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手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死亡例数、机械通气总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序贯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勇  张国培  张雨 《中外医疗》2023,(1):109-112+117
目的 分析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肠内营养治疗ICU危重患者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围绕呼吸衰竭的ICU危重患者81例作回顾研究,样本按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0)为有创序贯通气联合肠内营养,而观察组(n=41)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肠内营养,记录通气情况,进一步分析其血气指标、血流流变情况及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有创通气时间(7.49±2.31)d、总机械通气时间(10.21±3.18)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52、6.425,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气酸碱值及动脉血氧分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肠内营养治疗ICU危重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更好,其通气时间相对更短,对改善患者血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与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4例老年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研究组予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联合布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32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和单纯行有创通气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利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02-502,506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尤其是重度有机磷中毒,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中间综合征(IMS)引起的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必须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本文旨在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AOPP所致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51例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后随机分为3组,包括传统脱机组(n=22)、气切导管更换为金属导管序贯脱机组(序贯A组,n=12)和拔除气切导管封闭气切窦道序贯脱机组(序贯B组,n=17).观察3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与传统脱机组相比,序贯A组和序贯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缩短(P<0.05)、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P<0.01)、脱机成功率高(P<0.05)和总住院费用少(P<0.05).结论 尽早将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应用于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切换点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进行撤机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治疗病房(RICU)及急诊科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16例COPD急性加重行气管插管接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为序贯组,在临床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序贯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渐至脱机。选取同期因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并常规撤机拔管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方式撤机。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天数及复插率、院内死亡率的发生情况和总住院费用。结果与撤机前比较,对照组撤机后的pH值减低,Pa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1h序贯组PaCO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24h序贯组的pH值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再插管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RICU入住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及总住院费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因肺部感染导致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的病例,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早期拔管,序贯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撤机,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在治疗ARDS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ARDS控制窗"情况时,对两组患者的出现时间、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 H)、氧合指数(Pa O_2/Fi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等方面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无创通气12h后对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氧合指数(Pa O_2/Fi O_2)及酸碱度(p H)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撤机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对抢救ARDS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且可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并发症,特别是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在儿科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有创通气措施,实验组患儿给予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3.84±2.45)天、总机械通气时间为(43.62±2.46)小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一次拔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器官衰竭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在儿科呼吸衰竭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罗先海  陈万 《重庆医学》2016,(10):1381-1383
目的:探讨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 )≥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撤机,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例为治疗组,早期辅助控制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 V )+压力支持通气(PSV),待意识障碍改善“改良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以后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 PSV、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例为对照组,在“改良GCS≥10分”后仍按常规有创通气治疗,以SIM V+ PSV方式继续撤机,先逐渐降低SIM V频率至5~8次/min ,后减低PSV水平至5~7 cm H2 O ,稳定达2 h后脱机,气管插管内吸氧再稳定2 h后拔管,拔管后如出现呼吸衰竭加重,给予BiPAP通气,以后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观察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拔除气管插管前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E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高于有创机械通气水平(P<0.05);治疗组、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22±2.11)d和(9.17±4.91)d ,P<0.05;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18±5.53)和(4.33±3.55)d ,P<0.05;V A P发生例数分别为1和6例( 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天数、再次气管插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改良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能指导早期拔管,降低VAP发生率,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有创通气结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治疗组采取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通气策略,在对照组中只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结果:治疗组治愈48例,治愈率为96%,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5d,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12%;对照组治愈43例,治愈率93%,平均有创通气时间7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23.9%。结论:采取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通气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作为筛选前提,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人群中抽取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在相同的时间段抽取另外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有创治疗,设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数值低于参照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VAP发生率数值均优于参照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的效果。方法将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GCS≥13分组(A组)和改良GCS≥10分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改良GCS≥13分)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B组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改良GCS≥10分)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次插管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有创通气时间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率、住院总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拔除气管插管前及无创机械通气3h后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PaO2、PaCO2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以改良GCS≥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是近10年提出的机械通气策略,目前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笔者查阅近三年序贯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相关的文献,对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优势及"切换点"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魏中兴 《中外医疗》2013,(33):73-74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贯序组69例,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两组在出窗时间与出窗时PH、PaO2、PaCO2、RR、HR各指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序贯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有效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VAP发生和住院死亡人数,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吉  张敏  石敦义  余锋  王璐 《基层医学论坛》2021,(12):1654-1655
目的 探究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就诊的120例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0).研究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别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急诊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B组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MV),分别在改良GCS评分≥13、15分稳定3 h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INV)。分别于拔管前及NIV后3 h记录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记录两组IMV时间、再次插管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住院时间。结果 A组与B组拔管前、IN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拔管前与NI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B组,VAP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以改良GCS评分≥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IMV时间、住院总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