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人格问卷、防御、应对与完成认知作业之间的关系,为自杀早期干预提供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自杀意念者和对照各112名,应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防御方式和简易应对方式等问卷调查,通过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对大学生224名分别测定简单反应时、敲击速度、记忆、稳定性等认知任务.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心理测量和认知作业各项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时间和错误次数与自杀意念、神经质、精神质均呈正相关(P<0.01),利手手臂稳定性得分与自杀意念、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 利手手臂稳定性得分、视觉简单反应时中的平均时间和错误次数与自杀意念有相关关系,其内在联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Beck抑郁问卷(自杀部分)诊断有自杀意念的对象纳入观察组,选择同年级、同性别医学生进行1∶4匹配,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否认与母亲惩罚、严厉两变量为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在生活中应给予更多温暖、理解和有效的沟通,减少惩罚、拒绝和否认,才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不可忽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χ2=9.58,P=0.002);自评学习成绩不同等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01);有自我伤害行为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自我伤害行为者(χ2=39.12,P=0.001);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母亲更多采用过干涉过保护(t=2.52,P=0.013)和拒绝否认(t=3.33,P=0.001)的教养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OR=1.109)是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受欺侮经历现状及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受同学欺侮经历的现况及相关关系,为开展相关研究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量表》中国版对普通中学初、高中学生851名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t检验、Logia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17.3%的中学生在过去1个月中有过自杀的想法,23.6%的中学生在过去1a中曾被同学欺侮。自杀意念与受同学欺侮的经历呈正相关。被暴力伤害、威胁的经历与男生的自杀意念呈正相关;而对女生而言,被语言伤害是自杀意念的预测因素。结论 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与受同学欺侮的现象都不少见,而且二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考虑到这种相关性,同时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量表,调查武汉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479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3.8%;有过自杀/自伤行为、抑郁、焦虑及神经质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结论对有过自杀/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对大学生情绪方面的辅导,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敏  王礼桂  邢艳菲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29-430,432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市4所中学的1294名中学生,利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的部分条目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8.39%,女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母亲的职业是“文卫科技”人员(参照组为工人)、冲动倾向、过去1月饮酒的天数、学习焦虑倾向、过去7d玩电子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的时间、对人焦虑倾向是中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昆明、丽江和永平3个地区随机抽取20所中学(其中6所是完中)共32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运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过去12个月里,14.23%的中学生曾认真想过自杀,女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城市、年级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自杀意念报告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亲的管教方式,父亲的文化程度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不同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区的3所中学,清远、韶关的乡镇3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和网络成瘾评价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网络成瘾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共调查630名学生,正常人群组、网络使用过度组、网络成瘾倾向组和网络成瘾组所占的比例分别32.4%、49.5%、15.9%和2.2%.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得分与不同地区、性别、父母双方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拒绝及否认、过度保护等方面相关(P<0.01);线性回归相关显示母亲拒绝及否认、过度干涉和保护、偏爱及父亲惩罚严厉等因子(β分别为0.585、0.262、0.295及0.384)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9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3.6%;在父亲高学历情况下,大学生自杀意念在母亲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及过度保护与应对方式、自杀意念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大学生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分别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技能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是改善其教养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熳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31-132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生2 625名和高中学生2 49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3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年龄、性别、地区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高、与父亲交流时间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自觉学习上有压力、认为父母在学习上施加压力、饮酒、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等。结论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杀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自杀的态度,探讨中学生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杀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哈尔滨市12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2 4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占35.9%,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焦虑、学习压力等;对自杀行为和安乐死持肯定态度的中学生分别占11.1%和23.7%;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对自杀所持的态度明显不同。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8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7 527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广州市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学生类型、健康状况、因病缺勤、吸烟、饮酒、被恐吓或伤害、轻微自伤行为和伤心绝望。结论自杀意念在中小学生中较为常见。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具体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沧州市46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影响不同。对于不同性别高中生而言,自我概念总分、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主要受同性别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的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因子的消极影响。结论高中生自我概念主要受父母教养方式中同性别父母正向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负向因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GT)等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12~16岁初中生6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5),父母教养方式许多因子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中生问题行为倾向受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子女的问题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6.
袁飞  俞晓红  于颖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某护校女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护校女生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7名护校学生进行测定,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父亲的偏爱(FF4),母亲的情感温暖(MF1)与护校学生的内外向(E)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与护校学生的精神质(P)呈负相关,差异有显性;父亲的拒绝否认(FF5)与护校学生的精神质(P)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护校学生的神经质(N)呈负相关,差异有显性;父亲的严厉惩罚(FF2)和父亲的拒绝否认(FF5,MF3),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MF2)与护校学生的神经质(N)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父亲的严厉惩罚(FF2)和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MF2)与护校学生的掩饰(L)呈正相关,差异有显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校学生的E特质受父亲化程度(FC),父亲的偏爱(FF4),父亲的过度保护(FF6)的影响;护校学生的P特质受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父亲是否健在(FL)的影响;护校学生的N特质受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父亲的拒绝否认(FF5),母亲的偏爱(MF5)的影响;护校学生的L特质受父亲的严厉惩罚(FF2),母亲的偏爱(MF5),家庭类型(TF),母亲的过分干涉及保护(MF2)的影响。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护校女生人格特征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