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琳 《中国医院》2022,(3):10-13
全面三孩政策出台对国内人口结构作出了重要调整.当前,儿科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患儿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成为制约人口发展的症结.儿科医联体建设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良药.但儿科医联体发展仍存在"理不顺""下不去""接不住""联不通"等困境,亟...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化"、综合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优化整合服务体系、统筹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医联体绩效考核、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医联体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3.
熊威  高灿  张莹 《中国医院》2022,(12):17-19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是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方便患者就医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组建管理团队、加强人才培养、共享科研平台及信息互联互通等多方面措施,进行紧密型医联体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作者就紧密型医联体内涵、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医联体内外合作及实施同质化管理等方式,为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内外医联体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阐述以其为主体的医联体信息平台架构、主要业务功能及应用效果,指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医联体内资源互通共享,提升医疗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7年5月,我国正式启动医联体建设,并以试点改革的形式逐步展开,从而推动医疗资源的向下浮动,实现病患的双向转诊,进而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推动城乡医联体改革,并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够为推进医联体改革进程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一定地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组合起来,成立协作联盟或组建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化验检验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1]。建立医联体是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等的有效手段,也是控制医药费用、改进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拓展公立医院改革思路和路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发挥协同服务功能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7.
<正>医联体是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简称,是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是由一个区域内的大型医院与其他各级医院组成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区域内的优势医疗资源,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节约医疗开支,并通过大医院的带动作用,最终推动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区域医疗联合体医疗服务运作模式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在美、英等国家出现[1]。2011年上海出现首家医联体组  相似文献   

8.
阐述基于医联体的多路径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目的及意义,介绍其建设方案,包括实现方法、技术路线和技术可行性分析,比较该领域国内外情况并对技术改进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党建引领医联体建设的有效路径,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联体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全民健康的总目标,通过分析党建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构建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党建引领医联体发展新模式的有效路径,以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医联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南部地区某紧密型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的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制定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按照医院类别分层随机抽取1286名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满意度的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医联体非常了解的比例为14.93%,对医联体建设的整体满意度得分为(3.49±0.71)分,各维度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运行机制、医疗水平、工作成就感、工作时间与工作量、晋升机会、工作压力、收入情况、内部绩效激励,影响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满意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医院类别、性别、职称、了解程度(P<0.05)上。结论:医务人员对医联体了解程度尚有提升空间,整体满意度一般。应发挥医院的主体作用,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知晓度,优化医联体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在高等学校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此进行一些思考,以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依照传统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  相似文献   

12.
医联体跃进     
2013年3月5日,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在“两会”期间对媒体表示,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最好能和大医院上下联动,形成一体化构架,即“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  相似文献   

13.
漫谈医联体     
白志勤:组建医联体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丁义涛:目前医联体的构建模式有很多种,但在我看来,组建医联体最关键的是要实事求是,并遵照经济规律办事.1996年,南京市鼓楼医院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医疗集团.当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购了宿迁市人民医院.在此过程中,作为医院院长,出于遵循经济规律的考虑,我建议对宿迁市人民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造.在充分利用社会活跃资金的同时,让医联体中每一个机构都得到回报,保证大家的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14.
激辩医联体     
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2012年,北京推出了医联体建设.其话题热度迅速飙升。在2013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医联体更是被卫生行政部门寄予厚望.希望通过组建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4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3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医联体也成为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5.
从平台架构、网络架构、系统安全、服务流程、具体功能几方面阐述基于医联体的远程医学平台建设,介绍平台应用效果,指出其有助于提高区域医疗水平与效率,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治疗,降低就医开销。  相似文献   

16.
介绍医联体发展模式,阐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对医联体发展的作用,分析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更好地发挥医联体建设中区域医疗协同作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方法:总结医联体建设的实践经验,介绍医联体合作模式,对医联体区域医疗协同中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结果: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医联体合作模式有6种,分别是院府合作、战略合作、技术支持合作、远程医疗合作、对口支援及专科联盟.区域医疗协同存在的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基于医联体大数据构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以达到增强数据防护、减少安全隐患并提高数据安全性的目的。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医联体业务场景,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建立数据安全策略和应用安全技术,完善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结果/结论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是医联体业务的“安全带”,以清晰的安全制度和标准为大纲,为医院业务合法合规开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并建立了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新形势下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可行路径。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联体建设为例开展实践研究,分析医联体建设工作的措施、成效、问题和改进方向。结果:医联体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提高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结论:从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医保政策、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等方面不断完善推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 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 结果 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 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