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雅楠  靳三庆 《广东医学》1998,19(12):953-953
妊娠并甲亢发病率为0.02%-0.2%[1,2],妊娠期甲亢病情有所缓解[3],但分娩、手术、感染等诱因可致甲亢危象,使孕妇死亡率剧升。现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例妊娠并发甲亢危象患者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例均为初产妇,无家族史,年龄26-29岁。1例孕前有甲亢史,服他巴唑(MI)7个月,停药1年病情稳定后受孕,另2例均否认甲亢病史。1.2临床表现:早孕期均无自觉症状,孕25-27周产检,心率>100次/分,有轻度眼球突出及轻度甲状腺肿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余未见异常。3例在不同诱因下均出现高热(39-40℃)和心动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抢救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甲亢危象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抢救,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病情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病情改善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提早(P<0.01);病死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能使甲亢危象患者的甲状腺素有效清除,病情迅速改善,病死率显著降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甲亢颈丛阻滞后急性肺水肿二例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317500)许建军[例1]女,38岁。患原发性甲亢三年,经他巴唑治疗一年半,病情复发,于1988年9月2日入院。检查:T37℃,P100次/分、R20次/分。BP16/9.3kPa,甲状腺肿大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碘荆对患者体内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然后转外科。用放免法测定手术前后病人不同时间的T3、T4、TSH的变化。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病情均稳定控制,甲状腺缩小、变硬,如期手术,无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T3、T4、TSH服碘前和术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24h、48h下降明显(P〈0.01)。结论:碘剂的应用是甲亢术前准备用药中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服碘已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萍 《华夏医学》1999,(1):37-38
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简称甲亢危象)属内科急重症之一,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急剧恶化的临床症候群,常发生于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而病情尚未被控制的甲亢患者,以及某些应激病例:如感染、精神创伤等,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很快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我院1980年...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分析4例T2DM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记录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与护理,4例患者中3例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例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9~7.3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0~8.5mmol/L。4例患者均无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甲亢危象发生。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有助于T2DM合并甲亢患者的病情控制,改善患者顸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65例EH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胰岛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治疗后24h平均pSB、pDB,血压负荷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8例,较治疗前42例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各时点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D)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葡萄糖 耐量试验120min和180min两个时点C/I比值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0.05)。结论: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EH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负荷,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43例甲亢患者(观察组)与43例健康人进行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血浆Ghrelin、身体成分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甲亢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比例、血浆Ghrelin及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及空腹血糖(FPG)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体脂比例、BMI、Ghrelin以及S—TsH均增高,FT3、FT4及FPG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或P〈0.05);血浆Ghrelin水平与体脂比例、S—TSH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P〈0.05;r=0.29,P〈0.01),与FT3、FT4均呈显著负相关(r=0.42,r=0.38,P〈0.01)。结论:甲亢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随甲亢病情变化而变化,与体脂比例、s—TSH呈正相关,与FT3、FT4呈负相关,对甲亢病情的评估及疗效的判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围手术期术后服碘或不服碘对病人体内甲状腺素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中、重度甲亢病人按术后是否服碘随机分为A、B两组,术后服碘A组30例,术后不服碘B组30例,60例病人均经内科门诊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转外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皮质醇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例病情均稳定控制,甲状腺缩小变硬,如期手术,无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T3、T4、TSH服碘前和术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36 h下降明显(P〈0.01);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醇两组术晨、术后与服碘前比较呈下降趋势(P〈0.01),术后24 h与36 h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碘是甲亢术前准备用药中重要、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后服碘已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SS)冲击及加用面罩无创机械通气(NPPV)救治危重哮喘的疗效。方法:危重哮喘患者分三组;(1)地塞米松对照组(DC组):12例予静点地塞米松10mg/次,2次/d;(2)MPSS治疗组(MT组):于MPSS静点80mg/次,6h1次,<72h;(3)MPPS+NPPV治疗组(MNT组);予MPSS治疗同时于NPPV治疗,观察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变。结果:MNT组第1h各指标迅速改善,第24h各观察指标接近正常值范围。MT组第1hPaO2,PaCO2明显改善,较DC组明显(P<0.05),但各指标与MNT组相比仍存在差异(P<0.05),第24h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气指标改善仍不如MNT组(P<0.05)。DC组第1h各指标无改善,第24h除PaO2及呼吸频率(RR)有改善外(P<0.05),余均无改善,且与MT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是救治危重哮喘有效方法,如同时加用NPPV序法则能迅速改善病情,是救治危重哮喘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史的妇女为研究组(复发性自然流产组),99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放射方法检测FT3、FT4、TSH。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甲亢患者有16例,甲亢患病率为24.24%;对照组甲亢患者有9例。甲亢患病率为9.09%,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甲亢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07,P〈0.01)。复发性自然流产组中亚甲亢与对照组中亚甲亢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组妇女亚甲亢的患病率(18.18%)高于临床甲亢的患病率(6.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甩水平在复发性自然流产组(18.96±5.58)μIU/ml与对照组(17.10±3.99)μ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复发性自然流产组中甲亢包括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甲亢患者与其自身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有一定相的关性。FT4、TSH的异常可能是诱发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伟逸 《河北医学》2013,(8):1217-1220
目的:探讨男性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治疗近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男性狼疮性肾炎为研究对象,[SN/RPS分型I-Ⅵ型。I、Ⅱ型患者全身对症治疗;Ⅲ型给予强的松1.0rag.kg-1.d-1,1次/d,每日早晨服用。服用8周后依照病情逐渐减量,每2周降低于原药量的10%。将至10mg/d后维持用药;加环磷酰胺(cTx)0.5mg/m2体表面积,加0.9%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1h以上,每月冲击1次,6次之后每3个月冲击1次至活动静止1年后停止冲击,总量低于12g;IV型患者静脉注射环磷酰胺750mg/m2,每月1次,用6次后改为每3个月一次,共用2年;联用强的松1.0mg.kg-1.d-1,1次/日,晨间口服,连用8周,隔日减量1mg,维持6个月后每周隔日减量2.5—10mg。V型患者采用双重过滤血浆置换,联用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MP),用量分别为:0.5—1.0g/m2,加100mI.生理盐水静注,每月1次,用6次后改为每3个月1次,直至病情稳定2年后考虑停止CFX治疗;甲基强的松龙口服,首次用量16—24mg,分2次口服,2个月后减量至10mg/d维持;VI型进行血液透析,半年后行肾脏移植。1个月、6个月后分别监测记录尿液、血液指标,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与6个月相比,血清蛋白、血-MG、Cr均具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肾功能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治疗1个月(P〈0.05)。结论:近远期治疗均可改善尿液观察指标、血液观察指标,维持长期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分泌内科治疗的20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而护理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周期麻痹、甲亢危象、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综合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周期麻痹率11.00%、甲亢危象率2.00%、酮症酸中毒率5.00%、低血糖昏迷率3.00%、并发症总发生率5.25%;对照组患者周期麻痹率46.00%、甲亢危象率12.00%、酮症酸中毒率37.00%、低血糖昏迷率35.00、并发症总发生率32.50%;两组数据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甲亢合并糖尿病中发挥着显著的干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塞通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VAS评分(3.13±1.12)分、发作持续时间(3.37±0.49)h、发作频率(8.02±0.96)次,月;对照组则分别为75.56%(34/45)、(5.24±1.53)分、(6.34±0.58)h、(14.24±0.88)次,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具有协同加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30例ALI/ARDS患者应用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RR及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无创通气时间。结果:应用BiPAP通气治疗ALI/ARDS,在通气2h可提高PaO2[(86.72±10.38)mmHg vs(56.17±12.71)mmHg,P〈0.01],改善pH[(7.38±0.06)vs(7.24±0.11),P〈0.05]。通气治疗48h PaCO2、RR显著改善[PaCO2(36.54±7.39)mmHg vs(31.68±7.67)mmHg;RR:(18.4±6.8)次/min vs(38.5±6.4)次/min,均P〈0.051。病情加重气管插管4例,死亡1例。结论:对ALI/ARDS患者积极应用BiPAP通气治疗可改善低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亢散在131I治疗甲亢后的“空白期”(2~4周内)对甲亢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甲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131I治疗后给予抑亢散每次1袋(4.7g),2次/d;对照组给予心得安、维生素B.等。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观察和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2周时除心悸症状改变不明显外,其余症状和体征评分轻度升高,4周时变化不明显;治疗组治疗2、4周时症状及体征逐渐减轻。与对照组同期比较,除心悸外,其他症状及体征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亢散能有效控制甲亢症状,减少并发症,预防甲亢危象的发生,达到平稳度过“空白期”的目的,维持和巩固131I的治疗效果,并能提高甲亢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ACSCI)后出现轻中度低钠血症时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外伤致ACSCI并发轻中度低钠血症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人,在同样基础治疗的前提下,A组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B组实行开放性液体管理策略,分别记录两组自开始补钠治疗后24h和72h血钠、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24h尿量、24h尿钠、尿渗透压/血渗透压。结果:治疗24h后A组血钠、MAP、CVP、24h尿量、24h尿钠、尿渗透压/血渗透压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2h后A组血钠[(128.98±4.32)mmol/L]、MAP[(64.32±3.25)mmHg]、CVP[(5.14±0.68)cmH2O]低于B组血钠[(138.64±5.78)mmol/L]、MAP[(74.89±5.21)mmHg]、CVP[(7.93±0.81)cmH2O](P〈0.05);A组24h尿量[(2100.32±32.21)mL]、24h尿钠[(189.25±11.21)mmol/L],尿渗透压/血渗透压(2.78±0.79)高于B组尿量[(1915.54±27.65)mL]、24h尿钠[(34.67-±8.12)mmol/L1,尿渗透压/血渗透压(1.64±0.31)(P〈0.01)。结论:对于大部分ACSCI后并发轻中度低钠血症的患者,开放性液体管理策略较之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能更快地纠正低钠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左晶  马春野 《吉林医学》2008,29(15):1260-126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老年糖耐量减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54例,给予罗格列酮4~8mg,1次/d1:3服,连服24周。治疗前、后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及肾功。结果:治疗前空腹、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分别为(6.11±0.09)mmol/1、(8.23±0.19)mmol/1、17~53(26)mU/1、(3.2±0.2)mmol/1,治疗后分别为(5.00±0.27)mmol/1、(8.01±1.13)mmol/1、11~39(15)mU/1、(1.8±0.1)mmol/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老年糖耐量减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甲亢性低钾麻痹发生机制与治疗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甲亢性低钾麻醉(TPP)相关实验室检查,并与原发性周期性低钾麻醉(HOPP)对照,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总结治疗特点。方法:TPP25例,HOPP21例,分析两组发病诱因,心电图改变,分别测定入院时血清钾,镁,钙,最低血钾,24h尿钾,血CD3,CD4/CD8,IgA,IgM,IgG值,入院时即时补钾,TPP组及时抗甲亢治疗。并分别计算总补钾量。结果:TPP组和HOPP组入院血清钾均低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PP组24h尿钾明显增高,血镁亦显著增高(P<00.05)。发病多与暴饮暴食,疲劳有关,细胞免疫明显异常,心电图改变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总补钾量显著多于HOPP组。结论:尿钾排出增多,RBCMg^2 -ATP酶活性增高致症状加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TPP的可能发生机制,与雄激素的关系有待于探讨,治疗TPP时主张持续补钾,积极抗甲亢治疗,限制镁的摄入,其中抗甲亢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4岁,学生。因自服降糖灵400片(20小时)。于1998年12月11日入院。服药半小时后出现频繁呕吐,18小时后被送当地医院诊抬,肌注灭吐灵,静滴5%精盐水500ml,未洗胃、导泻。20小时后病情危重送至我院。入院时:T37.0℃,P120次/分,R30次/分,Bp14/9kPa,神志恍惚,双瞳约0.3cm,双肺(一)心率120次/分、律齐,腹(一)。查血糖48mol/L,血K+6.68mmol/L,血钠133mmol/L,CO2-Cp5.1mmol/L,血pH6.966,肾功能Bun4.5mmol/L,Scr241.5μmol/L即给予升压(多巴胺、间羟胺)、纠酸(5%NaHCO3),硫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