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脂质过氧化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及44例健康者进行了血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结果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LPO、血清及红细胞内SOD活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心力衰竭加重,LPO、SOD皆增加,SOD/LPO比值下降,LPO含量与心功能呈显著负相关,心力衰竭改善,LPO及SOD减少,SOD/LPO上升。这表明脂质过氧化增强在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LPO、SOD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系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及/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以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体循环静脉瘀血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CHF患者常伴末梢血管阻力增强,且对硝酸酯类药物的扩血管效应减弱,使严重心力衰竭不易纠正.近年来,随着对CHF病机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与CHF病变的发展及顽固有密切关系,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提高了疗效.我们综合近几年的文献、结合自己的认识,对CHF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损伤功能变化,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O及SOD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比色分析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40例老年CHF患者的血浆NO浓度及SOD活性。结果老年CHF患者的血浆NO[(87.4±14.2)μ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78.1±22.9)μmol·L-1],P<0.05;血液SOD活性[(178.5±49.8)U·L-1]显著低于对照组[(276.4±57.3)U·L-1],其中心功能Ⅲ~Ⅳ级(按NYHA分级)患者的血浆NO[(89.8±9.8)μmol·L-1]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者[(79.4±10.6)μmol·L-1],P<0.01;血液SOD活性[(158.3±34.6)U·L-1]显著低于心功能Ⅱ级者[(188.5±34.6)U·L-1],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的血浆NO水平增高,SOD活性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NO及氧自由基在CHF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及45例CHF患者,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CHF组T3、T4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T3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越重,降低越明显,不同程度CHF患者,组间T3、rT3差异显著,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TSH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T3、rT3的变化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是一对具有拮抗效应的血管活性物质 ,两者合成释放作用的协调是维持血管张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1 ]。作者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 ET,NO水平的监测 ,以探讨血浆 ET及NO在 CHF发病中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病史、查体、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 6 0 (男 41,女 19)例CHF患者 ,其年龄 18~ 6 0岁 ,平均 5 8.8岁。心功能按 NY-HA分级 , 级 18例 , 级 2 3例 , 级 19例 ;其中冠心病 17例 ,风心病 10例 ,先心病 6例 ,扩张性心肌病 1…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对33例CHF及15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HF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HF组随着病情加重,T3逐渐降低,rT3逐渐增高;总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无明显改变。血清T3及rT3的改变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TH)水平检测,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HF组治疗前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浓度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且心功能级数、病程与T3呈负相关,与rT3呈正相关。两组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比较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称为血压变异性(BPV),BPV已被作为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通过计算监测期间整个测量时间范围内血压的标准差(SD)是一个能反映BPV的可靠指标.有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SD比正常人高,而且随着血压程度的不同和靶器官损害的加重,SD也逐步升高.本文对5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变异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对1998年5月~1999年12月的CHF病人5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12岁.原发疾病:冠心病4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18例,Ⅳ级7例.分组:心功能Ⅱ级26例为A组,心功能Ⅲ~Ⅳ级25例为B组.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LPO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中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SOD活性以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并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了CHF患者心功能有关参数.结果揭示;①CHF患者红细胞SOD和血浆SOD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衰程度越重,SOD活性越低;②CHF患者血浆L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衰程度越重,LPO水平越高;③CHF患者血浆LPO水平与心功能参数CI、EF、MVCF均呈明显的正相关.表明CHF患者体内抗氧化酶系活性降低,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退,进而抑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双盲对照法,对10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国产静脉氨力农注射液治疗10天的疗效进行了研究。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均支持该药可改善心功能。治疗组52例中43例心功能改善,对照组52例中5例改善、11例恶化。未发现该药有何不良反应,提示短期静脉注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4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发现心衰病人血浆NP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366±28ng/L,正常人89±22ng/L,P<0.001),并发现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浆NPY含量逐渐升高。并观察了20例经抗心衰治疗,病情好转的病人,血浆NPY含量下降(由333±42ng/L降至157±25ng/L,P<0.01)。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显示血浆NPY是影响心衰及心衰程度的重要和独立起作用的因素。初步探讨了NPY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心电图监测结果,将9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普通组(30例)和室性心律失常组(61例)。后者又分利尿剂和非利尿剂两个亚组。对照组25例。测定当天红细胞镁、血清镁和尿镁。结果显示:①心律失常组红细胞镁和血清镁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②利尿剂亚组红细胞镁和血清镁明显低于非利尿剂组(P<0.05);③心律失常组中红细胞镁减低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本文提示,CHF伴室性心律失常时缺镁是不容忽视的,应用利尿剂时则更易发生低镁。  相似文献   

14.
血、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在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50例心力衰竭、37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浓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尿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随着心衰程度或高血压病程度加重,血、尿β-MG逐渐升高,血清β_2-MG与血肌酐高度正相关。提示血、尿β_2-MG可作为评价心功能损害和高血压性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客观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10min内缓慢注入,15~30min若无效,再重复突击量1.5~3mg/kg,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天。结果第1个24小时胺碘酮静脉平均用量为1690±499.4mg,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3±1.7天,总有效率87.5%,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影响。不良反应15.6%,用药期间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阿米洛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10例服用地高辛14日(0.25mg/日)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SDC)达稳定状态后联用阿米洛利5mg、10mg各14日。期末SDC分别增高29.61%(P<0.01)和26.75%(P<0.01)。SDC增高,似与阿米洛利的剂量大小无关,而与疗程有关,但联用2周后SDC可达稳定状态。故两药联用时应密切注意观察临床表现和SDC变化,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本文还对SDC升高的机制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86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和Tamm-Horsfall蛋白测定结果表明,心衰患者血β_2微球蛋白增高,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降低,重度心衰时尿β_2微球蛋白也增高,但β_2微球蛋白排泄分数无改变。血β_2微球蛋白与尿素氮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而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恰与之相反。血、尿Tamm-Horsfall蛋白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心衰改善后血β_2微球蛋白降低、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增高,血、尿Tamm-Horsfall蛋白也增高。提示血、尿β_2微球蛋白和Tamm-Horsfall蛋白测定可作为心衰时判断肾功能损害及评价心衰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盲法观察到,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简称心衰)并稀释性低钠血症者的心肾功能、运动耐量及临床症状,矫正低血钠及水潴留。治疗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降低及前列腺素E_2、I_2的升高与血钠升高相关良好。并用呋喃苯胺酸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2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功能。结果发现,与正常人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胃排空时间延迟(28.12±6.33min比35.30±10.28min,P<0.01),胃体收缩频率降低(P<0.001),血浆胃泌素水平较低。消化道症状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胃排空障碍有关。说明胃动力学障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消化道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