手术116例,占94.4%,平均年龄39岁。根治性手术6例,占5.6%,平均年龄47岁。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轻重、有无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术后应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进展性良性疾病,是导致女性盆腔疼痛和生育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明确,相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内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病人132例行保留子宫内膜手术,其中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腺肌瘤挖除术27例,占20.45%,切除子宫体大部分组织,保留子宫峡部以上2-2.5cm子宫内膜者105例,占79.55%。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2.55min,术中出血平均80.40ml。术后所有病例接受随访。131例在术后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月经量减少。1例术后2年再次出现经期下腹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1例于手术后14个月妊娠,足月剖宫产-男孩,发育正常。结论:保留子宫内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好,术后不易复发,而且保留子宫内分泌功能及子宫内膜制裁万籁 脱落,维持病人生理、心理平衡,预防生殖道感染,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的子宫肌腺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38例子宫肌腺病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后行口服孕三烯酮治疗与单纯口服孕三烯酮疗效的比较,随访1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量改变、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差异显著.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肌腺病是一种中青年患者乐于接受的、疗效显著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兆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05-3105
超声在临床妇科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观察日益成熟,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断。本文对我院46例子宫腺肌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敏  邓岚 《贵州医药》2004,28(8):686-686
本文对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延长用药间隔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保守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曲普瑞林每4周注射1次,共6次的用药方案;观察组采用曲普瑞林每6周注射1次,共4次的用药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缓解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子宫体积及相关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指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 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能够有效的降低机体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缓解痛经,缩小病灶体积,用药间隔延长至6周,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经济方便、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诊断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6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阴道超声检查,观察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以及在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果阴道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及二者合并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9.6%、98.5%、94.4%;治疗成功率90.6%结论阴道超声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在治疗时也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病例87例,其中47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为子宫腺肌病;对照组包括病例87例,其中39例为子宫肌瘤,21例为卵巢良性肿瘤,27例为正常孕龄期女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血清CA125的测定,同时复测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并进行病理免疫组化CA125的标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显示I、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能够作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卵巢良性肿瘤以及子宫肌瘤相鉴别的诊断依据,同时也能够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经手术及病理检验证实的子宫腺肌病79例与超声首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二者之间超声诊断容易混淆及误、漏诊的原因 ,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1993年1月~200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79例患者 ,年龄28~54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腹痛 ,进行性加重 ,不规则阴道流血 ,肛门坠胀伴性交痛等症状。1 2仪器 :使用SA -5000II型 ,SAL -32B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 5MHZ。1 3方法 :患者膀胱适度充盈 ,取平卧位 ,使用下腹多个切面观察分析 ,部分摄片存档。2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子宫腺肌症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腺肌症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资料,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P检查6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均为输尿管下1/3段呈现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2例行输尿管松解术并内置双J管;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均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均术后结合药物内分泌治疗,皮下注射诺雷德3.75mg3个疗程。随访6例,随访时间3年,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P,肾积水均缓解。未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症病人有可能合并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术中应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术后结合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时引起的良性疾病。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使其临床漏诊率高,并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病,患者以经期疼痛、月经量过多、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超声检查已成为本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对我院2年多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106例患者行超声图像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2001年12月住院患者,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106例,年龄27~50岁,中位年龄38岁;均有孕产史。均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16.
莫晓泓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88-248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在声像图上的表现,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TVUS)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和能量图(CDE)依次显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从中寻找增厚的宫内膜向基底层或肌层浸润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8例术前经TVUS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该病1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33%.其中Ⅰ级6例、Ⅱ级9例.结论:经阴道CDFI能完整显示宫内膜形态和血管纹理,进而为腺肌病的声像学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孙练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70-3371
目的:总结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术前诊断率。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诊断16例(40%),误漏诊24例(60%),手术切除30例(75%),子宫动脉栓塞6例(15%),保守治疗4例(10%)。结论: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率低,误漏诊率高,在临床上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结合B超,血清CA125及MRI等辅助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动脉栓塞为微创手术,前景广阔,保守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45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根据是否有生育要求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无生育要求的观察组30例采用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对有生育要求的对照组15例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去除术及宫骶韧带切断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月经量、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变化,复发率。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96.95±6.74)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05.41±13.3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7.35±9.35)m L少于对照组(154.30±12.76)m L;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32.54±11.28)h多于对照组(26.32±8.9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痛经评分(2±0.13)分,对照组痛经评分(4±0.19)分;观察组每天月经垫片(3±0.13)个,对照组每天月经垫片(5±1.12)个;观察组子宫体积(110.18±9.48)cm3,对照组(166.05±14.53)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26%;观察组均无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对照组术后辅助药物治疗12例(占80%)。结论子宫腺肌病组织减灭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具有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可保留子宫,方法易掌握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保留生育功能及手术方法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向子宫肌层良性浸润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相关[1]。子宫腺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经量增多及不孕。经阴道超声是初步筛查的理想方法[2],磁共振成像(MRI)是国内外公认无创检查子宫腺肌病的"金标准"。有研究表明,其敏感性约为94.5%,特异性为100%[3]。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中公认有效的是子宫切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2 5例腺肌病的 B超诊断方法 ,诊断符合率为 88% ,误诊率为 12 % ,认为 B型超声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