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适应性通气(ASV)减少撤机失败的有效性.方法 共纳入行机械通气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V组(29例)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27例),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撤机前后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结果 ASV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SV组[93.10%(27/29)比70.37%(19/27),P=0.026],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PSV组[13.79%(4/29)比40.74%(11/27),P=0.023].结论 ASV适用于机械通气的撤机,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进行机械通气,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 w内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结果通气24 h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均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4 h后PaO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均较前改善(p<0.05),ASV组1 w内使用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小于PSIMV组(p<0.05),但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能减少镇静剂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保护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机械通气,观察组使用肺保护策略性机械通气,对两组患儿呼吸机各项参数、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潮气量[(6.03±1.30) ml/kg]、吸气峰压[(17.95±2.13) cm H2O(l cm H2O=0.098 kPa)]、pH值(7.24±0.20)、呼吸机相关损伤发生率(2.94%,1/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5±8)mm Hg(l mm Hg=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策略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联合通气模式(SIMV-PSV),观察组采用ASV,比较两组HR、B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流速(Exp Flow)、吸气流速(Insp Flow)、呼气阻力(Rexp)、吸气阻力(Rinsp)、呼气时间常数(RCexp)、吸气时间常数(RCinsp)、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率和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T、RR、RCexp、Insp Flow对照组分别为(441±26)ml、(18.5±8.2)次/min、(1.3±0.4)s、(32.6±1.9)L/min,观察组分别为(667±15)ml、(13.2±0.9)次/min、(2.5±0.3)s、(38.4±3.9)L/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204、5.565、20.785、11.578,均P<0.05);舒适度优良率对照组84.00%,观察组9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8,P<0.05)。结论 ASV模式能够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RR、耗氧量及呼吸功,提高VT,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均采用有创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分别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和PSV+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4、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B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11.8±2.3)、(16.8±3.2)d比(20.3±2.0)、(28.8±4.1)d],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8%(2/25)、8%(2/25)比24%(6/25)、24%(6/25)],而治疗后B组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24、48 h的血清IL-8、hs-CRP、IL-4、IFN-γ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在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及早行鼻面罩给氧效果更好,应引起重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entilation mod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OPD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25 cases each by random digits table,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hen the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utory ventilation (SIMV) + pressure suppert ventilation (PSV) and PSV +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after appearing the pulmonaryinfection-control- window. And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reintubation rate, complication rate and serum interleukin (IL)-8,high Sensitive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IL-4 and interferon (IFN)- γ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11.8 ± 2.3), (16.8 ± 3.2) d vs. (20.3 ± 2.0), (28.8 ± 4.1) d], and the reintuba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8%(2/25), 8%(2/25) vs. 24%(6/25), 24%(6/25)]. The levels of serum IL-8, hs-CRP, IL-4 and IFN- 7 were lower in group B than those in group A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nasal mask inhaled oxygen early given to COPD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s better, and i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即将撤机的28例患者在压力支持(PS)为8cmH20(1emil20=0.098kPa)通气模式下3、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测定潮气量及呼吸频率,计算浅快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结果28例患者撤机成功率为89.3%(25,28),撤机成功组25例,撤机失败组3例。通气3min时,两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及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9.84±52.62)ml比(390.67±33.53)ml、(46.00±7.18)次/(min·L)比(60.67±4.16)次/(min·L)](P〈0.05),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前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后2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5士0.06比7.55±0.11、(91.20±24.14)mmHg(1mmHg=0.133kPa)比(61.67±8.73)mmHg](P〈0.05)。在PS为8cmH2O,通气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浅快呼吸指数〈60次/(min·L)撤机成功率达100.0%(28/28)。结论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指导临床撤机简单易行、无需患者配合,撤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勇 《现代医院》2007,7(3):40-41
目的比较两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PEEP组和SIMV+PSV+PEEP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PSV+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IMV+PSV+PEEP组与SIMV+PEE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MV+PSV+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重症哮喘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分为两组,晚期机械通气组(出现危重型哮喘>12h,25例)和早期机械通气组(出现危重型哮喘≤12h,20例).观察患者的机械通气上机时机和治疗转归,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晚期机械通气组存活率84%(21/25),早期机械通气组为100%(20/20),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晚期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6.35±3.52)d,早期机械通气组为(3.48±1.78)d,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5).晚期机械通气组住院时间(12.35±4.74)d,早期机械通气组为(6.85±1.25)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P<0.05).结论 对于危重型哮喘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30例ARDS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现代医院》2007,7(5):45-46
目的比较两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PEEP组和SIMV+PSV+PEEP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PSV+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IMV+PSV+PEEP组与SIMV+PEE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MV+PSV+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0.
ASV(适应性支持通气)是一种智能化通气模式,它避免了以往呼吸机复杂的参数调节,能为病人提供更佳的治疗,是今后呼吸机发展的趋势。本文对ASV模式的各种功能作了较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3例严重肺挫伤患者按住院日期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25例,潮气量6-8 ml/kg,传统通气组28例,潮气量12-15 ml/kg,其他呼吸机参数按同一策略调整.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性通气组呼吸机使用时间(149.8±77.3)h,死亡7例(28.0%),传统通气组呼吸机使用时间(203.3±85.2)h,死亡11例(39.3%),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保护性通气组并发肺部感染、气胸,纵隔气肿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通气组(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虽低于传统通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护性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严重肺挫伤患者的肺氧合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显著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62例肺外源性ARDS(ARDSex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RDSexp观察组和ARDSexp对照组;60例肺内源性ARDS(ARDS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RDSp观察组和ARDSp对照组.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患者采用LPVS[潮气量6~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5~15 cm H2O(1 cm H2O =0.098 kPa)],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通气策略(潮气量10~ 12 ml/kg,PEEP 4~8 cm H2O);所有患者均按ARDS常规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调整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第1、4、7天患者BAL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检测第1~7天每天早晨8点患者氧合指数.结果 最终62例ARDSexp患者有4例以及60例ARDSp患者有6例因行机械通气后7d内死亡,被剔除本研究.ARDSexp观察组28例,ARDSexp对照组30例,ARDSp观察组28例,ARDSp 对照组26例.第1、2天,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氧合指数与相应的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7天,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氧合指数均高于相应的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P<0.05);而ARDSexp观察组与ARDSp观察组比较,除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ARDSexp观察组氧合指数均高于ARDSp观察组(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合指数均较前日有所改善(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BALF TNF-α、IL-6及IL-8水平在第4、7天均低于相应的ARDSexp对照组和ARDSp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exp对照组BALF2 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的ARDSp观察组和ARDSp对照组(P<0.05).ARDSexp观察组和ARDSp观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BALF TNF-α、IL-6及IL-8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和传统通气策略相比,LPVS的实施,可明显降低ARDS患者BALF炎性介质水平,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对于ARDSexp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效应。方法 MAS患儿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效应。方法MAS患儿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将14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例,采用保护性通气治疗;B组7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PaO2、氧合指数(O I)。结果:与以往同类疾病的治疗结果相比,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各个时点,B组PaO2、氧合指数(O I)均高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PS与肺保护性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RDS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营养支持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ICU住院患者中需机械通气患者共150例,试验组(营养支持联合rhGH)80例,对照组(单纯营养支持)70例,热量按Harris-Benedict公式换算供给,供氮量0.25 g/(kg·d),试验组予rhGH 0.1U/(kg·d)皮下注射7 d,对比研究两组在各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临床指标等方面的不同影响.结果 治疗后7 d,试验组比对照组在各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方面有明显改善,一次脱机成功率高.治疗后7d,试验组患者转铁蛋白(3.0±0.6)g/L、前白蛋白(226.46±27.02)mg/L、CD3(53.8±3.3)%、CD4(0.41±0.14)%、NK(16.1±2.1)%,均较对照组患者的(1.9±0.4)g/L、(188.68±17.27)mg/L、(47.4±4.1)%、(0.25±0.05)%和(10.9±3.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营养支持联合rhGH比单纯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具有更佳的疗效,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联合容量保证通气(VG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VGV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对RDS早产儿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68例出生时胎龄<37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随机分配网站,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SIMV+VGV组(n=34,接受SIMV+VGV模式治疗)与PSV+VGV组(n=34,接受PSV+VGV模式治疗)。对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12 h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出生28 d后)血清IL-17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对2组早产儿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脑室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氧依赖率、再插管率、死亡率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进行比较。绘制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死亡、存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V+VGV组RDS早产儿出生28 d后的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5.9%(2/34)、8.8%(3/34)、2.9%(1/34),均显著低于SIMV+VGV组的23.5%(8/34)、35.3%(12/34)、67.6%(23/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6.928、31.167,P=0.040、0.008、<0.001)。③SIMV+VGV组、PS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 740.8±522.6)pg/mL与(519.3±187.4)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 227.3±882.9)pg/mL与(2 397.1±795.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5、2.578,P<0.001、=0.016);并且SIM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PSV+VGV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01)。④机械通气治疗前,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09)。机械通气治疗后,死亡与存活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是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2)。⑤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ROC-AUC为0.810(95%CI:0.627~0.993,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2 759.1 pg/mL,而且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1.2%。 结论PSV联合VGV模式治疗RDS早产儿,可显著降低其出生28 d后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降低RDS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对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