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损伤(M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发生率为58.8%。多因素分析显示:开通时间早、多支病变血管、再灌注前低血压与MIRI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6.1、3.8、6.7)。结论再灌注时间、多支病变血管及再灌注前低血压是PCI术后MIR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石化青年员工和中老年员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收治的60例AMI患者,年龄≤44岁的AMI患者为石化青年组(A组),年龄≥45岁的AMI患者为石化中老年组(B组),比较两组AMI危险因素、发病情况、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A组患者男性AMI发生率为96.7%,吸烟(83.3%)、高脂血症(65%)、冠心病阳性家族史(60%)的比例均高于B组(P<0.05);AMI发作多与过度劳累、过度饮酒、情绪异常有关(P<0.05),胸痛为典型症状,心电图检查多为前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63.3%),以单支病变为主(60%),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P<0.05),下壁心肌梗死多见(P<0.05),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右冠状动脉(45.2%),双支和3支病变多于A组。结论石化青年AMI以男性多见,吸烟、高脂血症、家族遗传因素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因过度劳累、过度饮酒及情绪异常诱发,病变多累及左前降支,多发生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经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明确诊断的AMI患者共56例,对比同期40岁以上住院AMI患者,分析其病史、临床、用药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2.8%)、血脂增高(46.5%)、高血压(21.6%)、糖尿病(5.9%),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多见(81.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过分疲劳及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大量吸烟和血脂异常为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者相对少见,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住院期死亡率低,短期预后好,病死率低,易于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Ⅱ、Ⅲ及a 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按照梗死部位将分为前壁心肌梗死和下壁心肌梗死,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病理性Q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57.69%),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42.31%);361例(68.50%)患者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3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5例,166例(31.50%)为非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8例。病理性Q波对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高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88.56%vs.71.20%],特异度低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69.12%vs.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电图II、III及a 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灵敏度高,诊断下壁心肌梗死部位的特异性高,可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62例心肌梗死后行PCI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对62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90/60mmHg、<45岁、血糖>6mmol/L患者的RA发生率较高(P<0.05),动脉压力波形异常、手术时间>1h、多支血管病变、病变血管血流TIMI 0级患者的RA发生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前心绞痛为RA保护因子,病变血管血流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为RA的危险因素。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其梗死前心绞痛为RA保护因子,病变血管血流分级与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引发RA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否增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风险,及风险是来源于CTO病变自身抑或是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较合并及不合并CTO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急诊介入手术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接受急诊PCI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STEMI患者185例,其中合并CTO病变(CTO)组20例(10.8%).住院期间,CTO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为65.0%,显著高于无合并CTO病变(无CTO)组的37.6%(P=0.02);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机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的构成比为85.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93.3%(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511土0.12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0.582±0.995(P=0.02);MACE发生率为30.0%,显著高于无CTO组的10.9%(P=0.02).CTO病变不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发生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CTO病变的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广泛及严重,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增加,因此导致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但它不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明显减低,提示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0岁以下吸毒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司法病区中心收治的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结果:50例患者中48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急梗死(NSTEMI);无论男女,随吸毒合并的危险因素的增加,AMI的发生率升高。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吸毒时间的AMI患者,多为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三支病变和主干病变,其中血管以左前降支病变为最常见病变,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回旋支。三支及主干病变在吸毒时间<5年患者中未见,随吸毒时间延长,三支及主干病变增加。50例患者中8例吸毒时间<5年为非阻塞性病变,42例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访期间有1例在监押场所猝死。2例因心绞痛发作再住院。结论:30岁以下吸毒人群AMI患者多为急性STEMI,以单支、阻塞性病变多见,吸毒时间<5年为非阻塞性病变,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吸毒时间越长,合并危险因素越多,AMI的发生率越高。短期预后大部分患者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94例新疆维吾尔族及313例当地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4例维吾尔族和313例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吸烟史、心电图表现等,比较维、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1)维吾尔族AMI患者平均年龄(54.19±11.13)岁,低于汉族(60.20±12.80)岁(P<0.05);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汉族患者(P<0.05);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脂异常与汉族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维吾尔族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3支病变)者多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多支病变相对多.维、汉族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女性吸毒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司法病区中心收治的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A M I患者。结果70例女性患者中66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急梗死(NSTEMI);67例为阻塞性病变,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吸毒时间的延长及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AMI的发生率升高(P<0.05)。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吸毒时间的AMI患者多为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三支病变和主干病变,其中血管以左前降支病变最为常见,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回旋支。三支及主干病变在吸毒时间小于5年的患者中少见,随吸毒时间延长,三支及主干病变增加。随访期间有1例在监押场所猝死,5例因心绞痛发作再住院。结论女性吸毒人群AMI患者多为急性STEMI ,以单支、阻塞性病变多见,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吸毒时间越长,合并危险因素越多,AM I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支与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后远期心功能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115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12h内直接行PCI和支架术。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 (单支血管组 ) 6 6例和多支血管病变组 (多支血管组 ) 4 9例。询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史 ,发病后 10d及 9个月行二维心动超声检查 ,随访时记录心脏事件。结果 单支血管组 12例出现梗死前心绞痛 ,多支血管组为 18例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单支血管组PCI后平均左心射血分数(LVEF)为 5 3.0 0 %± 6 .76 % ,多支血管组为 5 2 .18%± 8.5 2 % ;随访时单支血管组平均LVEF为 5 9.10 %±3.2 3% ,多支血管组为 5 8.0 1%± 7.88% ,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随访时单支血管组心力衰竭6例 ,多支血管组 4例 ;单支血管组心绞痛 3例 ,多支血管组 2例 ;单支血管组恶性心律失常 2例 ,多支血管组 3例 ;单支血管组心源性死亡 2例 ,多支血管组 0 ;单支血管组复合终点事件为 13例 ,多支血管组 9例 ,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无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 ,对AMI后梗死相关动脉行直接PCI均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1.
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后,分析MIRI特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流冉灌注的5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2h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I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或再灌注后心源性休克和持久的左心功能不全。分析MIRI的临床表现。结果51例患者中,有30例发生MIRI,MIRI发生率为58.8%,再灌注后45例胸痛迅速缓解,15例患者出现缓慢心律失常;频发室早12例,室速5例,室颤6例,2例无复流,3例慢复流,2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4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超过1周。4例出现ST段回落后又抬高,1例ST段无明显下降。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的MIRI发生率58.8%。再灌注时间越短越易发生MIRI,再灌注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ST段回落后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也可能室壁瘤形成。  相似文献   

12.
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治疗措施,但再灌注常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加重等并发症,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硫化氢(hy-drogen su...  相似文献   

13.
李曾玉  王永东  余清 《医学综述》2014,(10):1897-1899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双流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1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和老年组(年龄≥60岁),探讨青年AMI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AMI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青年组患者抽烟、酗酒以及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的人数显著多于老年组(χ2=8.271,3.877,7.356,P<0.05),而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人数显著少于老年组(χ2=8.749,3.906,P<0.05)。青年AMI患者发病时发生心绞痛的人数较老年患者少,发生典型胸痛者较老年组多;青年AMI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人数均少于老年患者;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酗酒史、糖尿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青年AM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AMI发病与老年患者有明显不同,吸烟、酗酒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是青年AMI患者的高危因素。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青年人A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葛根素(P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P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改变显著减轻(P<0.05).结论: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对患者预后是否有影响. 方法将未能及时行急诊再灌注治疗且后期因各种原因未能行择期PCI或CABG术的122例AMI患者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比较两组QRS积分、心肌酶学峰值、LVEF及起病1个月内病死率情况. 结果 A组QRS积分、心肌酶学峰值及起病1个月内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 < 0.05),但A组LVEF明显高于B组(P < 0.05). 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以对心梗患者心肌产生保护作用,从而在其后发生AMI时能减轻心肌损伤,对其预后有益.通过询问AMI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史,对判断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及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仍然居高不下。经证实AMI后冠状动脉的早期再灌注是典型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侧支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及相关的心脏保护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触发和治疗MIRI病理生理学的相关新型分子靶点有重要意义。特别关注由分子药理学支持的MIRI的最新进展,以此简单阐述参与预防和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新分子靶点, 以期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与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增加及与之相关的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成为临床心脏病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施加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可有效抵抗MIRI。缺血后适应及药物后处理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主要的后处理方式,该文将对这两类后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益母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益母草注射液治疗(LJ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LJ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及形态学改变(P〈0.05)均显著减轻。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居高不下。经证实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早期再灌注是典型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侧支和冠脉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及相关心脏保护机制尚不清楚。AMI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的,它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并影响其他类型的细胞,包括血小板、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免疫细胞。大多数心脏保护策略通过常见的终末效应物发挥作用,但在合并症患者中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此,研究触发和治疗MIRI病理生理学相关的多靶点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特别关注心脏保护策略现状,以此简单阐述参与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靶点治疗组合以及在研新靶点,以期为MIRI的机制研究与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