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新生儿复苏项目培训对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及窒息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发生窒息的1 5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定义2000~2002年为对照组,2003~2005年为观察一组,2011~2013年为观察二组,比较分析3组新生儿窒息及极重度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死亡率、极重度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 结果 3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5.60%、4.53%和3.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79.3%、90.0%和90.2%,观察二组和观察一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分别2.69‰、1.51‰和1.14‰,观察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新生儿极重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69‰,1.72‰以及1.27‰,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极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6.2%、75.0%和82.1%,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HIE发生率分别为33.3%、25.0%和21.7%,观察二组和观察一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项目培训,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成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医务人员强化复苏技术培训,根据复苏现场抢救记录表评价医务人员复苏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正确率最高达100%,其次是正压通气加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药物使用的正确率最低为89%。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χ2=144.27,P〈0.01),重度窒息发生率也明显下降,(χ2=15.99,P〈0.01)。结论:建立新生儿复苏工作的机制,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是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侯林霞  何艳君  张丽清 《中外医疗》2013,32(16):59-59,61
目的探讨新法复苏术推广后该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法复苏术推广前后该院2006年、2008年、2010年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效果,比较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2008年该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窒息后死亡率显著低于2006年(χ2=27.92,P<0.01),而2010年该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窒息后死亡率则明显低于200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0,P<0.05)。结论熟练掌握复苏技术可以使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苏后救治体系防控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效果。方法:对2011-2016年与1991-2010年新生儿窒息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阶段性比较。结果:2011-2016年新生儿窒息死亡率(60.65/100 000)与1991-2010年(153.21/100 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P=0.000),0、1 d以上新生儿窒息死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6,P=0.562),不同出生地点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68,P=0.000),不同死亡地点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5,P=0.017),2001-2010年新生儿窒息平均增长量为0.07/100 000,2011-2016年为-1.64/100 000。结论:如皋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有效下降,平均增长量增长的现象得到扭转,综合干预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建议继续加强复苏培训与复苏后救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效果。方法 2017年开始进行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以揭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15年至2016年2998例住院患儿及930例揭阳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患儿为对照组;以2017年至2018年揭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住院患儿2720例及783例揭阳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患儿为观察组。对比2组培训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培训前后及持续培训期间医护人员考核成绩。结果 2017年救治中心与转运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P 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救治中心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χ~2=10.580,P 0.01差异具有显著性;2018年转运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χ~2=7.380,P 0.01差异具有显著性。2017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χ~2=85.480/18.310,P 0.01),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培训前(χ~2=153.420,P 0.01);2018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培训前(χ~2=70.470,P 0.01),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培训前(χ~2=79.780,P 0.01)。培训后2018年优秀率明显高于2017年(χ~2=4.770,P 0.05)。结论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揭阳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的所有活产儿及其母亲的一般资料,计算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与2006年11月~2008年9月期间的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并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活产儿9 025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83%,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055%;2006.11~2008.9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5%,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13%。两组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3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体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医师范围内进行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能够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复苏技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产科医师、儿科医师、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按照"七步流程图"分步讲解、考核,同时在培训前后采用问卷对不同职称的139名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82.73%的医务人员没有参加过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2.37%上升到100%,操作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0%上升到1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规范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与技能、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实施五年以来,医疗保健机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配备及人员培训情况。方法在全区22个市县区内,随机抽取19家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9家医疗保健机构产房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面罩、辐射保温台的配备率为100%,新生儿咽喉镜的配备率为94.7%,手术室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咽喉镜的配备率为84.2%,辐射保温台的配备率仅为63.2%,明显低于产房(χ2=6.3,P〈0.05);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均接受过院内培训,产科医生接受培训的比例高于儿科医生和麻醉师(均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技能的培训。应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儿科合作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方法:在我县内随机抽取10家乡镇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将每年出生婴儿数量在350人以上的6家医院作为A组,将每年出生婴儿数量在350人以下的4家医院作为B组。由儿科专家、产科医生、产科护士、医院领导等组成调研小组,对这10家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与分娩有关的护理人员及相关行政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查看产妇的分娩记录、问卷、座谈、考查产房的室内环境等。结果:我县参与本次调查的10家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4.06%。其中A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3.39%,B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6.4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这些医院在医护人员的培训、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认知程度、对气管插管技术的掌握、对复苏药物的规范使用以及进行复苏的实际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问题。结论:进行行政干预,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专业的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基层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在基层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产儿科医务人员开展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培训,比较复苏技术推广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胎粪及羊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情况。结果:新法复苏技术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胎粪及羊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生儿出生7天内死亡率也有所下降。结论:新法复苏明显优于旧法复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以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后对新生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5~12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12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5~12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01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的助产士未进行窒息复苏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的助产士规范化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观察2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0例,占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例占3.67%。观察组复苏成功率28例占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例占81.08%。结论: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其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的效果,评价新指南在抢救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新指南的复苏策略、要点,对笔者所在医院全体产科、儿科及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要求复苏人员在抢救窒息新生儿的过程中规范操作并详细记录,包括复苏的时程、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次数、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胎粪吸引的实施以及用药等。结果执行新指南后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效果与执行新指南前比较,窒息新生儿的平均复苏持续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提高,用药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另外,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从8/312(2.51%)减少至4/324(1.23%)。结论执行新生儿复苏新指南能有效提高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新法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抢救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216例新生儿窒息应用新法复苏技术抢救,其中重度窒息71例,死亡22例.对照组245例新生儿窒息应用传统复苏技术抢救,其中重度窒息89例,死亡38例.结果 新法复苏技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预防脑损伤,应用新法复苏技术抢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从12.64%降至8.26%.结论 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和预防脑损伤的有效干预措施,是适合各级医院应用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普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统计分析比较我市基层产儿科医护人员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前后3年新生儿窒息发生数、出生窒息死亡数、窒息病死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推广应用新法复苏技术后,全市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由80.8‰下降至47.2‰,下降了33.6‰,新生儿死亡率由7.3‰下降至3.9‰,下降了3.4‰。结论:在基层产儿科医护人员开展复苏技能培训,使他们正确掌握技术的操作,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率,降低出生窒息死亡率,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行政干预组织多学科联合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演练,以提升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多学科有效配合、提高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能力。方法由酒泉市人民医院护理部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制订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演练培训计划,分别对护理人员、助产士进行理论培训,并通过比较培训演练前(2016年)及培训演练后(2017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应急演练效果评分来评价培训演练达到的实际效果。结果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演练后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演练前(P<0.05),效果评价得分明显高于演练前(P<0.05)。结论通过行政干预组织多学科联合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演练,可以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精神,有效提高新生儿的窒息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方法,以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抢救,采用ABCDE复苏方案:清理呼吸道、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辅助用药及监护.结果 Apgar评分显效38例占61.3%,有效21例占33.9%,总有效率95.2%,死亡3例,死亡率占4.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儿科医务人员复苏技术,及时有效的复苏措施及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助产士窒息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 120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 01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的助产士未进行窒息复苏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的助产士进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测试达标.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0例,占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例,占3.67%;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28例,占9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例,占81.08%.结论: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月霞  张洪梅  张燕  王书华 《海南医学》2010,21(12):103-10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时气管插管的指征与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本院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一般项目、复苏措施与新生儿结局。根据生后是否立即气管插管分为插管组与未插管组。结果 41例入选,插管组20例,未插管组21例。插管组vs未插管组:1min Apgar评分为(1.90±1.02)分vs(1.71±0.72)分,P值为0.507;5min Apgar评分为(5.40±2.28)分vs(3.48±2.84)分,P值为0.022;10min Apgar评分为(7.00±2.68)分vs(4.76±3.71)分,P值为0.033;围产期死亡率为10.00% vs 57.14%,P值为0.001。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时无论羊水有无粪染都应该气管插管,且立即插管,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围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魏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8):1008-1009
目的探讨进行医护人员复苏技术培训对提高新生儿复苏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医院新生儿复苏培训小组,规范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制定复苏人员上岗前的资格考察制度和上岗后工作考核制度。对加强复苏管理前后我院新生儿复苏的规范操作、窒息发生率、窒息病死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加强医院新生儿复苏管理前后,新生儿的窒息率以及窒息病死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医院新生儿的复苏管理,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窒息病死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助产过程中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方法将分娩时发生窒息的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对窒息患儿进行助产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对照组仅给予产房常规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约为95%,死亡率约为5%,对照组新生儿对窒息抢救成功率约为75%,死亡率约为25%,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实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提高窒息患儿的复苏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