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置换开始前将氨甲环酸15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术后夹闭引流管3h后开放;对照组用100 mL生理盐水静滴,余步骤同观察组.记录2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输血量,同时观察下肢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症状.结果 观察组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4d均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的显性、隐性失血量、输血量,降低了输血比率,且没有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 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骨性关节炎( 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A组,23例),对照组( B组,23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0 mL生理盐水,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或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Hb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后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2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对照组术后直接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同样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复查血常规指标、术后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2 d总的引流量、输血人数及输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术后出血量、输血率,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共60例(60膝),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并予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60 m L(0.6 g)且保持引流管关闭3 h,对照组未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术中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60 m L,并保持引流管开放,两组引流管均于术后48 h拔除。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重指数、ASA评分、PT、APTT、FIB、术前HGB和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HGB和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并维持引流管夹闭3 h,能有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38-163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的使用不同方式对手术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患者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3组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观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情况及例数、术后患膝屈伸活动范围,术后6周HSS评分。结果:C组在术后失血及输血方面均优于A组与B组(P<0.01)且术后无静脉血栓出现。在术后功能康复方面,各组随时间进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术后3d后A组、B组与C组比较膝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术后6周HS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减少输血率。其中,TXA复合无引流技术在减少出血方面效果更佳,不但不会增加血肿及瘀斑形成,而且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屈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局部应用及配合静脉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其中试验组关闭伤口前半小时给予氨甲环酸2 g静脉注射,1 g关节内灌注并夹闭3 h。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术后肢体肿胀率;术前血红蛋白,术后24、48、72 h血红蛋白浓度,术后输血率;术后不同阶段的VAS评分及术后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总引流量试验组(210±38)ml,对照组(330±2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浓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试验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1例输血,输血率3.2%,对照组共5例输血,输血率1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1~3天肢体肿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1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关闭伤口前半小时即采用氨甲环酸静脉点滴2 g,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1 g,并夹闭3 h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总引流量,降低显性及隐形失血量,减少肢体肿胀率,降低输血率,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但对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切口周围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失血量、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与改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骨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局部给药,对两组患者术后失血量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和局部给药不会影响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但后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凝血3项。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松开止血带时与术后3小时,两组患者的凝血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此药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选择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分为A、B2组(n=40),A组应用氨甲环酸,B组应用同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总失血量、显性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输血量和输血例数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凝血功能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应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缩短康复周期,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240例,分为A组(静脉滴注)70例,B组(局部应用)92例,C组(空白对照)78例。A组术前10 min予氨甲环酸10 mg/kg静脉滴注,缝合伤口前再次给予10 mg/kg静脉滴注;B组于松止血带之前经引流管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2 g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C组在手术开始时予250 m1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3组术前凝血功能、输血比例、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 3组病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两组术后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局部应用均可有效地减少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静脉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和失血情况.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不应用氨甲环酸;试验组联合静脉和局部两种方式使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局部注射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2013年12月-2016年0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因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根据在关节腔关闭之前,关节囊局部是否注射氨甲环酸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关节腔关闭之前,关节囊局部注射10 ml(1.0 g)氨甲环酸并放置高负压引流瓶;对照组:在关节腔关闭之前,关节囊囊壁周围局部注射10 ml生理盐水,同样放置高负压引流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第1、4及7天血红蛋白和总失血量,并比较其术后输血率、输血量及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4及7天血红蛋白、HCT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输血率和接受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7%及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负压引流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局部注射可以降低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及输血需求,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甲环酸静脉重复给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9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30例;单次剂量组130例:术中松止血带前20min给予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双次剂量组130例:分别于术中松止血带前20min、术后3h各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记录术后48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2h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术后14d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术后1个月随访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必要时超声检查。结果单次剂量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504-156)mL、(3524-237)mL;双次剂量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426±198)mL、(221±216)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次剂量组最低。术后12h血红蛋白保持水平单次剂量组[减少量为(2.2±0.7)g/dL]及双次剂量组[减少量为(1.6±0.5)g/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输血量双次剂量组(0.4±0.2)u明显低于单次剂量组(0.7±0.6)U和对照组(1.64-0.8)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小剂量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氨甲环酸并没有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风险,另外,术后重复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8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T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氨甲环酸10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术毕(T1)和术后24h(T2)时,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和成分输血量;观察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与C组比较,T组T1、T2时点PT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浓度升高,FDP浓度降低(P <0.05).T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和成分输血量均明显少于C组(P <0.05).两组术后14d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和成分输血量,其机制与抑制纤溶系统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腔周围注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骨一科共74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7例,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3h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术后失血量分别为(483.62±157.54)mL与(1257.46±226.8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D-二聚体、FIB、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术前静脉给药及关节周围注射能显著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初次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同期行双侧 TKA 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3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在第2条膝关节 TKA 术毕松止血带之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 生理盐水后静点完毕;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将250 mL 生理盐水静点完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输血量分别为(117.48±214.40)mL 和(357.38±325.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1628.10±570.32)mL 和(2120.11±529.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出现皮下瘀斑患者41例(39.81%),对照组76例(7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7,P <0.001)。两组术前、术后3 h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及术后1个月复查双下肢血管 B 超,未见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结论初次同期行双侧 TKA 手术中于第2条膝关节 TKA 术毕松止血带之前静脉给予TXA 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输血风险及输血费用,明显减少双下肢瘀斑发生率及瘀斑面积,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肺栓塞(P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时间应用的止血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松止血带前0.5 h静脉滴注100 ml氨甲环酸;对照组松止血带时静脉滴注100 ml氨甲环酸。比较两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D二聚体(D-dimer,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与药物安全性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与输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输血率为21.67%(13/60),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25/60),P0.05。手术后,观察组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D-D、aPTT、PT与F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氨甲环酸松止血带前0.5 h应用有助于明显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止血效果,降低输血率,且不同时间应用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KA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照组静脉注入氨甲环酸止血。观察统计两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结果两组输血例数、隐性失血量及术中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以局部应用方式应用图单侧TKA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优于静脉注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35-138
[背景]探讨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h对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总失血量的影响.[病例报告]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给施行单侧THA,术后术区内留置1根引流管,氨甲环酸组40例向术区内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50mL,对照组40例注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4h后进行负压吸引.术后3d内每日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分别记录术后8,12,24h引流量及输血人数,计算隐性失血量;术后3~5d行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波检查.氨甲环酸组术后3d的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血栓形成、术后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h可有效减少首次行单侧THA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孟涛  尚希福 《安徽医学》2015,36(11):1325-132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侧膝骨关节炎就诊并行初次 TKA 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术前2周至术后2周口服补充铁剂,术中于松止血带前20 min 静脉给予15 mg/ kg 氨甲环酸,并于切口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 g 氨甲环酸+20 mL 生理盐水),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 FIB、PT、AP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2周时 Hb 及 Hc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 TKA 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患者术后 Hb、Hct 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