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真  张民 《甘肃医药》2012,(7):556-557
目的:探讨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对3例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措施。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的成分复杂、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遵循辩证施治的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选择适当的溶媒、剂量,控制滴速,注意存储条件,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为临床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2日至2014年4月22日期间,对这2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时间进行探讨。结果:200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共有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在药物使用当天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64.00%。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在用药当天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症处理,进一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357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发生时间及累及器官系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357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有16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占4.48%;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超剂量用药、合并用药、输注过快、从配置到输注时间≥1 h、溶媒不当、适应证选择不合理占比均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超剂量用药、合并用药>3种、输注过快、从配置到输注时间≥1 h、溶媒不当、适应证选择不合理均为影响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超剂量用药、合并用药>3种、输注过快、从配置到输注时间≥1 h、溶媒不当、适应证选择不合理均为影响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找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调查,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及特点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结论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必须加强用药监护.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研究临床双黄连注射液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5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总结与分析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我院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患者的3.12%,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热,心脑血管反应,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是否合并用药有关。结论:临床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过程中需注意识别常见不良反应,并注意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治疗效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各科室反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资料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各科室反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资料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到的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果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血塞通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5.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药物制剂质量、患者因素、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应从基础研究、临床使用、上市后再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药物自身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严格规范药品质量的监控,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坚持辨证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控制用药剂型及剂量等方面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以130例住院期间发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不良反应规律及特点。结果红花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活血化瘀注射剂(P0.05);皮肤及附件反应率、药物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种不良反应(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首先要考虑用药安全性,针对不同种类注射剂进行仔细筛查,询问患者既往过敏史等,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情况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结果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有清热解毒、抗菌类,补益类等8个品种。不良反应表现在发热、过敏、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本身成分、医护人员用药不当、也有患者自身对药物的反应所造成。结论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严格按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和药品说明书使用,既能很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的药效,又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中老年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皮疹、恶心、呕吐、发热、寒颤为主,多在注射过程出现;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不良反应药物以脉络宁注射液最多。结论:临床应辨证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其药物因素、溶媒选择、配伍问题,输液速度、温度及个人差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6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某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输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共计1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差异,药物在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情况,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以及预后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原因的原因。结果:30岁共计发生不良反应38例;30~60岁患者发生94例。60岁患者发生36例。10 min出现症状的患者36例,10~60 min出现症状患者109例。1~24 h出现症状患者18例,24 h以后出现症状患者5例。最常累及的是皮肤,占48.81%,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别占13.10%、10.71%。其中123例患者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停药后自愈,占73.21%,42例患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痊愈,占25.00%,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占1.79%。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医源性因素150例,占89.29%,居于首位的是药证不符73例,占43.45%。个体因素18例,占10.71%。结论:只有临床医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辨证施治,提高用药水平,注意输液反应,才能降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经配液后稳定性发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1]。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临床中中药注射剂使用量较大,因此,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指导干预,指导临床医师学习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和我院临床药学干预实践案例,对常见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诊疗过程中收集的中药静脉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分析中药注射剂毒性和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65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因素、使用药物种类、器官损伤以及不良反应具体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患者36例,所占比例为55.38%;其中脉络宁、血塞通以及喜炎平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分别占29.23%、21.54%、18.46%;中药注射剂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以及面色潮红等,其次是循环系统的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静脉炎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且引起的不良反应危害较大,在临床中需严格使用,特别是老年群体,使用中药注射剂后需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监测,以减少中药注射剂的毒性,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6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某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输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共计1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差异,药物在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情况,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以及预后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原因的原因.结果:<30岁共计发生不良反应38例;30~60岁患者发生94例.>60岁患者发生36例.<10 min出现症状的患者36例,10~60 min出现症状患者109例.1~24 h出现症状患者18例,24 h以后出现症状患者5例.最常累及的是皮肤,占48.81%,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别占13.10%、10.71%.其中123例患者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停药后自愈,占73.21%,42例患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痊愈,占25.00%,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占1.79%.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医源性因素150例,占89.29%,居于首位的是药证不符73例,占43.45%.个体因素18例,占10.71%.结论:只有临床医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辨证施治,提高用药水平,注意输液反应,才能降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