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强 《黑龙江医学》2006,30(7):534-534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颅脑外伤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GCS评分4~8分的脑损伤病人92例作前瞻性研究。实验组于早期(伤后48 h)在静脉营养补充不足前提下,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伤后6 d鼻饲流质。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的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快,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早期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静脉营养,配合有利于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护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对GCS评分 4~ 8分的脑出血患者 61例作前瞻性研究 ,实验组于早期 (伤后 2 4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 ,静脉营养补充不足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 4d鼻饲流质。结果 GCS评分 4分以上的患者能较好地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神志恢复快 ,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 脑损伤早期可安全地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 ,配合静脉营养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物 ,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 ,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发病后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实验组,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发病后7~8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5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守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临床疗效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且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胃肠道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GCS评分分重型组33例,特重型组27例,两组入院24~48h内鼻饲肠内营养液,观察鼻饲耐受量、过渡全肠内营养(TEN)时间、相关胃肠道并发症及第1、7、14天相关营养指标。结果重型组EN支持耐受好,大多数能实现TEN胃肠道并发症少且能纠正营养不良;特重型组耐受差,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营养不良难以纠正。结论EN胃肠道并发症与创伤严重程度、喂养速度、喂养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智能输液泵控制性持续滴注鼻饲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成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不可缺少的措施,鼻饲是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传统的鼻饲多采用注射器注入法将鼻饲液注入胃内,但这种方法注入营养液易使病人出现呕吐返流、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智能输液泵控制性持续滴注鼻饲营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度脑损伤早期鼻饲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因昏迷而不能自行进食,该类病人早期的营养配合有利于病人神志恢复,并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近几年来,我们筛选了一些病人行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经过临床实践,早期肠内营养(EN)作为严重创伤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重视.我们对42例重症脑损伤病人采用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的方法作为早期肠内营养手段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病人生存率及病人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通过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于伤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0例,按传统的方法于伤后72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与营养有关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病人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26.6%,对照组23.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临床人院的先后顺序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存活患者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随访时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2个月随访时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减轻伤后昏迷的程度,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于伤后24~48h留置鼻胃管并开始鼻饲能全力;对照组于受伤24~48h后先给予静脉营养,1周后改为胃肠内营养.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溃疡出血、腹泻及电解质失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有助于增强患者体力,并能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伤后24~48h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先行全肠外营养,7d后予以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14d后血清白蛋白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负氮平衡及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实行早期行肠内营养后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方法对8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的方法 ,胃肠营养量以总量1/4开始,每天以1/4量递增[1],6d~10d后适当补充匀浆饮食,16d~20d后定时、全部补充匀浆饮食,期间不足部分静脉补充。结果 75例患者能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5例出现食管反流,8例出现腹泻,经过5d~10d的静脉高价营养治疗后,均逐渐耐受胃肠道营养。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胃肠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入院后第8天治疗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经临床或CT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两组有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功能好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氮平衡、ICr、白蛋白营养、血糖值指标优于对照组;伤后28天,观察组体重丢失少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观察组评定恢复良好多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胃肠道粘膜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减轻伤后分解代谢,促进营养和意识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2例格拉斯哥(GCS)评分为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补充静脉营养不足.结果 62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泻,其余58例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误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预防胃肠粘膜的萎缩,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生存率及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媛 《包头医学》2009,33(3):164-16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应用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0例病人中仅1例因严重消化道出血而停止鼻饲,其余39例病人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糖在伤后2周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鼻饲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可促进组织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20.
肠内肠外营养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征 《海南医学》2007,18(11):44-4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不同营养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组)、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组,EN),每组各24例.结果 两组病人营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均明显升高,体重略下降.两组病人伤后21天时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等同于传统匀浆膳加用乳清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