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卫东  朱嬉  牛宁奎  詹学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52-1153,F0003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平均年龄3.5岁的38例(52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改良Salter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功能训练1个月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按照Mckay临床评价标准评价,其中优47髋,良4髋,中1髋,差0髋。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林立  徐振  丁盛  朱诚  王松克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0):816-816,819
目的探讨用可吸收棒替代传统的克氏针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Salter骨盆截骨术的效果。方法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0例36髋。结果术后6~8周拆髋人字石膏。随访6个月至2年,全部患儿均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均能下地行走,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可吸收棒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可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儿痛苦及感染机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付梓新  刘开祥 《四川医学》2010,31(10):1518-1519
目的探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47例55髋年龄在3~7周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均取得12~38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优良率达89%。结论 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护理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5例学龄前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Salter骨盆截骨手术,对患者手术护理前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手术前为对照组,手术后称为观察组。结果:术后实验组的满意度指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Salter骨盆截骨术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手术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Salter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升华  李健  高梁斌  李成鑫  祁新禹 《广东医学》2004,25(10):1175-117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 手术治疗 6 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按照术式分为单纯Salter截骨组及Salter截骨加股骨旋转截骨组。随访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髋脱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偶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Salter截骨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良好术式 ,前倾角较大 ,特别是又伴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当同时行股骨截骨。  相似文献   

6.
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1年Salter提出骨盆截骨术的原理和方法以来,已为国内外学者广泛支持和采用,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正确掌握手术操作,多数患儿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但实践中发现,由于原术式内固定不甚牢固等因素,术后骨盆发生变形影响其功能,故而有需要改良之处。我院1986年9月~1993年12月采用改良式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84例96个髋关节,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6例,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男76例,女40例;左侧40例,右侧66例,双侧10例;年龄1.5~6.5岁,平均3.4岁;按Tonnis股骨头脱位程度:Ⅱ度6例,Ⅲ度72例,Ⅳ度38例,双侧脱位患儿首次手术后3~6个月行对侧手术。结果:术后随访2~4.6年,平均3.2年,临床随访结果按照Mckay功能评定标准,优75.40%,良19.84%,可3.97%,差0.79%,优良率95.24%,术后X线按照severin评分标准,优73.81%,良21.43%,可3.17%,差1.59%,优良率95.24%,术后有1例再脱位,1例半脱位,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髋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技巧,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以来本院共收治了5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179例,206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9髋同时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560例中8例8髋为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病例。临床随访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X线随访采用Severin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7.0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5.15%。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为早期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58例320髋,其中左髋104例,右髋92例,双髋62例。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1.6cm,股骨颈前倾角平均66.5。,髋臼指数平均36.8°,手术年龄平均2.6岁。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2个月,根据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238个髋关节为优,56个为良,18个为可,8个为差;X线片结果显示C—E角平均为20°,根据Severin的评定标准,232个髋关节为优,58个为良,21个为可,9个为差。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Salter截骨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52例,52例患儿均采用Salter截骨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优良率达到100%,术后患侧髋臼、CE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采用Salter截骨术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髋关节结构的恢复,不良反应少,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石  赵旭飞  赵国强 《浙江医学》2019,41(16):1779-1781,1797
目的探讨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Perthe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CatterallⅢ~Ⅳ型Perthes病患儿实施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其中年龄≤6岁者联合Salter骨盆截骨术,>6岁者联合骨盆三联截骨术)。末次随访采取Stulberg髋关节功能影像学评定标准、McKay髋关节功能临床评定标准对患儿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24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4(36±7)个月。末次随访依据Stulberg标准:优5例,良13例,差6例,优良率为75.0%;依据McKay标准:优11例,良9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结论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CatterallⅢ~Ⅳ型Perthes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例(8个髋)。方法:应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术前间断手法牵引,术中行关节囊“L”形切开,重叠缝合,术后改良Batchlor位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半年内优良率7/8,半年以上优良率8/8。结论:术前间断手法牵引,术中行关节囊“L”形切开,重叠缝合,术后改良Batchlor位石膏外固定为本组与Salter原法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行骨盆Salter截骨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骨盆Salter截骨术治疗患儿27例,将其围手术期内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27例患儿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骨盆Salter截骨术治疗患儿临床护理中,其能够最大限度恢复患儿关节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52例、61髋、1.5岁-7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Salter手术与改良贝氏石膏进行治疗。改良Salter手术完全基于经典Salter手术的原理,故手术适应证亦相同。结果:42例、51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1(平均7)a,年龄平均11岁。按吉士俊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价标准评定,总评分为26.75分,属优秀;按此标准评定,51髋中优36髋(28.3分)、良12髋(22.7分)、可2髋(20分)、差1髋(13分),优良髋数为94.1%。结论:改良Salter手术与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使许多技术环节更加稳妥可靠,保证了截骨、植骨、矫正角度的维持,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收到了明显的优良效果,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蒙古族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探讨应用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蒙古族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改变髋臼的方向;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矫正异常增大的股骨颈前倾角;降低头臼压力;使股骨头获得各向稳定覆盖良好的中心复位;并能维持复位.对30例42髋进行了联合手术;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4平均34个月.疗效评价按照Mckay标准:优36髋,良5髋,可1髋,差0髋.X线疗效评价按照Severin分级标准:Ⅰ级35髋,Ⅱ级6髋,Ⅲ级1髋.结论 根据蒙古族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特点,应用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可以在确保髋关节稳定中心复位的同时,不影响髋臼的生长,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及术后再脱位的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Salter截骨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89例患儿的护理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围术期精心护理,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髋关节得以恢复,无下肢畸形、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的15例3~10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结果:随访1~9年,平均随访时间5.7年,按照周永德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Salter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探讨7岁以上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8髋)7—16岁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切开复位,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或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的联合手术治疗,使复杂的畸形一次性获得矫正。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7年。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2髋,差1髋,优良率94%。结论 “切开复位,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联合手术是治疗7岁以上大龄难治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联合截骨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联合截骨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7~18岁)30例(36髋).结果 本组36髋术后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42个月.采用国外通用的Mckay临床评定标准,优10髋,良19髋,可5髋,差2髋,优良率达80.6%.结论 联合截骨术式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联合截骨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联合截骨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7—18岁)30例(36髋)。结果 本组36髋术后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42个月。采用国外通用的Mckay临床评定标准,优10髋,良19髋,可5髋,差2髋,优良率达80.6%。结论 联合截骨术式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