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 microRNAs(miRNAs)芯片技术筛选成球培养法及贴壁培养法培养细胞系 MDA-MB-231差异表达的 miRNA,发现三阴型乳腺癌(TNBC)相关的 miRNA。方法用干细胞培养基成球培养法筛选 TNBC 干细胞,应用 miRNAs 芯片技术筛选成球培养法及贴壁培养法培养细胞系 MDA-MB-231差异表达的 miRNA,同时选取5例新鲜 TNBC 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运用荧光定量 RT-PCR 对差异表达的 miRNAs 进行验证。运用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差异表达 miRNAs 可能的调控靶基因。结果通过 miRNAs 芯片的检测及 SAM 软件分析,选取细胞培养数据中筛选得到 TNBC 干细胞较 TNBC 细胞表达上调的5个 miRNA( hsa-miR-297、hsa-miR-8063、hsa-miR-6768-5p、hsa-miR-1231、hsa-miR-489-3p),下调的4个 miRNA( hsa-miR-30c-5p、hsa-miR-25-3p、hsa-miR-18a-3p、U25)。荧光定量 RT-PCR 结果是 hsa-miR-297、hsa-miR-8063、hsa-miR-6768-5p、hsa-miR-18a-3p、U25表达上调,hsa-miR-30c-5p、hsa-miR-25-3p、hsa-miR-489-3p、hsa-miR-1231表达下调。芯片检测结果及荧光定量 RT-PCR 结果一致的 miRNA 为 hsa-miR-297、hsa-miR-8063、hsa-miR-6768-5p、hsa-miR-30c-5p、hsa-miR-25-3p,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出 MicroRNA-297所对应靶基因为 SLC7A6、SLC7A5、SLC25A44、7A5、AAK1、SMYD1、NDE1、PDE3B、STC1、SUSD1。结论 MicroRNA-297及其靶基因SLC7A5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干性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琳 《安徽医药》2021,25(7):1414-1418
目的 筛选脑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细胞株U87/TR与亲本细胞株U87的环状RNA(circRNA)差异表达谱以及构建关键环状RNA(cir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2020年1—6月,应用circRNAs芯片检测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细胞circRNAs差异表达谱,并进行RT-PCR验证.用miRanda数据库预测circRNA-miRNA靶向结合关系,通过miRanda v5、TargetScan、miBase数据库预测靶基因,Cytoscape软件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 circRNA芯片结果显示,与U87细胞比较,U87/TR细胞有3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的circRNAs(P<0.05),其中145个显著上调,168个明显下调;RT-q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miRNA靶位点预测结果显示,关键上调人环状RNAhsa_circRNA_009054,hsa_circRNA_104338(n=3,t=12.09、9.52,P=0.007、0.011)以及下调hsa_circRNA_016459,hsa_circRNA_101975(n=3,t=13.86、7.75,P=0.005、0.016)可与hsa-miR-33a-5p,hsa-miR-15b-3p以及hsa-miR-193b-5p,hsa-miR-23a-5p等多个miRNAs靶向结合,关键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包括4个关键circRNAs,20个关键miRNAs,以及278个关键mRNAs.结论 cir?cRNA在脑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细胞中异常表达,hsa_circRNA_009054,hsa_circRNA_104338以及hsa_circRNA_016459,hsa_circRNA_101975等关键circRNA可能通过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参与脑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的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差异miRNAs表达。方法采用miRNAs芯片与qRT-PCR检测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差异miRNAs表达。结果 microRNA芯片检测显示,30 mg·L~(-1)DADS处理24 h后,MGC803细胞的差异miRNAs表达中,miR-200b、miR-22、miR-7、miR-143、miR-138、miR-34a、miR-150等7个miRNA表达明显上调,miR-222、miR-21、miR-15b、miR-182、miR-18a等5个miRNA下调。q PCR证实,30 mg·L~(-1)DADS处理MGC803细胞后,miR-200b、miR-22、miR-7、miR-143、miR-138、miR-34a、miR-150等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上调(P <0. 05)。且q PCR检测显示,miR-200b与miR-22在MGC-803、BGC-823、MKN-28、SGC-7901、HGC-27等各种人胃癌细胞表达较正常人胃癌GES-1细胞明显下调(P <0. 05)。miR-200b与miR-2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胃组织明显下调(P <0. 05)。结论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差异miRNAs表达有7个miRNA明显上调,5个miRNA下调。miR-200b与miR-22在胃癌组织与细胞中表达下调。DADS可上调MGC803细胞miR-200b与miR-22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吸烟的关系;探讨STAT3通路在烟草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88例肺鳞癌组织、108例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组织、112例癌旁组织中p STAT3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吸烟的相关性。构建卷烟烟气凝集物(CSC)诱导第10,20,30,40,50,60及70代细胞(P10,P20,P30,P40,P50,P60及P70)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模型。从血清抗性及锚着独立性等方面对CSC诱导各代BEP2D细胞的恶性转化特征进行鉴定。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CSC诱导各代BEP2D细胞中p STAT3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JSI-124 0.25~10μmol·L^(-1)对P70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JSI-124处理CSC诱导P70 24 h后检测存活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 STAT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癌旁组织(P<0.05);p STAT3在目前吸烟者中的表达均高于曾经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P<0.05),且随着吸烟指数增加两者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随着转化代数的增高,细胞血清抗性增加,锚着独立性增强,P30细胞以后尤为明显。p STAT3在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中弱表达,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SC诱导的各组BEP2D细胞中,p STAT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P<0.05),并随细胞代数的增高而增高。JSI-124抑制P70细胞增殖、促进P70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JSI-124 1μmol·L^(-1)作用P70细胞24 h后,存活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AT3信号通过调控存活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烟草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microRNA的特征性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高通量miRNA芯片技术对5例原发于淋巴结的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及5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进行检测,筛选出特异性表达的miRNA,采用Targetscan、miRnada及mirdb软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应用生物学信息方法对靶基因GO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分析显示,有20种miRNA在这两组样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有13种miRNA明显上调,分别为kshv-miR-K12-12-5p,hsa-miR-1290,hsa-miR-5585-3p,hsa-miR-593-3p,hsa-miR-4763-3p,hsa-miR-3196,hsa-miR-4714-5p,hcmv-miR-UL148D,hsa-miR-4485,hsa-miR-4769-3p,hsvl-miR-H17,hsa-miR-1587,hsa-miR-4674,预测靶基因显著性GO有30个,信号通路30条;有7种miRNA明显下调,分别为hsa-miR-3913-5p,hsa-miR-614,hsa-miR-224-3p,hsa-miR-4694-3p,hsa-miR-513c-3p,hsa-miR-4677-3p,hsa-miR-218-2-3p,预测靶基因显著性GO有31个,信号通路4条.结论 有统计学意义的20种miRNA可能作为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与炎性反应性淋巴结增生鉴别指标.hsa-miR-1290、hsa-miR-4485、hsa-miR-3196、hsa-miR-614、hsa-miR-224-3p,可能参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所涉及的靶基因有BCL2、C-myc、FOXA1、MAPT、NAT1、PSA、FUT4,影响的信号通路有MAPT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通路、Hippo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感染相关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NA基因表达谱的筛选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患者的新鲜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利用miRNA芯片对其进行实验分析, 并采用 real time-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准确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作用靶点.结果:通过SAM软件,相对癌周组织在乳腺癌组织中查出上调的miRNA基因3个,下调的miRNA基因23个.其中显著上调的为hsa-miR-155和hsa-miR-193b.显著下调的为hsa-miR-145,hsa-miR-381,hsa-miR-132,rno-miR-10b,hsa-miR-199b-5p,hsa-miR-100,hsa-miR-335,hsa-miR-497和hsa-miR-99a.实时定量验证芯片结果准确可靠,生物信息学发现不同miRNA对应的靶基因分别为FOXA1、 HOXA1、SMAD7和PSTON等.结论:筛选得到乳腺癌miRNA的差异表达谱靶点非常广泛,涉及到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等,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经长期氡暴露而发生恶性转化的人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甲基化转移酶(DNMT)基因的动态变化,从表观遗传学层面探索氡致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法,软琼脂集落形成及裸鼠成瘤实验鉴定长期氡暴露过程中BEAS-2B细胞的恶性转化程度,以QPCR方法检测DNMT1、DNMT3A的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染氡30代传代至40代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已升高至27.27%±1.10%(P<0.05),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率达到30%(P<0.05),呈低分化癌;QPCR结果显示各染氡组传至40代细胞DNMT1 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DNMT3A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建立并确认了体外染氡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且细胞恶性程度随染氡代数和传代代数的增加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细胞出现移植成瘤。本试验条件下,DNMTs表达的改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打破内环境平衡,这可能是在表观遗传学中,长期氡暴露致BEAS-2B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anus,OLP)的中医证候研究方法,探寻阴虚火旺型OLP的miRNAs表达特征,分析实验获得的阴虚火旺型OLP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信号通路。方法:选取3例阴虚火旺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3例正常人血液,分离提取miRNA,荧光标记后与miRNA基因芯片杂交,SAM软件筛选阴虚火旺型OLP患者和正常人有表达差异的miRNA,运用Targetscan软件及Kegg和Biocarta数据库分析阴虚火旺型OLP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信号通路。结果:获得5个口腔扁平苔藓特异表达miRNA,3个下调,2个上调,其中hsa-miR-18a miRNA相关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通路共12条(P<0.01);hsa-miR-99bmiRNA基因相关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通路有2条(P<0.0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口腔扁平苔藓中医证候研究,hsa-miR-18a上调和hsa-miR-99b下调可能是阴虚火旺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标志性mi RNA,并且hsa-miR-18a可能通过12条信号通路调控OLP的发生发展,以及hsa-miR-99b可能通过2条信号通路调控OL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苍耳亭与MHCC97H共培养过程中差异miRNAs并进行验证,为寻找肝癌治疗靶点提供线索。方法 将苍耳亭与肝癌细胞MHCC97H共培养24 h,利用差速超离心法分离出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典型结构以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和HSP70的表达来验证分离的是外泌体;检测苍耳亭与MHCC97H共培养后细胞外泌体的miRNA谱。筛选苍耳亭与MHCC97H细胞共培养和未共培养的MHCC97H细胞外泌体的差异miRNAs,通过GO和KEGG分析表征差异miRNAs的功能,分析差异miRNAs的潜在抗肿瘤意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筛选的4种差异miRNAs进行验证。结果 共鉴定出78个差异miRNAs,其中36个上调miRNA,42个下调miRNA。差异基因主要与肿瘤代谢通路相关。qRT-PCR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外泌体let-7f-5p、let-7b-5p、miR-192-5p和miR-197-3p表达上调,与miR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苍耳亭可调节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这些外泌体对抑制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阿若  赖延东  蒋义国 《安徽医药》2014,(11):2036-2039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B56ε亚基(PP2A B56ε,由PPP2R5E基因编码)的表达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EAS-2B细胞(人正常肺上皮细胞)、和BEAS-2BT细胞(苯并芘诱导恶变的人肺上皮细胞)中PPP2R5E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B56ε编码蛋白的水平;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SCGE)检测喜树碱( camptothecin,CPT)处理的细胞DNA断裂损伤及修复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 CPT 处理诱导γH2AX(磷酸化组蛋白 H2AX)水平。结果与 BEAS-2B 细胞相比较,BEAS-2BT 细胞中PPP2R5E其mRNA水平及B56ε蛋白水平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BEAS-2B细胞相比,经CPT处理恢复后,BEAS-2BT细胞尾距显著降低(P〈0.05)。表明BEAS-2BT细胞中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PP2A B56ε通过介导γH2AX去磷酸化影响DNA损伤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 CP和 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 ,凋亡和转化 ,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 .说明逃逸细胞死亡 ,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这种增生性基细胞经过扩增后将成为转化细胞群主体并且具有肿瘤细胞的增生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神经母细胞瘤外周血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miRNA,并对其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预测。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128004,分析神经母细胞瘤血浆外泌体中miRNA的差异表达;通过miRTarBase数据库筛选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一步通过运用clusterProfiler进行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结果经筛选发现,数据集GSE128004包含41个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血浆外泌体miRNA。靶基因预测显示,hsa-miR-199a-3p, hsa-miR-196b-5p, hsa-miR-127-3p, hsa-miR-410-3p和hsa-miR-487b-3p为靶基因最多的前5个差异表达miRNA。GO功能分析发现,这些靶基因大都在细胞运动正调节、细胞迁移正调节、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富集;在膜侧、细胞-基底连接、细胞-基底黏附连接、焦点黏连等细胞组成富集;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蛋白异二聚体化活性、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区序列特异性结合等分子功能富集。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癌症相关miRN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通路富集。结论 hsa-miR-199a-3p, hsa-miR-127-3p和hsa-miR-410-3p可能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标,进一步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对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lncRNA MALAT1)/微小RNA-2115-3p(miR-2115-3p)分子轴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细胞HT22,建立氧糖剥夺/复氧损伤(OGD/R)神经细胞模型,随机分为Con组、OGD/R组、EGCG-L组、EGCG-M组、EGCG-H组、EGCG-H+pcDNA组、EGCG-H+pcDNA-MALAT1组。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ALAT1、miR-2115-3p的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ALAT1、miR-2115-3p的靶向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量。结果与Con组比较,OGD/R组SOD含量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MALAT1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2115-3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OGD/R组比较,EGCG-L组、EGCG-M组、EGCG-H组SOD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MALAT1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2115-3p表达水平升高(P<0.05),且EGCG-L组、EGCG-M组、EGCG-H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ALAT1可靶向结合miR-2115-3p;MALAT1过表达可减弱EGCG对OGD/R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作用。结论EGCG可通过调控MALAT1/miR-2115-3p分子轴,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减轻其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 ,细胞和细胞核面积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等效直径 ,形状因子的数值按 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组序递升 .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细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 ,核浆比则沿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上述改变可能是细胞由正常趋向恶性增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croRNA在山楂酸诱导肺癌细胞A549凋亡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人的肺癌细胞系A549经过山楂酸干预,并提取处理后A549细胞的总RNA,通过AFFX 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山楂酸作用前后A549细胞中miRNA表达差异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NA作用的靶蛋白。结果山楂酸作用前后肺癌细胞A549中59个miRNA表达差异显著,其中23个miRNA的表达上调,36个miRNA的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由miRNA调控的细胞增殖相关靶蛋白400余个,细胞凋亡相关靶蛋白300余个,其中XIAP是miR-630下游调控的靶蛋白。结论山楂酸可能通过调控miRNA的表达发挥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早期凋亡的变化规律,以及EGCG作用后SMMC-7721细胞基因及蛋白谱的变化。方法通过MTT法初步筛选EGCG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浓度,流式细胞Annexin V-FITC/PI法检测EGCG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早期凋亡的诱导效应;运用Af-fymetrix U133A2.0人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EGCG作用后SMMC-772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SELDI检测EGCG作用后SMMC-7721细胞蛋白图谱的变化,Real-time PCR验证3个表达差异显著基因。结果EGCG诱导SMMC-7721细胞早期凋亡的最佳作用剂量是218.2μmol·L-1,早期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SMMC-7721细胞经EGCG作用后,表达差异两倍以上的基因共196个,包括上调基因132个和下调基因64个;EGCG作用后表达差异两倍以上的蛋白共43个,包括23个表达上调蛋白,20个表达下调蛋白。Real-time PCR验证DIO2、Id3基因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EGCG有明显的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作用涉及多基因和多蛋白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RMST)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GMA转化组和DMSO对照组的第10、20和30代细胞,高通量芯片分析LncRNA RMST在转化不同时期的表达改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ncRNA RMST和可能相互作用的mi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RMST在转化的前期(P10)、中期(P20)和后期(P30)分别上调4.75倍、上调1.90倍和下调2.53倍,且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LncRNA RMST表达变化趋势的q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而3个时期miR-135a-2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RMST在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早、中期高表达,在转化完成时低表达,并呈下降的趋势;LncRNA RMST可以作为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分子标志物,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人髓母细胞瘤(MB)与非肿瘤脑组织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差异情况,为进一步探讨miRNA参与MB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的MB组织标本及瘤旁正常小脑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和小分子RNA,在miRNA微阵列芯片中杂交检测,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获得该病异常miRNAs表达谱。结果利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9个MB的相关miRNAs,其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5个。结论miRNA微阵列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研究生物信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s可能参与MB发病,为此病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10):1396-140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诱导内皮祖细胞微囊泡(EPC-MVs)增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68例,按阿伐他汀剂量分为A组(88例)和B组(9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予注射用比伐芦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钙片治疗。其中,A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1次;B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日2次。3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至少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60、90天)和EPCs阳性细胞数(治疗后第30、60天);检测其EPC-MVs微RNA(miRNA)表达谱(治疗后第60天),验证差异表达miRNA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差异最明显miRNA的靶基因及KEGG通路富集情况,并评价其对心肌HCM-a细胞增殖的影响;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有8例患者脱落,B组有6例患者脱落。治疗前或治疗后30天,两组患者TC、LDL-C、HDL-C水平以及外周血EPCs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治疗后第60、90天)以及B组患者外周血EPCs阳性细胞数(治疗后第60天)均显著升高或增多,且B组显著高于或多于同时间点A组(P<0.05)。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患者EPC-MVs中表达差异超过1.5倍的miRNA共有16个,其中7个上调、9个下调;差异表达前5位的分别为hsa-miR-126(上调)、hsa-miR-1275(上调)、hsa-miR-7704(下调)、hsa-miR-105-5p(下调)、hsa-miR-3180(下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B组患者hsa-miR-126、hsa-miR-1275的相对表达量均较A组显著升高,hsa-miR-7704、hsa-miR-105-5p、hsa-miR-3180的相对表达量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表达差异最明显的为hsa-miR-126,其靶基因包括Ang-1、PDGF、p38 MAPK、Smad2/3、HIF-1、TGF-β等,参与调节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血管生成信号通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相关通路、肾上皮细胞癌相关通路等。CCK-8试验结果显示,hsa-miR-126特异性干扰物组细胞的光密度(OD)值较空白组显著降低,模拟物组细胞的OD值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均可调节患者体内HDL-C水平,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提高EPCs数量,且不会影响用药的安全性。这种作用可能与上调EPC-MVs中hsa-miR-126等的表达从而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0.
苯并(a)芘诱导BEAS-2B细胞恶性转化的不同阶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璐  张天宝 《毒理学杂志》2007,21(4):328-329
目的分析致癌物作用后至细胞转化过程中不同代次细胞的表达变化特征,为寻找出可能发生癌变的关键阶段、揭示致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设B(a)P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染毒时间24h后细胞常规培养,系统观察发生于转化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并由血清抗性、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裸鼠成瘤试验来鉴定细胞的恶性转化情况,建立B(a)P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不同代次的细胞模型。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了不同代次细胞的染色体改变;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代数细胞的mRNA,用Affymetrix公司U133plus2.0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实验组细胞在20代后细胞形态不规则的数量开始增多,核浆比例增大,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第10代时各组细胞血清抗性试验均为阴性;第20代实验组细胞出现血清抗性和倍增时间增长。25代时实验组细胞在软琼脂上可形成小的细胞集落,细胞数十个左右聚集成团,但生长缓慢,不能进一步形成较大的克隆,达不到每个集落大于50个细胞的标准;至第30代时,实验组细胞即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软琼脂克隆形成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后生长紊乱,极性消失,可见重叠生长。中途死亡实验组裸鼠两只,常规病理切片检查,有异形上皮细胞聚集成团,已具备癌前转化的特征。从第20代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主要类型有多倍体、染色体断裂、双着丝粒等。得到第1、5、10、20和30代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不同代次细胞表达的基因谱。发现不同代次细胞表达的基因谱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且各代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也有很大差异,以1、5和30代细胞表达的差异基因为基准对差异基因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揭示了这些差异基因在不同代次细胞的表达模式和特征。结论从已知的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化来看,尽管第5代已有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化,但以10、20代细胞的变化最明显,提示此阶段可能是癌变的关键阶段,而第10代可能是细胞癌变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