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SCs)分化的特点以及黄芪对BMSCs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浓度为20、50、100、200μl/ml的黄芪注射液诱导BMSCs,分别在1、5、24 h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MTT方法检测黄芪对BMSCs活性的影响。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固缩,核质比减小,有细长突起形成,部分细胞间可见网络状连接。巢蛋白阳性细胞在1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染色最强,而NSE和GFAP阳性细胞在2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阳性细胞数量最多,染色最强,MAP-2抗体染色只在1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和200μl/ml浓度诱导24 h组出现少量阳性细胞。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以及作用不同时间均对BMSCs的活性产生影响。结论:在黄芪作用下,BMSCs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标志物,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表达神经元特异标志物和胶质细胞特异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和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方法,探讨其肝系分化条件及潜能。方法分离5~6周龄大鼠骨髓细胞,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贴壁法培养和纯化MSCs。用形态学观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探讨培养底物、细胞因子种类与浓度对MSCs肝分化潜能的影响。结果57%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能在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的质和量上达到最佳。贴壁24 h后去悬浮细胞、低接种密度传代培养可获增殖能力强、功能活跃的MSCs。MSCs在10 mg/L纤维连接蛋白为底物、HGF/FGF-4诱导下,纤维状细胞渐变为圆形,表达白蛋白及其mRNA,不表达甲胎球蛋白。结论优化大鼠周龄、分离液的密度、细胞培养方法有助于获得多向分化潜能保持良好的MSCs。MSCs在HGF/FGF-4诱导下呈成熟肝细胞样细胞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外周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1],尤其在较长的外周神经缺损中可以解决自体神经移植供源不足的问题。近些年研究表明,施万(Schwann)细胞在外周神经发育和促进外周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施万细胞作为外周神经组织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之一,但是自体来源的施万细胞数量和增殖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组织工程化的需要,因此获得充足的细胞用于移植成了问题的关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相似文献   

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能力,本研究通过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在细胞传代时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N2、B27的DMEM/F12的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并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检测形成的细胞球的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形成的细胞球在含10%血清的培养液中进一步分化。结果显示:BMSCs在含EGF、bFGF、N2、B27的培养液中,逐渐形成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球,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星形胶质样细胞及少突胶质样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经纯化的BMSCs能分化为NSCs,并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新的环境中能够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替代损伤细胞重建神经环路。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共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和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分化诱导,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在共培养第5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细胞的特异标志物;与对照组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结果相比较。 结果与结论:神经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伸展,呈放射状,互相形成连接,特异性烯醇化酶显示阳性结果,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特性,表达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的神经元比例可达(33.0±10.5)%。而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形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显示特异性烯醇化酶阴性。提示神经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有效的诱导方法。方法:(1)中国白兔5只,穿刺抽取股骨大转子骨髓3mL,用密度为1.073g/mL的percoll淋巴分离液行密度梯度分离,吸取中间白色膜状细胞层,接种在加有10%FCS的DMEM培养液的塑料培养瓶中,观察细胞形态并传代。(2)MSCs传至第3代,实验组加入加有0.5mmol β-巯基乙醇、20ng/mL全反式黄酸、2.5μmol Forskolin、5ng/mL bFGF、20ng/mL PDGF、100ng/mL HRG的培养液培养24h,然后换用10%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24h,同样方法再诱导一次。对照组不加诱导剂,用10%FCS的DMEM培养液培养。观察两组MSCs的细胞形态,7d后用抗S-100、GFAP和P75抗体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鉴定诱导后MSCs。结果:MSCs在体外培养以梭形细胞为主,细胞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胞浆丰富,核大,核染色质细,有些核仁明显。细胞经多次传代后,呈长梭型。加入诱导剂后有少量细胞死亡,诱导后的细胞免疫组化阳性。诱导后细胞S-100、GFAP、P7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9%、83%、70%。结论:兔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增殖,并经β-巯基乙醇、全反式黄酸、Forskolin、bFGF、PDGF、HRG联合诱导分化为类SC。  相似文献   

7.
丹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勇  陆长青  王凡 《解剖学杂志》2007,30(2):207-2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神经蛋白分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提取大鼠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用含丹参的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诱导,并以不含丹参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提取两组的MSCs总RNA,RT-PCR检测ngn-1、mash-1的表达。结果:丹参诱导90 min后,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大多数细胞转变为类似双极或多极神经元样形态,伸出轴突或树突样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的MSCs表现为nestin、NSE、GFAP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未经诱导的MSCs ngn-1,mash-1 mRNA为阴性,诱导后有表达。结论:丹参可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MSCs向神经元样的分化可能与ngn-1,mash-1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端粒酶在细胞分化及活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目的: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 方法:采用PCR-ELISA端粒酶检测方法检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前6代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将传代培养的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6代,检测各代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以人胚肾细胞系293细胞蛋白提取物作为阳性对照,以灭活细胞蛋白提取物为阴性对照。 结果与结论:端粒酶在传代培养的前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为阳性对照组的9.4%~30.9%,第3代表达最高;在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传代培养的前5代呈阳性表达,为阳性对照组的5.4%~33.1%,第3代和第4代表达最高。说明端粒酶是细胞分化、增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利用血管基质成分将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其方法为以DMEM作为基础成分,添加制备好的血管基质成分和胎猪血清作为诱导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生化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观察到了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血管基质成分将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es)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分化。方法分离SD青年大鼠股骨,L鄄DMEM冲洗骨髓腔,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培养,消化传代纯化MSCs。切断SD大鼠视神经,其近残端缝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经玻璃体注射标记的MSCs。动物存活4周,免疫组化检测存活MSCs在玻璃体内是否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NF、GFAP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结果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的MSCs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NF和GFAP表达率分别为6.0%±3.4%和10.0%±3.1%。结论MSCs移植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细胞大部分没有分化,小部分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用丹参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诱导后90mins,提取诱导前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总RNA,RT-PCR检测ngn-1,mash-1的表达及观察其诱导前后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NSE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未经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ngn-1,mash-1 mRNA为阴性,诱导后有表达。诱导后的细胞NSE和GFAP呈阳性反应。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的分化与ngn-1,mash-1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周期性牵张应变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对rBMSCs加载不同幅度周期性应变24 h,然后继续培养5 d,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和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通过有限元分析牵张作用下细胞表面的应力分布。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周期性牵张应变引起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5%幅度、0.5 Hz周期性牵张应变可以显著促进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提高细胞内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蛋白激酶B (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的磷酸化水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和受体相互作用相关的基因在周期性牵张作用后显著提高。结论 周期性牵张应变可以改变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激活AKT/mTOR和ER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r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了解力学刺激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向脂肪细胞的分化潜能。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胰岛素等诱导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采用苏丹Ⅳ染色鉴定。结果诱导培养4d后,细胞胞浆内开始出现细小脂滴,12 d后在可观察到大量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内形成高折光性的脂滴,苏丹Ⅳ脂肪染色后显示克隆中心的细胞胞浆内大量的颗粒状红色脂滴形成。细胞爬片显示约有6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并能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4.
祝建中  赵基栋  苗宗宁  钱寒光 《中国微循环》2005,9(6):409-411,i000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用含2%胎牛血清以及5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内皮细胞标志物KDR、FLT-1以及v-WF染色鉴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内皮细胞标志物KDR、FLT-1以及v-wF染色结果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的一种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15.
以含20%胎牛血清的DM EM低糖培养基,原代细胞直接贴壁培养,48 h后换液继续培养,分离BALB/C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分为CD44 CD29 与CD44-CD29 两群。将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部分肝切除小鼠肝右叶,术后5 d和14 d分别处死动物,测体重、肝重与肝功,制备肝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同步检测Y染色体与肝细胞标记(白蛋白或CK 18),并作图像叠加。发现移植组小鼠在移植后5 d与14 d在注射肝叶与非注射肝叶内皆可检出大量同时表达Y染色体与白蛋白及Y染色体与CK 18的细胞。术后14 d,移植组肝重与肝脏器指数高于模型组。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有再生需求的小鼠体内向肝细胞分化并参与再生。  相似文献   

16.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肝细胞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在体内向肝细胞转化的可能性,将来源于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的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或经皮肝穿刺直接注入肝脏组织的途径移植入同源正常雌鼠体内。分别于移植术后1、2、4周处死受体雌鼠,取其肝组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免疫组化法同时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和白蛋白的表达,以观察确定所注入的BMSCs在受鼠体内向肝细胞转化的情况。采取经皮直接肝穿刺注射途径移植BMSCs的两个实验组,无论移植细胞是新鲜分离的、还是P3代BMSCs,均可于移植后1周,在受鼠肝脏内检出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存在,此类阳性细胞并可同时表达白蛋白。另一方面,经尾静脉注射法进行移植的实验组,于移植后2周,也可在其肝组织内检测到同时表达Y染色体和白蛋白的细胞。本研究证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肝细胞转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在胶原海绵上间充质干细胞(M SC s)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诱导,以及其对M SC s细胞增殖力、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胶原海绵作为M SC s支架、修复软骨缺损奠定基础。取大鼠股骨骨髓,经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M SC s,用加有转化生长因子1β10 ng/m l、地塞米松1-0 7m o l/L、转铁蛋白3 m g/m l、胰岛素2 m g/m l的诱导因子培养基分别在胶原海绵、培养板中进行诱导,14 d后免疫组化检测II型胶原分泌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 TT)法比较两者之间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14 d后,胶原海绵上及培养板中均诱导出表达II型胶原的软骨细胞,M TT法检测胶原海绵诱导组,和培养板诱导组细胞增殖值分别为0.9213±0.0312和0.5875±0.0258,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CM检测胶原海绵各组S期 G2/M期百分率,发现其与培养板中同期细胞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均未发现异倍体。结果表明在胶原海绵上,M SC s能定向诱导为软骨细胞,细胞增值能力更强,M SC s细胞DNA合成、细胞分裂增加,无异倍体产生,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工程学支架。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猪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对猪MSCs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进行研究。抽取猪骨髓 ,体外培养MSCs。取第二代MSCs ,以含有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β -磷酸甘油、地塞米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通过细胞形态变化 ,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盐沉积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SC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边形转变 ,ALP染色阳性 ,VonKossa染色阳性 ,经体外诱导分化后呈典型的成骨细胞样改变。猪骨髓MSCs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 ,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可以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较理想的细胞来源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组织工程学领域发展突飞猛进,已被列为一种修复或再生许多组织和器官的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向分化潜能,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受多种力学因素的影响,且不同性质的力学刺激对其定向分化的调节作用不尽相同。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深入探讨力学因素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具体途径,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及讨论力学因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产生的增殖、定向成骨分化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力化学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以期丰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为MSCs的进一步诱导分化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筛选合适培养基及适应血清含量,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和贴壁率,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膜抗原和细胞基质蛋白属性。结果:MSCs属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MSCs在含10%小牛血清L-DMEM培养液中生长性状相对稳定,1、3、5代细胞生长曲线、贴壁率基本相同,增殖速度快,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4小时,贴壁存活率高,适应性强,传代后12小时贴壁率达89%。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44、CD54、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I型胶原(Collagen I)。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细胞稳定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