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燕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2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外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考组病人采取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开展品管圈管理,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对比意义。结论针对病人采取品管圈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给药差错率,增强安全性,促进身体康复,具有显著的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1):123-12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自行滴眼药水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患者自行滴眼药水正确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自行滴眼药水的正确率高于活动前(P<0.001)。此外,圈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患者自行滴眼药水的正确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进行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的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理等。结果药品储备不及时、护士对静脉给药时间差问题意识不强及未及时解决静脉给药中断原因,是造成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的主要原因,措施改进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发生率由0.9%下降到0.1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保证了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王英民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3):361-362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种类越来越多,对患者手术体位摆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规范舒适的手术体位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保证患者在手术时体位合理、安全、舒适,则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我科于2013年6月针对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了相应的品管圈小组,运用QCC的管理方法解决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吉林医学》2015,(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途径,成立QCC小组,采集临床护理组送检的血标本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查找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通过QCC活动,住院患者血标本的合格率由96.36%提高到98.98%,规范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并制定了护士采血手册,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沟通能力,积极性,手法运用,医患和谐程度,自信心等七方面无形指标。利用5.3.1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结果各项总分都比活动前明显量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组血标本准确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完善静脉采血相关知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留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错误率降到27.8%,较活动前(65.6%)明显提高(37.8%)。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2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腹膜透析(PD)患者居家换液洗手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换液洗手正确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对我中心162名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洗手正确率进行查检,分析其缺陷原因,全体圈员投票选出要因,根据\"三现\"原则找出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换液洗手正确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中心162名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洗手正确率由63.6%提高至87.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换液洗手正确率,降低腹膜透析患者治疗费用,缩短医护人员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2)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高于实施前,圆满完成了设定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的准确率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室诊断为肺结核且口服抗结核药的患者120例,分别为活动开展前(2015年8-12月)60例和活动开展后(2016年1-4月)60例,以及在本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科室结核患者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知晓率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组织实施。最后对比分析活动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结核患者对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为83.33%,明显高于活动前的6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3,P0.05);同时全科24名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对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为95.83%,明显高于活动前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P0.05);活动后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1,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患者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结核患者口服结核药的服药依从性,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护士掌握口服结核药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前建立由10位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对住院患者采取问卷调查,采取头脑风暴法对科室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实施。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是提高住院护理质量有效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人跌倒方面的应用。方法:根据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实施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及制定针对性的对策等品管圈活动流程,采用品管圈管理患者跌倒发生概率。结果:对550例患者运用品管圈方法管理,确定其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后,跌倒率从原来的10.9‰下降至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可以大大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50)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至2016男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划入观察组,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6例,对照组83例,分别接受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和评估安全急诊预检分诊,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86例,分诊正确76例,不正确10例,分诊正确率88.3%;对照组患者83例,分诊正确63例,不正确20例,分诊正确率75.9%;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6例,死亡15例,存活71例,存活率82.5%;对照组患者83例,死亡26例,存活57例,存活率68.6%;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患者生存率,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9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对偏瘫患者施行品管圈活动,通过和活动前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间的对比,明确品管圈的优势。结果活动前,2670次良肢位摆放中,正确率为40.1%,错误率为59.9%;而活动后,2670次良肢位摆放中,正确率为79.2%,错误率为20.8%。结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品管圈活动的施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7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为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对本科2016年3-4月份(品管圈活动前)50例脑卒中后4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的偏瘫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目标设定、解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等管理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结果有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从75.33%提高至91.67%。该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形成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学会了品管圈的理论知识,品管手法,使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掌握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结论正确地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并且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对提升专科护理内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28)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康复科护士对患者ADL评估的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护士对患者ADL评估正确率为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结果康复科护士对患者ADL评估的正确率从66.7%提高到88.3%。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康复科护士对患者ADL评估正确率的效果显著,提高了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住院药房退药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药房退药情况,依照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进行分组,其中2012年4月~2013年6月为品管圈实施前组A组,2013年7月~2014年6月为品管圈实施后组B组。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组退药件数、退药种类、退药金额均优于品管圈管理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住院药房退药管理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降低退药数量,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