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方法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1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2组,并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即观察组(综合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的下肢皮肤温度、周径增长率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周,对照组的下肢皮肤温度、下肢周径增长率均高于观察组,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率(9.62%)也比观察组(3.21%)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下肢皮肤温度及其周径增长率,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206例手术治疗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2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DVT,发生率为1%,并且经溶栓治疗症状均消失,康复出院。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防止肺栓塞、脑栓塞和肾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血栓与止血学》2019,(5)
目的观察股骨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行临床护理路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72 h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临床护理路径及常规护理对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择于我院接受股骨骨折术的股骨骨折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DVT发生率,并观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下肢肿胀发生率(2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2%)均高于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观察组凝血功能较对照组低凝,护理满意度增高(97.78%vs 73.33%)(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李志红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2):145-145
股骨骨折及手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inthrombosisofthelowerextremity ,DVT)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 ,易被忽视。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老年患者增多 ,该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 ,并引起相关器官组织功能障碍、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近年来我科在整体护理中实施“预防优于治疗” ,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加强早期的下肢功能锻炼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78例 ,男 32例 ,女 4 6例 ,年龄 5 0~ 5 9岁 16例 ,6 0~ 6 9岁 34例 ,70~ 79岁 18例 ,80~ 89岁 10例。骨折部位 :股骨干 12例 ,其余均为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150例直肠癌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措施,并进行具体指导,预防DVT发生.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0%.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预防和减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 根据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根据主题词“腹腔镜”、“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数据库(2000-2005)”获得相关证据。结果 38例行腹腔镜手术病人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更新及综合素质水平,补充和完善整体护理的不足,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实现护理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利手术及长期卧床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死亡率很高.[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疾患,常发生在高龄病人术后及康复的过程中,此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30%~50%.[2]近年来,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重点介绍其诱发因索、风险人群预测、预防及在临床护理中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4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均无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4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接受术后静脉血栓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系统早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深DVT发生率为12.5%,干预组DVT发生率为1.39%,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性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的2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妇负性心理状态(SAS、SDS)。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35.9±2.1)分、SDS评分(33.6±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92.2±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在剖宫产术后患者中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状况、临床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DVT发生率(24.00%)高于实验组患者(4.00%)(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P0.05)。结论在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DVT形成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继而更好地促进疾病的尽早康复,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我科收治1例股骨骨折术后1月并发下肢深静血形成(DVT)病人进行治疗及护理,同时进行预防宣教,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女,60岁,体重60kg,因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月,左下肢肿胀,疼痛2天而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18.
崔秀珍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4):359-360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长期卧床的康复期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项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骨科术后患者根据其不同康复期和病情特点,实施正确的功能锻炼、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及使用机械性防护用具等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外,其余86例均未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积极采取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4例骨科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其术后血栓出现情况.结果 共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康复出院.结论 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下肢深静脉血栓不易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血栓与止血学》2018,(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经临床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5例,本组75例患者按照给予护理方式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给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7例给以循证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18.42%;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DVT,改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