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α和β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医学图像分析仪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6例)、复杂性增生(37例)、不典型增生(86例)及子宫内膜癌(68例)组织中ERα、ERβ及Ki67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灰度值,分析相应抗体的表达量。[结果]①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比较,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ERα阳性率及灰度值无明显性改变(P>0.05);②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的ERβ的阳性率(62.16%)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54.9%)(P=0.031),而后者又高于早期内膜癌患者(32.0%)(P=0.049),ERβ的灰度值在复杂性增生患者中(69.49±112.52)也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67.23±124.07)及早期内膜癌患者(33.26±96.56)(P=0.025,P=0.001);③重度不典型增生周围组织(62.86%)及Ⅰ~Ⅱ期和Ⅲ~Ⅳ期内膜癌癌旁组织(48.0%,50.0%)中ERβ的阳性率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病变组织(48.57%,32.0%,38.89%)(P=0.023,P=0.001,P=0.001);④Ki67的表达水平与ERβ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58,P=0.001),与ERα表达无关(rs=-0.043,P=0.506)。[结论]提示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不同病理阶段ERβ表达量的是逐渐降低的,推测ERβ的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在致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为分子量6,045道尔顿的多肽,对许多类型细胞的增殖或分化能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无论在发育过程或在成人体内,在各种组织中EGF都产生效应,但对作用的本质还不清楚。EGF中必须与细胞质膜表面上EGF的受体(EGFR)结合,将受体激活形成自我调节体系,才能传递增殖或分化调节信号,最终发挥EGF的多重生物学效应。许多研究工作指出,EGF介导的细胞自我调节体系在致癌作用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唐和孝  廖永德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0):1568-1571
雌激素不仅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维持等起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与众多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发挥作用。雌激素受体β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受到普遍关注,但是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功能存在较多争议,而ERβ亚型1~5的突破性研究很可能是解释这些争议的关键点,并且ERβ1~5在肿瘤中的研究可以深化对ERβ信号通路在肿瘤进展中作用的认识。因此,本文就ERβ1~5的组织细胞分布、功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在肩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分为5组:撕裂组8例,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11例,新鲜尸体组6例,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10例。其中前3组为冈上肌腱标本,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为重度骨性关节炎滑膜标本。同时在阴性对照组中将一抗替换为PBS缓冲液。所有标本均采用微波热修复抗原,一抗使用ABCAM公司兔抗人PGE2单克隆抗体,1:100稀释后使用于免疫组化法染色。人工定位所有细胞集中区域,以400倍照相显微镜采集图像,并在图像编号后采用计算机随机数生成软件随机抽取8个编号所对应的高倍视野(×400)图像,用IPP6.0图像处理软件,以除去细胞核外的所有区域为感兴趣区,测量面积和光密度,并计算平均光密度(meanopticaldensity,MOD)以评价PGE,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其中a=0.05。结果阴性对照组组织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均呈阴性染色;阳性对照组组织细胞质呈强阳性染色,基质呈弱阳性染色;新鲜尸体组细胞质和基质均呈阴性染色;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细胞质及基质均呈弱阳性染色;撕裂组细胞质呈强阳性染色,基质呈弱阳性染色。肩袖撕裂组平均光密度为0.3158±0.0204,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平均光密度为0.0907±0.0160,新鲜尸体组平均光密度为0.0404±0.0096。撕裂组与新鲜尸体组比较,PGE2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与新鲜尸体组比较,PGE:表达轻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撕裂组较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PGE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肩袖损伤患者冈上肌腱中PGE2呈高表达,提示肩袖损伤与PGE2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R-A、PR-B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经TAM治疗的PR阳性乳腺癌患者PR-A和PR-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R-A、PR-B以及PR-A/PR-B比值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和抗雌激素治疗效果等的联系.结果 PR-A和PR-B的阳性表达物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中,胞膜无明显表达.PR-A的阳性率为89.0%(73/82),高于PR-B的阳性表达率62.2%(51/82)(P<0.05).48.8%(40/82)的患者PR-A的表达水平高于PR-B,37.8%(31/82)的患者PR-A和PR-B的表达水平相当,仅13.4%(11/82)PR-A表达水平低于PR-B.PR-A/PR-B的比值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42),与无病生存呈负相关,PR-A/PR-B的比值>1的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PR-A/PR-B比值≤1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PR-A表达占优势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对抗雌激素治疗效果差.提示PR-A/PR-B比值比PR更能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生长抑素(SST)受体亚型SSTR1~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布,探讨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35例胃癌组织标本和35例胃良性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STRl、SSTR3(二步法)SSTR2(三步法)的表达,染色后按着色细胞百分数进行评分判定,观察SSTR1~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布,并比较SSTR亚型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这些抗体能特异检测到胃癌组织和胃良性组织受体的表达,35例胃癌组织中,SSTR1、SSTR2、SSTR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28/35),65.7%(23/35)与51.4%(18/35);35例胃良性组织表达阳性率为91.4%(32/35),88.6%(31/35)与80.0%(28/35),X2分析表明,SSTR2、SSTR3在胃癌与胃良性组织表达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SST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胃癌SSTR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以及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现SSTR3与组织学分化类型相关(P=0.028).结论 胃癌组织和胃良性组织中有多种SSTR亚型表达,SSTR1、2亚型表达和肿瘤组织学分化类型及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SSTR3与组织学分化类型相关.应用SSTR特异型抗体做免疫组化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分析患者SSTR表达状况,并利于选用特异生长抑素类似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是一类缺乏天然配体的转录因子,属于孤儿核受体家族中的成员.ERR包括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雌激素相关受体β(ERRβ)、雌激素相关受体γ(ERRγ)三个亚型,其受体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转移及耐药等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对ERRα、ERRβ、ERRγ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1预防顺铂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_1(PGE_1)对防治顺铂化疗肾损伤的疗效。方法 40例应用大剂量顺铂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预防组在应用顺铂当日起,每天静点PGE_1100mg,连续7天;对照组不用PGE_1。结果 未应用PGE_1的对照组在应用顺铂后的第7天,血清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较用顺铂前显著升高(P<0.01和P<0.05),而应用PGE_1的预防组,应用顺铂后血清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 PGE_1确实有预防顺铂肾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炎性反应与肿瘤密切相关.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小分子介质,这些物质介导炎性反应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脂质,参与炎性反应和很多肿瘤的形成.PGE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阻滞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环氧合酶(COX)是合成PGE2前体PGH2的关键酶,抑制COX可以减少PGE2和其他前列腺素的合成.靶向COX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以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但是这类药物会导致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1(mPGES-1)是将PGH2催化合成PGE2的关键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PGES-1的缺失或被抑制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结肠癌的恶性程度,且无其他明显病变.与NSAID相比,靶向mPGES-1的抑制药物可能更适合癌症患者的长期治疗.为研究PGE2在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现归纳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曹冬兴  钟鸣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217-3220
目的:研究ADRB1在肿瘤恶病质脂肪消耗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mock组、ADRB1过表达组、抑制剂干预组。将ADRB1基因稳定转染进3T3-L1前脂肪细胞,以MDI方案诱导分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DRB1和HSL蛋白水平。结果:油红O染色证实,正常对照组和mock组前脂肪细胞能够分化,ADRB1过表达组无法分化,且可被ADRB1抑制剂逆转。ADRB1过表达组中激素敏感性酯酶(HSL)蛋白表达增强,且可被ADRB1抑制剂逆转。结论:ADRB1通过刺激甘油三酯(TG)分解导致恶病质脂肪消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分析其在各分子亚型中表达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在3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合66月随访情况,分析AR在五个分子亚型中表达的特点。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较高,达72.5%,尤其在ER阴性PR阴性乳腺癌病例,AR常常显示阳性(占53.2%)。较多 (61.0%) basal like型乳腺癌AR显示阴性,提示预后欠佳。在luminal A、luminal B、basal-like以及normal-like亚型中AR阳性组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比例较AR阴性组少(P=0.019,0.044,0.034和 0.032),生存曲线也显示了AR阳性患者预后较好(P=0.006,0.013,0.036和0.010)。结论检测乳腺癌A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改进和细化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为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亚型D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对42例胃癌和3 5例正常胃黏膜中的D4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胃黏膜比较,胃癌组织中D4阳性率显著降低(P <0 0 1) ;2 )D4在肿瘤直径≥5cm组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5cm组(P <0 0 5 ) ,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 >0 0 5 )。结论 D4在胃癌发生及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行转移有4个连续过程:①脱离原发灶进入血管内;②随血液循环;③附着于内皮细胞;④移出血管外形成转移灶。建立转移灶重要的阶段是从肿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尽管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转移瘤的治疗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研究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Kiss-1是Lee等^[1]1996年在黑色素瘤细胞株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6.
<正>乳腺癌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预计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将分别达到264万和170万,在这些癌症新病例中,预计大多数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和中国[2]。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阳性的  相似文献   

17.
18.
雌激素通过与其受体(ERα和ERβ)的特异性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雌激素受体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与配体结合后调节靶基因的转录。这些转录因子的活性受多种因素调节,包括配体结合、磷酸化、辅助调节因子和效应信号通路(ERE,SP1,AP1)等。靶基因转录的最终结果是调节各种生理过程,例如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骨密度,但也可促使乳腺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和发育。雌激素受体调节的各种复杂的生物效应与多种蛋白-信号通路关系密切。本文就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E1A基因抗癌作用机理及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清正  储大同  唐平章 《癌症》2000,19(2):187-189
人类腺病毒5型E1A基因(Ad5EI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它能双向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通过依赖及非依赖p53的途径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调控细胞周期,使细胞滞留在G1及G2期.  相似文献   

20.
人脑胶质细胞瘤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一种变异形式,称之为EGFRⅧ。这种受体的表达使得肿瘤细胞拥有了转化表型,侵袭能力增加。一个脑胶质细胞瘤的患者其EGFRⅧ性的细胞只占极少数,但是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却都拥有恶性侵袭的能力,其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