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7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7例中,6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左侧脑室三角部;肿瘤多呈分叶状;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5例见明显囊变、坏死区;4例可见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内及周边可见较多的血管;5例窄基底与硬膜相连,1例宽基底与硬膜相连,2例见"脑膜尾征"。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且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4例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有无坏死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结果 24例病变,颅底7例,矢状窦5例,大脑镰旁3例,小脑幕4例,额叶5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可见肿块边界清楚,外表光滑,质硬,有明显包膜,24例患者未见明显钙化。MRI平扫示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临近颅骨改变,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血管流空4例,脑膜“尾”征6例。结论 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征象具有特征性,对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A1)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征、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左侧中颅窝、颞叶下方、眼眶后方蝶窦旁1例,右枕叶区1例,左额叶1例;MRI表现:T1WI呈混杂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1例;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分叶状(1例),不规则形(2例),1例病灶内有坏死囊变,无强化;病灶周边可见轻度水肿,病灶内多见血管流空信号。1例邻近蝶骨翼骨侵蚀骨质破坏。病理结果为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结论: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5.
覃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3):373-374
目的 对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对MRI分型准确性进行研究,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48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与术前MRI检查资料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的7种表现形式与患者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病理分级越高,差异越明显,各种影像表现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细胞瘤的级别不同,在MRI的表现形式也不同,MRI的表现与病理分型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诊断时,将病理诊断与影像相结合,可提高星形细胞瘤定性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8.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 岁,主诉腰痛伴右下肢疼痛6 年,加重1周于2016年1月20日入住我院. 患者自述于2010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加重,夜间痛明显,未予特殊治疗. 发病时神志清,精神可,大小便正常,饮食可,睡眠欠佳,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检查:体温36. 8℃,心率 89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33/82 mmHg (1 mmHg≈0. 133 kpa). 专科检查:双下肢活动感觉良好,肌力约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双侧膝阵挛、踝阵挛未引出. 双下肢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双下肢股神经牵拉实验( +) ,拾物实验( -). 辅助检查: CT检查可见L1椎体水平椎管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并沿L1/2右侧椎间孔向外生长,相邻右侧椎间孔扩大、骨质吸收(见图1 );MRI检查可见病变T2 WI呈欠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相邻蛛网膜腔扩大,病灶呈跨椎管内外生长,呈分叶状,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见图2).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8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资料,总结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siemens AVANTO 1.5T MRI,均行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结果: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不同位置,平扫T1W等低信号,T2W等高信号,1例合并出血2例合并坏死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具侵袭性,DWI高信号。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序列综合检查,可提示诊断,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额叶4例,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延髓2例,小脑半球9例;其中12例呈大囊小结节,4例呈实质型;额叶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可见流空血管影,实性成分呈等T1、等T2信号,明显强化;桥小脑角区肿瘤呈不规则的囊状,内有扭曲血管影及不规则的实性成分,呈不规则较明显强化;延髓肿瘤,呈类椭圆形的大囊小结节,内有分隔,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小脑半球肿瘤呈大囊小结节或实质型,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均见流空血管影,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均有一定特点,而肿瘤实性成分中的流空血管影是该病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结果 17例中,小儿11例,成人6例。其中幕下11例(64.7%)。肿瘤12例为囊实性,4例为囊性,1例为实性。肿瘤边缘光整,伴有轻度水肿者6例,梗阻性脑积水12例,瘤内出血3例。肿瘤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儿,成人患者发病相对较少,肿瘤多为囊实性,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CT和MRI杂志》2015,(7)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及CT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MRI及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总结其MRI及CT特征。结果 12例肿瘤均为单侧,类圆形,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11例行MR平扫,实性部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行CT检查、呈等密度影。肿瘤内含较多囊腔,小囊呈"蜂窝状"或"海绵状",较大的囊腔囊壁和间隔厚而均匀。9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含血性信号/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平均信号强度略低于子宫肌层(病变信号值约为476.10±73.33,子宫肌层信号值为505.73±64.99)。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大体病理标本切面与MRI/CT表现相符合,12例肿瘤部分囊腔内均见暗红色血液或血凝块。病理诊断:10例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中低分化3例,2例腹膜、肠壁、输卵管见转移灶;中分化2例。2例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均为增生期改变,部分患者见息肉、子宫内膜癌。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CT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性激素所致的临床症状,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9)
目的分析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特点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MR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位于左侧小脑半球4例,右侧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3例,额叶4例,顶叶2例。单囊结节型10例(58.9%),壁结节T_1WI呈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均呈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囊液T_1WI呈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呈高信号,增强囊壁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多囊结节型4例(23.5%),囊壁及分隔增厚,增强明显强化;囊性成分及结节信号与单囊结节型类似。囊实性型3例(17.6%),实性部分T_1WI呈低信号,T_2WI及T_2-FLAIR高信号为主,增强明显强化。DWI瘤结节及实性瘤体均呈等或低信号。较大结节或实性瘤体信号不均,内见多发小囊变区,呈"囊中有瘤,瘤中有囊"的特征性表现。本组病例种中5例(29.4%)合并出血,4例(23.6%)合并瘤周轻度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加深认识,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6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位于额部3例,颞部1例,枕部1例,鞍区1例,肿瘤呈实性,4例MRI表现T1WI为等信号,2例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等信号,其中4例T2WI中有更高信号的液化坏死区,5例对周边脑实质推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均明显强化,4例中心坏死区未强化。1例造成相邻颅骨的内板和板障受侵,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具有脑膜尾征。结论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有其特征性MRI表现,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IWC)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HPC患者的MRI资料,总结其MRI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MRI检查采用GE signal 1.5T超导磁共振仪,均行平扫及钆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1例行磁共振波谱(MILS)分析.结果 7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实质外不同部位.MRI平扫:3例T1WI呈等信号,3例旱等、低信号,1例合并出血肿块内夹杂高信号灶;T2WI2例肿块旱等信号,4例肿块旱等、高混杂信号,1例肿块呈混杂高信号;其中2例显示扩张迂曲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扫描:7例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显示"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但应与脑膜瘤、桥小脑角区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脊素瘤及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7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颅内SFT/HPC中男5例、女2例,年龄为23~60岁,平均年龄为46.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呕吐等神经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影像学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伴动脉期强化.5例WHOⅡ级SFT/HPC镜下见肿瘤由短梭形细胞构成,伴瘤组织间"鹿角样"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2例WHOⅢ级SFT/HPC镜下瘤细胞明显丰富且存在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7例患者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波形蛋白、CD34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不同程度表达Bcl-2(3/7)、P53(3/7)、CD99(2/5).除1例患者转院后失访外,其余6例随访5~67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3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颅内SFT/HPC较为罕见且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与其他颅内肿瘤相混淆,确诊依靠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早期诊断和完全性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能减少SFT/HPC复发. 相似文献
20.
血管外皮细胞瘤 (hemangiopericytoma ,HPC)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发生在十二指肠的HPC ,至今国内外的文献报告很少。熟悉其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并在十二指肠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1 概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从血管外皮细胞 (Zimmer man细胞 )发生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可以表现为良性或恶性 ,但良恶性之间在组织学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少数为先天性。以 2 0~ 69岁发病最多 ,约占 3 /4。发生部位以四肢 (尤以下肢 )最多 ,次为躯干 ,头颈部、腹膜后、盆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