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4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患者采用精神护理及心理疏导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4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患者采用精神护理及心理疏导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4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心理状态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经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对老年抑郁症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13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进行抑郁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消极心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抽选的形式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满意度(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施行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具备科学性、有效性及很高推广价值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前来接受治疗的88名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患者均为44人。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研究1组患者基础上加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干预,并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144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结果在接受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评分之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并且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利于降低老年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按入院登记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抑郁症患者计8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43)与并行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干预实验组(n=43),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Ql-index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可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指数,有助于环节其抑郁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方法:以抑郁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的焦虑、抑郁改善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4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并对两组患生活质量评分、HAMD评分与S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认知、健康感觉、社会支持、行为能力以及总体状况方面的得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与SAS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SAS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促进其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收治的7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SDS与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实施不同护理后,心理护理组的SDS(23.81±4.37)分与HAMD评分(10.83±3.49)分低于对照组(38.18±3.61)分、(29.01±4.52)分,且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依从率(68.18%);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P<0.05)。结论: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产褥期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用实验的方法,选取了本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共收治的80例抑郁症病人的临床材料用来做研究对象,并且将这80例资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一组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测试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得到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很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各方面表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本中心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9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比较观察,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给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等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将全部患者实施PANSS评分评定,两种护理措施经过统计数据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等个性化护理方法,能够取得更佳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大被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行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汉斯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斯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进行评分,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为期8 w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在抑郁量表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0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抽取50例,根据就诊次序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25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干预1个月后的HAMD评分情况作比较。结果:干预组(96.0%)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68.0%),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全面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抑郁症的认知程度,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改善其持续心情低落症状,值得临床尝试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程瑛  刘君君 《甘肃医药》2022,41(3):276-277,280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抑郁症治疗的82例患者的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96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自杀倾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自杀倾向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面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