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祥熙 《广东医学》1990,11(5):24-25
自1985年9月至1987年9月,我们对6例脾外伤患者施行脾修补术和脾部分切除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文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3~4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脾外伤1个裂口者4例,2处裂口者1例,脾门处深裂伤、脾上极被膜撕脱者1例。施行单纯修补、大网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年来对脾脏生理及免疫功能知识的增长,尤其是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暴发性败血症的报道日趋增多,因此,脾外伤保留脾或部分保留有重要意义。本文共报道6例脾切除脾组织移植。手术方法:切脾后选择离脾损伤处5cm 以外,绝对健康无损的脾区,在手术放大镜下操作,去除包膜,选择色泽、质地良好的髓质切  相似文献   

3.
病例摘要:施×,男, 7岁,钦州县人。住院号136589。主诉:皮肤日渐苍黄已三年多,于1979年6月4日入院。患儿足月顺产,第四胎,产后一般情况良好。自4岁开始皮肤苍黄且逐渐加重,间有发热,精神较差,食欲一般,身体日渐消瘦,怠倦乏力,腹部逐渐增大。大便正常,尿常呈黄色。在当地医院拟诊为“地中海贫血”,经治疗未见效,遂转我院。家族史:母孕5产5,身体健康;父及兄弟姐妹均诉无贫血史。入院检查:体温37.7℃,呼吸25次/分,脉搏168次/分。发育迟缓,营养欠佳,体质消瘦,神志清楚,表情呆滞,呈慢性病容。头围48厘米,身长98厘米,体重14公斤。皮肤苍黄,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未见  相似文献   

4.
吕仕银  刘树辉 《四川医学》1993,14(9):564-567
随着脾功能研究的深入,脾切除术后可发生感染率的增加,致使重新评价脾切除指征,特别是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适应症。越来越多的报告建议,如属可能则尽量保脾。对外伤性脾破裂,选择保脾或切脾的治疗措施,仍有争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5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2~18年后,用自己设计的口服SnCl_2标记变性红细胞方法行选择性脾组织扫描,证实11例有残余脾组织。由此推论,大多数脾外伤性破裂行脾切除的病人术后很少发生暴发性感染,可能是因为有副脾或残余脾组织存在;脾扫描实为一种有价值的追踪观察脾切除术后病人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脾大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治疗肝硬化脾大的临床疗效。方法:检测我院采取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治疗的肝硬化脾大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及血常规,并进行对比,同时将术后2年回访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情况同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年ALT〉80 U/L的患者占比由术前的76.79%下降为19.64%;腹水患者占比由术前的87.50%下降为16.07%;肝萎缩患者占比由术前的60.71%下降为33.93%,术后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有效地保存了自体脾片组织,提高了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使肝硬化致脾大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得到了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7.
脾破裂的保脾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清  孙贵奇  肖丽丽 《吉林医学》2008,29(21):1856-1857
目的:对比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进行的1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30例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患者。结果: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无输血,非手术组1例输血。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2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感染;非手术组1例出现并发脾周脓肿(P=0.298)。非手术组保脾成功率为81.3%(26/32),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成功率为100%(23/23,P=0.03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平均住院(7.9±2.1)d,非手术组平均住院(11.9±4.6)d,P=0.045。结论:脾Ⅰ、Ⅱ级损伤适宜保脾治疗,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非手术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既往人们认为脾脏是一个无用的器官。自五十年代开始,学者们认识到脾切除以及先天性无脾的儿童(Ivemark综合征)均易罹患脾切除后感染(以下简称PSI)。脾切除后感染经常表现为严重的致命性败血症与脑膜炎。其临床经过大多呈暴发性,在发病后12—24小时内可发展到危重状态甚至死亡,DIC、休克、肾上脲出血(华一佛氏二氏综合征)常可发生。患儿血中可培养出大量的细菌(>10~6/立方毫米)。引起PSI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双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干菌,少数为脑膜炎双球菌、大肠干菌、金葡等。病死率估计可高达70%。PSI多发生于5~6岁以下的患儿,但成人也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9.
包聿祥  陈明  郑勇 《右江医学》2002,30(6):538-538
目的 :探讨自织脾网罩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织脾网罩对 8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将网罩罩住脾脏两极并拉紧 ,打结 ,使脾脏裂口受压合拢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经卧床休息 2周并予止血药物 ,抗生素等治疗后 ,未发生再出血 ,恢复顺利。结论 :采用脾网罩治疗创伤性脾破裂 ,只要掌握其适应证 ,是一种方法简单、实用、取材方便、止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脾脓肿病例极少见,而脾外伤导致脾脓肿更属罕见。我们所见2例,报告如下。例1 女,24岁。8个月前骑自行车摔倒,左季肋部受伤,局部肿痛未治缓解。后常感左上腹不适,照常务农。突发全腹痛1天于1983年7月21日急诊入院。T38.5℃,P122次,R28次,BP70/50。发育良好,营养中等,贫血貌,神志恍惚。浅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相似文献   

11.
12.
脾结核合并脾周围炎误诊脾破裂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离休。于2000年6月以“低热、左上腹疼痛半年”之主诉收入我院消化科。既往有肺结核病史30余年。查体:神志清、精神差,体温38℃,心肺(-),腹稍胀,左季肋部深压痛,脾Ⅰ°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弱。WBC8.9×10~9/L,Hb90g/L,ESR30mm/h。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与切脾手术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绍礼  李礼 《中级医刊》1996,31(9):26-27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核素脾显像观察保脾术后的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红民  黄定德  陈杰  刘广元 《重庆医学》2004,33(10):1539-1540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脾显像评价保留性脾手术后的脾功能.方法应用热变性红细胞法和胶体法观察自体脾移植和肝硬化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脾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可观察到自体脾移植组28/29例自体移植脾存活,脾大部切除组18例残脾显像清晰.结论放射性核素脾显像是直接观察保留性脾手术后脾成活、功能和形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脾移植术治疗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自体脾移植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和随访,并与同期实施的31例单纯全脾切除病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脾移植术组除2例高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移植脾块溶解吸收外,其余各例术后行彩超随访检查显示移植脾组织均显象良好;全脾切除术组有3例术后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经抢救脱险,而保脾组无一例发生OPSI;自体脾移植组与全脾切除术组比较,术后痘痕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免疫功能检测:全脾切除术组术后IgM值长期低于正常,而自体脾移植组术后IgM值有升高的趋势,但仍有脾功能不足。结论自体脾移植术可部分恢复脾脏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脾切除术的不足,对于无法行原位保脾术的脾损伤患者有相对的保脾价值,但对于高龄患者(年龄超过60岁者)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6.
17.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与切脾手术的选择陈绍礼,李礼云南省玉溪市医院(653100)随着脾脏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尤其证实脾脏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功能以来,我国自80年代对外伤性脾破裂开展了保脾手术。迄今,对保牌和切脾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夏穗生教授曾指出[1]:...  相似文献   

18.
19.
常汉峰  张治武 《吉林医学》2014,(23):5192-5192
目的:为外伤性脾破裂探寻一种快速的止血、又能保存部分脾脏功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因外伤性脾破裂接受保留脾结肠韧带脾下极的脾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术后进行B超复查、免疫指标(C3、C4、IgM、IgA、IgG)的测定。结果:脾破裂保脾手术后的2~4周,80例患者保留脾下极血供良好,全部存活;术后半年~1年内,65例患者的B超复查结果为脾下极呈代偿增大,脾脏大小(3~4.6 cm)×(4.3~7.4 cm);术后2年后,31例患者B超结果为脾下极呈代偿增大,脾脏大小(4.2~7.2 cm)×(6.3~9.2cm);免疫检测指标变化情况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保留脾结肠韧带脾下极的脾切除术治疗脾外伤手术不影响抢救止血,保留脾功能效果确切且手术安全可行,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7年至1989年,共收治了腹部闭合性损伤32例,其中脾破裂11例,男,8例,女,3例,20-40岁的青状年最多,平均年龄是41.5岁,多数是脾门撕裂和破裂及碑上下极同时损伤。操作方法选择好适应证,把切除的脾脏放在等渗盐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再将牌切成2×440.5cm大小的脾片,再放入约4℃的复方林格尔氏液中,待泡洗干净,约5-10分钟将大网膜作成囊袋状,将牌片放入囊袋内展平,放入腹腔原位.脾片放入囊袋后,用园针细线固定1-2针,四个袋角用银夹固定作标志.复查时在X光下可见移植脾的位置和成活情况。本组32例均无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