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檗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NF-κB、MC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饮食5周;模型组和小檗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制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檗碱组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每日灌服小檗碱;第5周取右侧颈动脉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颈动脉病理改变;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检测NF-κB的活性,用RT-PCR法检测NF-κBp65 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颈动脉血管内膜明显增生,内膜下和中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堆积,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小檗碱组的内膜轻度增厚,内膜下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小檗碱组NF-κBp65阳性细胞数密度高于正常组(P<0.0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小檗碱组NF-κBp65/β-actin、MCP-1/β-actin扩增带吸光度值比值高于正常组(0.42±0.05 vs 0.18±0.04,0.57±0.18 vs 0.33±0.49,P<0.01),而明显低于模型组(0.42±0.05 vs 0.66±0.10,0.61±0.11 vs 0.76±0.03,P<0.01);NF-κB活性与MCP-1呈显著正相关(r=0.958 P<0.01).结论 小檗碱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降低MCP-1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37℃)和亚低温组(32~33℃),以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MCP-1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变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缺血2hMCP-1mRNA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6h达高峰,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48 h;MCP-1含量于再灌注后6h开始升高,至48h逐渐达到高峰。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和16 hMCP-1mRNA的表达(P <0.05),但对再灌注后24h和48hMCP-1mRNA的表达无影响(P >0.05);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及48h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升高(P <0.05)。亚低温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病学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明显减小。结论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内MCP-1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分泌可能是亚低温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小檗碱能否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TUNEL法原位检测特征性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梯度带.结果小檗碱组与再灌流各时间段缺血组相比,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缺血组再灌注24h、48h可见典型的DNA梯度带,分别在180、360、540bp等处.小檗碱组未见特征性DNA梯度带.结论小檗碱可以减少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CP-1蛋白表达、mRNA转录水平。结果 (1)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存在表达MCP-1/NSE和MCP-1/GFAP双阳性细胞.提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产生MCP-1的细胞来源之一。(2)各缺血再灌注组MCP-1 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再灌注1h MCP-1的mRNA转录即有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24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引起MCP-1表达上调.提示MCP-1可能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小檗碱对大鼠海马CA_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结扎致SD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了早期不同再灌流时间(12、24、48h)点上,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以及再灌7d时光镜结构变化,同时观察了小檗碱对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早期,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7d时光镜下绝大部分细胞脱失;而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上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7d时仍有绝大多数(82%)细胞存活,细胞密度为172±12.2个/mm,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27±7.6个/mm,P<0.001。提示小檗碱对大鼠短暂脑缺血再灌流造成的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以了解小檗碱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小檗碱用量为1mg/kg,于术前30min,术后每日1次,腹腔注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海马区未见Bcl-2或Bax蛋白表达;缺血组再灌注6h海马CA3区可见Bcl-2阳性细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小檗碱治疗组再灌注24h、48h及168hBcl-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缺血组再灌注6h海马CA1区可见Bax阳性细胞;48h达高峰;168h明显下降;小檗碱组再灌注24h,48h及168h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小檗碱可以增加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3区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CA1区Bax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凋亡的发生,可能为其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CP-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和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颈AS斑块中MCP-1mRNA和抗原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动脉内膜,颈AS病变内膜MCP-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其中颈AS严重病变肩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结论MCP-1与颈A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左旋咪唑(LMS)不同阶段给药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内MCP-1、MIP-1 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分别在免疫前(LMS1)、免疫同时(LMS 2)、免疫后(LMS 3)给予LMS 10mg·kg-1,采用行为学变化观察发病情况,常规苏木精-伊红和Kluver&Barrera 髓鞘染包法观察CNS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观察MCP-1、MIP-1 α的表达.结果LMS1及LMS2组能加重行为学及病理变化(P<0.01,P<0.05),而LMS3组出现复发.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和EAE组相比,LMS1,LMS2组MCP-1、MIP-1α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LMS能明显增加EAE大鼠CNS内MCP-1、MIP-1 α的表达.提示LMS有促进EAE炎性细胞的趋化、激活作用,在免疫反应炎症细胞向CNS迁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的表达,探索其在难治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基因芯片扫描获阳性结果基础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0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MCP-1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扫描显示MCP-1 mRNA表达上调,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证实MCP-1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MCP-1在难治性癫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阻断MCP-1有可能改变难治性癫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对小鼠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结扎致SD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模型,分别观察了早期不同再灌流时间(12、24、48h)点上,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以及早灌7d时光镜结构变化,同时观察了小檗碱对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流早期,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7d时光镜下绝大部分细胞脱失,而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亚低温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来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低温缺血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P<0.01)。常温及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但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结论 经“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建立的大鼠短暂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而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G/A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CI)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8例脑梗死患者和130例正常人的MCP-1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回顾病史并结合临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46%、19%,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0%、42.0%;正常对照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38%、37%,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0%、56.0%。脑梗死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组病情程度不同,G、A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其中轻度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47%、53%;重度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28%。脑梗死病情重度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MCP-1基因-2518G/A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且与脑梗死的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超负荷血糖条件下,脑缺血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超负荷血糖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大鼠超负荷血糖1 月条件下以尼龙线栓堵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 的表达。结果 超负荷血糖1月脑缺血0.5 小时ICAM-1 的表达明显升高;1小时达高峰,表达范围弥漫整个缺血半球;缺血3~12 小时, ICAM-1表达仍很明显,但主要集中在颞、顶叶缺血区;缺血24 小时表达不明显;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只有较少的表达;正常血糖对照组及阴性对照者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未见ICAM-1 表达。结论 与正常血糖SD大鼠脑缺血相比,超负荷血糖大鼠脑缺血后, ICAM-1 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出现的早而明显,提示对加重脑缺血后的病理损伤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各区NMDAR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及NMDA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可复流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DO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NR1免疫组化及NR1mRNA原们杂交检测。结果(1)正常组海马各区均有NR1阳性细胞伯分布,其中海马CA3区、DG区分布较多;MCAO组NR1阳性细胞在海马CA1区、CA3区及DG区的数密度、光密度较正常组高;(2)正常组海马各区均有极少量的NR1mRNA阳性细胞分布,MCAO组NR1mRNA阳性细胞在海马CA1区、CA3区的数密度、光密度均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增高。结论:大鼠海马各区都存在着NR1及NR1mRNA不同程度的表达,MCAO后NR1及NR1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1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短暂性脑缺血脑组织神经元凋亡 /死亡的影响 ,探讨其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 ;于再灌注开始 ,经颈动脉注入CGRP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 (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 /死亡。结果 全脑缺血海马CAI区和皮层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78.6 0± 4 .82和 5 4 .5 2± 5 .33,显著高于假手术组(2 .4 7± 0 .5 9和 3.4 0± 1.10 ) (P <0 .0 1) ;CGRP组海马和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 5 9.4 2± 3.71和36 .5 7± 5 .32 ,明显低于全脑缺血组 (P <0 .0 1)。结论 CGRP可减少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 /死亡 ,对缺血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局灶脑缺血大鼠酪氨酸酶B(Trk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探讨脑缺血损伤与TrkB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不同脑区TrkB阳性神经元数的动态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正常脑组织内即存在着一定数量的TrkB阳性神经元,脑缺血损伤后,在额、顶叶皮质及尾壳核外侧部的变性坏死区中心,TrkB阳性神经元缺失,而变性坏死区周边的半暗带区TrkB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h开始明显增多,且持续于整个缺血期。其它部位TrkB表达也不同程度增强。方差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假手术组外(P>O.05).缺血组各组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 脑缺血损伤后TrkB的表达有显著改变,考虑与神经元的损伤修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米诺环素处理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每组16只。模型成功后观测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以及HE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米诺环素能明显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引起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足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黏附分子可能是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的测定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NIHSS>5分组和NIHSS≤5分组.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入院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水平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随访患者半年死亡和缺血性血管疾病新发情况并分析MCP-1水平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5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显著高于NIHSS≤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MCP-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44,P=0.014);随访结果显示血清MCP-1≤133.90 pg/mL患者预后好于MCP-1>133.90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MCP-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半年内的预后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