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行结肠代食管术患者中,食管良性狭窄12例,Barrett食管6例,食管胃窦部以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各1例,食管癌66例,其中残胃食管癌8例,均施行结肠代食管术,采用顺蠕动吻合,其中以结肠中动脉作供血管4例,以结肠左动脉作供血管8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3.5~4.5h,平均4.0 h.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喉返神经麻痹所致顽固性肺部感染1例,结肠吻合口瘘1例.5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访52例,3年生存率33%(17/52),8例行食管癌姑息性分流术患者术后生存1.0~1.5年,余6例失访.结论 结肠代食管术可行且效果满意,在部分食管良性病变以及不能应用胃代食管时行结肠代食管术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熟练的手术技巧保证下,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微血管多普勒监测在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中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评定的应用价值和可靠性,以及其结果对手术过程的影响.方法 对62例破裂动脉瘤患者在行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分别于夹闭前、后测量瘤体、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血液流速及波谱改变,其结果与目测动脉瘤夹的位置和术后复查DSA或三维CT血管成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中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证实视觉无法发现的因动脉瘤夹引起的邻近血管狭窄12例;证实动脉瘤体夹闭不全4例;据其结果调整动脉瘤夹位置16例,38例与术后复查DSA或三维CT血管成像结果相符合.结论 在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是一种安全、快速、可靠、高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时的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60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根据癌栓对门静脉主干的阻塞程度分为部分性阻塞组和完全性阻塞组,每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肝固有动脉内径( PHA-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以及阻力指数(RI),并与80例肝细胞癌无门静脉癌栓患者(肝癌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对照组、肝癌组、部分性阻塞组、完全性阻塞组PHA-D分别为(0.33±0.05)、(0.44±0.04)、(0.45±0.04)、(0.61 ±0.07) cm,Vmax分别为(31.32±9.31)、(66.76±20.34)、(68.16±21.96)、(132.65±38.84) cm/s,RI分别为0.75±0.08、0.68±0.13、0.65±0.11、0.55±0.10.肝癌组、部分性阻塞组、完全性阻塞组PHA-D、Vmax、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完全性阻塞组PHA-D、Vmax、RI与肝癌组和部分性阻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时,肝动脉血流量明显代偿性增加,RI明显减低,但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癌栓对门静脉主干的阻塞程度,而并非取决于门静脉癌栓的有无.  相似文献   

13.
子宫切除对卵巢血供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子宫切除前后卵巢血供的变化,在血液动力学水平上了解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全切35例,子宫次全切1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2年测定子宫动脉卵巢支及卵巢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根据E2术后2年变化情况,将其作为卵巢功能是否减退的依据。将50例病人分为2组:卵巢功能无减退组(Ⅰ组)16人,卵巢功能减退组(Ⅱ组)34人。结果:对手术前两组子宫动脉卵巢支及卵巢动脉的各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仅子宫动脉卵巢支的Vmax[Ⅰ组(0·55±0·14)m/s,Ⅱ组(0·45±0·12)m/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的卵巢动脉Vmax、Vmin值下降,RI、PI值升高,两组间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内手术前后卵巢动脉各参数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两组间E2[Ⅰ组(75·43±37·11)pg/ml,Ⅱ组(197·85±112·46)pg/ml]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对子宫全切及子宫次全切不同手术方式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卵巢动脉的各血流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切除可导致术后卵巢动脉Vmax、Vmin值下降,RI、PI值升高;术前子宫动脉卵巢支的Vmax低、E2水平高的患者(Ⅱ组)术后卵巢功能明显下降;术前子宫动脉卵巢支的Vmax高、E2水平低的患者(Ⅰ组)术后2年内卵巢功能不受影响。故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动脉卵巢支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并参考血清雌二醇水平对预测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影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的多普勒频谱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中共发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患者68例,包括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1例,肾移植并发症22例,中晚期妊娠重度子痫前期3例,人工血液透析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0例,其他2例.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其病因可被分为血管型(41例)、器官型(22例)、妊娠型(3例)和其他(2例).结论 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的出现因部位不同而病因不同,对其病因分型有助于提高对舒张期反向血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的意义。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的多普勒频谱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腹部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中共发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患者68例,包括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1例,肾移植并发症22例,中晚期妊娠重度子痫前期3例,人工血液透析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0例,其他2例。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出现,其病因可被分为血管型(41例)、器官型(22例)、妊娠型(3例)和其他(2例)。结论舒张期反向血流在腹部和外周血管中的出现因部位不同而病因不同,对其病因分型有助于提高对舒张期反向血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老年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CDFI诊断26例老年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在超声引导下探头垂直加压假性动脉瘤通道或破裂口直至通道内无血流通过,如压迫失败,再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腔内注射巴曲酶.结果 26例老年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DFI诊断明确,与临床诊断符合率100%,CDFI引导下22例经单纯压迫治愈,3例经瘤腔内注射巴曲酶加压治愈,1例治疗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结论 CDFI对老年PI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治疗有效,可作为诊断和治疗老年PTCA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9例,均进行高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的位置、大小、回声及管腔内血流情况.结果 89例患者中,股-髂静脉血栓42例,占47.2%;小腿肌内静脉血栓27例,占30.3%;整个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占14.6%;肌间血肿5例,占5.6%;小腿皮下软组织水肿2例,占2.2%.89例患者中,检出血栓84例,其中双侧血栓2例,占2.4%;单发左下肢血栓57例,占67.9%;单发右下肢血栓25例,占29.8%,单发左下肢与单发右下肢血栓病例之比为2.28∶1.患侧肢体腘静脉、股静脉直径分别为(8.8±1.2)、(12.9±2.7) mm,显著大于健侧肢体的(5.9±1.5)、(9.2±2.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压迫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24/26),对照组为69.23%(18/26),观察组操作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分别为(28.65±6.84) min和(2.54±0.45)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69.84±13.63) min和(18.54±2.87)h],观察组使用镇静药物率(23.08%,6/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85%,1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应用于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及血流丰富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Ⅰ组(无淋巴结转移组,37例)和Ⅱ组(有淋巴结转移组,31例),Ⅱ组再根据淋巴结转移程度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Ⅱ a组(胸小肌外侧淋巴结转移组,19例)和Ⅱ b组(胸小肌后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组,12例).测量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流丰富程度(按Alder分级),比较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Ⅰ组和Ⅱ组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0.63,P>0.05);Ⅱa组和Ⅱb组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13,P>0.05).Ⅰ组和Ⅱ组肿瘤血流丰富程度Alder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Ⅱ a组Alder Ⅰ、Ⅱ、Ⅲ级分别占10.5%(2/19)、63.2%(12/19)、26.3%(5/19),Ⅱb组分别占8.3%(1/12)、16.7%(2/12)、75.0%(9/12),两组肿瘤血流丰富程度Alde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流丰富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而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among the color Doppler flow pattern, vascular distribution and the lymph nodes metastasis in breast carcinomas.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infiltrating mammary gland duct carcinoma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lymph-nodes-metastasis group (group I , 37 cases) and the lymph-nodes-metastasis group (group Ⅱ , 31 cases), group Ⅱ were subdivided into group Ⅱa (19 cases): lateral lymph nodes positive of pectoralis minor and group Ⅱ b (12 cases): rear of pectoralis minor and subclavian lymph node positive. Blood flow parameters [peak systoltc velocity (PSV),resistent index ( RI)] and vascular Alder grade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Results PSV and RI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 Ⅰ and group Ⅱ (t = -0.19,-0.63,P> 0.05),and also between group Ⅱ a and group Ⅱ b (t =-1.12,-013,P >0.05). By using vascular Alder grade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Ⅰ and group Ⅱ (x2= 0.46, P> 0.05 ), bu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group Ⅱ a [10.5%(2/19) ,63.2%( 12/19) ,26.3%(5/19) in Alder Ⅰ , Ⅱ , Ⅲ grade] and group Ⅱ b [8.3%( 1/12), 16.7%(2/12),75.0%(9/12)in Alder Ⅰ , Ⅱ ,Ⅲ grade](x2 = 7.41,P<0.05). Conclusion The pattern of blood flow has no correlation with lymph nodes metastasis, vascular Alder grades of carcinoma shows some relevance with the lymph nodes metasta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infiltrating mammary gland duct carcinom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判断价值。方法 根据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 (2 5例 )、未出血组 (2 5例 )与健康对照组 (15例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出血组、未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门脉充血分数分别为 :0 .12 6± 0 .0 5 6、0 .0 6 0± 0 .0 2 0、0 .0 34± 0 .0 15 ,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胃左静脉内径分别为 :(0 .89± 0 .2 6 )cm、(0 .70± 0 .2 4 )cm、(0 .31± 0 .0 7)cm ,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食道曲张静脉内径分别为 :(0 .4 9± 0 .12 )cm、(0 .34± 0 .11)cm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食道曲张静脉内血流速度分别为 (17.9± 7.4 )cm s、(11.1± 6 .0 )cm s,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当门脉充血分数截定为 0 .0 7时 ,对出血预测敏感性 96 % ,特异性 76 %。结论 门脉充血分数、胃左静脉内径、食道曲张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速度对判断出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