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8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出现慢性疼痛者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总发生率11.2%。男性出现慢性疼痛8例,发生率10.7%,女性出现慢性疼痛1例,发生率20%。63例斜疝中出现慢性疼痛7例,发生率11.1%;17例直疝中出现慢性疼痛2例,发生率11.7%。张力性疝修补30例中出现慢性疼痛6例,发生率20.0%;无张力性疝修补50例中出现慢性疼痛3例,发生率6.0%。结论:腹股沟疝手术后慢性疼痛与年龄、从事职业、修补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医生注意的问题是疝的复发,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常被忽视,然而,疼痛比复发更常见。  相似文献   

3.
根据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及解剖特点,决定了修补手术为其唯一治愈的方法,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术后一些并发症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比如复发率逐渐下降,而术后慢性疼痛比率却相对增加,究其原因错综复杂,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原因包括术前即存在的高危因素,术中神经的损伤及不同材质补片的使用,术中固定补片的方式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这已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将目光从原来的单纯手术转移到如何减轻患者术后慢性疼痛上来。除此之外,从治疗上看,现阶段主要是对症处理,关键是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无张力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426例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例随访,慢性疼痛17例,探讨发生原因与对策.结果 17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均达到消除疼痛.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多样,药物、针灸、理疗和小针刀治疗可解除疼痛.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并且经外科手术可以治愈。全球每年有大量的患者,有很多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随着科学技术等的发展,很多并发症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而患者更加关注术后的慢性疼痛,这种疼痛严重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术后慢性疼痛成为现在疝腹壁外科的研究热点。而对于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尚无较好治疗方案,本文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开放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开放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予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腹股沟伤口区域红外线治疗及口服药物止疼,每个疗程7天,连续2个疗程后对比分析疗效,并依据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天、治疗结束后1月疼痛评分量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对比疼痛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96.7%vs对照组4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1天两组VA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更为明显,治疗结束后1月对照组疼痛症状反弹,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后慢性疼痛是一常见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绝大多数报告提示慢性腹股沟痛的发生率占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2%-5%,在耻骨上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后为4%。自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来,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CPI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行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87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0岁、BMI>23.00kg/m2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CPI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局麻术后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疝修手术后随访20名患者资料进行术后随访,统计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患者术后3~14个月进行随访,手术后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且不能缓解并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3例,发生率为15.00%。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得到好转。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治疗方法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严重疼痛病人,通常取出补片并切断神经可使患者疼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原因.方法:将210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70例,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法,B组70例,采用Lichtenstein手术治疗,C组70例,采用Rutkow手术治疗,术后3组均随访18个月,对比3组患者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结果:A组术后发生慢性疼痛患者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2组采用不同无张力修补术式,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法,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可减少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海滨  陈武 《浙江实用医学》2008,13(1):38-38,40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产生的原因。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1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325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法组146例、Lichtenstein手术法组67例与Rutkow手术法组112例3组进行对比。结果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法组平均随访19.3个月,Lichtenstein手术法组为18.7个月,Rutkow手术法组为18.9个月。传统疝修补组与无张力修补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而Lichtenstein手术组与Rutkow手术组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能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两种不同无张力修补术式对慢性疼痛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6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分析1996年9月—2006年12月我院治疗的6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疗效。结果:采用针灸理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疼痛缓解,疗效满意。结论:发生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损伤,术中预防非常重要,一旦发生可先采用针灸理疗、神经阻滞,手术是最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间568例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经过非手术治疗,2例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消除疼痛。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可预防的,治疗主要是针灸、药物、神经阻滞和射频,手术是最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4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接受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3个月以上仍有不能自行缓解的疼痛并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共计有7例,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3.61%。结论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大多数与神经损伤、局部血肿、补片材质硬以及补片移位所引起的局部卡压有关。熟练规范及精细的手术操作,补片选择的个体化,补片固定方法的改良,可以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周宜中 《河北医学》2013,19(4):580-583
目的:探讨引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85例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5例患者中,35例(12.28%)术后有不同程度疼痛,I型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0%,Ⅱ型发生率为8.89%,Ⅲ型发生率为20%,Ⅲ型明显高于Ⅰ型和Ⅱ型,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为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首次手术患者术后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9.30%,再次手术患者发生率为2I.43%,局部浸润麻醉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7.39%,椎管内麻醉组发生率为8.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患者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无明显相关。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与多种因素有关,手术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修补方式,术中应仔细分离,精细操作,注意保护神经,对预防或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斌 《中国医刊》2023,(9):966-969
目的 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269例患者,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术后慢性疼痛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269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者共35例(13.01%),其中轻度疼痛28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疼痛组与无疼痛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次数、术中神经保护以及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24kg/m2、再次手术及术前VAS评分>3分是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神经保护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模型公式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组175例,Rutkow术组193例,统计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慢性疼痛及相关例数.结果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膜前间隙修补术组为3.4%(6/175),Rutkow术组为9.3%(18/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前间隙修补更加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且较Rutkow术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是现代疝外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了解永嘉地区腹股沟疝患病率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患者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法对2 718例有效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7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2 718例检出105例为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86%(105/2718),其中腹股沟斜疝85例(80.95%),腹股沟直疝20例(19.05%),>60岁、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超重、吸烟、有家族史和诱因者腹股沟疝患病率相对更高(P<0.05).性别、从事重体力劳动、家族史和诱因是腹股沟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78例性无张力修补患者,45例(16.19%)出现慢性疼痛,腹股沟严重程度越高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越高,≤47岁、再次手术、局部麻醉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47岁、再次手术患者慢性疼痛程度均较高(P均<0.05),再次手术为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股沟疝以斜疝为主,性别、劳动强度、家族史和诱因与腹股沟疝密切相关,无张力修补治疗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重复手术创伤与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传统Bassini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及术区慢性疼痛的影响,探讨TAP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常州鼎武医院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Bassini修补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信息.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对比传统Bassini修补术,TAPP在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