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春雨 《当代医学》2021,27(32):120-121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62例作为检验标本提供者,在观察对象平静空腹状态下,选择BD凝血真空采血管以及其他两种凝血真空采血管对每位观察对象随机采集三管标本,按照所使用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将其分为BD组、国产1组和国产2组。经离心处理,分离血浆,立即测定凝血4项,作为即时测定值,BD凝血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浆标本分别放在冰箱和室温下进行保存,并分别在放置2h、4h、8h后进行凝血4项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然后将BD组的检验结果与国产1组、国产2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将BD组放置与冰箱和室温下的血浆标本放置2h、4h和8h检验值与即时检验值进行比较。结果:与BD组相比,国产1组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国产2组的PT、APT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TT值却显著较低(P<0.05)。与即时检验值相比,冰箱保存2h和4h时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冰箱保存8h时的P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APTT、TT值的检验结果均显著较高(P<0.05)。与即时检验值相比,室温保存2h时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室温保存4h时的PT、APT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TT值的检验结果显著较高(P<0.05)。室温保存8h时的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P>0.05);但其PT、APTT值的检验结果显著较高(P<0.05)。结论: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其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凝血检验结果,鉴于此,首先临床需根据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特征及自身需求选择合理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其次在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需控制在2h之内,建议不可超过4h,最后需指定实验室凝血检验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78例健康体检者,并在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3管实验标本,即国产1组,国产2组和BD管组,用作进行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并观察各项检查中结果。结果国产组在PT、APTT、FIB、TT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但BD组在TT的检测上明显高于国产2组。但是,在冰箱保存下的凝血结果则认为APTT、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的数据,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常温保存下,4 h后TT结果高于即时结果,8 h后PT、APTT结果也高于即时结果。结论不同厂家的真空管采血管存在质量上的差异,需要根据检测的具体要求选择适用的凝血真空采血管,且凝血标本在2 h内进行检测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不合格采血标本206份,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集送检合格标本26份于即刻、4°C放置8h、室温下放置8h再检测。结果采血量不足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量过多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的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环境下即刻PT、APTT显著低于8h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即刻、8h后TT、FI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下即刻PT、APTT、TT、FIB指标与8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死腔抗凝管对健康人血浆PLT、PT、APTT、Fg、TT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方法将A、B两组EDTA-K2抗凝血液混匀后在AD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作PLT测定。两组枸橼酸钠抗凝血离心后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及时测定PT、APTT、Fg、TT;将检测后的B组枸橼酸钠抗凝血浆在间隔第一次测定2 h、4 h后检测PT、APTT。结果 B组中41例PLT检测结果低于A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APTT测定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其中有5例测定出现6 s以上的较大差异。结论有死腔的真空采血管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减低和APTT结果的不确定性。在日常凝血功能检查中,在技术层面上选择无死腔的抗凝管、重视临床标本的采集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不合格采血标本206份,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集送检合格标本26份即刻、4°C放置8 h、室温下放置8 h再检测。结果采血量不足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量过多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的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环境下即刻PT、APTT显著低于8 h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即刻、8 h后TT、FI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下即刻PT、APTT、TT、FIB指标与8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下不同的放置时间对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凝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评估标本保留时间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血凝检测标本按照PT正常或者异常分成A、B两组。检测A、B两组标本即刻检测及放入4℃冰箱下1、2、3、4、5、6、7、8及24 h的血凝四项的值。将1~8 h,24 h的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与即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标本PT、APTT与TT在多次测量的时间点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标本PT在4~8 h的时间点相对即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在A、B组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4℃条件下,PT正常的标本放置24 h仍有临床参考价值,PT异常的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 h,APTT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 h,而TT检测标本宜在采血后1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9.
重视凝血检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方法: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进行采血器具、离心时间、血浆标本转移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实验结果影响的观察,并将所得到的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美国BD公司和国内武汉致远公司生产的凝血专用真空采血器与奥地利格雷那公司的采血器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当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小于15min时,其PT、APTT结果缩短,与离心时间20min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FIB、TT结果则无影响,用心时间大于15min时,四项结果均无显著差别(P>0.05).将血浆标本转移到塑料测定杯中再进行检测的实验结果比用采血器直接进行检测的结果明显延长(P<0.01).在室温下PT在8h内,APTT在4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TT的测定结果24h内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凝血标本的采集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真空采血器,并且要有足够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同时还要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测定,才能确保凝血检测质量,为病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诊治的10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同时期入院体检自愿接收凝血指标检验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检者PT(外源性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含量)和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以此为依据分析凝血指标检验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所在。结果观察组PT、APTT、TT及INR水平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PT、APTT、TT及IN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FIB明显降低,可知凝血指标检验在其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A组)、妇科盆腔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40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C组),对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进行测定,观察比较测定结果。结果术前A组、B组患者的D-dimer、FIB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患者的D-dimer显著高于B组(P0.05),而A组患者的TT、PT、APTT水平与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小时后的D-dimer、FIB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P0.05),TT、APTT和PT水平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中,凝血功能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早期预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标本因素对凝血五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本院检验科583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采血量大于和小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INR结果均大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Fbg检测结果小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15 min与4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条件下PT、aPTT、T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10 min、15 min后PT、aPTT、TT、Fbg、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储存时间P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时间为4 h时,aPTT结果大于0 h和2 h,TT结果小于0 h和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aPTT、INR结果均小于未溶血样本,TT结果大于未溶血标本,Fbg检测结果小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量、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因素影响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及对出现异常早产儿输入血浆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1日至2016年01月期间我院45例足月儿(对照组)及45例早产儿(观察组),检测记录两组新生儿PT、FIB、TT、APTT、PLT,分析两组新生儿24h内凝血功能状态,并对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的早产儿采取输血浆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复查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PT、TT、APTT、PLT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输血浆后FIB、TT显著高于输血浆前,(P0.05);早产儿输血浆后APTT、PT显著低于输血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输血浆前后PLT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凝血功能低于足月儿,因此临床上应加强重视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输血浆能有效改善早产儿预后及提高胎儿存活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合格标本50例,按不同离心条件及放置时间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5 min APTT、PT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8 min四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室温放置2 h各项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4 h、6 h APTT、PT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3 000 r/min离心8 min即可进行凝血筛选检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PT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的凝血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组为153例早产儿(27~36+6周),肺炎组为63例新生儿肺炎,窒息组为6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吸入组为6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组为3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为健康足月新生儿28例。使用sysmexCA7000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受检者血液样本凝血四项(APTT、PT、FIB、TT),分析各组指标显著差异性。结果新生儿早产组APTT、P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FIB、PLT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炎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PL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FIB、PLT低于对照组,PT、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凝血四项均表现出差异性,及时检测凝血指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作出诊断并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差异,为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确定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随机抽30份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按9:1比例抽的血凝标本,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即刻检测、(22±2℃)分别放置2h、4h、6h、8h检测PT、APTT、TT时间和FIB的含量。结果:PT在6h、8h检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4h、6h、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室温下PT标本放置4h,APTT、TT 2h内检测有临床参考价值。检查凝血四项的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验科,在2h内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真空采血法对血标本溶血及凝血指标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采集血液标本的434例受试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法,实验组采用BD真空采血法。对两组血标本的溶血率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探究血标本溶血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作用。结果实验组血标本凝血率为3. 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 58%(P 0. 05),在采血成功率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标本的凝血指标PT、TT二者差异显著(P 0. 05),aPTT、Fbg并无显著差异(P 0. 05),另外,血标本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凝血指标检测的差异程度也逐渐增大,重度溶血情况下,和非溶血组比较,PT、TT和Fbg检测数据差异显著(P 0. 05),aPTT并无显著差异(P 0. 05),尤其TT指标检测,轻微溶血对其影响显著(P 0. 05)。结论Ⅰ期临床试验中使用真空采血法能有效降低血液标本的溶血率,从而保证凝血指标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其余标本分别保存4℃与室温在采血后2h,3.5h,4h,8h,16h检测,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4℃、室温(20~25℃)放置2h和3.5h,4h,8h,16h测定结果比较,T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标本室温、4℃放置过久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测定结果缩短和APTT测定结果延长;标本放置室温、4℃分别在采血后2h,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孕妇不同妊娠时期凝血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孕妇2 700例,将所有孕妇按照孕周分为A组、B组、C组,各900例。A组孕周<12周,B组孕周为13~28周,C组孕周>29周,再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女性900例作为对照组。A、B、C组及对照组均进行晨起空腹静脉血抽取,并比较各组PT、TT、APTT、FIB水平。结果A组各凝血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B组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显著(P<0.05);A、B组PT、TT、APT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PT、APTT水平明显低于A、B组和对照组,FIB水平明显高于A、B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应对孕早期、孕中期女性的凝血功能高度重视,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现象,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浓度肝素液进行封管时对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导管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方法 60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随机分为3组(均n=20),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封管.A组:纯肝素钠封管(6250U/ml);B组:中浓度肝素钠(1040U/ml)+生理盐水溶液;C组:低浓度肝素钠(625U/ml)+生理盐水溶液.测定封管后短期凝血功能,监测出血倾向、通路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 A组在封管后30min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 <0.01),在4h后仍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但24h后PT、TT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APTT仍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B 组患者封管30min后仅APTT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且在4h后恢复至基础值水平(P>0.05).C组患者封管后PT、APTT和TT与基 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A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35 %比15%、0,P<0.05);C组血栓事件显著高于A、B组(35 %比0、15%,P<0.05).结论 中等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大多数患者.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适合采用高浓度肝素液;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用低浓度肝素钠溶液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