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分子表达情况.方法 抽取63例肺癌晚期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与患者病理分类相同的肺癌细胞株经反复冻融处理获得可溶性抗原,制备肿瘤相关抗原肽负载DC-CIK细胞,并进行质量控制后回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前后T淋巴细胞表面CD3+HLA-DR+、CD3+CD25+、CD3+CD4+CD25+、CD3+CD8+HLA-DR+、CD3+CD8+CD38+细胞百分比及对比治疗前后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获得成熟D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DC细胞成熟的标志分子CD11c、CD83、CD86及HLA-DR的表达均较高,分别为51.6%±10.3%、50.8%±9.7%、48.9%±11.4%、61.2%±6.5%;成功获得CIK细胞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例占21.3%±7.6%.与治疗前相比,DC-CIK细胞治疗后CD3+HLA-DR+(12.71±1.54 vs 11.44±4.13,P<0.05)、CD3+CD8+HLA-DR+(7.48±1.01 vs 5.20±1.01,P<0.01)、CD3+CD8+CD38+(8.27±1.71 vs 6.47±1.99,P<0.01)表达明显升高,CD3+CD4+CD25+(5.38±1.47 vs 6.12±0.67,P<0.05)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自体DC-CIK免疫细胞治疗晚期肺癌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郭瑛  王凯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34-138
目的 探讨胸腺五肽对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给予胸腺五肽,化疗结束后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留取乳腺癌组织标本,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和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外周血中IL-6、IL-10、TGF-β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显著降低(21.47%±3.29% vs 23.88%±3.43%,P=0.002);CD8+T细胞显著增高(30.36%±4.38% vs 28.43%±4.16%,P=0.047);CD4+/CD8+T细胞显著降低(0.71±0.14 vs 0.84±0.18,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T细胞、IL-6、IL-10、TGF-β1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显著增加(27.67%±4.24% vs 25.09%±3.68%,P=0.005);CD4+/CD8+T显著增加(0.83±0.14 vs 0.75±0.18,P=0.029);IL-6水平显著增高(12.39±2.87 vs 9.24±3.38ng/L,P=0.000);IL-10水平显著降低(8.49±2.59 vs 12.59±3.65ng/L,P=0.006);TGF-β1水平显著降低(12.47±3.88 vs 17.76±4.12ng/ml,P=0.000)。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手术部位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新辅助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组织微环境中免疫状态和全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与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培养ECa109食管鳞癌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正常培养基,含20μmol/L、80μmol/L锌原卟啉(ZnppIX)的培养基培养12h,后更换为含100μg/ml 5-FU组培养;对照组予正常培养基培养;共培养96h后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在凋亡早期细胞中(Annexin V+/PI-),20μmol/L ZnppIX组(25.63%±6.52%)及80μmol/L ZnppIX(22.48%±5.59%)组显著高于5-FU组(12.89%±4.42%,P均<0.05)。在中晚期凋亡细胞(Annexin V+/PI+)中,20μmol/L ZnppIX组(25.17%±5.53%)显著低于5-FU组(39.89%±6.66%)及80μmol/L ZnppIX组(41.95%±2.92%,P均<0.01)。80μmol/L ZnppIX组caspase-3的活化率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5)。 结论 ZnppIX抑制HO-1表达后,可以显著增加5-FU诱导的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率,caspase-3参与了其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跃飞  陈葆国  章鸯  郑瑞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8):106-109,131
目的 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同时用ELISA方法分析血清IL-10、TGF-β分泌水平。以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IM急性期组与对照组比较CD3+ CD4+ T细胞明显降低(t=19.99,P<0.01),CD3+ CD8+ T细胞明显增高(t=17.47,P<0.01),CD4/CD8比值降低(t=16.79,P<0.01)。IM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比较,CD3+ CD4+ T细胞明显增高(t=21.54,P<0.01),CD3+ CD8+ T细胞明显降低(t=17.47,P<0.01),CD4/CD8比值增高(t=16.68,P<0.01)。IM急性期组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13.4%±1.8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P<0.01)。IM急性期组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与EBV-D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52,P<0.01)。经治疗后IM恢复期组CD19+ CD24high 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18.3%±2.11%与IM急性期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P<0.01)。IM急性期组血清IL-1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P<0.01)。治疗后IM恢复期组IL-10较IM急性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P<0.01)。结论 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 CD8+ T细胞增多,CD4/CD8比值降低,可能与Breg细胞表达减低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颖绯 《安徽医学》2017,38(10):1333-1336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AR)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及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108例AR患儿作为AR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组,另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入院时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AR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NF-α、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的相关性及两者与IL-2、TNF-α、TGF-β1相关性。结果 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264±0.135)%、(50.16±11.67)ng/L、(14.21±5.34)n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为(1.82±0.62)ng/L,高于对照组的(0.34±0.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R患者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分别为(6.305±0.137)%、(59.34±13.05)ng/L、(16.97±4.69)ng/L,均高于中重度AR组患者,TNF-α水平为(1.64±0.57)ng/L,低于中重度AR组患者的(1.93±0.6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治疗后第1、6个月CD4+CD25+CD127lo/-Treg、IL-2、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TNF-α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81、0.581,P<0.05),IL-2、TGF-β1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613、-0.579,P<0.05);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与IL-2、TGF-β1呈负相关性(r=-0.675、-0.691,P<0.05),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618,P<0.05)。结论 AR患者存在CD4+CD25+CD127lo/-Treg及IL-2、TGF-β1下降,TNF-α上升,且与病情程度有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就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同期该院体检的27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CXCR3、CCR3、CCR4、CCR5、CCR7、CCR8的表达。比较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以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者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重度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受试者CD3+CD8+T细胞上CXCR1、CCR7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XCR1阳性表达率低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 <0.05)。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重度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受试者CD3+CD8-T细胞上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支气管哮喘组CD3+CD8-T细胞上CXCR1、CXCR2阳性表达率低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P <0.05)。3组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患者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CXCR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天吸入>800 μg/g布地奈德组的患者CD3+CD8+和CD3+CD8-T细胞上CXCR1阳性表达率低于每天吸入< 400 μg/g布地奈德组的患者(P <0.05)。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部分趋化因子表达减少,轻、中度哮喘患者Th1和Th2相关的趋化因子受体参与免疫应答,而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应答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变化,探讨该细胞亚群在RA免疫耐受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7.56%±2.89%)高于外周血(1.84%±0.97%)和健康对照外周血(2.19%±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ACPA)阴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2.85%±0.87%)高于ACPA阳性组(1.40%±0.63%,P<0.01)。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RA患者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P<0.01);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P>0. 05)。结论 RA患者关节液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变化更能反映RA炎症部位免疫耐受失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8例初诊AML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对AML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和非高危组(48例)。经标准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后对AML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采集AM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高危AML患者比较,高危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27例)比较,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41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细胞比值均升高(P均<0.05),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 观察AML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有助于监测AML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分析NSCLC患者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TNMⅢ期的NSCLC患者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高于肿瘤直径≤3 cm、中高分化、TNMⅠ~Ⅱ期的患者(P<0.05)。CD8+CD39+T细胞高水平组术后1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均低于低水平组(P<0.05)。TNM分期、外周血CD8+CD39+T细胞水平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D8+CD39+T细胞在NSCLC患者外周血中呈高水平,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金璋  沈洁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4):611-612
目的 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对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0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 (单纯放疗组) 和治疗组 (联合注射用黄芪多糖) 各 15 例,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CD4+/CD8+ 和 NK 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放疗后 CD8+ 细胞和 NK 淋巴细胞比例较放疗前轻微增加,其他检测指标较放疗前均略下降,差异无显著性 (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 CD3+、CD4+、NK 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值明显提高,并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1)。结论 注射用黄芪多糖可明显改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TC)是否表达CD44,判断CD44~+CTC与胃癌预后关系,并探讨CD44~+CTC是否具有胃癌干细胞的某些特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0位胃癌患者(试验组),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 L;选取同期体检中心30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 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免疫磁性阴性富集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CTC水平及CD44~+CTC。随访获得试验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试验组CD44~-CTC患者和CD44~+CTC患者的预后。结果试验组CTC阳性率为73.3%(44/60),对照组未检测出。试验组有29例检测出CD44~+CTC,CD44~+CTC胃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30.9±5.6)月]较CD44~-CTC患者[(36.8±4.6)月]短(P<0.05)。结论胃癌CTC可表达CD44,胃癌CD44~+CTC可能由于具有胃癌干细胞的某些特性而造成胃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TLR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共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并肝癌2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健康对照16例(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的几何均数(GMF),并分析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GMF与内毒素水平及CRP、PCT的相关性。结果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GMF分别为79.56%±8.12%、54.14±12.28,较慢性乙型肝炎组(46.15%±5.35%、32.27±6.46)及正常对照组(14.89%±8.21%、15.21±6.8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LR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TLR4 GMF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指标PCT、CRP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TLR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有显著升高,提示TLR4可能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proportion and changes of CD4 CD25high regulatory T cells (Tr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explored. The peripheral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61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15 healthy controls. By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the blood sample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flow cytometry for lymphocyte subsets (CD3 , CD4 and CD8 ) and CD4 CD25high Tr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D4 CD25high Tr cells in NSCL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4.36±2.07) % vs (2.04±1.03) %, P<0.01]. The proportion of CD4 CD25 high Tr cells in late stag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early stage [stages I II (2.26 0.6) %; stage III (3.28 1.38) %; stage IV (6.06±4.08) %] (P<0.05).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higher proportion of CD4 CD25high Tr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was worse (P=0.0026). In conclusion, the relative increase in CD4 CD25high Tr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may be related to im-munosuppress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CD4 CD25 high Tr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NSCLC may be positive for prognosis analysis. The use of depletion of the CD4 CD25high Tr cell therapy to treat NSCLC patients may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hkbp1缺失小鼠(Shkbp-1~(-/-))的血液、骨髓、脾脏中血液细胞分类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Shkbp-1~(-/-)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基因型;利用全自动血液检测仪测定血液细胞分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hkbp-1~(-/-)和对照组小鼠血液、骨髓、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血常规结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增高趋势,且有显著差异。淋巴细胞未见显著差异。流式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液中CD4~+CD8~+双阳性细胞降低,骨髓中CD3~+、CD4~+升高。但脾脏组织中,其CD3~+、CD4~+、CD8~+、CD4~+CD8~+双阳性细胞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Shkbp1参与血液细胞的成熟分化,影响了免疫细胞数量,本研究为探索Shkbp1如何参与血液细胞的分化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韩坤  高丽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6):148-151
目的 观察Caveolin-1蛋白在神经痛大鼠中不同作用时间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和动物模型制作:对照组28只,神经痛模型组(L5脊神经结扎)28只,按处理时间不同又各分为1、3、5、7、10、14、21天共7组,每组各4只,制备动物模型。痛行为学检测:术后1、3、5、7、10、14、21天,测定各组机械撤足阈值和热撤足潜伏期,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比,确定疼痛模型制作成功。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在第22天处死,按同侧和对侧分别提取L5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组织总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aveolin-1在各实验分组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同侧和对侧的表达量。结果 同侧背根神经节Caveolin-1的表达量在L5脊神经结扎后的第5、7、10、14、21天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了40.4%±3.67%、126.9%±5.46%、159.7%±4.89%、119.1%±5.77%和91.4%±5.31%,其中术后第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侧脊髓背角Caveolin-1的表达量在L5脊神经结扎后的第5、7、10、14、21天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升高了33.3%±4.89%、152.8%±3.56%、142.1%±5.43%、103.2%±6.21%、175.6%±4.81%,其中第10、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之间Caveolin-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神经痛可诱导Caveolin-1在同侧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次诊断的30例ITP患者为ITP组,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Breg、Tfh、Tfr细胞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 ITP组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中Breg[(1.93±1.21)%]、IL-10+Breg[(28.64±10.3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T细胞中Tfh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12.18±5.26)% vs(6.21±1.78)%],Tfr细胞比例[(1.64±1.01)%]、Tfr/Tfh比值(0.21±0.13)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eg细胞降低,IL-10分泌减少,Tfr/Tfh比值失衡,在ITP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3+CD4-CD8-(double negative T,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 C,CHC)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92例CHC患者、93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 CHC患者DNT细胞百分比(8.57%±6.16%)高于正常对照组(6.78%±4.50%)(P<0.05),其绝对数在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 CHC患者DN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水平,探索这两者变化在TAO发病机制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1例TAO患者、21例Graves病(GD)无眼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表面PD-1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与患者病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及TAO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 TAO患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5.9±14.5)%、(22.2±8.4)%,GD患者分别为(33.1±13.0)%、(18.6±9.2)%,均高于健康对照者[(17.4±7.4)%、(7.7±4.8)%,P<0.01].(2) TAO及GD患者PBMC中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分别为(8.3±6.4)%、(28.0±26.6)%,均低于健康对照者[(52.2±28.6)%,P<0.01.P<0.05],且TAO患者低于GD患者(P<0.05);TAO患者PBMC中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低于健康对照者r(12.7±13.4)%vs(38.2±24.2)%,P<0.01].(3) TAO患者PBMC中CD8+T细胞百分比与病程呈正相关(r=0.478,P<0.05).(4) TAO患者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轻度组与中重度组间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其表面PD-1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O患者PBMC中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细胞表面PD-1表达存在异常,可能参与TAO的自身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笔者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前瞻性分析18F-FDG PET-CT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联性。结果 与病理无效组相比,病理有效组患者SUVmax0显著增加(9.54±3.11 vs 6.12±3.21,P=0.015);SUVmax1变化率显著增加(53%±17% vs 29%±11%,P=0.000);SUVmax2变化率显著增加(61%±21% vs 34%±12%,P=0.000)。与未pCR组相比,pCR组患者SUVmax0显著增加(10.54±4.11 vs 5.87±2.21,P=0.000);SUVmax1变化率显著增加(57%±17% vs 28%±10%,P=0.000);SUVmax2变化率显著增加(64%±23% vs 33%±11%,P=0.000)。结论 18F-FDG PET-CT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一种影像学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