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因素。方法把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未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30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共计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随着呼吸机的通气时间延长、患者年龄越大、患呼吸机肺炎几率越大,另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使用不当等都会增加患者患呼吸机肺炎的几率。结论对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实施监控和防治措施,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对呼吸机实行集中管理,建立“呼吸机调配中心”,由一名工程师专职负责,全院科室统一调用。各科室可随时向“中心”租用设备。“中心”保证了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需要,并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增加了医院的收益,减少了呼吸机的故障率,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医院设备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管理中心设备故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数据分析及统计,寻找呼吸机管理中心的呼吸机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多项对策,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以达到提高使用率、降低故障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全年医院感染病例中,VAP占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54.3%。结论呼吸机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利措施,既保障了呼吸机应急使用,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既提高呼吸机使用完好率,又大大降低了能源与人力资源的消耗,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呼吸机作为一种急救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了。进入90年代,呼吸机不断向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使呼吸机的性能更完善。呼吸机的性能状态,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如何保证呼吸机时刻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是医院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1)呼吸机多数是在紧急抢救情况下使用的,医护人员要在抢救病人的同时,进行呼吸机使用前的各项准备,往往容易“手忙脚乱”;(2)不可能每个科室均配备呼吸机,有时一个科室需要多台呼吸机,因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医院年度设备采购是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在众多的采购项目中,我院呼吸机采购方法是以主要使用科室设备相对固定.其他科室借用为主的原则。因此.哪些科室需要配置呼吸机.哪些科室不需要单独配置而仅需借用,以及配置的具体要求等,这些是采购决策性依据。为此,2001华我院建立呼吸机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医院呼吸机的调配工作、逐渐积累了一些数据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寻找依据,从而为今后的管理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晴 《现代保健》2012,(2):137-138
呼吸机作为一种急救、治疗设备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重症医学科收治危重患者不确定,会存在呼吸机闲置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仪器的最大效能,减少资源浪费,医院将部分呼吸机集中放在笔者所在科,试行租赁式管理.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科试行呼吸机租赁式管理的工作流程、收费核算方法、呼吸机的维护、相关管理制度.通过这种管理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呼吸机的闲置,明显提高了呼吸机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潜力和效能.减少医院仪器设备的重复投入、科室支出,增加科室及医院的收益,有利于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医院、科室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作为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生命支持设备,在医院已广泛运用。但许多医院呼吸机分散在各科室使用管理,工作效率极不均衡,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致使完好率和使用率无法得到保证,造成医院资源浪费。为改变这种状况,医院打破原有的分散管理模式,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将全院呼吸机集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并发院内感染的病原学体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呼吸内科收治患者357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机型号:西门子servo-s、servo-iVelaPB840)。查阅患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并完成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呼吸内科经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感染率为28.57%,多为上/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占比为25.49%/40.20%。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4.54%),具体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抗菌药物应用率最高的是左氧氟沙星(23.11%),其次为头孢噻肟/舒巴坦(21.0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长于10d、置导管、合并恶性肿瘤。结论:呼吸内科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较高,且院内感染多为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多是革兰阴性菌,其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病例3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一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占25.2%,二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占63.5%,三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占11.3%,病原学榆查率为90%,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状况。方法对2008-2010年呼吸内科患者送检痰标本分离培养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150株,革兰阴性杆菌664株,占57.7%,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270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6株,占18.8%;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呼吸内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真菌治疗,细菌感染患者应用相应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67例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经过对症及抗真菌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以年龄≥61岁、住院时间≥30 d、应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最高,占41.25%.结论 对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的真菌感染要提高警惕,减少其诱发因素,抗真菌治疗要坚持早期、足量、足疗程、规范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呼吸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了解营养风险在疾病诊断上的差异。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 2002)对呼吸内科712例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疾病的病人营养风险情况以及营养风险与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住院病人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4%(96/712),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2%(144/712)。男性病人有营养风险者高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60岁的病人有营养风险者多于60岁者,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144例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行营养支持者42例(29.2%),有营养风险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病人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老年病人。NRS 2002适用于呼吸疾病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可作为其营养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提取医院2010年7-9月急诊内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1635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抗菌药物金额、给药频次、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总计110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52%,涉及6类24个品种,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等;其中,一联用药1042张,占94.38%,二联用药62张,占5.62%,无≥三联用药.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大,存在病原学送检率低、给药途径等不尽合理的问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离出8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1株占70.1%,革兰阳性菌21株占24.1%,真菌5株占5.7%;检出率最高的4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1.8%、肺炎克雷伯菌占16.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1%和大肠埃希菌占12.6%;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22.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形式严峻,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院检验科各专业实验室的运营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为加强检验科科室管理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以2001—2005年我院检验科生化、免疫、临检、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量、收入和试剂支出数据为统计指标,使用Boston矩阵分析法对检验科生化、免疫、临检、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业务的相对占有率、增长率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检验科各实验室中生化、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营情况较好。结论Boston矩阵分析法对医院检验科的科室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医防融合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阻力在于重医轻防的观念、条块分割的体系架构、方向相悖的筹资和激励以及服务供给中分工和合作的根本矛盾。尝试从管理和服务机制的角度分析我国医防融合的推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其根源在于管理与服务机制不匹配。提出当前医防融合的实践应当首先以服务机制为重点,明确医防融合的服务接口,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防融合服务路径;在服务机制的建立中平衡效率与质量,在分工的基础上整合;再围绕医防融合服务机制进行管理机制的调整,在管理机制改革中协调多方主体利益,控制改革成本。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为了探讨提高神经内科诊疗水平,降低病人经济负担的办法.方法以脑梗塞为切入点,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结果平均住院日、治疗有效率、单病种费用,在循证前的结果分别为17.83±13.44、89.91%、4550.70元;在循证后的结果分别为15.38±11.37、94.16%、3942.88元.结论循证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手段,在神经内科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普外科医护人员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管理,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方法 对普外科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薄弱项目进行培训、整改后,进行考核并总结.结果 普外科护士对损伤性废物的定义、种类、处置流程、高危操作种类的知晓率分别只有37.5%、50.0%、71.8%、43.8%,操作时锐器盒的携带率只有56.2%;通过培训后,以上项目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为87.5%、93.8%、100.0%、90.6%,高危操作锐器盒携带率为100.0%;普外科护士的损伤性废物月损伤率从14.91%降至4.28%.结论 普外科通过对科内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锐器盒放置改进、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考核等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损伤性医疗废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减少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呼吸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收集医院呼吸科2011年7月-2012年6月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培养病原菌,细菌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CLSI推荐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9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63株占67.1%,革兰阳性菌74株占18.9%,真菌48株占12.2%;检出率最高的4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1.2%、鲍氏不动杆菌占19.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0%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76.2%和35.7%,其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8.1%、38.1%与31.0%、2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3.6%。结论呼吸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应坚持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