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X线表现,为临床诊断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筛选并回顾我院经临床或最后手术确诊的36例新生儿nec患儿的腹部X线平片、ct片及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新生儿nec早期X线均以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表现为主,其中肠管排列紊乱、肠气分布不均32例,肠管僵硬、局部异常扩张呈管状24例,肠管管壁或肠间隔增厚26例,肠管内多发小液平面9例,肠壁积气6例,胃积气扩张31例,结肠内少气或无气7例。结论新生儿nec早期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当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临床出现腹胀、拒乳、呕吐、血便等nec症状,X线表现为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改变,即可提示新生儿ne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张成超 《大家健康》2014,(9):169-17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表现。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因患急性小肠结肠炎入院的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5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及肠炎X线表现动力性肠梗阻19例,肠壁积气10例,腹水2例,静脉积气5例,肠间隙增厚18例,肠管含气少及含气不均匀4例。结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的婴儿由于体重低,极容易出现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所以必须要对新生儿进行腹部的X 线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腹部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NEC的腹部影像表现。其中,早产儿15例,足月产儿3例。结果:诊断为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主要影像表现为肠动力性梗阻,肠管充气不均匀,部分肠管扩张、僵硬,肠壁间距增宽、模糊,双侧腹脂线模糊;典型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例,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气征,肠管扩张僵硬呈腊肠样;晚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气广泛,门静脉积气,气腹等。其中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转院3例,治愈出院12例。结论:NEC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及提高患儿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确诊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位摄片,必要时摄水平侧位片及多体位腹透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 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伴门静脉积气2例,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经临床治疗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如侧卧水平位投照可观察到少量气腹影,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以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证实明确诊断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位摄片,必要时摄水平侧位片及腹透多体位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 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男性婴儿2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8 d,最小12h,平均4 d。32例病例中,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1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和X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其在腹部平片中的几种X线征象。提出对临床疑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线仅示肠胀气者应予足够重视,并作紧密的X线随访。本病主要表现为肠管充气扩张,肠腔气液面、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其中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诊断的特异性征象,并对肠壁积气和粪气影的鉴别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35例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NEC患儿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5例NEC患儿X线检查均表现出动力性肠梗阻,16例小肠扩张,11例胃泡积气,20例肠壁积气,6例门静脉积气,9例胃壁积气,13例气腹。结论小肠扩张、肝门静脉积气、肠壁静脉积气及气腹是NEC患者典型X线征象,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资料,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加深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认识 ,提高对其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了五年来我院收治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 NEC病例 2 4例就其临床资料和 X线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2 4例均出现肠道动力性改变 ;出现肠壁壁间积气 8例 ;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有小肠肠管局限性积气扩张固定、肠穿孔气腹 8例。结论 :NEC早期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改变 ;典型阶段肠壁壁间积气 ,为诊断本病特征性 X线表现 ;NEC进展恶化时 ,X线表现为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局限性肠襻扩张固定 ,患儿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病死率高。因此 ,NEC应尽可能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对3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主要病因为窒息、感染、早产。腹胀者X线腹部平片示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肠间隙增宽,粪潜血阳性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强调了禁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方法搜集2010年1月~12月住院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3例均有肠间隙增厚并肠壁积气。肠壁积气分为粘膜下和/或浆膜下积气,局限性、节段性和/或广泛性积气,严重者可合并门脉积气、肠穿孔。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常见病,腹部平片是检查本病主要方法,早期做出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方法 搜集2010年1月~12月住院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3例均有肠间隙增厚并肠壁积气.肠壁积气分为粘膜下和/或浆膜下积气,局限性、节段性和/或广泛性积气,严重者可合并门脉积气、肠穿孔.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常见病,腹部平片是检查本病主要方法,早期做出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临床资料均完整,重点回顾2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分析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中低体重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非母乳喂养例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有所升高,影像学可见肠管充气扩张及肠壁积气表现.结论 低体重与非母乳喂养均是诱发早产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3.
王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956-2957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征象。结果: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早期表现共22例,出现典型期表现共15例,出现晚期表现共4例。结论:腹部平片能及时发现NEC病情变化,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徐琼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53-153
目的:分析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3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将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汇报。结果:小肠扩张积气积液,高低不一,扩张的肠管内可见高密度结石。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扩张积气;胆囊壁增厚变形,胆囊积气。CT表现为小肠积气、扩张或见液平;肝内胆管积气,胆囊变形;壁增厚;胆囊内积气;小肠内见“同心圆”形高密度影。结论:认识胆石性肠梗阻影像,X线检查对诊断很有帮助,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老年人怀疑胆石性肠梗阻,应选CT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治疗不当会导致病人数日或数周内死亡。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加,常见于未成熟儿,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道充气、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我院及花都区人民医院1995年9月~2007年1月共手术治疗NEC患儿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下简称NEC)是高危围产儿常见病,死亡率可达49.3~78%。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26例NEC 病例的X 线表现分析如下。一、早期(63例)(1)以小肠轻、中度胀气为主,结肠少气或无气者46例,大小肠普遍性胀气者41例;(2)部分肠管狭窄,变形,僵直,连续性差,呈分节改变,排列紊乱;(3)肠粘膜和肠间隙增宽变厚,模糊不清。(4)胃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以下简称NEC)是新生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占住院新生儿的7.5%左右,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占73~91%);足月儿也可发生。以小肠和结肠的弥散或局部坏死为主。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便血三大主症。腹部X线摄片以肠壁积气、门脉积气为重要特征。本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预后差,目前西医内外科治疗,病死率高达88.9~98%,近年来下降到10~40%,而病后3月内发生肠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65例NEC患儿超声图像特征,并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 65例NEC患儿中80.0%(52/65)的患儿声像图表现为多发肠壁增厚,增厚部位以小肠为主,小肠壁厚度均﹥3 mm,并可伴腹腔积液征象;41例可见肠壁积气,其中49.2%(32/65)于肠壁黏膜下可见点状或颗粒状气体回声,13.8%(9/65)浆膜下可见线状或短条状样高回声;23.1%的患儿(15/65)可见门静脉积气,超声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呈现气泡样或串珠样高回声光点,和(或)肝实质内门静脉分支内高回声光斑或条片状高回声区。US对肠壁积气检出的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US在NEC早期诊断及随访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 ultrasonography,US)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65例NEC患儿超声图像特征,并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 65例NEC患儿中80.0% (52/65)的患儿声像图表现为多发肠壁增厚,增厚部位以小肠为主,小肠壁厚度均> 3mm,并可伴腹腔积液征象;41例可见肠壁积气,其中49.2%( 32/65)于肠壁黏膜下可见点状或颗粒状气体同声,13.8%(9/65)浆膜下可见线状或短条状样高回声;23.1%的患儿(15/65)可见]静脉积气,超声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呈现气泡样或串珠样高回声光点,和(或)肝实质内门静脉分支内高回声光斑或条片状高回声区.US对肠壁积气检出的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US在NEC早期诊断及随访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D)表达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58例诊断为疑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试验组,以58例非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患儿血清中I-FABD表达水平,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血清中I-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FAB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较准确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