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为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借助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将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上炎证、肾气亏虚证4个证型。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主要血清指标水平以及夜间睡眠情况,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结果 共纳入363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呈现如下:痰瘀互结证组(40.50%)>阴虚阳亢证组(33.33%)>肾气亏虚证组(15.15%)>肝火上炎证组(11.02%)。阴虚阳亢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肝火上炎证组、肾气亏虚证组4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入睡开始时间相比,P<0.05,而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得分以及血脂、血清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相比,P>0.05。入睡开始时间与痰瘀互结证组及肝火上炎证组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呈负相关(痰...  相似文献   

2.
杨秋生 《大家健康》2014,(9):137-138
目的: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了解高血压的证型分布情况。方法:以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心血管门诊科所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证型分布,以及各证型的症状。结果:这60例高血压患者当中阴虚火旺型、痰浊壅盛型、痰瘀互结型、阴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心脾两虚型以及阳虚血瘀型所对应的人数分别为38人、6人、5人、4人、4人、2人和1人。结论:使用中医辨证施治高血压时,所主要针对的是属于阴虚火旺型、痰浊壅盛型、痰瘀互结型、阴虚血瘀型,这四种类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病因病理,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中医病机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Ⅰ期以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肾不交为主证,Ⅱ期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为主证,Ⅲ期以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痰瘀水结、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为主证。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疏通血脉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以探索心脑合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982例确诊为心脑合病(本研究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频数、构成比、百分比、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血脂和心脑合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中血脂异常的百分比较高,二者与非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和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具有相关性,血脂可以作为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及其兼夹证的客观化指标,临床可以通过调控血脂防治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需进行在心脑合病辨证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期间在广州地区的3所大型三甲中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进行病例采集及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中医证候要素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为60~8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最多,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为11~12分的占比最高。(2)中医证候要素方面,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出现中医证候要素共312次,其中气滞、阴虚、湿浊、血瘀4个要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候要素(P<0.05)。(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300例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中共出现肾阴亏虚、气滞血瘀、肝火上炎、痰瘀互结、阴虚阳亢、气血两虚6种证型,其中肾阴亏虚(40.00%)、气滞血瘀(29.67%)、肝火上炎与痰瘀互结(11.67%)型占比高于阴虚阳亢、气血两虚型(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焦虑患者气滞、阴虚、湿浊、血瘀证素出现频数较多,肾阴亏虚、气滞血瘀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微型积证"理论基础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水平。方法:1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四诊辨证为气滞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互结证、血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证型,同时采集患者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积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证型分布有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高,血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低。平均年龄存在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大,阴虚痰瘀互结证次之,气滞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小。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具有差距,其中气虚痰瘀互结型总胆固醇(CHO)水平最高,与气滞痰瘀互结、血虚痰瘀互结及阳虚痰瘀互结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以及阴虚痰瘀互结证IMT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斑块积分较其他四个证型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各证型在平均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搜集到的122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冠心病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型中,(1)气阴两虚证多见于女性,痰瘀互结证多见于男性;(2)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心肌桥,但以气滞血瘀证更为显著;(3)气阴两虚证以冠脉单支病变为著,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以多支病变为著;(4)气阴两虚证以冠脉轻度狭窄为多见,痰瘀互结证以冠脉重度狭窄为多见。结论: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证候与24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33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中医辨证。根据本虚标实辨证原则,将全部病例分为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三种类型;根据夹痰、夹瘀的不同,将全部病例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四种类型。研究EH中医辨证分型各组24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差异。结果:虚实辨证分组的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三组各项血压指标及血压形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夹痰、夹瘀分组的分析表明,夹痰夹瘀证组的全程、白天、夜间收缩压及脉压均高于夹瘀证组(P<0.05),舒张压及脉压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瘀互结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升高有关,祛痰化瘀法应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采集,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总结及频次分析,最后总结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四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肾阴亏虚型为34%,湿热内蕴型为33%,痰瘀互结型22%,肝郁气滞型1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可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型,其中以前两证型为主,对日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证候之一,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两者相互胶结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从痰瘀同治,并根据其发病标本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情况,按气虚、气滞、气阴两虚、阳虚、寒邪、热邪、毒邪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该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本证及其兼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证44例、阴虚阳亢证36例及肝火上炎证34例、气血亏虚证46例,对所选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监测并分析。结果与肾虚血瘀证患者比较,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与气血亏虚证患者的PT、TT、aPTT均明显降低,Fbg明显升高(P 0.05);与肾虚血瘀证患者比较,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与气血亏虚证患者的BPC明显降低,MPV、PDW明显升高(P 0.05),但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通过监测患者凝血状态和血小板变化情况,可对H型高血压病情进行准确分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13.
吴赞元 《中外医疗》2011,30(14):136-136
目的分析不同侧中风肢体偏瘫在中医辨证分型中分布情况。方法对左右偏瘫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例数及比例,比较2组证型分布差异。结果 2组血瘀证、阴虚阳亢证、痰证、气虚证分别对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偏瘫组证型以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多见,右偏瘫组证型以痰证、气虚证多见,2组证型分布差异对于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偏瘫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证候分布及其与MSCTA诊断的相关性,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临床的辨证分型。方法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12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火内扰、阴虚阳亢、气虚血瘀、髓海不足各30例,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对患者进行MSCTA检查、凝血机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CTA结果显示各证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内径均有明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个不同的中医证型间,气虚血瘀证〈髓海不足证〈阴虚阳亢证及痰火内扰证,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虚阳亢证与痰火内扰证间无显著性意义;患者血浆中PT、APTT均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个不同的中医证型间,PT气虚血瘀证〈髓海不足证〈痰火内扰及阴虚阳亢证,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虚阳亢证与痰火内扰证间无显著性意义;APTT髓海不足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及痰火内扰证,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PT、APTT水平及MSCTA诊断结果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薛科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1):137-138,140
目的观察突眼消汤治疗阴虚阳亢、痰瘀阻滞型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Graves眼病、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和痰瘀阻滞证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突眼消汤治疗组(30例)和强的松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他巴唑10 mg口服,tid,常规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突眼度、眼部自觉症状的中医症候疗效。结果突眼消汤对改善患者的突眼度有一定的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突眼消汤对改善Graves眼病属阴虚阳亢和痰瘀阻滞证的患者的眼部自觉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突眼消汤对改善Graves眼病患者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和痰瘀阻滞证患者的突眼度、眼部自觉症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高血压肥胖患者左室心肌重量(LVM)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62例高血压非肥胖患者比较,同时将两组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四型,进行比较,以探讨肥胖对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肥胖组患者的Ivsd、LVPWd、LVM、LvMI,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且较非肥胖组有更高的LVH检出率;同时高血压肥胖组以痰湿壅盛证较多(58.7%),其次是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而非肥胖组则以肝火亢盛证较多(51.6%).其次是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提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肥胖患者时,要注意健脾利湿化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及痰瘀互结兼夹其他证患者2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结果:挖掘出支持度大于10%,规则最小置信度为40%的规则,望诊8项规则,高血压与半身不遂、皮肤干燥、口舌歪斜等常同时出现;闻诊2项规则,高血压与言謇、语声重浊等常同时出现;症状体征26项规则,高血压与肢体不遂、胸闷、身体困重、乏力等常同时出现;舌脉7项规则,高血压与滑脉、弦脉、舌下络脉迂曲等常同时出现。结论:高血压与对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有重要作用的中医四诊指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为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以及建立综合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文献调研结合以甲状腺结节患者症状询问为主的问卷调查,提取证候要素,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形成甲状腺结节的辨证分型模型,然后通过该领域专家咨询,建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结果:30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证候要素经聚类分析聚为5类,通过专家咨询修正,第2、4类(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合并为脾。肾阳虚证,第1类为肝郁痰凝证,第3类为痰瘀互结证,第5类由“气阴两虚证”改为“阴虚内热证”。由主成分分析和专家平均排位情况确定每一类证型的主症和次症。这4种证型反映了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基本证候。结论: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基本证候为肝郁痰凝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和阴虚内热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中医分型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就诊的EH患者100例,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基本证型,另外选取同期就诊的非高血压的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酶法检测EH及非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两组血尿酸发生率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5);且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血尿酸水平存在差异,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5),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P 0. 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尿酸升高者较非高血压者明显增加,而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关性。方法:对17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痰浊阻遏型75例,脾肾阳虚型15例,肝肾阴虚型20例,阴虚阳亢型38例,气滞血瘀型24例。检测LPO及SOD,将5种证型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各证型的LPO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以脾肾阳虚型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痰浊阻遏,各证型的SOD均低于正常范围,以肝肾阴虚型最低,其他4型由低到高依次为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型LPO与其他4型比较,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SOD与其他4型有显著差异(P<0.05),气滞血瘀型与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LPO、SO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LPO及SOD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化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