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确定8μg/ml浓度GMA诱导16HBE细胞,收集GMA转化前期(第10代)、转化中期(第20代)、转化后期(第30代)细胞和同步溶剂对照(DMSO)细胞,以及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的各时点转化细胞,应用DN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转化时期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结果 DNA甲基化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点GMA转化组较同代龄DMSO组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转化前期GMA组、DMSO组、5-aza-cdr组细胞甲基化水平较转化中期及转化后期相对应各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低。结论 GMA诱导16HBE细胞在转化前期已出现全基因组低甲基化现象,故可将其视为细胞恶性转化前期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时点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确定8μg/ml浓度GMA诱导16HBE细胞,收集GMA转化前期(第10代)、转化中期(第20代)、转化后期(第30代)细胞和同步溶剂对照(DMSO)细胞,以及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的各时点转化细胞,应用DN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转化时期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结果 DNA甲基化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点GMA转化组较同代龄DMSO组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转化前期GMA组、DMSO组、5-aza-cdr组细胞甲基化水平较转化中期及转化后期相对应各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低。结论 GMA诱导16HBE细胞在转化前期已出现全基因组低甲基化现象,故可将其视为细胞恶性转化前期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与非转化细胞16HBE全基因组表达谱差异,为进一步阐明BaP致癌机制和筛选BaP致癌生物学标志提供线索。方法选择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与非转化细胞16HBE作为BaP致癌机制研究模型,利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Human mRNA OneArray?HOA v7 Microarrays筛选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继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共发现689个基因在T-16HBE-C1和16HBE细胞中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P<0.05),其中339个基因在T-16HBE-C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16HBE细胞,350个基因在T-16HBE-C1细胞中的表达低于16HBE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改变,主要包括肿瘤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代谢和细胞黏附等。结论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经BaP恶性转化后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BaP致癌中发挥作用,并可能作为BaP致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过程中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不同阶段(第5、15、35代细胞及成瘤细胞)ERCC1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转化代数的增加,ERCC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到第35代细胞后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镉化物的致癌机制可能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结晶型硫化镍(NiS)和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anti-7,8,-dihydrodiol-9,10-epoxide benzo(a)pyrene,BPDE)恶性转化及接种裸鼠成瘤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研究,探讨镍及反式-BPDE的表遗传致癌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晶型NiS和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肩动子甲基化状况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去甲基化因子5-Azac(5-Aza-2'-deoxycytidine)处理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结果结晶型NiS和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CpG岛的高甲基化;与非转化16HBE细胞比较,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经去甲基化处理后甲基化消失.结论结晶型NiS和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使其mRNA表达下降,并可能导致hMSH2基因表达抑制,这可能是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诱导16HBE细胞转化和成瘤的一种表遗传致癌机制.甲基化的可逆性对今后研究其表型逆转以及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存活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 SOD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质量浓度为0~100 mg/L nano-SiO_2处理16HBE细胞24 h,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合适的后续实验处理剂量。将16HBE细胞分为6组:溶剂对照组(予等体积溶剂处理)、微米SiO_2对照组(予质量浓度为20 mg/L微米SiO_2处理),5、10和20 mg/L nano-SiO_2组(予相应终质量浓度的nano-SiO_2处理),姜黄素组(先予终浓度为1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2 h,再予终质量浓度为20 mg/L的nano-SiO_2处理)。各组细胞经处理后,分别于培养4、12和24 h时间点收获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中SOD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OD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随着nano-SiO_2处理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呈剂量-效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和24 h时间点,nano-SiO_2刺激后,16HBE细胞的SOD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出现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与同时间点溶剂对照组比较,10和20 mg/L nano-SiO_2组16HBE细胞的在上述2个时间点的SOD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12和24 h时间点,20 mg/L nano-SiO_2组16HBE细胞的SOD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微米SiO_2对照组(P0.05),姜黄素组16HBE细胞的上述2个指标均高于20 mg/L nano-SiO_2组(P0.05)。结论 nano-SiO_2刺激可导致16HBE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SOD1表达的下调可能是nano-SiO_2致16HBE增殖抑制的机制之一。姜黄素对nano-SiO_2诱导16HBE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SPM基因在氯化镉(CdCl_2)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0、10、20和30μmol/L CdCl_2处理16HBE细胞24 h,以及用30μmol/L CdCl_2处理16HBE细胞12、24和48 h。利用qRT-PCR法检测16HBE细胞ASPM基因表达变化情况;采用慢病毒稳定表达技术构建ASPM缺陷细胞株;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用水溶性四唑盐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未用CdCl_2处理的16HBE细胞)相比,16HBE细胞随着CdCl_2染毒剂量与时间的增加,SOD活性出现降低,MDA出现增加的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未用CdCl_2处理的16HBE细胞)相比,实验组ASPM mRNA相对表达量与CdCl_2呈现出时间-剂量关系(P0.05);ASPM基因低表达细胞株构建的基因沉默率为96.9%(P0.05);与相同CdCl_2剂量点和时间点处理的16HBE细胞相比,ASPM缺陷细胞的SOD含量低于16HBE细胞,而MDA含量高于16HBE细胞(P0.05)。结论 ASPM基因缺陷细胞加剧CdCl_2所致氧化损伤,提示ASPM基因在CdCl_2致16HBE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慢性氯化镉染毒大鼠模型组织与其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错配修复基因 hMSH2(MutS homolog2)mRNA 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实时荧光 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RT-PCR)技术检测亚慢性氯化镉染毒大鼠模型4组(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3个脏器组织(肺、肝和肾)和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16HBE、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 系不同阶段(第4、14、35代细胞)及成瘤细胞的 hMSH2基因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肺、肾各组织 hMSH2基因 mRNA 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呈随染毒水平增加而逐渐降低趋势,高剂量分别为对照组的0.57和0.5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模型各代细胞 hMSH2 mRNA 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未染毒组,1.01±0.13)有不同程度的的降低,并随着转化代数的增加而降低,第35代细胞(0.70±0.04)和成瘤细胞(0.54±0.21)显著降低(P <0.05)。结论hMSH2基因表达水平在亚慢性氯化镉染毒大鼠模型和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都呈现的降低趋势,hMSH2基因可能在氯化镉致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烟草烟雾凝集物(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 CSC)慢性染毒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体外构建恶性转化细胞模型,miRNA芯片技术筛选模型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发现与恶性转化相关的miRNAs,为进一步研究CSC诱导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CSC染毒终浓度。划痕实验、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及凋亡检测评估细胞恶性转化情况。MiRNAs芯片检测BEAS-2B和CSC30组细胞,明确差异表达谱。表达下调的hsa-miR-2115-3p和hsa-miR-4521进行RT-PCR验证。结果 CSC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迁移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活力明显增强,凋亡率明显下降。相对于BEAS-2B组,CSC30组细胞中有78种miRANs差异表达,其中52种表达上调,26种表达下调。RT-PCR验证hsa-miR-2115-3p和hsa-miR-4521表达下调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CSC可诱导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采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到miRNA差异表达谱,其可能与CSC诱导恶行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苯并(a)芘代谢物反式BPDE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转化的理想实验方案,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其致癌分子机制提供理想的材料.方法细胞存活率试验及克隆形成率试验确定诱导的剂量,以不同剂量反式BPDE1次或多次处理细胞,观察培养的不同阶段转化灶出现情况,用软琼脂培养鉴定其锚着依存性生长的恶性特征,比较各组转化细胞的集落形成率.结果以0.1、0.5、1.0、2.0μmol/L的剂量,对细胞多次间断染毒,传代15次,是反式BPDE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理想方案.其集落形成率分别为2.0‰o、5.5‰、7.0‰、10.5‰,剂量-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r=0.9741.结论反式BPDE能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转化,构建理想的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_2S)对硫酸铍(BeSO_4)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自噬的影响。方法用0、100、150、200、250和300μmol/L BeSO_4处理16HBE细胞48 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H_2S含量,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志蛋白LC3-B、Beclin-1及P62表达;用300μmol/L硫氢化钠(NaHS)或10 mmol/L DL-炔丙基甘氨酸(PPG)预处理16HBE细胞6 h后,用BeSO_4处理细胞,研究H_2S含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1)BeSO_4作用16HBE细胞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为249μmol/L;与对照组相比,BeSO_4组自噬蛋白LC3-II/LC3-I和Beclin-1表达升高,细胞活力、H_2S含量和P62蛋白表达降低,当BeSO_4浓度100μmol/L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BeSO_4组比较,NaHS+BeSO_4组细胞活力、H_2S水平和P6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LC3-II/LC3-I和Beclin-1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BeSO_4组比较,PPG+BeSO_4组细胞活力、H_2S水平及P62蛋白表达降低,LC3-II/LC3-I和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BeSO_4染毒能致16HBE细胞活力和内源性H_2S含量下降,并引起细胞自噬;内源性H_2S能抑制BeSO_4诱导的16HBE细胞自噬、减轻细胞毒性,发挥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了解PARG的功能及探讨PARG基因沉默在调节六价铬诱导细胞周期改变的作用。方法使用前期构建的PARG基因缺陷细胞(sh PARG细胞)和正常16HBE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0、0.3、0.6、1.2、2.5和5.0μmol/L的六价铬[Cr(Ⅵ)]溶液染毒处理24 h,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A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RTPCR分析ATM和P5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r(Ⅵ)染毒处理后,正常16HBE细胞的S期明显延长,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8.3%、21.6%、26.0%、30.9%、38.8%和43.2%,G2期明显缩短;sh PARG细胞的S期延长,但比例增幅远小于正常16HBE细胞,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7.0%、19.0%、20.1%、21.2%、24.5%和31.3%。正常16HBE细胞内P53基因表达随Cr(Ⅵ)作用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ARG缺陷细胞内P53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Cr(Ⅵ)染毒处理后,两种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均增加,但正常16HBE细胞内增加更明显,如:5.0μmol/L的Cr(Ⅵ)作用时,正常16HBE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升高可达6.6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sh PARG细胞内ATM基因表达仅升高2.2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PARG基因沉默可对抗Cr(Ⅵ)诱导的细胞周期时相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17,(8):1036-1040
目的探讨麦冬总皂苷和麦冬多糖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刺激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16HBE细胞,采用MTT法检测CSE、麦冬总皂苷、麦冬多糖的细胞毒性,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受试物浓度。麦冬总皂苷和麦冬多糖均设置高、中、低3个剂量,孵育16HBE细胞24 h后给予CSE刺激,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麦冬总皂苷、麦冬多糖能提高16HBE细胞的相对生长率,上调细胞上清液中EGF、TGF-β_1的表达,使上清液中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麦冬总皂苷、麦冬多糖能促进16HBE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生长因子释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PARG的功能及探讨PARG基因沉默在调节六价铬诱导细胞周期改变的作用。方法使用前期构建的PARG基因缺陷细胞(sh PARG细胞)和正常16HBE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0、0.3、0.6、1.2、2.5和5.0μmol/L的六价铬[Cr(Ⅵ)]溶液染毒处理24 h,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A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RTPCR分析ATM和P5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Cr(Ⅵ)染毒处理后,正常16HBE细胞的S期明显延长,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8.3%、21.6%、26.0%、30.9%、38.8%和43.2%,G2期明显缩短;sh PARG细胞的S期延长,但比例增幅远小于正常16HBE细胞,0、0.3、0.6、1.2、2.5和5.0μmol/L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7.0%、19.0%、20.1%、21.2%、24.5%和31.3%。正常16HBE细胞内P53基因表达随Cr(Ⅵ)作用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ARG缺陷细胞内P53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Cr(Ⅵ)染毒处理后,两种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均增加,但正常16HBE细胞内增加更明显,如:5.0μmol/L的Cr(Ⅵ)作用时,正常16HBE细胞内ATM基因的表达升高可达6.6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sh PARG细胞内ATM基因表达仅升高2.27倍(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PARG基因沉默可对抗Cr(Ⅵ)诱导的细胞周期时相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P16、P15、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BEAS 2B细胞中表达阳性的P16、P15及RB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表达缺失 ;BEAS 2B细胞中检测呈阴性的P5 3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呈阳性 ;cyclinD1蛋白在 3株细胞中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转化细胞中P16、P15及RB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细胞周期中P16 (P15 ) /cyclinD1 CDK4 /pRB调控途径的自稳平衡。两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功能已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I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SUP-B15细胞系伊马替尼(IM)抵抗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浓度梯度IM及生理盐水处理SUP-B15细胞作为IMR组及Control组,慢病毒转染LncRNA HIT shRNA1#及2#载体于IMR组细胞作为IMR shHIT1#及2#组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IM半抑制浓度(IC 50),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细胞HIT、QKI、Oct4及SOX2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QKI、Oct4及S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比Control细胞,IMR、IMR shHIT1#及2#细胞中IM IC 50明显增高,LncRNA HIT表达、Oct4及S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QKI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相比IMR细胞,IMR shHIT1#及2#细胞IM IC 50明显降低,LncRNA HIT表达、Oct4及S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QKI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HIT可通过抑制QKI蛋白的表达进而上调Sox2及Oct4,介导ALL细胞IM抵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导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Fs)恶性转化及其潜在致癌机理尚未阐明 .本研究用 0 .5- 5.0 mg· L-1的 GMA给体外培养的 HELFs染毒 2 h和 1 2 h,或用 5.0 mg· L-1的 GMA染毒 1 5min- 2 4 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彗星试验 )对 GMA引起的 HELFs DNA断裂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了 GMA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表明 ,GMA可导致染毒细胞 DNA发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链断裂 .用 5.0 mg· L-1的 GMA染毒后仅 1 h断裂作用即已显著 ,并随染毒时间延长而递增 ,至 2 4 h时损伤最为严重 .但在同样条件下未观察到 GMA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提示 GMA导致的非凋亡性 DNA链断裂可能是其诱导 HELFs恶性转化早期重要的遗传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吸烟致肺癌过程中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机制,探索一种较快捷的体外研究吸烟致肺癌的途径。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实验确定亚硝胺吡啶基丁酮(NNK)水溶液转化剂量为600μg/ml,应用NNK多次染毒法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进行转化,对转化组织和细胞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16HBE细胞染毒至第23代,细胞呈恶性形态;可以在软琼脂上形成集落(锚着非依赖性实验为阳性);裸鼠成瘤实验为阳性。对裸鼠成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并取裸鼠成瘤组织原代培养细胞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为瘤组织培养细胞具有恶性型肿瘤细胞的特征。结论NNK致16HBE细胞恶性转化能力较强,为深入研究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探讨维康醇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维康醇对小鼠B16F0细胞增殖的影响;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致死率;吖啶橙/溴乙啶(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Caspase-9/3试剂盒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法检测Bax、B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维康醇能抑制B16F0细胞的恶性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细胞致死率也不断上升(P<0.05或P<0.01);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维康醇作用于B16F0细胞后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随着维康醇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长(P<0.05或P<0.01);Caspase-3、Caspase-9活性逐渐升高(P<0.05或P<0.01);Bax/Bcl-2表达的比率上调(P<0.01)。结论维康醇能够通过抑制B16F0细胞的恶性增殖,最终诱导细胞的凋亡。其机制是通过上调Bax/Bcl-2表达的比率,活化Caspase-9并进一步激活Caspase-3诱导B16F0细胞凋亡。推测维康醇诱导B16F0细胞凋亡是通过线粒体调控的内源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中p53相关的γ射线诱导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子,为研究与p53关联的lncRNA分子在放射损伤反应如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信息。方法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p53敲除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p53-/-)),Western印迹法检测P53表达水平,lncRNA芯片杂交分析lncRNA表达谱的改变,实时定量RT-PCR分析验证部分lncRNA分子的表达变化,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差异变化lncR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与野生型HBE细胞相比,HBEp53-/-细胞在照射后有239条lncRNA出现上调表达,287条出现下调表达。上调和下调表达前5位lnc RNA的差异表达变化经PCR得到验证。生物信息学GO分析表明,前10位差异表达的lncRNA的靶基因主要涉及β3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DNA结合蛋白、锌离子跨膜转运体蛋白、突触融合蛋白结合蛋白和泛素结合蛋白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lnc RNA的靶基因功能的生物体系统主要涉及感知、神经、免疫、内分泌、环境适应、发育和循环系统等。结论鉴定了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中与p53相关的放射诱导lncRNA分子;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这些lncRNA分子在细胞照射应答过程中,涉及多种生理功能,参与多个功能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