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CT增强检查中使用自动毫安(ATCM)技术对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50例腹部疾病的患者行自纵隔上2 mm至髂嵴线水平CT容积扫描,每例常规3期(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随机分为固定毫安(FM)组和自动毫安(ATCM)技术组,FM组使用固定300 mA,ATCM组使用自动毫安技术,通过预实验改变噪声指数(NI)调节管电流,得出NI值为9.10 Hu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匹配较佳;分别选择隔下腹主动脉、肝门静脉作为观察平面,对2种毫安技术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均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FM组的辐射剂量平均CTDIvol为23.68 mGy,平均DLP为597.22 mGy·cm;ATCM组的平均CTDIvol为6.44 mCy,平均DLP为154.226 mGy·cm,比FM组降低约7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DIvol、DLP的t值分别为45.100、112.57,P值均<0.05)结论:在腹部增强CT检查中使用自动毫安控制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使患者所受辐射剂量降低约74.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肺部肿瘤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使用不同辐射剂量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记录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肿块大小、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影像学表现、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扫描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以及近期疗效等参数进行定量测量与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组在降低毫安值,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会产生一定噪声与伪影使到图像质量下降;但是两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过程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试验组能达到对照组临床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要求。在扫描管电流剂量降低至15mA引导扫描时候,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 mGy降低至2.26 mGy,降低幅度达87.41%。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远远大于试验组,试验组DLP值仅为对照组的35%。结论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方法,大大减低了患者辐射剂量,并可确保微创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本研究最低选用管电流15 mA CT引导技术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CT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在固定噪声水平低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连续行CTCA检查患者60例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30例作为固定mA组,随后采用前瞻性分析30例作为个体mA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剂量(effectivedose,ED)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mA组CTDIvol、ED分别为(99.29±9.04)mGy和(28.10±2.73)mSv,较固定mA组分别减少了10.64%、15.03%(P〈0.01)。结论 64层MSCT冠脉成像在固定噪声水平个性化调节mA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冒晋宇  尹所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79-5280
目的 探讨儿童16层CT (MSCT)眼眶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及患儿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对45例患儿设置不同管电流进行轴位MSCT扫描,评价CT图像质量和患儿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当管电流从100 mA依次降至50 mA和30 mA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依次较前一组均显著降低,A组(100 mA)和B组(50 mA)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mA)的图像质量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眼眶MSCT低剂量(100 KV、50 mA)扫描既可保证图像质量,又可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的应用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选择60例30-65岁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C、D、E、F 6组,每组10例,采用不同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进行扫描,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采用自定标准盲式评估方法,对6组获得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组及Batch重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由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依据空间分辨率、噪声、伪影及辐射剂量将图像分为好、中、差3级。结果:通过改变管电流(m A)、螺距及机架旋转速度,各组CTDIvol值、DLP值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A组,B组CTDIvol值下降了14.29%,DLP值下降了12.64%;C组CTDIvol值下降了67.87%,DLP值下降了65%;D组CTDIvol值下降了62.49%,DLP值下降了58.45%;E组CTDIvol值下降了50%,DLP值下降了48%;F组CTDIvol值增加了24.86%,DLP值增加了29.7%。结论:正确调节管电流、螺距,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采用管电流350 m A、管电压120 k V、螺距1.375∶1,可降低58.45%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自动毫安控制技术在颈部CT扫描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中X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方法:对照组(25例)用固定管电流100—220mA扫描。自动管电流组分别选择噪声指数NI10和NI12.5扫描,管电流分别为80-480mA和80~369mA.测定并记录特定兴趣平面噪声,记录管电流平均值。由2住有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分别评价图像。结果:所有图像都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固定管电流比较,头颈平面噪声无明显差异,颈肩平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辐射剂量NI10组(94.8±17.9)和NI12.5组(74.8±18.3)明显低于固定管电流组(130.4±43.1)。结论:在多层CT颈部扫描中,Z轴自动mA技术与固定mA相比,其图像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自动管电流组辐射剂量却分剐降低了27%(NI10)和43%(NI12.5)。噪声指数应根据所要显示的组织结构、病灶大小及性质等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6周岁)颞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防护价值。方法:采用CT高分辨率螺旋扫描方式,选择60例幼儿颞骨检查者用40mA和80mA随机分成2组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40kV,层厚、层间距都是1.25mm,机架旋转速度每圈1s,螺距:0.562。采用标准盲式评估方法,由2名资深技术专家对2组扫描剂量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对DLP进行对比。结果:扫描mA从80降至40时,平均DLP由原来的171.6mGy·cm降至74.4mGy·cm,下降幅度可达56.6%;选择40mA进行扫描时图像噪声略有增大,但2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均能达到医学影像诊断要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40mA扫描的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临床与影像诊断的要求,同时,对婴幼儿的发育与健康成长起到很好防护价值,低剂量CT扫描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前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86-4987
目的 研究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头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60名颅脑病变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扫描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组,记录CTDIvol、DLP,评价图像质量及合格情况.结果 观察组CTDIvol(8.31±1.33) mGy、DLP (31.27±5.83) mGyc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等图像占23.33%,图像质量不如对照组;合格率9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扫描能够在明显减小辐射剂量和危险度的基础上,保证较高的合格率、不影响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和固定管电流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管电量(mAs),并对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病变特征显示及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有效管电量为(296.74±19.15)mAs,较对照组的350mAs降低了约15.4%(P〈0.001);实验组CTDIW为6.74±1.15,明显低于对照组9.6mGy(P〈0.001);实验组DLP为(360.61±14.23)mCy·cm约为对照组675mGy·cm的53.4%(P〈0.001)。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采用常规剂量引导的对照组与采用低剂量引导的试验组各20例;记录两组间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术中的影像学特性、表现与CT引导下辐射剂量的差异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图像质量评价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噪声与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mA引导扫描时候,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mGy降低至2.26mGy,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6426.5±4352.21)mGy.cm;试验组DLP为(2492.68±1179.52)mGy.cm;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p<0.05)。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方法,减低患者辐射剂量,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中应用低kV和CARE Dose 4D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钙化积分测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7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26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34例每位患者分别用常规120 kV及120 kV,CARE Dose 4D技术扫描钙化积分;B组134例患者分别用常规120 kV及100 kV,CARE Dose 4D技术扫描钙化积分,分别测量和计算钙化积分、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并将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两种扫描方法得到的钙化积分值分别为(235.45±285.26)和(224.18±270.81);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2.13±0.017) mGy和(1.61±0.28) 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31.84±2.91) mGy·cm和(24.15±4.46)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0.476±0.046) mSv和(0.366±0.081) mSv;A组两种扫描方法所得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两种扫描方法得到的钙化积分值分别为(181.46±204.79)和(185.14±207.55);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2.13±0.01) mGy和(0.90±0.18) 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30.69±.017) mGy·cm和(12.90±2.40)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0.448±0.019) mSv和(0.189±0.035) mSv,B组两种扫描方法所得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钙化积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持120 kV并使用CARE Dose 4D技术虽然降低了辐射剂量,但是对钙化积分测量有影响;而100 kV和CARE Dose 4D技术同时使用,在不影响钙化积分计算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CTA检查方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以保证检查成功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指导和规范冠脉CTA检查的正当化和最优化。方法分析北京市30家三级医院用于冠脉CTA成像的机型、扫描方式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根据CT机型和扫描模式进行分组:根据CT机型分成普通64排CT组、后64排CT组两组;按冠脉CTA扫描模式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和单心动周期大螺距扫描组三组,分别统计两组机型及三组扫描方式冠脉CTA检查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不同机型和不同扫描方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后64排CT组的CTDI、DLP、ED三种参数的统计结果分别为(27.61±19.61)mGy、(412.56±328.74)mGy·cm、(5.78±4.60)mSv,均低于普通64排CT组(57.09±27.58)mGy、(950.93±552.91)mGv·cm、(14.53±8.8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组的CTDI、DLP、ED三种参数的统计结果分别为(17.98±11.27)mGy、(229.63±158.31)mGv·cm、(3.24±2.20)mSv,均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50.89±25.01)mGy、(839.80±469.56)mGy·cm、(12.40±7.4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后64排CT和低剂量扫描模式均可以有效降低冠脉CTA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CT扫描对青少年副鼻窦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青少年副鼻窦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青少年副鼻窦疾病患者分别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两种扫描方法所显示的图像质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CT扫描单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为7.6mGy,常规剂量的为28.1mGy,两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副鼻窦疾病中是可行的,能保证图像的质量,又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